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智慧赋能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研究

2023-06-21王丽培陈雅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2期
关键词:重构智慧数字

王丽培 陈雅

摘 要 数字化转型环境下,维持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必要条件。论文借助信息生态理论与方法,考察数字化转型期间公共危机疫情对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梳理系统结构要素功能关系,在“变”的环境中探索相对“不变”的重构模式,并提出高品质定位服务、持续性投入资源、协同进化生态位和巩固生态链强度等系列举措,以实现系统动态地自我升级与革新。

关键词 信息生态理论;数据智慧;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公共危机;重构模型

分类号 G20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2.012

Research on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Information Ecosystem Enabled by Data Intellig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Crisis Epidemic

Wang Lipei, Chen Ya

Abstract Unde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information ecosystem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s.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ecology theory and metho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public crisis epidemic on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information ecosystem dur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combs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of system structure elements, explores the relatively “unchanged” reconstruction mode in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high-quality positioning services, sustainable investment of resources, co evolution niche and consolidation of ecological chain strength, in order to achieve dynamic self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Keywords Information ecology theory. Data intelligenc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information ecosystem. Public crisis. Reconstruction model.

0 引言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高新智能技术根据变革需求渗透到管理的每个环节,以实现智慧化再生产的应用效果,体现数据智慧的价值内涵。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各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要适应外界环境必须维持有机联动和动态平衡,保持社会有机系统能整体和谐驱动向前,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1]。作为社会有机系统组成部分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2],也需要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中维护其动态平衡以保障社会和谐。然而,持续和蔓延的疫情对维持信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带来了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共危机。那么,如何在数据智慧话语下转“危”为“机”,以“不变”应“万变”,探究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重构模型,无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文章以公共危机疫情为具体抓手,在明确现状和厘清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探究系统重构模型及其实现路径。

1 公共危机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信息生态系统是以信息活动的有序开展为基础,借助系统组成要素与其系统结构的有机融合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机互动[3]。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平衡是短暂、相对的,系统内部任意的构成要素均可能影响系统平衡。此外,公共文化产品中的纯公共物品属性或准公共物品属性[4],也意味着公共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可以说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外围环境突变情况下,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在以下四个方面导致了公共危机的发生。

第一,系统内信息人的群体类型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会逐渐增加自媒体、权威专家、公共知识分子及主管部门等群体,并赋予其直接发表观点的话语权。由此在实现信息快速发布、流通与共享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量爆增、信息品质堪忧、信息价值贬跌等信息超载类问题,例如疫情爆发前期喝酒治疗新冠谣言的流传。

第二,随着各类意见群体的快速形成,不同觀点间的交锋与博弈逐渐加剧,发展成为意见市场,信息资源自身纯度和可信度开始遭受质疑,使得信息在对冲和污染的过程中埋下信息综合症病发的隐患,比如女生自费买巧克力送校友遭网暴。

第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开发重合或分离,导致系统信息生态位重叠或分割,即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需求聚合或资源职能缺位,比如疫情爆发期间居家隔离,公众借助互联网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过程中,导致出现平台系统因挤占而崩溃或者个别系统浏览量却偏低的现象。

第四,“数字鸿沟”下,信息接受者或者处理者对所接受信息远远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产生信息障碍和信息时空弥散失序等问题,例如老年人对数字文化资源的获取能力有限。

综合分析上述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所出现的情况,导致这些公共危机疫情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这两方面:其一,从信息要素角度分析,信息超载、对冲、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政府在购买文化信息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时,需要耗费较多时间进行识别,由此导致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资源转化输出速度变慢,公众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致使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平衡遭受冲击。其二,從信息技术方面分析,信息技术伴随于信息创造、获取、组织和传播的整个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升级和变革,产生信息消费者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间的鸿沟,供需分割导致了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输出受阻。换言之,数据智慧背景下,要避免公共危机的发生,重点在于如何解决疫情事件所揭露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失衡所带来的问题,如何在多变的环境中维持好系统持续、绝对的平衡。

2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理论问题

重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需要立足现状,按照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活动的定律,以信息资源活动基础流程为本,凸显自身领域信息活动特色,同时综合考虑其内在价值定位、组织结构层次和外围所处的信息环境等诸多因素来厘清其理论基础,才能提炼重构模型。

2.1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核心思想

参照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概念外延拓展的顺序,可将其依次归属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在这三类系统中,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不仅具备信息生态理论所阐述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可能因面对生态位重叠和分离而导致信息职能越位和缺位等问题,进而影响系统稳定性。为保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让数据智慧赋能,助力系统动态维护[5],即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赋予数据特定的内涵,用以精准表征信息人的公共数字文化需求,便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化,借助高新智能技术推进信息生态系统功能的协同优化,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达到信息生态系统与时俱进更迭和维护动态平衡的效果。

