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架构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21张德强
张德强
【摘要】开展议题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展开创意思考,顺利启动学科思维,在主动探索中形成学科综合能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展开学情调查,以提升议题设计适合性,让学生在议题式学习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架构
议题式教学带有任务驱动意味,教师深入教材展开研习行动,精选议题内容、创设议题情境、组织议题活动、创新议题训练,为学生带来更多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围绕核心议题展开学习行动,能够有效活跃学生学科思维,在议题探讨中完成认知构建。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架构路径探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训练等环节,渗透议题内容,及时传授一些学法,组织学生针对议题展开创造性学习,自然建立学科认知体系。
一、精选议题内容,侧重概念辨析
教师深潜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适合的角度,设计学习议题任务,给学生带来主动学习的机会。如果有需要,教师结合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展开议题设计,也可以创造更多学习新起点。
1.发掘教材内容
政治学科教学有固定教材,教师深潜教材展开学术性研究,能够有更多新发现,为议题任务设计提供丰富信息支持。教材蕴含丰富内涵,教师要做深度阅读,关注基本概念解析、案例设计、问题设计、资源解读等内容,对接学生学情展开议题任务设计,这样可以提升议题设计的品质。议题带有任务属性,学生对议题有不同期待,教师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议题布设,要体现分层教学意识,投放不同议题任务,以提升议题覆盖面,让更多学生进入到议题思考讨论之中。
如教学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列出讨论议题:为探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请围绕“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评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势;也可以从空想到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向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进入议题研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角度展开思考,学生结合教材阅读经历,通过阐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形成归结性答案。教师精心选择议题内容,为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议题思考和讨论中,逐渐认清资本主义兴衰规律,自然建立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认知。教师引导角度准确,学生响应主动,师生互动和谐,议题式教学设计非常成功。
2.吸纳时事素材
议题内容筛选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内容,还要有延伸意识,及时吸纳校本课程,或者是时事热点素材,推出更多课内课外对接学习活动,建立展开学习议题任务,给学生带来延伸学习的机会。时事政治是学科教学重要关注内容,教师要对时事政治信息做筛选处理,充分考虑课内课外对接问题,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出时事热点议题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大多有时事政治信息积累意识,教师对学情有科学分析,以提升时事议题设计品质。
教师组织时事议题讨论活动时,要矫正设计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如教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时事新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搞颜色革命,推销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在一些地区进行制度革命,特别是针对中国的打压更是愈演愈烈,贸易战、新冷战思维、军事威胁等,多种手段轮番使用,希望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做出准确判断: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是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分析具体的原因。学生对中国基本国情最为熟悉,结合西方势力的打压现实展开对应分析,课堂探索气氛逐渐形成,教师及时指导,与学生互动,逐渐形成学习共识。教师利用时事热点新闻展开议题设计,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确保议题讨论顺利展开。
二、创建议题情境,注入趣味元素
教师精选议题内容,利用媒体手段展示议题,不仅能够丰富议题内容,还可以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高中生思想比较成熟,对一些热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征询议题设计意见时,可以多吸納学生参与,确保议题设计的针对性。
1.利用媒体辅学
议题内容确定后,教师需要对呈现形式做优化处理,以便对学生带来感官冲击,调动学生参与议题学习探究的热情。不管是教材内容还是时事政治案例,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议题相关信息,可以让学生对议题内容、议题要求、议题活动有更清晰的了解。议题学习任务有基本目标设定,教师精心选择展示手段,可以简化一些环节,让学生快速掌握议题要旨。学生对多媒体、手机、网络等信息手段最为熟悉,教师要加以整合设计,以提升媒体应用价值。
在教学“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研读教材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发展成就,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些了解,自然能够形成多点回馈。教师适时推出研学议题任务:结合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说说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原理。学生结合教材阅读经历,以及生活认知积累,展开了深度思考和广泛讨论。首先是理清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点;其次是梳理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实践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最后分析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教师参与学生互动交流。媒体展示动态信息,对学生形成冲击,教师及时设计议题任务,为学生规划行动程序,其激发调度作用更为突出。
2.征集生本疑惑
议题设计有不同方式,教师在教材研读基础上,展开学情调查,广泛征询学生学习意见,集中处理学生学习疑惑,也能够为议题任务设计带来一些支持。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在议题任务设计时,吸纳学生参与意见,其适合性更高。教师要注意布设一些预习任务,提早搜集学生学习意见,以便设计出适合度更高的议题研学任务,提升议题研学品质。学生质疑问题是难得教学生成资源,需要加以合理利用,教师将其融入议题设计之中,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
教师征询学生学习意见,这是典型的学情调查行动,可以为议题任务设计提供价值参数,以便形成新的教学起点。如教学“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师先鼓励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和思考,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经过一番学习,学生思想疑惑不断抛出,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篩选,最终选定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度思考,自觉进行互动讨论:我国进入新时代,如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学生面对这个问题,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角度展开思考,对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的发展现实进行理性分析,给出一些发展建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梳理和归结,在专业评价中给予一些矫正,让学生自然形成正确学习认知。学生是独立学习主体,教师让学生参与议题任务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具有丰富调动作用。
