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策略探究
2023-06-22徐瑞仙丁美红
徐瑞仙 丁美红
摘要:乡村文化是乡村原住民在时代发展中形成的有形或无形的民俗、礼仪等文化形态,包括建筑、风土人情、工艺品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传统村落,传统文化成为原住民的一种信仰,对促进村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文化在多年的传承下,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深厚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唤醒现代人的文化记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保护乡村人民的价值信仰[1]。此外,乡村文化可以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增强乡村的吸引力,为乡村建设吸引人才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能够为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助力,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当前乡村改革的情况来看,乡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的商业化发展成为乡村脱贫的重要手段,但也给乡村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商业化的影响下,民俗文化为了迎合受众逐渐出现歪风化、趋同化。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振兴乡村经济,还要振兴乡村文化。文章主要分析当前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保护状态,并探究具体的振兴策略,即强调政府引领作用、构建乡村文化传承人才体系、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保证乡村文化保护的资金供给、构建“三产”融合文化产业、构建乡村文化保护制度,希望能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保护;振兴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4-0-03
文化是人类从事各种政治、经济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产物,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乡村在发展中逐渐形成浓郁而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乡村文化流失的现状,探究合理的保护策略。
1 乡村文化保护现状
1.1 乡村文化经济基础薄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因此乡村建设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在财力、人力、物力等的投入上严重向经济建设方面倾斜,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度不足。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快速占领人们的生活,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视频内容取代了乡村传统的文化休闲活动。并且这些视频平台上关于乡村文化的内容非常少,不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2 乡村文化保护人才匮乏
乡村文化具有比较强的地域性和亲缘性特点,文化、技艺等方面的传承也往往受到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大部分民间技艺都是采用家族传承的方式,其他人没有学习和传承的机会与资格,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乡村大量年轻人拥入城镇寻求出路,以提高生活质量。这些造成了传承人数量较少。学习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技艺需要长期的坚持,但由于年轻人对乡村文化重视不足,即使其掌握了相应的技艺,也难以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传承乡村文化的人员数量不断减少[2]。此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的批量生产逐渐替代手工,传统技艺缺乏发挥作用的舞台,因此在这方面投入精力的人也逐渐减少。
1.3 乡村文化保护监管力度不够
为了保护传统文化,我国颁布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和管理规范,并拨付了相应的经费。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经费的应用效果不明显,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乡村文化保护工作受到限制。从当前乡村发展情况来看,部分房屋破旧不堪,严重荒废,就连被重点保护的建筑周围也杂草丛生,陷入了无人监管的窘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乡村文化保护意识比较弱,另一方面是缺乏乡村文化保护资金,导致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例如,某乡村在2015年到2020年五年时间内共投资1500万元,用于对道路、古建筑、河道和林业的治理,但从实际来看,至少需要1.8亿元。由于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因此保护工作开展得极其缓慢。
1.4 乡村文化保护制度不完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建立现代化新农村,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既要保证乡村文化特色,又要充分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当前,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无法基于长远性和整体性进行综合规划。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过于注重风俗文化、人文情怀等方面的挖掘和提炼,忽视乡村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导致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流于表面,未能符合实际要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文化保护与振兴策略
2.1 强调政府的引领作用
就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而言,政府是重要的主体,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其一,应给予乡村“非遗”项目传承人一定的经济资助和补贴,保证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基本生活,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人们对乡村文化中“非遗”传承的重视[3]。其二,应重视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产业加大经济扶持力度,促进乡村文化传播。其三,应在乡村设立乡村文化展览馆,通过新兴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其四,部分乡村可以针对“非遗”打造乡村文化IP,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宣传乡村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
2.2 构建乡村文化传承人才体系
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是保证乡村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受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传承人的数量逐渐减少,特别是随着年轻人离开乡村到城镇,部分乡村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首先需要肯定乡村文化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并使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其次,应优化传承人的生活空间,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投身乡村文化振兴。各区域可以构建乡村文化传承人体系,针对本土的乡村文化特点,挖掘优秀人才,并重点培养,打破传统家族式的传承方式,活化乡村文化。例如,可以在县城、乡镇人流比较密集的位置开展手工艺品展览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使乡村文化得到广泛认可。在乡村文化保护中,可以鼓励有文化传承兴趣及专业天赋的人员组成团体,参与文化研究工作,形成文化传承体系。或者将乡村文化中比较有价值的内容与高校相关课程结合,培养专业化人才,整合村落文化资料,为村落文化的创新奠定基础。
