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程实践研究
2023-06-22张唯霞
摘要:国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还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是中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的艺术学习发挥着启蒙作用。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开设国画鉴赏课程,能够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往的国画课程强调学习国画技法,通过反复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作画能力,忽视了国画鉴赏,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国画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对中国画鉴赏一带而过,不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合理利用美术教材以外的资源。教师的不重视让学生对学习中国画不感兴趣。国画种类较多,不同种类有不同的魅力,在课堂中锻炼学生对国画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国画作品,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通过国画鉴赏,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鉴于此,文章主要以中小学美术教学为例,就如何开展国画欣赏课程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国画欣赏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3
0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了当前一线教育人员的共识。美术课程有较高的艺术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局限于教材,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视野。合理开展国画鉴赏课程教学,不但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艺术文化,提升学生的艺术和文化素养。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美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1 国画欣赏的概述
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笔墨为工具,作于宣纸、绢帛之上的画种。目前国画的题材主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表现主题涵盖世界万物,体现了绘画艺术与自然之美、哲学之美的和谐关系。国画欣赏则是对经典国画作品进行赏析,品味其中的艺术之美,了解其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国画欣赏对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2 中小学美术课中开展国画欣赏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
2.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国画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门类齐全、技法精湛,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国画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与诗词、乐曲等艺术形式融合,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鉴赏优秀国画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切身感受,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另外,国画还蕴藏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民族精神,进行国画鉴赏,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情感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1]。
2.2 促使学生感受形式美
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形式,其造型独特、技法精湛。在欣赏国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关注到国画中点、线、面组合的形式美,意识到国画是体现思想的载体。在国画欣赏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學生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欣赏国画作品,对画面的布局手法和艺术风格形成初步认知,然后再欣赏局部,关注笔墨组合所形成的画面美,最后立足全局,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感受国画艺术的形式美。
2.3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国画的发展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有较高的随意性和自由度,这一点在国画的设色和构图中有明显体现。国画的设色讲究“随类赋彩”,构图追求“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通过欣赏国画,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气韵生动”的至高审美境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而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国画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艺术鉴赏教学模式的桎梏,引导学生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感受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增强学生的国画欣赏能力。
3 中小学美术课堂国画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诗境创设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国画鉴赏内容明显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师生对国画的重视度。国画是一种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古人对社会和自然的认知的艺术形式。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国画创作讲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效果。因而在国画欣赏中最关键的就是体会画的意境和思想情感。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必须根据国画作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创设诗境。不过在当前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国画欣赏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不注重诗境的创设,而是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的方式,将国画技法、意境和思想等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充分感受国画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影响学生国画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
发展。
3.2 教学方式单一
在当前的国画鉴赏课程教学中,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一节课45分钟,有30分钟是教师在讲解,这不仅会让教师口干舌燥,而且极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逐渐消磨对国画艺术的学习兴趣。在国画鉴赏教学中,美术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无可厚非,但毕竟学生才是国画鉴赏的主体,教师不可“喧宾夺主”,忽视学生对国画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因而,在国画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在内容欣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解说能力,采用讨论式和问答式授课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悟,取得良好的鉴赏教学效果[2]。
4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高效开展国画欣赏课程教学的途径
4.1 引导学生理解笔墨内涵
