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音乐“脉搏”聆听乐曲“心声”
2023-06-21程璐
程璐
【摘要】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板块,科学的节奏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节奏训练融入情感教育中,能够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脉搏”,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情感教育;有效策略
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关键,节奏也是乐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乐曲节奏与其所传递的情感紧密相连。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节奏训练,灵活地融入情感教育,积极开展相关的渗透活动,利用相关的打击乐器,引导学生在听、画以及演的过程中,深入感知、分析和表现乐曲的情感,实现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节奏在音乐中至关重要,也是音乐课程中的必学板块。乐曲的节奏能够表现出音乐的强弱以及音长音短,通过节奏的快慢、长短、疏密等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小学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阶段,必须打好节奏的基础,掌握音乐节奏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节奏的变化,学生能够感受乐曲的情感变化,对乐曲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而情感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节奏训练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节奏训练与情感教育的融合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年龄段,开展多样化的节奏训练,营造积极的训练氛围,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知识的同时,感受乐曲所传递的情感,也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全面。
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在活动中渗透节奏训练,实现情感的融合
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节奏训练和情感教育,慢慢地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确保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整首歌曲进行赏析,能够准确感知节奏以及情感的变化,从而聆听音乐的心声。例如,在学习《G大调小步舞曲》时,该乐曲节奏平稳、风格典雅、活泼,这首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节奏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的差别,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活泼、跳动的节奏进行舞动,激发学生活跃的情感,使学生在舞动过程中情感流露。
2.开展生活化的节奏训练,感受情感的变化
音乐本身是抽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节奏,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的贴近现实生活,使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活化。生活中学生的情感表达会更加丰富,能够与音乐教学有效融合,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上学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在学习《上学》这一乐曲时,歌曲的节奏较为明快,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按照歌曲中“见了老师敬个礼,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的节奏来自我介绍,“我是音乐x老师,x老师,我们互相—握握手—”,引导其他同学也这样介绍自己,掌握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学生将歌词内容与生活结合,可以深入理解这首歌,感受歌曲的节奏,提升他们的节奏感。让学生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掌握节奏训练的技巧,远比单纯的节奏训练效果要好。
3.创设节奏训练的情境,引发情感的共鸣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情境的支撑,良好的音乐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融入歌曲氛围中,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展示节奏训练的内容,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上的冲击,锻炼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感知力,加深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去郊外》时,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歌曲呈现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节奏是重复的,第二、第四乐句节奏相同,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使节奏更加轻快活泼,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鸟叫、虫鸣等背景声音,创设大自然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到歌曲的节奏中,全身心地感受去郊外的氛围,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4.依托乐器的节奏训练,激发学生的情感
乐器是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乐器能够辅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深入体会节奏训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节奏训练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乐器。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存在差异,学生可以利用乐器自由进行创编,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花的圆舞曲》这一管弦乐曲时,由于这是一首节奏明快、情绪欢乐的歌曲,通常用竖琴进行演绎。而口琴能够模仿竖琴音效,演绎出乐曲中欢乐、活泼的节奏,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口琴来进行辅助学习。在用口琴演奏第一部分第一小段时,口琴能够演奏出从容优雅、朦胧的节奏;在用口琴演奏第二小段时,则要演奏出活泼可爱而又摇曳晃动的节奏。运用乐器进行辅助,远比单一的播放音乐效果好,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亲自演奏,对乐曲节奏以及情感的体会更加强烈,丰富学生的情感表达。
5.巧用聆听节奏训练,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
听是节奏训练的有效技巧,能够锻炼学生对节奏的分辨能力,提高学生对乐曲情感敏锐的感知力。教师可以利用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对节奏进行分辨,感受不同节奏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学会分辨不同声音的节奏,锻炼他们的节奏敏感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聆听,学生能够把握聆听节奏的技巧,能够适当放大音乐的节奏,敏锐识别音乐节奏,同时感受其中传递的情感,从而对音乐学习有新的认知和理解。
6.落实读出节奏训练,深入分析乐曲的情感
节奏变化是乐曲情感变化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读节奏的能力,让他们能更加深入、细微地感受乐曲中節奏以及情感的起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和拍出歌曲的节奏,加深他们的记忆力,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读节奏突出节奏的变化,并将变化的部分放大。例如,在学习《剪羊毛》时,歌曲是欢快、活泼,前八分后十六分的节奏。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前三个乐句节奏基本一致,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句末都以“X X|X 0|”一节奏型收尾,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泼。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并用手打出节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刻感受乐曲中节奏以及情感的变化,让学生能够与作曲家产生情感共鸣,对歌曲节奏也能有更深入的把握,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也会有更深刻的启发。
7.开展表演节奏训练,充分表达乐曲的情感
音乐学习与表演密不可分,教师可以通过节奏训练,让学生通过肢体或语言等表演形式展示乐曲传达出的情感,将学习变成输出的过程。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爱国旗》时,让学生在“听听走走”游戏中学习四分音符的节奏,学会用拍腿、拍肩的动作表现四分音符。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几位同学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讲台上跟着伴奏有节奏感地原地踏步,向国旗敬礼,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感受升国旗的庄严感以及神圣感,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表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辅助,从视觉和听觉多个角度带给学生节奏感的冲击,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节奏以及情感的变化,即兴创编相关的动作并表演,用肢体表演传达出对音乐的理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力,夯实他们的音乐基础。
总而言之,节奏作为音乐的“脉搏”,会随着乐曲的情绪而起伏变化。小学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音乐的“脉搏”,找准节奏理解上的“盲区”及节奏表现中的“短板”,在此基础上感知情感的变化,走进乐曲的情感世界。通过创新、多样的节奏演绎方式,将音乐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感悟其中的节奏美、思想美、情感美及韵律美。
【参考文献】
[1]史娜.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06).
[2]陈峥.奏出和谐乐章——浅谈小学音乐节奏训练[J].新课程·上旬,2017(05).
[3]龚芳芳.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