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吗?

2023-06-21穆仁文赵旭

上海管理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产业升级经济增长

穆仁文 赵旭

摘 要:   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变,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域一体化能否对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值得关注。论文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随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第二,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个体层面上具有异质性,这一促进作用与城市规模正向相关;第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能够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生产率提升和要素分配效率提升三个维度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  F 061.5

文献标志码:   A

Does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Quasi 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Economic Coordination Committee

MU Renwen ZHAO Xu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toda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Regional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Whether regional integration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has become a problem worthy of attention. Based on the quasi natural experi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Economic Coordination Committe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regional integration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this role i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second, the role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s heterogeneous Thir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regional integration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improving and factor distribution efficiency improving.

Key words:  regional integration; economic growth;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Economic Coordination Committee; industrial upgrading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同时强调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因此,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但是,随着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例如:人口快速集中导致的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城市问题;由于虹吸效应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造成的人才流失等负面影响;区域间产业趋同的历史问题或影响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执行效果。鉴于上述分析,本文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区域一体化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吗?是否存在异质性?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能否促进地区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未来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政策背景介绍和本文模型的构建,第三部分是实证结果、机制分析和必要的稳健性检验,第四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对于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诸多学者从消除贸易壁垒、加快要素流动等角度阐述了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内涵。Tinbergen(1945)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了经济一体化,旨在消除阻碍市场有效运行的因素,强化相互协作。Viner(1950)提出区域一体化是指多国在经济整合的过程中消除或削弱贸易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状态及过程。Curson(1974)指出经济一体化是各地区关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再配置的过程,从而能够使要素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在实证研究方面,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①从贸易角度来看,Haveman等人(1998)采用面板数据观察了1970—1989年各种形式的国际一体化的增长效应,结果证实区域一体化带来的贸易强度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Murphy(2006)在研究2004年欧盟扩容的影响时发现,欧盟一体化的推进打破了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之间的贸易壁垒,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推动了双方的自由贸易,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②从外商投资的角度来看,Levine和Renelt(1992)使用跨国总体回归来检验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稳健性,他们发现,开放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投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这意味着一体化程度更高、贸易壁垒较低的国家投资更多,因此增长更快。Nuh(2011)采用多种方法检验了1970—2008年泰国贸易开放度、FDI、国内总投资(G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证实了贸易开放度、FDI和G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FDI是泰国人均GDP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③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来看,Braakmann and Vogel(2011)研究发现,欧盟扩容对于边界地区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确实带来了促进作用,对于流动边界地区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正向的促进作用,Elsner(201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欧盟扩容对于人口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④从社会融合的角度来看,Carbaugh(2004)发现区域一体化能促进区域安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协调和制度的共同治理,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和共同发展。Dahlman(2004)和Xheneti et al.(2012)通过对欧盟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然而,也有实证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影响。Berthelon(2004)构建了各国间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发现区域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之间正向相关,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不显著。Vamvakidis(1999)估计了向世界贸易自由化或加入区域协定后的增长表现。结果发现,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因为经济贸易安排规模较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相似。同样,Te Velde(2008)研究1970—2004年区域一体化是否会导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增长和趋同时发现,无法从总量层面上确定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

国内关于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亦颇为丰富。在理论方面,于刃刚(1999)从生产要素流动的角度出发,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会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跨国自由流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各国经济增长。银温泉(2001)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分析指出,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干预加大了市场分割程度,导致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从整体上扭曲了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站在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呼吁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市场,徐现祥(2005)、桂琦寒(2006)和李雪松(2015)等观点与其一致。实证方面关于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围绕长江经济带、全国地级市以及长三角城市群三类样本展开。李雪松(2017)、黄文(2019)以及黄庆华(2020)等通过对长江经济带上的主要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能从要素流动、产业聚集、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合作等渠道提高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但这种效率的提升具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孙博文(2019)研究验证了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中的非对称溢出效应,发现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原倩(2016)基于1997—2012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且对于落后的边缘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核心发达地区。刘乃全(2017)以合成控制法为工具,研究发现扩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新进城市的促进作用大于原位城市。张学良(2017)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现长三角经济协调会能减少市场分割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或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关于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争议。第二,国内关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多基于“一价法”计算的市场分割指数,存在一定的内生性和估计偏差问题。第三,在作用机制上多从要素流动等角度进行考察,对于产业升级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进行研究,克服了以往一些研究中的估计偏差和内生性问题。第二,本文樣本时间跨度较长,包括前后共四批次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城市,使得研究结论更具稳健性。第三,本文尝试从产业升级的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生产率以及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产业升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政策背景与模型设定

