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发展研究
2023-06-22陈家启
摘要: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对周边环境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这样的现象也辐射到了乡村,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得乡村面貌的更新工作迫在眉睫。文章结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必要性,探讨江苏省常州市卜弋村在乡村更新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即缺乏创新、乡村同质化、忽视人群需求、公共空间不足、缺乏服务人才及互动性体验等,并提出对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创新化构想,即构建创新化、可持续化、生态化、多元化、适老互动化的服务设计策略,以期为卜弋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为今后不同乡村的服务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设计;设计策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2-0-03
0 前言
“建设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目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乡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在乡村中,服务质量和服务设计专业性较低的问题仍然存在。由此得出,未来的乡村建设有较大的潜力[2]。为了有效提高乡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必须开展科学且人性化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
1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为城市地区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城市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中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学习、休闲、养生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农村地区却没有拥有与城市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模,导致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村民的幸福指数不高。
因此,为了满足大量村民与游客的现实生活需求,解决村民活动用地及其周边环境的问题,合理统筹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亟须制订一套能够满足村民康养、服务、休闲、学习、娱乐需求的独特的服务设计方案。
2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盲目模仿城市模式,方案缺乏创新
当下,我国城乡服务设计的发展进程差距较大,乡村服务设计发展现状堪忧,其发展进程远远落后于城市,在文化传承、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都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们可以自由使用的公共空间场所少之又少,这导致村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有必要通过服务设计的介入来改善当下的局面[3]。
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采用商业化套路,反复应用设计方案,思路僵化;将城市的设计规划方案直接复制用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缺乏对乡村文化特征的全面研究,忽视了乡村的内在需求与村民的生活需求,没有发掘乡村的真正内涵和文化渊源,这必然会导致设计的模式化,背离了乡村振兴的初衷。
2.2 忽视人群需求,缺乏基础设施
在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服务设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乡村的改造建设都缺乏良好的设计规划,大拆大建的思想依旧存在,乡村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不断流失,最终导致乡村失去了最珍贵、最淳朴的面貌,这些都是没有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所造成的后果。
大数据研究调查显示,最大限度方便乡村居民的衣食住行,是乡村振兴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乡村振兴,振兴的不只是建筑、景观、乡村外貌等一系列外在条件,还包括一整套内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3 投入资金有限,缺乏服务人才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只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卜弋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财政拨款力度,但投入总量仍然较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同时,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但由于文化、人才引进不足等因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整体规模较小,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城乡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村民选择进入城市生活,这加速了乡村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乡村在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上没有城市那样成熟的培养模式,且疏于对服务型人才的管理,导致人员的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4 产业联系较少,缺乏互动体验
目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产业配套基础薄弱,特别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如何将种植业与服务业巧妙结合,以此达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当下乡村服务设计研究的重点;第二,乡村内互动设施与空旷场所较少,村民没有足够的活动场所用以休闲放松,游客没有丰富的互动设施进行娱乐。这些棘手的问题都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改善的重要内容。
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以卜弋村为例
3.1 卜弋村概况
卜弋村位于常州西边。卜弋村总面积为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为6500人。卜弋村力争以产业为龙头,通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乡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3.2 卜弋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发展策略
3.2.1 个性创新化的乡村设计策略
根据现状,设计师应摒弃老旧的固化思想,脚踏实地,扎根于乡村,深入研究卜弋村独有的特色及文化,必要的时候可以和乡村村民沟通协调,通过调研问卷了解他们最真实的需求,拒绝一切商业化套路。设计人员在工作时,要做到依据实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分析方法,提炼出卜弋村最淳朴的设计语言,并将其创新性地运用到设计中,实现“一弄一景,一村百景”的建设效果。
要想成功建设美丽卜弋村,规划者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要通过深入调研,观察发现卜弋村内在的“灵魂”,利用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以此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二是要通过创新化的设计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要以卜弋村的历史和文化为主要出发点,分析其特点和魅力,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创新化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建设美丽乡村,不可避免要依靠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些古民居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较好地与当地文化和环境融为一体,拥有了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例如,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其建筑特色是因地制宜,在保護植被的前提下立于山坡之上,建筑主体由几根粗大的杆子支撑直插水底,可以很好地防止地面移动和泥石流。