2.2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内部要素间功能关系

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动态运转中,系统内部各生态要素借助信息活动,处于互利互惠、相互作用的状态,以发挥最大程度实现公共数字文化供需平衡的效能价值,以此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的文化属性价值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作用。其中,系统内部信息人和信息生态因子任意因素的改变主要是作用于其组织结构配套、信息渠道、资源转化及其输入和输出等方面,进而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而数据科学中的“数据智慧”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赋能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实践运转过程,可迅速地捕捉系统内部的变化,及时调整要素配置,开展功能协同优化,畅通服务流程,确保要素间功能关系的正常。从人类社会系统角度理解,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功能关系的协调是实现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和谐的必要条件。

2.3 数据智慧赋能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途径

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建构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是人造、开放、动态的自组织系统,并将系统平衡和稳定作为其追求的理想状态。然而,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失衡是不可难免的,有学者尝试从信息生产、传递、接受、机制管理等系统内部信息活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爆增、信息延迟、立法滞后等)来探究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原因[6]。此外,信息技术缺位和信息时空阻断等现象也会产生系统失衡问题。可见,当外界环境变化打破系统的原平衡时,寻求新平衡是一种常态化现象。从信息运行与发展视角来说,及时调整、维护并适时重构系统生态平衡是必要的。在生态环境范畴内,公共数字文化生态环境内部和谐是促进整个社会有机整体内部协调共生的必要条件,而要能够满足信息生态系统沿着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实现螺旋式发展的需要,实现系统自我管理的升级及自我更新赋能,关键在于数据智慧赋能重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2018年兰德公司开展高新智能信息技术对信息环境影响程度研究,认为其影响力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应充分关注信息环境影响作用[7]。换言之,重构系统需借助数字化转型塑造其核心竞争力,以自身现状、社会需求为参照,主动地进行智慧性的“量体裁衣”,而非单纯的技术引进或者盲目跟从。

3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模型

公共危机疫情的突发,使得系统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同时也是对自身应急服务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挑战,并对其技术服务、组织结构、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反应机制、应急能力及信息战略与文化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融合数据智慧优势主动应变,同时考虑某种劣性诱变因素(本文指公共危机疫情)干扰机理,提炼系统重构模型,可达到提升系统重构模型合理性的研究目的。

3.1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主体及功能

公共数字文化概念的首次提出可从我国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颁布实施谈起[8],发展至今,公共数字文化概念及其服务日趋走向成熟。根据系统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推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更迭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主体功能价值的发挥,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组要素功能价值示意图

根据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过程中所受力的类型,可将不同时期的系统重构主体划分为6部分:一是信息与信息人(内驱动力);二是信息制度与信息文化(外驱动力);三是信息战略(牵引力);四是信息技术、信息组织结构与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力);五是系统本身(内在成长力);六是信息环境变革(影响力)。其中,从整个生命周期分析,当系统到达成熟期时,可认为这一时段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即社会效益最大化);从时间点视角理解,系统内的信息比重、数量、流向、流动等趋于暂时稳定时(即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整个系统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前进模式,借助信息、信息人、信息制度、信息文化、信息战略、信息技术、信息组织结构和信息基础设施等8项主体要素获取4种类型动力推动其链状式发展。其中,4种类型动力的作用机理为:(1)借助信息对冲提升信息价值,强化信息人的综合素养及知识水平,形成强大的内驱动力;(2)考虑当下信息消费者的信息需求,调整信息战略,以此作为牵引力;(3)创新、优化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基础设施,构建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推动力;(4)完善信息制度、繁荣信息文化,增强其外在驱动力[9]。外在信息环境的变革(如数据智慧与公共危机的叠加环境)是通过影响上述4种类型动力间接参与到系统发展中,可将其视为促进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重要外力来源,并同这4种类型动力形成系统创新与发展的总动力。

3.2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核心结构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核心是实现知识组织的创新,其本质是实现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最优化,而知识创新环境在整个重构过程中是保障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拥有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其中,数据智慧与公共危机双重信息环境下,知识创新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互动关系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核心过程——知识创新示意图

外在环境变革发挥两方面的作用:其一,外在环境直接融入知识创新环境,通过作用于系统内的信息、文化、信息技术等要素,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达到系统知识创新的效果和系统重构的目的;其二,外在环境直接地作用于系统内的“信息人”,促进其内部的“学习—消化—吸收—更新”闭环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知识创新,借助系统反馈机制作用于系统内组织内容的更新,推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更新。由此可知,数据智慧赋能作为直接作用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生产要素,可最大程度发挥其增强效应和协同效应,提升系统的应变能力、统筹能力。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公共危机却是对数据智慧赋能时期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检验和补充,能够验证系统重构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补充其重构的不足,在实战应用中实现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与时俱进和吐旧纳新。

3.3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模型

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模型中,信息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生存的根本所在,技术是信息转化成为信息人所需的智慧数据资源的关键。数据智慧赋能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主要是作用于系统生产要素、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等方面,其重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模型示意图

