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吴家村的景观改造研究
2023-06-22朱颖
摘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乡村生产、生态、生活三大领域的转型提升。乡村景观建设也通过保护与更新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营建方兴未艾,千村一面、资源浪费、生活环境混乱等现象不断涌现,地域特色缺失、三产关系失衡、乡土氛围薄弱等乡村问题较为显著。文章以吴家村为研究对象,以乡村休闲旅游景观为背景与设计目标,明确吴家村景观改造的方向与原则,从生活区、生态区、生产区这三个景观改造层面探究吴家村景观规划的新方向,针对吴家村的资源优势提出设计改造策略,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设计引领的三大原则,并举例作实际验证,以期为吴家村落景观改造设计提供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落;乡村景观;景观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2-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及总体要求,报告指出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繁荣盛兴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1]。因此,政府一系列推动乡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发展,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将乡村资源与景观设计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现已成为急需突破的困境。
1 乡村景观设计概述
1.1 乡村景观
景观最初是指陆地,是一种由空间和物质组成的复合形式。乡村风景即农村地域和土地的空间与事物质量的混合。乡村景观是一种规模更大的复杂体系,其中景观要素由乡村建筑风貌、农田基础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生态腹地组成。
1.2 乡村景观改造的意义
首先,乡村景观改造可以使人居生活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良好的居住条件是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及居民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居民的环保观念日益淡薄,村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景观逐渐荒凉。乡村景观规划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村环境、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乡村的公共服务系统。
其次,景观改造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农村绿地的规划可以使农村自然景观得到更好的发展,区内人文、生态、新工业产业等成为强劲的发展驱动力,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最后,景观改造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景观改造后发展农村旅游,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同时可以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村民积极发展能带动有活力的新农村风气,改变农村面貌,形成乡村的新风貌。
2 乡村景观设计现状
一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但有些地区由于过度盲目进行现代化建设,将其他乡村成功的改造项目直接搬到本村景观改造中,或者直接将具有城市特点的景观小品放置在农村景观中,导致乡村失去原独特风貌,同质化严重。
另一方面,许多乡村的人文历史和传统的古建筑、古树、古迹年久失修或已经不复存在。一些乡村为了尽快获得景观规划成果,大肆破坏乡村原有的景观,地方传统建筑被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代替,传统节日、传统民俗被现代节日、现代元素代替,造成“千村一面”。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旅游者的拥入,景观成为人工和商业的产物,单调的景观装置、娱乐活动、景点小吃使乡村丧失了原有的文化。现实与朴素的结合,以及缺少经验和有效的治理,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由于设计师大多是城镇居民,缺少农村生活的体验,因此在规划乡村观光景点时往往忽视了村民的意见,没有从村民的角度考虑,使乡村旅游景观建设不符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对其造成了困扰。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別,因此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不尽相同,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种植习惯也不尽相同。设计师忽略了当地居民的现实状况,这种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必然无法持久。
3 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原则
3.1 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是指在规划乡村景观时,应注意对生态的维护,防止过度破坏资源。一些传统乡村由于生产效率低,发展速度慢,因此村民一时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改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资源有限,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在乡村规划和设计中,应从保护自然环境出发,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之间的平衡。
3.2 因地制宜原则
乡村景观不能简单照搬,要根据地方的具体条件传承乡土文化,抓住人文景观发展的根本,让乡村景观既能体现一个地区独有的特点,又能顺应周遭环境的变化。乡村特有的农业、人文、聚居的景观与都市景观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应重视和合理利用具有鲜明特征的乡土资源;在充分认识本地域和人文特征的基础上,注重把握对本土风俗文化的运用;建筑的材质也要有区域特色;将自然风光、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服饰等融入农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突出民族特色与魅力。
3.3 设计引领原则
乡村景观由乡村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相融合而产生。所以,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要从整体的风貌角度设计,统筹考虑各景观的构成因素,使其得到充分利用。为了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应使农村土地各种要素的特性得以实现。从宏观设计上来看,农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特征、发展情况,以及周边村镇的发展现状,都要整体统筹,全面考虑其在总体计划中的位置和作用,以确立发展的目的和特点。设计主要是把乡村建筑、硬景观、软景观、色彩、历史文化等综合起来,应注意设计美的整体表现。
4 吴家村景观改造设计
4.1 村落背景
固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综合发展目标是以固城湖天然滨水空间为基础,以南部山湖景区开发为契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美化人居环境,将固城镇建设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市镇。规划保留31个农村居民点,分为综合型、旅游配套型和居住配套型三种类型。传统村落应整理原来的特色文化,保护原有的文化特色。笔者认为传统村落应保护其文化和空间的主要视觉点,尊重和保护传统村落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性,建设集观光性、生态性、休闲性、文化性体验于一体的传统旅游村,鼓励发展新时期的云产业。[2]