3.2.2 可持续的乡村新旧材料融合共生策略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环保材料的使用是卜弋村设计的重点。目前,中国正处于低碳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保障减污降碳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绿色发展,满足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新乡村过程中必须冷静思考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利用旧建筑材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旧建筑材料进行再利用,这种“变废为宝”的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保护环境和减少资源消耗的作用,也能使村民在卜弋村不断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保留亲切感,这是服务设计的其中一环,即让村民感受到服务设计的温暖。同时,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和本土植物,有助于保障乡村整体利益发展的可持续性。土生土长的植物生命力更强,且维护成本较低;就地取材不仅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获取外部资源造成的浪费,还可以优化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效果。
对卜弋村而言,运用现代创新技术,在保留乡村古风古韵的前提下将这些新旧材料肌理融合,是其未来乡村服务设计的关键。
3.2.3 采取多元化的乡村引流措施策略
面对目前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的窘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认识到乡村服务设计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对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还应鼓励社会各方企业、机构积极参与到卜弋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品提供上来,鼓励当地村民采用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文化特色,吸引流量和人才。
首先,建立更加可靠的财务制度,提高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拨款比例,当地政府应充分考虑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卜弋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
其次,拓展招商引流的资金渠道。比如,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投身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增强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参与感、责任感以及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蓬勃发展[4]。同時,政府与企业共同合作与宣传,能够使乡村的文化旅游业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最后,引流引的不只是资金流,还有人才流。为解决乡村服务人才匮乏的问题,应组织相关部门参与人才队伍建设,缩小城乡人才建设进程的差距。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选聘制度,为专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卜弋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计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将与当地文化企业密切相关的民间艺人和传承人转化为文化人才,从而发挥专业人员在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2.4 开展适老互动化的乡村体验活动
调查研究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正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开展适老化设计是必然之举。针对老年人进行环境设计,必须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思考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必须将舒适度和环境充分结合,设计出适应老年人使用习惯和生活特点的环境。为了应对独居老人孤独的现象,在进行服务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老年人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基于此,乡村可以借助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还原乡村记忆[5],在乡村文化广场上设置一些人性化的健身锻炼装置,开辟空旷的场地,方便部分老年人健身和组织广场舞活动。同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不同乡村老年人的多元化兴趣爱好,做到“对症下药”。例如,设置一些服务中心、茶室、棋牌室和阅读室等,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改善老年人群体的晚年生活。
此外,为了增强互动性,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卜弋村游玩观赏,还应该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利用卜弋村以大棚蔬菜经济作物为主体产业的这一特性,通过耕植互动、自主采摘等项目使游客切身体验到采摘的乐趣,从而获得体验感与满足感,促进卜弋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4 结语
多元创新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策略对卜弋村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基于此,在对卜弋村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始终坚持创新化的原则,抓住卜弋村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风俗面貌进行建设;第二,坚持生态可持续原则,多利用本土植物和建筑材料,将新旧材料肌理结合,促进卜弋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起主导作用,发挥职能,加大对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投资力度,并鼓励各企业参与服务设计;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将其作为卜弋村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导向,充分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完善卜弋村的基础配套设施,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耕植互动、自主采摘等方式使游客获得体验感与满足感。
虽然本文取得了初步结论,但是由于疫情,缺乏实地调查研究数据,所以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去分析、观察其服务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期望本文可以为广大学者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凯波.美丽乡村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空间环境改造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导墅镇为例[J].设计,2022,35(17):68-70.
[2] 邱雨婷,张轶.老龄化背景下乡村康复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17):118-121.
[3] 刘畅,钟谟智.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及其经验启示:以河南省L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22,41(3):87-91.
[4] 刘志华,姜瑞云,李焱,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10):45-47.
[5] 杨佳西,张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环境设计同质化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26):13-14.
作者简介:陈家启(2000—),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