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2023-06-22邵广盛张辉
邵广盛 张辉
摘 要:为了探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历程、研究热点及当前研究趋势,选取CNKI文献数据作为数据源,以“少数民族”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据中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进行聚类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和突现分析,发现研究的热点主题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挖掘、传承与保护以及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其中以“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乡村振兴”等主题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为当前研究前沿。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文献分布;可视化;研究热点;研究前沿
中图分类号:TP391;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3)02-0101-06
Research Hotspot and Frontier Analysis of Ethnic Minority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n CiteSpace
SHAO Guangsheng1, ZHANG Hui2,3
(1.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Guiyang 550025, 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3.Postdoctoral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ion, Shiji He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Guiyang 55001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history, research hotspots and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CNKI literature data is selected as the data source, and the themes of “ethnic minorit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used for retrieval. It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cluster and analyze the authors and agencies in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the keywords are carried out co-occurrence and emergenc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hot topics of the research are the research and mining of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and ethnic area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and ethnic areas with the themes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ural identit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the core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frontier.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y;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visualization; research hotspot; research frontier
0 引 言
作為一个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生活智慧、人生阅历的结晶。经历悠久历史传承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力所在,是当代人共同的价值追求[1]。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界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得到了学界的进一步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体现了各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可以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和继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加强了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梳理和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本文利用CiteSpace V5.8.R3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和Tableau 2019.1数据分析软件,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1992—2021三十年国内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上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关知识图谱的绘制、文本内容的挖掘以及可视化的呈现,分析文献的发文分布情况、主要贡献作者、发文机构以及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宏观把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客观的呈现该领域的整体研究现状,以便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少数民族”and“传统文化”为检索主题,以“SCI收录刊”or“EI收录刊”or“核心期刊”or“CSSCI期刊”or“CSCD期刊”为期刊来源进行跨库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9月22日,共计检索出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献3 587篇。去除无作者、无年份、重复、相关度不高、会议通知等无效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3 540篇。
2 分析工具及运行环境
文献数据分析工具:CiteSpace V5.8.R3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Tableau 2019.1数据分析软件。利用Tableau 2019.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综合性分析,探索文献增长规律;利用CiteSpace V5.8.R3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提供的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功能对3 540条目標文献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分析,形成各种共现、聚类图谱,最终通过对输出的图谱进行分析、探索得出我国学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历程、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
文献数据分析运行环境:Windows 7 64位操作系统,Jdk-8u301-windows-x64 Java环境。
3 数据分析
3.1 发文数量分析
发文数量的统计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某个领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研究热度。邱均平教授曾指出:“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可以测定某一学科的文献分布,从而了解该学科的性质,可以预测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及未来前景”[3]。为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情况,本文对检索得到的3 540篇文献数据进行了年发文量的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高质量研究论文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学者江凌发表的《文化瑰宝体育之源——从四届民运会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此后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根据Tableau 2019.1数据分析软件的综合分析,如图2所示,可知拟合曲线的方差值R2=0.792 013,检验值P小于0.000 1,且曲线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论文增长方式基本符合“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莱斯提出的文献增长规律。依据普莱斯定律可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研究在1997年之前大致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该阶段的发文量较低,拟合曲线近乎平行于横轴;1997年到2010年为研究的快速增长阶段,仅2010年高质量论文发文量突破了200篇,国内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发文量呈指数型递增,每年的增幅较为明显;2010年至今,该领域高质量论文的发文量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尽管发文量较大,但是总体数量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表明我国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日趋成熟。
3.2 发文期刊分析
本文统计分析的3 540篇文献数据的来源期刊分布广泛,涉及期刊487种,如表1所示,统计了排名前20发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研究论文的期刊,这类期刊总计发文量达到了1 724篇,占被分析文献数据的48.7%。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这类期刊大多都是民族研究类期刊,此外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主要分布在民族地区,如:贵州、黑龙江、广西、云南、青海、四川等地。贵州民族研究发文量排名第一,占被分析文献数据的12.82%,黑龙江民族丛刊、广西民族研究次之,这三种期刊总发文量占被分析文献数据的21.9%,其次是民族类大学学报发文量较高,占被分析文献数据的12%,其中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本)、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主。
3.3 发文作者分析