国画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为笔和墨,因此可以将国画的技法总称为笔墨技法,了解国画笔墨技法是欣赏国画的关键。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国画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国画作品的笔墨技法,提升学生的国画欣赏能力。中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和艺术鉴赏能力有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画中的笔墨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国画作品中的笔墨技法和内涵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强化教学效果。
欣赏齐白石先生的《柳牛图》,作品中的水牛是通过水墨的方式呈现的,画家通过对水墨的浓淡处理,体现出了层次感和体积感。为了让学生体会画家笔下水墨润泽的物像主体,鉴赏水墨技巧和色彩运用方法,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该作品,并通过放大、标注等功能,特别标注画面中笔墨浓淡转变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解说工作,让学生了解到虽然该作品只有黑白两色,但画家通过黑白两色的聚散、虚实处理,表达了丰富的色彩语言。让学生明白国画在笔墨应用上并非照搬事物本身的形态和色彩,更多是运用观念和形式上的色彩[3]。
4.2 动态演示,讲解构图方法
国画有独特的构图方法,其主要精髓为“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简单来说就是国画的构图讲究留白、追求空灵,因而国画往往会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鉴赏国画作品,掌握国画的基本构图方法非常重要,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直接展示国画的构图。以对倪瓒的《渔庄秋霁图》这一国画作品的鉴赏教学为例,这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其中近景只有枯树三五枝,远景只有几抹起伏不大的山峰,中景是大片的空白,给人渺茫、空虚之感。在解析这一作品的构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逐一呈现画面中的事物,并让学生想象这些事物,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同时教师可以调换图中事物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画构图的精妙之处,体会国画的“气蕴生动”[4]。
4.3 创设诗境,体会意境美
国画是一种追求“神似”的绘画艺术作品,因此体会国画作品的意境是国画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国画主要通过笔墨的虚实结合营造意境,在欣赏国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国画作品表现的并非眼前的实景,而更注重突出作品意境。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国画作品中的虚实关系,并结合具体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意境。当学生对国画意境的概念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诗词教学等,创设诗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意境美感。
以《寒江独钓图》这一国画作品为例,该作品的画面内容简单,由一叶扁舟、水流、垂钓者和钓竿组成,但却给人冰雪覆盖、寒风瑟瑟的感觉,这就是画面的意境美。欣赏这一国画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示例,向学生讲解国画中的虚实关系,让学生感受国画“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神奇。然后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垂钓者在严寒的冬季,独坐船头,只为钓上一条鱼养家糊口,但鱼儿迟迟不肯上钩的孤独心境。同时教师也可以搭配与画面意境相符的背景音乐,并朗诵柳宗元的《江雪》,将学生带到画面的情境中,便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诗词意境,锻炼学生的国画鉴赏能力。
4.4 引入历史,丰富认知
中小学教材中的国画作品大多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很多学生难以深刻解读国画内涵。为了加深学生对国画的认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国画作品,引入相关的历史资料,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以对《步辇图》的鉴赏为例,如果教师只简单讲解画面中的人物,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而且不利于學生感悟和鉴赏作品。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入唐朝历史,带领学生领略唐朝的繁华。《步辇图》反映的是唐代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公元7世纪,我国西南地区的吐蕃在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贞观八年,他派遣达成到长安向唐王朝求婚联姻,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派遣大臣禄东赞到长安迎接文成公主。该作品就是为了赞颂古代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而创作的,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宫殿接见藏族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作中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由6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因此作品被命名为《步辇图》。这是一幅经典的国画人物图,细劲的线条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且设色浓重、鲜艳,富有表现力。当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后,可以更细致、深刻地解读画面中的人物服饰、仪态、表情等,真切感受国画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国画鉴赏水平。
4.5 借助音乐,渲染情感
音乐和美术都属于艺术范畴,都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而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在中小学美术课的国画欣赏教学中,可以引入音乐,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艺术鉴赏效果。在创作国画作品的过程中,作者会融入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思想情感,如果鉴赏国画作品时没有投入真情实感,则无法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具有调动人类情绪的作用,在中小学美术课堂的国画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国画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感受,进而实现情感升华。这种有声的情感体验,再现了国画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不断提升审美情趣。然后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将学生的思绪重新拉回国画情境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5 结语
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国画鉴赏教学,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应意识到国画欣赏的育人价值,并结合中小学美术教育特征和学生发展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国画鉴赏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画的技法、意蕴和情感,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会.美术课课前准备的策略探究[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5):134.
[2] 黄耿东.初中美术课学生创造素养的培养[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93-96.
[3] 管彬彬.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J].美术教育研究,2017(14):171.
[4] 张宝昌.如何激发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7(5):160.
作者简介:张唯霞(1987—),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绘画创作方法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