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6-22齐琦

艺术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摘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大别山精神作为先进的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地区孕育了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旅游開发意义。大别山乡村旅游是以大别山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为核心的一种旅游类型,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既能体现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又能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和魅力,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文章在探究大别山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大别山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大别山精神;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大别山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绵延约400千米,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别山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领导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2]的重要指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着力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产业,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建设,是革命老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一个时代缩影,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现实写照。

1 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从黄麻起义到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从红二十五军重组到红军长征,从红二十八军重组到东进抗日前线,从中原军区成立到中原突围,再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序幕。气势雄伟的大别山区,是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见证[3]。“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大别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就是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互成就。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媒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能增效;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又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4]。

1.1 经济价值

乡村文旅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乡村旅游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农家乐[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乡村文旅产业逐渐从单一的农家乐形态转变为多元产业形态,在衍生性消费的推动下又发展了与之配套的产业,促使着乡村产业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型[6]。乡村文旅产业的侧重点在于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解决乡村地区的经济问题,而乡村振兴强调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速,从而解决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要想振兴大别山区,就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农民经济增长的性质、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7]。国家旅游部门在“十三五”期间开辟的国家生态旅游的黄金路线——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带动了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让一部分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十四五”时期,国家旅游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和《“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大别山地区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和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列为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此举有力支持了大别山地区继续投入人、财、制度、基础设施等资源,立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培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别山品牌,盘活现有产业格局,推动大别山区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2 教育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别山地区军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孕育了不朽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土地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是新四军的重要战场;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落脚地;新时代,在脱贫攻坚的这场大考中,大别山地区又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8]。在大别山地区诞生的多支雄师劲旅、近百位开国将帅、四百多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奠定了大别山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基础。同时,大量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文物、红色故事等都是鲜活的革命教育题材。对大别山地区乡村旅游的宣传和建设,能够加深旅游者的革命感受和现实体验,有助于推动旅游者主动了解大别山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感受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与荣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生态保护价值

大别山地区位于我国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汇地带,也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五六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相当丰富的农耕文化。丰富的原始森林植被和景观资源造就的传统农耕文明遗迹及生活形态、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都是大别山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以大别山独特的生态特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建设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的绿色生态景区,用红色文化吸引旅游者,创新实用性、趣味性文创产品,形成集文化熏陶、审美、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服务体系。如此一来,就能在实现大别山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逐步削弱大别山地区受到的资源环境压力与劳动生产率带来的影响,进而推动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与区域健康发展的共赢。

2 大别山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问题

2.1 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营销力度不够

大别山地区作为中国四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却远不如沂蒙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根据地知名度高。大别山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既没有5A级景区,也没有在市场上独占一份的品牌产业。大别山是我国茶叶、板栗、甜柿的生产区,信阳菜、南湾鱼、茶油、布鞋等也非常有特色,但这些只被当地人熟知。大多人听到“大别山”,只会想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际上大别山地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建党基地,还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由此可见,大别山红色文化开发和建设存在定位不清、红色文化资源和当地风俗文化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并未展示出来。

大别山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仅限于表面或流于形式,远远落后于现代人的审美水平,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追求。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对外宣传如果不作出改进,仍旧缺乏新意,就会造成红色文化资源的浪费,阻碍红色文化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除此之外,大别山区红色文化品牌的传播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当地重视不足、传播力度不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2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度不高

大别山地区横跨河南、湖北、安徽三个省,集山区、贫困区、革命老区、传统农业区于一体。区域内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各县区地域分割,只关注自己辖区内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建设,导致红色景点多、小且分散,开发出来的旅游项目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佳。同时,基础设施薄弱,建设不够完善,难以承载大规模的旅游团队,无法满足旅游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因此也就扩展旅游规模。如何将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是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3 大别山地区基层干部结构不合理

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基层干部,基层干部作为连接政府和农民的纽带与桥梁,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但是大别山地区和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一样,区域内经济总量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导致乡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失衡。有的乡村决策者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鲜事物慢、思想政治意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解读缺乏远见和情怀。同时,大别山地区的个别乡村在基层干部选拔和激励方面并不完善,存在乡村干部选拔任用不够民主公开、流动晋升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现有的基层干部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别山地区乡村发展的需要,亟须培养一批充满活力,又能担当起乡村旅游产业“领头羊”的年轻干部。

3 大别山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立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大力发展大别山独特品牌

大别山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要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就要体现其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品质差异性和市场竞争性,以及确保特色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鄂豫皖三省要携手共建大别山红色文化平台,共同开发区域内的红色资源。首先,要加强大别山各个红色文化遗迹之间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红色旅游乡村共同体。其次,要明确不同区域的旅游定位,力争与当地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结合,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共同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避免景区的重复开发和不良竞争。最后,要重视乡村红色旅游项目和文创产品的开发。一方面,对乡村红色文化深度发掘的过程就是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有利于增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品质和增加人文关怀,从而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旅游作为受众群体广泛、时间和形式较自由的一项活动,是宣传大别山乡村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应广泛传播乡村特色文化,扩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的消费群体。

3.2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大别山数字旅游

首先,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推出旅游线路的全景展示,让旅游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弥合大别山区对外宣传的信息鸿沟,激发旅游者前来大别山地区旅游的兴趣,不断扩大旅游营销的时空范围。其次,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上线“数字文物库”“玩转大别山”“口袋大别山”等小程序,畅通游客评价、游客建议和游客监督等渠道,并予以推广。同时,开展大别山红色文化宣讲直播,提升直播平台的文化品位。除了传统媒体要继续加强宣传之外,还要全面推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数字营销手段的普及。最后,与知名网络文化旅游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平台成熟的网络营销模式和强大的人才优势,组织平台达人和知名团队到大别山地区创作优质内容,借势传播,从而发展线上塑造品牌、线下连接产业的乡村红色旅游新模式。

3.3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留住青年人才

首先,当地政府要向青年人才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模范、宣传典型,完善基层干部的工作待遇和生活保障,推进选拔年轻干部的形式多样化,不仅可以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或者选调生、乡镇公务员的形式,而且可以通过村民选举,选举出自己满意的“大家长”,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到大别山地区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其次,要采用广大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大别山红色文化进高校、进招聘会、进人才市场,宣传大别山地区的人才政策,留住青年人才建设大别山。最后,要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就业的问题,把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当地年轻人就业相结合,激发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活力。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年轻人创业就业,重塑乡村产业,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乡村文化的引领者与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4 结语

作为革命老区的大别山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别山乡村地区虽然是乡村振兴中最薄弱、最落后的部分,但其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弘扬和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推动大别山地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未来的探索中,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将继续创新和发展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模式,让厚重的红色文化为新时代增添生机和能量,让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02-14(001).

[2]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知,2021(6):4-10.

[3] 裴艳丽,汪季石.从中国革命历次大转折看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4):83-86.

[4] 刘玉珂,胡笑笑.湖南省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路径优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20-127.

[5] 王安平,杨可.新时代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途径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20(12):99-107.

[6] 贾秀飞.重塑多维空间正义: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实践与未来延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6-27.

[7] 牛艺飞.乡村振兴的实践功能及法治保障:以乡村旅游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22(9):56-60.

[8] 梁家贵,蒲学红.大别山精神研究综述[J].苏区研究,2022(1):103-116.

作者简介:齐琦(199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