发文作者的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研究领域内的核心作者、高产作者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等作者分布规律。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对目标文献数据进行发文作者统计分析,分析显示共计有775名作者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依据普莱斯提出的高产作者的界定,高产作者[4]可以定义为杰出科学家中最低产的那位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或者最高产科学家发表论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数学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n代表该领域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发表的文章数量。按照高产作者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发表文章大于3篇的即为高产作者,排名前三十的高产作者发文情况详如表2所示。表2数据显示来自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白晋湘以14篇的发文量居榜首,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田祖国以13篇文章仅次其后,其次是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薛达元发表文章12篇,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田艳、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的陈炜均以11篇文章仅次其后,他们研究的主题涉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提供了发文作者之间的共现图谱,这一图谱直观展现了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此本文对文献数据进行了CiteSpace可视化聚类分析,发文作者共显图谱如图3所示,共现图谱中作者字体的大小与发文量呈正比例关系,节点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中作者之间总体上合作较少,呈现为两名作者进行合作的占作者合作关系的绝大多数,三名作者、四名作者的甚至更多作者的较少。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团队规模较小,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主题相对分散。其中白湘晋、田祖国合作发文8篇,合作关系较为密切,主要研究的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且此二人分别任职于吉首大学体育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属于跨机构间合作关系。薛达元则与尹仑、王艳杰两位作者保持着合作关系,研究主题为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从图中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呈现出跨机构合作较少、同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制约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3.4 发文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对目标文献数据中的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各大高校民族学专业甚至民族类学院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同时各民族类院校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具体发文机构之间的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图中文字的大小与发文机构发文量呈正比比例关系,文字越大表示该机构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贡献越大,甚至可以代表该机构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节点连线便是各发文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民族大学节点最大,即该机构的发文量最多,统计数据显示达到了32篇之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贡献最大;其次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节点,统计数据显示达到了29篇,该机构还同时保持着与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三峡大学艺术学院4个机构的合作关系。发文量比较多的机构大多为民族类高校,如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非民族类高校中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贡献最大,其次是云南大学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此领域的研究水平也相对较高。从发文机构分析可以看出排在前十名的发文机构中仅仅只有云南大学、黑龙江民族研究所不是民族类大学,其余均为各地区民族类大学,这表明民族类大学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边疆及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为辅。
4 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4.1 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中的关键词是表达文献主题的自然语言词汇,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可以系统、客观的把握主题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5]。本文通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对目标文献数据进行文献关键词词频分析,得到如下關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节点的大小代表了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从图5中可以看出关键词“保护”“少数民族”“藏族”“传统文化”“儒学教育”等节点较大,词频频度排在前五名,而且可以清晰地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展开,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由于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科学的反映出该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主题,本文对目标文献数据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分析以便更清楚的探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主题。聚类分析的聚类数量设置为10,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的关键词聚类算法对目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0个高频关键词的聚类点如图6所示,其中聚类是由联系密切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并抽取出代表性的关键词作为新的聚类点而来。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文献聚类分析时一般认为聚类模块值(Q值)大于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大于0.5表明聚类合理,超过0.7则认为聚类是值得信服的。本文进行目标文献数据关键词聚类中,Q值为0.548 9,S值为0.827 2,因而本文得到的聚类是可信的。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大致分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挖掘、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三大主题。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挖掘主题包含“少数民族”“哈尼族”“畲族”“体育文化”四个聚类,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主题包含“保护”“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三个聚类,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主题包含“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三个聚类。
4.2 研究前沿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研究前沿,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提供的关键词突现探测功能对目标文献数据进行突现词探测,网络节点设置为关键词,在Control Panel中选择Burstness,点击View得到出关键词突现表如图7所示。突现词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次数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从大量的关键词中探测出来,突现词的突现度越高,越能代表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6]。从图7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在1992年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早出现的突现词为儒学教育、创新应用、产品设计,这三个领域出现较早且一度成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前沿,并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2000年以后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并不断探索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传,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各种民族名称成了短时间的突现词;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习总书记对全国的脱贫工作十分关切,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省随之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同时贵州作为拥有全国54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开始进入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者们的视野。因此,自2014年开始“贵州”也随即成了突现强度较高的突现词。此后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乡村振兴”“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等词汇突现强度词攀升。从整个关键词突现表中可以看出突现强度最高的是2018年开始出现的“乡村振兴”,突现强度达到了13.34;其次是“文化自信”“现代化”,突现强度分别为9.67、9.39。2017年开始出现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乡村振兴”“新时代”一直持续至今,即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成为当下的研究前沿。
5 结 论
研究数据显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相关研究目前正趋于成熟,作者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名族地区。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聚类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相关研究文献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学者们集中关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特有的原生态文化的发展,以及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民族文化的内涵;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趋向于结合国家的民族复兴、乡村振兴,逐步向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等方面发展。
本研究由于数据量较少,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该研究初步分析出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前沿,对该领域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乙华,曹劲松.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创生的机理与路径 [J].南京社会科学,2021(10):163-170.
[2] 李资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2):58-62.
[3]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第2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4] CHEN C M,HU Z G,LIU S B,et al.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 [J].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12(5):593-608.
[5] 肖明,李国俊,杨楠.基于词频分析的国内情报学研究热点(1998—2007) [J].情报杂志,2009,28(8):21-25.
[6] 和军,谢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制经济学研究演进 [J].经济问题探索,2019(7):18-25.
作者简介:邵广盛(1988.09—),男,汉族,江西九江人,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通讯作者:张辉(1985.12—),男,汉族,贵州铜仁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收稿日期:2022-08-29
基金项目: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22YJ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