APP下载

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与演奏技法探讨

2023-06-22钱至美乔益铭

艺术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魔王

钱至美 乔益铭

摘要:舒伯特对艺术歌曲的开拓和充分发掘,将早期浪漫主义的风格推向高潮,不仅将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成艺术歌曲,还为后世的舒曼、勃拉姆斯等音乐家开辟了道路。李斯特对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进行了改编,再结合钢琴演奏,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完美的艺术宏图,实现歌唱和伴奏、歌词和音乐理想的协调关系,以及巧妙地运用表现手法,在烘托情景和氛围的同时,将二者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文章以李斯特《魔王》为例,探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与演奏技法。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乐曲解析;演奏技法;《魔王》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03

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的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在欧洲19世纪的音乐历史中,以魔幻般的音乐创作和狂放的演奏风格,在促成钢琴制造完整的同时,也使浪漫主义鲜明的演奏风格大放异彩。李斯特的改编歌曲在他的作品中占较大比重,涉及面非常广。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与交响曲都体现了他对艺术歌曲的改编功力,他不仅将音乐的气势磅礴、雄壮伟岸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对情感的细腻拿捏及纤细精巧的笔触更引发演奏者和听众共情。

1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形成因素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带来政治上的极大冲击,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激烈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作曲家头脑中交织,表现为文化思想领域的激烈碰撞,折射出种种面目,这使一大批作曲家的创作各具特色。随着反对民主改革的政治中心慢慢形成,封建复辟后失去信仰的德国和奥地利的民众深受现实生活的压迫,而这种复辟的时代又使音乐创作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舒伯特受到复辟时代的深远影响,在音乐情感上表现出更大的反应。当时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与拿破仑侵略战争,给奥地利的人们尤其是像舒伯特一样的知识青年造成了精神上的冲击,封建统治卷土重来,让大量的知识青年陷入了迷茫。所以当时社会上平等、理性、博爱的信念慢慢增强,这极大地影响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

欧洲诗歌作为从古代兴起的民间文学体裁,也是一种特殊的叙事诗,描绘着民族自古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神话传说,还有人们所爱戴的英雄人物。比如《荷马史诗》,在史诗的创作艺术方面,最主要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对生活的写照。《荷马史诗》的历史意义源于它的朴素与崇高、平凡而壮丽,以及对生活简单而深沉的歌颂,不仅有诗的意向,更有日常生活的平凡,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音乐与诗歌的完美融合形式是艺术歌曲,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诗歌文化对其的铺垫和影响则是促成其魅力的重要因素。最具代表性的叙事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诗中相对完整,通常表现为诗人的激昂演唱。属于此类的有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1]。古希腊荷马史诗有《伊利亚特》《奥德赛》等;诗体小说有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等。抒情诗不要求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要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2]。

舒伯特在他短暂的音乐生涯中一共创作了一千多首音乐作品,而艺术歌曲则多达六百首,既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特點,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在音乐上兼顾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两种音乐类型。在他六百多首艺术歌曲中有一百多首是按照歌德的诗歌所创作的,他选择的诗歌内容极其广泛,更具民俗性和社会思想性,以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作家海涅、席勒的诗歌为主,内容简明扼要,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舒伯特的人生经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是诗歌和音乐的完美结合,这也是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大的特点。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分节歌。这是一种直接借鉴民歌的形式,选取的诗分为多个段落,舒伯特对每一段都反复吟唱,旋律相同,如《野蔷薇》《摇篮曲》《圣母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

第二,通曲。舒伯特的大部分歌曲属于通曲,也成为一种创作规范,供舒曼和后来的歌曲作者参考[3]。通曲是指诗歌的每一段都配上了各自不同的新旋律,使诗歌和音乐达到高度的融合。比如舒伯特的《魔王》创作于1815年,可见他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地位,在继承古典的基础上实现了独特的发展。

第三,声乐套曲。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声乐套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声乐套曲既可作为独立歌曲演唱,又可作为整套歌曲演唱,由一个个具有实际情节的故事构成。由一些在结构上相对独立,在情节上贯穿发展的歌曲小品组成,往往集合在一个总标题下,舒伯特创作了三首声乐套曲,分别是《冬之旅》《天鹅之歌》《美丽的磨坊女人》。

《美丽的磨坊女人》是舒伯特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长诗中挑选出来的。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人》是浪漫主义声乐套曲的典范之作,它不仅是舒伯特本人的经历和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还体现了他对艺术歌曲的热爱以及执着的追求,这种追求所取得的成就对他形成一个流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魔王》的创作分析

李斯特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其创作特色,在他的改编曲中,独具特色的记谱法将人声的单音部改编为八度或大跳,配合左手的琶音,更延续了浪漫主义风格的特色。而且李斯特对艺术歌曲的改编与古典钢琴交融,使其更具交响性,让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更加多元化,同时更加考验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李斯特不只对艺术歌曲进行改编,更将文学作品融入音乐,比如但丁的《神曲》,使其音乐作品不仅有《匈牙利狂想曲》一些急切的炫技,更具有文学意义与哲学道理,更值得研究。