再次,应提升乡村文化传承人的综合素养和传承意识。乡村文化发展和保护中,对传承人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传承人在发展中需要不断学习进步,不断优化保护和传承策略。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线上课程等方式,为传承人提供加强思想和技术进步的机会,并给予其一定的资金补助,减轻其学习的经济负担。
最后,应定期考查传承人的专业技能,设置奖励机制。
2.3 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当前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可以体现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价值观等,也是民族复兴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对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来说,文化自信也是一种精神力量。乡村文化是特定条件下积累的历史文化,是一种通过意会言传形成的精神文明,其中蕴含着乡村发展的历史[4]。村落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有利于后代了解我国不同阶段的历史发展情况和生产力水平。
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传承的关系。在城镇化发展态势下,乡村建设和管理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部分乡村在建设和文化发展方面出现趋同性特点,这对乡村文化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乡村文化诞生于各区域的发展历史和风土人情的积累,只有本身存在差异性,才可以展现出个性。如果文化趋同,就会导致乡村文化发展失去意义。因此,乡村文化發展必须传承文化特色,展现乡村文化魅力,形成系统的乡村文化结构体系,增强文化自信。
2.4 保证乡村文化保护的资金供给
保护乡村文化,无论是技艺的传承、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是古建筑的修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从当前乡村文化保护情况来看,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导致文化保护工作无法高效、持续开展。为了保证乡村文化保护资金的充足性,须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构建多元化乡村文化保护资金筹集途径。例如,可以通过乡村的产业优化、招商引资等方式筹集乡村建设资金,并通过资金的反哺继续发展多元化产业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可以采用村民集资的方式筹集文化保护资金,构建特色文化产业,并让村民参与收益分红,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振兴。
第三,政府部门可以结合乡村发展情况,科学设计乡村文化保护方案,利用财政资金从小范围开始开展文化保护工作。
第四,提高乡村资金使用效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乡村文化保护中强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文化保护资金利用的高效性,避免投资风险过大而难以控制。在使用各项文化保护资金前,应做好项目预算,并构建资金利用监督体系,对资金的使用去向、使用效率以及实际问题解决情况等进行评价。例如,每个乡镇可以设立一个乡村文化保护资金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监督和对外公布资金投入情况、使用情况等信息,群众可以通过到中心咨询或者电话、网络咨询等方式动态了解资金使用情况。
第五,做好资金审核工作。乡村文化发展的资金管理中,须针对资金使用情况做好资金审核工作,避免出现资金分配不科学或者价值匹配度不高的情况。
2.5 构建“三产”融合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仍然需要依靠产业带动。产业不仅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经济支持,还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文化力量。因此,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需要促进产业与文化融合,充分利用地域、历史等文化特色创新产业模式。例如可以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将乡村文化与养老、旅游等产业结合,创设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形式,在乡村发展中根植乡村文化,以实现促进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于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并做好文化元素的整合,打造更科学的产业链条,构建网络化文化发展格局。将乡村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化血脉的传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文化内涵融入景区建设中,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带。
2.6 构建乡村文化保护制度
第一,严格落实乡村文物保护责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构建“四有”制度,做好文物保护和文物安全巡查管理。
第二,做好对文物的维护工作,积极争取文物保护基金,加强文物保护科普,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做好保护规划,所有文物保护工作都须做好政府审批。
第四,打造重点文物保护村落。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构建文旅结合发展模式,通过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色。
第五,构建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文化发展还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保证乡村传统文化符合现代审美特点。
第六,优化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保基本、促公平价值理念,保证乡村文化发展的地方性。构建现代化文化场馆,如文化馆、图书馆等,打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数字文化工程,保证乡村文化供给。
第七,结合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三农”及乡村振兴题材结合。例如,可以在乡村戏曲文化中创作以乡村振兴理念为基础的主题活动,或者在手工艺品中融入乡村振兴理念,反映乡村民众的思想和精神。通过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构建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
3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在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具体情况来看,经济振兴投入更多,取得的效果更明显,文化发展则比较滞后,在文化振兴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须结合乡村发展现状和区域发展情况选择科学的文化振兴途径。通过完善制度、培养人才以及投入资金等途径为文化振兴提供有利的条件,为传统村落文化提供发展的条件。并尝试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现代化文化理念,打造新型的文化产业模式。将文化与产业结合,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乡村文化保护工作中,增强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欣.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三江侗族村落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2):36-37.
[2] 龙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1(9):68-69,72.
[3] 张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0(5):48-53.
[4] 包家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助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20-122.
作者简介:徐瑞仙(1971—),女,甘肃天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丁美红(1997—),女,山西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