4.2 村落基本现状
吴家村原名蒋山村,隶属于江苏南京高淳区固城镇,位于高淳区的最南端,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接壤。蒋山村东部以S123省道为边界,西临固城湖,南边与安徽省宣城市接壤。周边由九龙山、金山、蒋山、花山及固城湖围合起来,村域用地面积约4.08平方千米,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空间。蒋山村距南京市区约110千米,距宣城市约50千米,宁宣公路从市内而过,水运和陆运交通便捷。
花山村地处苏皖交界处,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的最东南面,宁宣公路傍村而行,东依群山,西傍固城湖,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明清的故居更为花山增添了内在的厚重与魅力。花山村通过对古遗址的修复改造,对史实、传说的重新整编,逐渐挖掘出以“爱文化”“孝亲文化”“感恩文化”“渔樵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内涵。2014年10月,花山村村民自发成立“民俗文化艺术团”,艺术团目前已有“武五猖”“打莲香”“十番锣鼓”等表演项目。
4.3 设计方向与定位
在调研吴家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吴家村景观改造存在的优劣势,对比其他乡村改造的经典案例,总结出具体的方向,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吴家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吴家村的乡村振兴提供基础。
4.3.1 自然景观方面
首先,自然景观规划与设计应重视水源的利用,采取天然的水陆两栖方法,使之更为环保和舒适。以万物皆有生命为理念,进行科学的计划。其次,该村栽植了大批树苗,并有挖掘的情况。可以根据破坏的土层,采取植被修复措施,将地表土层逐渐剥落,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农村区域内的高成材树木不必进行人为养护,所以在计划时要将其与都市区域的绿化结合起来,以本地树木为主体,营造一种乡村的氛围。
4.3.2 农业景观方面
首先,吴家村地域分布比较密集,东南地区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可以开发出一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产业,打造乡村特色。其次,可以针对农村耕地分布情况,改变农业产业单一、耕地荒的现状;同时,可以带动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如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对农村的三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安排,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吴家村整体发展。
4.3.3 人文景观方面
根据对吴家村人文环境的调查,发现该村拥有比较丰富的宗祠等历史文化资源。
在规划和设计吴家村景观时,应注重对传统人文景观、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归纳、精炼、精简等方式,将吴家村的实物与非实物文化景观元素运用到不同地域。充分发挥乡土材料的生活性与生产性,这也是一种乡土文化。承托与保存乡村的石材、木材、农耕用具等,是表现乡村风貌的构成要素,是乡村的一种特殊的魅力。在规划建筑节点时,要注意融合本土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让游人充分体验吴家村的民俗文化。[3]
4.4 改造策略
4.4.1 田园科普区
特色农业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基地设计的西南部(见图1)。此地是小型平稳地形,有灌溉田地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功能区主要由特色农业生产、丰富的园艺、观光型农业工业组成,其中包括特色花园和花卉植物组成的盆景、冬春时令蔬菜、高档蔬菜生产等。该区域为田园景观区,具有强硬过渡的区域,注重改善周围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和增强功能系统。在生态过程中有机衔接,增强乡村景观的艺术效果。此外,特色农业生产区为五大景观功能区之一,既要规划其生产功能,又要具有满足观赏需求的景观功能。特色花草、冬春时令蔬菜布置,可以增添当地景观色彩。从改造区域的整体景观效果来看,特色农业生产区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该区域应在现有农业用地面积的基础上扩大。
4.4.2 生活居住区
住宅区主要分布在项目区的东部和西北部,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地区(见图2)。它的结构和功能直接反映了幸福美林的发展水平。在规划设计中,单体居住区集中促使版块平直或蜿蜒平滑的街道成为走廊,将建筑景观连接成一个整体、主体。功能区主要由居住的传统建筑、田园一体农家小院的形式组成,独立的农家院落和餐饮接待服务表现民居景观。所有建筑均按照民居风格进行翻新。有些建筑物排列整齊或分散在农村草地、林地,浓浓的乡村气息弥漫。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餐有不一样的味道。
4.4.3 生态环境保护区
生态环境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项目区的西部(见图3)。地形坡度较大,水源较少,生产生活用水不足,树种相对单一,只有大面积的竹林才能满足生态敏感区的需求,必须保护多于使用。在生态景观改造中,将该区域作为竹景观区,能给游人营造隐秘竹林的氛围。生态植物区的改造将简单的树林改造成多品种混交林的种植体系,引入果树和适当利用层混合技术,可以使树木和草在空间上合理搭配。在品种上可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树种搭配,以反映丰富的色彩变化。
4.4.4 滨水娱乐、观赏区
休闲、娱乐、观赏区布置在项目区的西北部,此区域地势较高、滨水。该地区大量的植物是在保护和整合现有树林的基础上,种植或移植了各种花卉,并根据品种、颜色、品质分区栽培,规划普通梅花展示区、精品梅花展示区(见图4)。然而,该区域并不仅仅是梅花景观的独特展示区,还将种植竹子以及其他花木、盆景,向人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5 结语
吴家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村庄环境和保护历史遗存,由农业生产朝着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型,实现蒋山村的共同富裕,成为高淳区建设特色村庄、农业升级转型的示范社区。蒋山村生态完好,形态完整,元素众多,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对于可考证的文物遗存,城市边缘传统村落重中之重的功能是存藏、传扬与创新。因为在城市更新中,原生文化依托的历史环境已经改变甚至被破坏,文化传播依存的空间载体也逐渐消失。但是通过城市边缘区更新中文化环境的再造,就会出现新的文化传播平台。通过文化的创新再造实现城市文化的经济价值,进而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
通过吴家村的设计案例,对城市边缘区的景观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的同时,给人们迥异于现状的体验。作为传统村落景观的核心部分,文化景观是村落的自然产物,应将其视为承载该地区文化传播的载体,并以延展外化的手法向人们展示村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04/30/content_5604050.htm,2021-04-29.
[2] 吕佳丽.体验视角下休闲旅游型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1.
[3] 张明晓.乡村振兴战略下钱塘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86.
作者简介:朱颖(1997—),女,江苏淮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