艺术歌曲《魔王》讲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相传在阴森的寒冷深夜,遇到魔王都会被其引诱,然后死去。魔王时而甜言蜜语,循循善诱;时而凶神恶煞,阴森扭曲,想要让儿子跟随自己走。舒伯特运用最纯粹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刻画了一个儿子向父亲求救,父亲十分无助与慌乱,与魔王生死赛跑,最后发现儿子还是死去了的场面。舒伯特将极具情绪变化的手法运用到极致,使父亲、儿子、魔王交替出现,歌词简单但是非常激烈,也反映了舒伯特当时所处的底层社会,大量有志青年义愤填膺地展开对法国社会的报复以表达不满,而且舒伯特的创作并没有延续古典主义时期的刻板严谨,和声编配与旋律描写跌宕起伏,完美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全曲大量运用大小二度、半音,表现了当时浪漫主义歌剧的突出特点。全曲中爸爸、儿子、魔王等音乐形象,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和声、织体、调性,如大量的导七和弦、不协和的二度音程,配以丰富的震音烘托出一种十分紧张的气氛,从魔王的甜言蜜语到狰狞的性侵犯,从爸爸的手足无措到极度崩溃,将整首曲子缓缓推向了高潮。

在李斯特的改编版中,从第58小节开始,创作者右手停止了连续震音,运用了属十三和弦,增加了戏剧色彩,描绘出魔王的笑里藏刀、循循善诱,以及诱骗儿子的花言巧语。一直到第76小节,父亲看穿了魔王的心思,要继续带着儿子逃跑,所以右手多运用减三和弦与减四六和弦,再次描绘父亲带着儿子逃跑的紧张场景,在和声的运用上完美强化了舒伯特所描绘的富有特色的音乐场景、人物情感、故事情节,将更高超的技法融入音乐中,使钢琴与人声完美融合。

李斯特改编的《魔王》是他所有改编曲中显著突出键盘特色的一首,充满了交响性,对社会现状有深刻的反映,曲中大量的八度震音演奏将钢琴的音响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

3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魔王》的演奏技法

在全曲中,李斯特大量运用各种类型的八度来凸显主题,包括连续八度、分解八度、震音八度等。这对演奏者的手腕力量要求极高,前奏开始就是以急板速度presto演奏,再加上震音的连续演奏来突出森林中急促的脚步声。除了八度的运用,大跨度的琶音与和弦也大大增加了曲子的难度。前奏部分的八度震音是主要的练习内容(见谱例1),需要演奏者手指间的力量饱满而且集中,由手腕带动指尖,在慢练过程中,要多借助手腕的力量来节约手臂的力气,在后期快速演奏的时候,手腕的活动基本没有,因为手腕的运动在快速弹奏中不是很灵活。

谱例1

在魔王第一次出现的段落中,右手弹奏琶音时需要稍微轻盈歌唱(见谱例2),凸显魔王的花言巧语,冠音相较于前面的其他音需要更突出一点,增强旋律感,五指需要比一指更加突出,以强化旋律线条,整体的曲风从这里开始渐渐温柔,从主音开始一直持续变化重复,左手织体也发生了变化,比原版的三连音更具有色彩。手腕带动手指去触碰琴键,速度与之前相比发生明显变化,速度变得相对自由与缓慢,而且右手需要进行八度和十三度琶音,对基础薄弱的人来说非常容易弹错,并且后期提升速度也很困难。小指的独立性不容易提升,而加强琶音的练习能很大程度增强手指独立性和颗粒性,用一个动作,借助手腕的力量,去贯穿更多的音,将每个音都不突兀地通过力量连贯起来。

谱例2

全曲的连续八度也是难点[4],连续短暂的上下行不仅是对音准的考验,还是对指尖能否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练习,虽然在全曲中并不频繁出现,但是连续八度的演奏是全曲气氛从紧张到放松再到紧张的体现。八度运用、大量使用双手和弦是《魔王》的演奏风格。大量的八度运用在李斯特的钢琴曲和改编曲中经常出现。钢琴的右手部分使用了连绵不绝的马蹄声,而左手的音阶音型则描绘出一幅阴森恐怖的动态画面。狂风过后,黑云遮月,树叶晃动得厉害,父亲在雨夜中飞驰,伴着律动的马蹄声和紧绷的脉搏,抱着病危的孩子。全曲形式自由,抒情丰富,刻画细腻,栩栩如生。

在前奏处,左手连续短暂上下行,手指需要在弹完第一个八度后就立马放到第二个八度的位置上,所以指尖与手腕自始至终都不能松懈,上行弹出渐强,然后下行由三个八度结束,到后面变化重复的上行要比前面的稍微弱一点,使旋律富有歌唱性。

4 结语

李斯特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改编并没有像他先前的作品一样运用超多炫技,而是更贴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内在情感,更注重体现创作者的原本意图与感受,不仅将钢琴与声乐完美结合,还将歌曲里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更加成熟和完整地向后世呈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彰显了李斯特的创作才华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论是演奏作品还是分析作品,都应先了解创作者的心境与作品的表达意图,在练习时可以认真聆听创作者的演奏效果,体会作品真正需要被演奏出来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伟.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J].北方音乐,2016(11):52-53.

[2] 王國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诗学分析:以《魔王》为例[J].当代音乐,2021(6):172-174.

[3] 黄子书.李斯特钢琴改编曲《魔王》的音乐特征[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7):123-125.

[4] 段霁虹.融入钢琴构造原理学习的钢琴教学探究[J].音乐生活,2022(5):66-68.

作者简介:钱至美(1979—),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法。

乔益铭(2002—),男,山西临汾人,本科在读,研究方

向:钢琴。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魔王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钢琴作品《筝萧吟》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技法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魔王”的四宗罪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