2.1 政策背景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为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协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上海、南京和杭州等14个城市联合成立了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主任联席会,长三角城市多层次对话交流机制初见雏形。1997年,在主任联席会的基础上,14市联合新设立的泰州市将协作办主任联席会升格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在组织架构、议事制度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随着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和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多次扩容,2003年,接纳台州市为正式成员;2010年,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6市正式成为协调会会员,这也是首次将协调会地理范围扩展到安徽地区;2013年正式吸收徐州、芜湖、滁州、淮南、丽水、温州、宿迁、连云港八座城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2018年协调会决定吸纳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19年安徽余下的黄山、蚌埠、六安、淮北、宿州、亳州和阜阳七个城市正式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经历五轮扩容,长三角经济协调会覆盖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全部地级市以上城市。自成立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重要的城市间交流平台,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减少地方保护主义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心城市对于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

由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是在市场机制下城市之间自发形成的跨区域合作机制,具有外生性,同时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因此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为研究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想的准自然实验平台。

2.2 模型设定

本文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准自然实验,将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作为处理组,未加入的城市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法(DID)来研究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处理组为2017年之前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30个城市,2018—2019年新加入的城市由于纳入时间较短,有效的区域协同机制或尚未形成,因此不作为处理组。对照组的选取对于双重差分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将未加入长三角城市协调会的长三角地级市作为对照组。另一种是将北部沿海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城市作为对照组,我们认为前者从地理邻近的角度考虑而忽视了未加入协会的城市与加入协会的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或导致双重差分模型结果失信,而后者选取的北部和南部沿海经济区所包含的城市发展阶段与对照组更加接近,因此我们选择后者作为对照组。

由于不同城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基本模型如下:

lngdpit=β1+β2didit+βXit+ωi+γt+εit (模型1)

由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同时控制了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因此系数β2能够直接反映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的净效应。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时间。lngdp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各城市GDP规模,利用各市CPI指数对名义GDP进行平减,得到以1994年价格为基期的各期GDP规模,然后取对数得到。didit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城市i在t年是否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加入为1,否则为0。X表示其他控制变量,具体包括:城市规模(lnscale),用各市市区人口数量取对数表示;储蓄率(save),用各市城乡居民存款除以GDP规模计算;对外开放程度(open),用各市外商直接投资除以GDP规模计算;政府规模(gov),用政府财政支出除以GDP规模计算;人力资本水平(edu),用各市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除以总人口计算;人均物质资本存量(lnK),用永续盘存法对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进行计算然后除以总人口得到。

本文样本为各市1994—2017年的面板数据,主要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用各省市统计年鉴数据或插值法补全,其间涉及的行政区划调整也做了相应的处理。

3 实证分析

3.1 基本回归结果

首先,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列(1)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后,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列(2)的结果表明,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能够对区域经济带来9%的拉动作用,且这一拉动作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

其次,为了考察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我们将1997年以来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城市以5年为一个时间窗口进行了划分,分别观察样本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回归结果报告于列(3),可以发现虚拟变量did1-5、did6-10、did11-15、did16-20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区域一体化对于經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续存在。进一步来看,系数随时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随着区域一体化的逐渐推进,其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再次,为了考察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规模城市间是否存在异质性, 本文在基本模型中加入是否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虚拟变量和城市规模的交乘项,通过交乘项来观察这一异质性。回归结果报告于列(4),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受到的促进作用越强。同时,可以看到核心解释变量系数为负,但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整体来看,经济协调会对于经济地促进作用由负转正的城市规模临界点为45.19万人,基于样本,处理组中仅有1个城市(丽水市)未达到这一临界值,因此几乎所有城市的经济发展都能从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受益。

3.2 机制检验

基于前文的分析,区域一体化对于区域经济增长能够带来显著的拉动作用,本文试图从产业升级的角度讨论其内在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构造中介效应模型来说明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具体模型如下:

lngdpit=β1+β2didit+βXit+ωi+γt+εit (模型2)

Zit=α1+α2didit+αXit+ωi+γt+εit (模型3)

lngdpit=δ1+δ2didit+δ3 Zit+αXit+ωi+γt+εit (模型4)

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时间,lngdpit为GDP规模取对数,didit为测度区域一体化的虚拟变量,Zit为与产业升级相关的中介变量。产业升级内涵丰富,但现有的实证研究多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而忽略了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与产业升级相关的中介变量有三项,分别是产业结构(stru)、产业生产率(proeff)和产业要素配置效率(diveff)。具体度量方法如下:

产业结构(stru)。常用的测度方法是用第三产业产值除以第二产业,但是这种方法具体到较为落后的地区或将忽略其第一产业仍处于转型阶段的事实。本文借鉴曹芳芳等人的做法,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来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测度,具体算法为stru=∑i×qj,其中qj表示第j(j=1,2,3)产业的产值占比。

产业生产率(proeff)。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主要有OLS、FE、OP等,由于传统的OLS和FE估计具有较强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先参考杨汝岱等人的做法利用OP法对各市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然后按照产业结构加权得到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具体算法为proeff=∑qj×proeffj,其中qi表示第j(j=1,2,3)产业的产值占比,proeffj表示产业j的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要素配置效率(diveff)。现有研究多采用要素投入和产出的耦合程度来测度产业要素的配置效率,本文沿用这一做法,具体算法为diveff=∑ Yj Y ×ln  Yj/Lj Y/L  ,其中Y为产出,L为劳动力投入,diveff值越小表明产出和要素投入之间的耦合程度越高,要素配置效率越高。控制变量的测度方式参照前文。

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报告于表2。基本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前文一致,即区域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增长, 具备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根据产业结构升级机制检验回归结果,模型(3)中虚拟变量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模型(4)中产业结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区域一体化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这种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根据产业生产率机制检验回归结果,模型(3)中虚拟变量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模型(4)中产业生产率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区域一体化提升了产业生产率,产业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根据产业要素分配效率机制检验回归结果,模型(3)中虚拟变量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模型(4)中产业要素分配效率估计系数显著为负,由于产业要素分配效率指标越小表示分配效率越高,因此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产业要素分配效率的提升,这种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区域一体化可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生产率提升和产业要素分配效率提升三个维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区域一体化能够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从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使得生产要素和产业发展更好地匹配,从而提升产业要素分配效率,并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区域一体化能够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和产业分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避免过去由财政分权等因素导致的产业结构趋同,从而提升产业生产率。

3.3 共同趋势检验

利用双重差分法对政策进行分析时,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是要求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否则回归结果中的变化无法完全归因于政策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共同趋势检验,以确保结论的稳健性。由于不同地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参照Beck等人的做法,将各个地区加入协调会的年份作为时间节点,建立虚拟变量pres(s=1~5)分别表示加入协调会前1~5年。根据表3中的回归结果,加入协调会前1~5年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表明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加入经济协调会前经济发展不存在显著差异,满足共同趋势假设,前文回归结果有效。

4 結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通过实证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第二,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规模越大的城市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受到的促进作用越大,整体来看,多数城市均能从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受益。第三,区域一体化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和产业生产要素分配效率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中心城市发挥好自身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周边城市利用好后发优势,加强对中心城市的学习交流,做好技术引进和产业转移承接。第二,加快区域要素自由有序地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同时保障不同主体获取生产要素的权利和地位。第三,各区域顺势而为,凭借区域一体化政策,深化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地方产业,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带来的恶性竞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TINBERGEN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J]. 1954.

[2] VINER J. The customs union issu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HAVEMAN J D, LEI V, NETZ J S.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growth: a survey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1, 5(2): 289-311.

[4] MURPHY A B. The May 2004 enlarge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view from two years out[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06, 47(6): 635-646.

[5] LEVINE R, RENELT 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oss-country growth regression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942-963.

[6] NUH 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rade opennes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ross domestic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ailand: 1970—2008[J]. 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Islamabad, 2011: 1-24.

[7] BRAAKMANN N, VOGEL A. The impact of the 2004 EU enlarge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service enterprises in Germanys eastern border region[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10, 146(1): 75-89.

[8] ELSNER B. Does emigration benefit the stayers? Evidence from EU enlargement[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13, 26(2): 531-553.

[9] CARBAUGH R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 Thomson South-Western, Australia, 2004.

[10] DAHLMAN C. Turkeys accession to the European Union: the geopolitics of enlargement[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04, 45(8): 553-574.

[11] XHENETI M, SMALLBONE D, WELTER F. EU enlargement effects on cross-border informa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J]. 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 2013, 20(3): 314-328.

[12] BERTHELON M. Growth effect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agreements[J]. Documentos de Trabajo (Banco Central de Chile), 2004 (278): 1.

猜你喜欢

区域一体化产业升级经济增长
区域一体化视角的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研究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中国沿海地区区域政策研究与评价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