三、组织议题活动,注重任务驱动
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在议题活动组织时,推出一些驱动性学习任务,可以创造更多合作互动机会,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如果有可能,教师与学生展开多重交流,征询案例、共享信息、课堂辩论,都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探索契机。
1.设计辨析活动
议题活动形式众多,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质疑释疑、案例征集、情境再现、课堂演绎、案例解析、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等,都属于议题活动范围,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学术研究,做好信息提炼,针对学生学习诉求推出活动方案,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活动之中,在充分互动基础上达成学习共识。学生对趣味性、研究性、开放性、互动性研学活动有特殊感情,教师抓住学生关注点展开活动设计,融入学习议题内容,无疑能够创造丰富教学启动点。
教师推出议题学习任务,需要对接学生生活认知,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如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师设计辨析性议题:我们对经济形式认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混合经济,这是独立在公有制、私有制之间的一种经济形式,你如何对一个企业经济形式进行判定呢?学生面对这个议题开始对应研究,不断抛出自己的观点。如:“混合所有制经济带有融合性特点,这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可以融入私人经济,也可以拥有集体经济、国有经济的特点。”“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如果包含的只有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便是公有制经济;不然,就不能算是公有制经济。”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归结,通过专业评价,矫正学生学习思维方向,让学生自然建立正确概念认知。
2.推出研学任务
议题式教学机制推行过程中,教师要有升级更新意识,对议题内容选择、议题任务设计、议题活动组织等展开深度研究,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取向,设计更多带有研学意味的学习任务,能够给学生提供深度研学的机会,也能够培养学生议题研学习惯。研学任务是更为高级的学习,带有专业色彩,学生对此更为重视,教师要做好具体规划,为学生顺利进入研学环节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设计研学性议题任务,能增加学习价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的学习成长更为显著。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议题任务是:我国加入WTO有哪些利弊?请分别解析。学生已经掌握一些经济学概念,面对这样的问题,自然能够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认为,加入WTO的好处有: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对接国际市场,提升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也有学生说,加入WTO的确为我国经济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但也给一些企业带来经济风险,由于对经济规则的解读不同,产生经济纠纷在所难免,也会制约一些企业的健康发展。教师设计讨论话题,增加议题含金量,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四、创新议题训练,促进认知转化
议题式教学模式启动后,教师要对学情有充分把握,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动向,及时做出教学调整,特别是教学训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要,做好生活对接,布设生活观察、案例搜集、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网络交互等活动,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1.对接生活调查
议题任务设计有更开放的空间,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对应分析,还要对教学条件和环境有一定判断,征询学生学习意见,推出一些实践性学习任务,无疑能够提升议题设计的含金量,提升训练价值。生活观察、案例搜集、社会调查、数据处理、信息共享等,都可以成为议题设计主题内容,教师充分考虑多种教学制约因素,组织适合的生活调查任务,帮助学生自然进入到研学环节,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我国的经济发展”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案例,思考议题任务:如何理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熟悉,但大多不能进行深度解析,特别要结合生活现实展开解读,其操作难度是不小的,教师鼓励学生展开生活调查,对身边社会发展现象展开观察和分析,深入到生活环境之中,通过询问、座谈、信息搜集等手段,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进入生活调查环节,很快就搜集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创新企业的诞生、新产品发布、城市规划中渗透绿色理念、互联网生活应用等,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有关联。在成果汇报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回馈更为主动,生活调查获得圆满成功。
2.展开网络交互
高中生对网络应用最为熟悉,教师有意识借助网络展开学科议题训练设计,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能够主动进行网络交互,研究议题任务,展开信息交互,实现信息共享,不仅能够延伸课堂长度,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议题任务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巧妙融入网络交互之中,学生接受更为自然,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议题训练有鲜明的目标,教师在网络互动组织中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共享信息,确保议题任务的顺利推进。
教师推出网络交互活动,组织学生展开信息搜集整合学习,学生回馈更为主动,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如“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教师推出议题研学任务: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社会保障措施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准备进行网络交互活动。学生接受议题任务后,都能够主动进入到网络信息搜集整合环节。教师适时发动,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网络交流活动。在这个教学训练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教师抓住学生关注点展开议题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主动响应,对网络信息素材进行整合处理,积极展开互动交流活动,逐渐达成学习共识。
政治学科渗透议题式教学机制,学生喜闻乐见,其调度作用显著,教师要在议题内容筛选、议题活动组织、议题训练设计等方面展开深度研究,以提升议题设计适合性,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学习需要。议题式教学本身带有模式特点,教师围绕议题式教学架构路线展开教学探索,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方向,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亚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新探[J].教师,2022(18).
[2]黄芹.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初探—以“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教学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7).
[3]杨梅.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