从图3中可知,重构模型整体上是由信息主体(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分配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信息(包括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及信息环境(包括信息文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组织结构、信息技术和信息制度等)三部分构成,通过三者间有机联动,实现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交换和信息吸收、释放、剔除等信息活动的开展,借助调整系统内信息资源种类的数量和比重,达到维持系统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的效果。数据智慧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的主体要素及其功能关系,具体可描述为:在外围信息文化熏陶下,将用户公共数字文化需求作为核心的信息战略,借助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通过融合其余系统要素,达到最大化促进各种“力”的合成、转化和吸收的目标,以此不断优化自身成长轨迹,形成其内在动力,推动整个系统成长。

3.4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模型解析

从学理角度而言,对数据智慧赋能下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模型的分析是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公共危机疫情事件的嵌入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体现。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数据智慧趋势下研究系统重构模型是旨在提炼重构的基本思路和凸显特定背景下的重构特色。其中,数据智慧赋能背景下,除了上述图3所示的基本思路外,其特色化的重构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从数据资源层面分析,从小数据到大数据,再到现在的智慧数据,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内部组成要素均受到影响,比如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产者在创造或生产信息资源时,直接以数字化方式产出,会减少信息分配者前期资源数字化处理工作,信息分配者根据数据准确定位信息分解者的能力,提升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吸收率;其二,技术层面上,高新智能信息技术不断革新,而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技术是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工具,可直接提升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其三,系统整体层面上,数据智慧赋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颠覆原有的认知,倒逼着事物深化改革,紧跟时代发展,达到优化自身的效果。

4 数据智慧赋能重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策略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是一种必然性的系统行为,也是一种常态化系统管理变革的体现,如何充分把握多元环境因素带来的发展机遇,是保障系统日趋成长的关键[10]。面对数据智慧赋能所带来的机遇,维护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是系统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也是有效发挥系统主体功能价值,推动系统发展螺旋式上升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因此,立足公共危机疫情所揭露的问题,融合数据智慧的优势,综合考虑系统服务的品质定位、资源投入机制、生态位进化和生态链强化等方方面面,是实现系统动态地自我升级与革新所需的。

4.1 重视数据智慧赋能,提升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圈稳定性

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圈是一个复杂系统,其自身整体环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复杂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生存时限。公共危机疫情背景下,信息污染、信息对冲及信息时空障碍等问题的产生,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圈的稳定性。而在数据智慧赋能趋势下,高新智能技术应管理变革的需求,会渗透到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圈的各个部分,为整个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圈内各种力的合成提供宏观保障。可以说,在数据智慧赋能下,多元复杂环境对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反复打磨可成为提升稳固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1],因此重构可以说是推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逐步成熟的驱动力。具体到公共危機疫情事件而言,主要体现为加强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公众需求的多元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比如搭建疫情相关的公共数字文化知识平台,结合公众需求提供专业的疫情知识信息服务,为特殊群体开设专门的访问渠道,简化信息访问流程等,以此达到净化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圈,促进其系统服务高质量的发展。

4.2 建立系统资源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提升系统资源的丰富度

本体论层次上的信息要素外延主要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智慧背景下管理变革势必会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带来新挑战,而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内部资源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其数量、丰富度取决于政府的投入、转化和集成的力度。同时对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而言,整个系统内集成的数字资源越多,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效益越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投入产出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可持续性资源投入机制的建立则是以保障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内部知识创新为目的,进而形成一股外在驱动力带动系统内资源丰富,间接推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成长。公共危机疫情背景下,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共同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中,一方面可拓展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另一方面多元主体参与有助于资源体系的丰富,更好地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适度规避舆论风波。

4.3 精准定位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位,谋求系统功能协同优化

信息生态理论认为信息生态位包括信息功能生态位、信息时空生态位和信息资源生态位三类,信息生态位重叠会导致资源供给不足,信息生态位游离则会带来资源浪费和资源职能缺位[12]。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产品供给,大部分是以政府购买为前提,借助智慧数据优势,合理分化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生态位,谋求功能、时空和资源的协同进化,是实现政府经费最大化利用的体现。比如,在大数据和网络舆情时代,公共危机防控是最重要的手段,这就意味着大量公共数字健康文化方面的信息需要同期发布,以解决疫情期间各种舆论舆情搭载信息技术便车的问题。由此可知,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系统不断规整信息时空、调整信息资源配置、谋求系统功能协同优化,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不断重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4.4 提升外围信息环境的数据智慧强度,强化信息生态链稳固性

信息生态链是借助信息流动,实现信息场连接的通道[13]。在传统的信息组织结构中,由于管理层存在职能缺位,导致信息不经济的问题(如信息损耗相对较大),进一步催生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模式。数据智慧作用于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内部的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基础设施等要素,进而形成系统演化的推动力,实现优化信息生态组织结构的目的:其一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组织结构趋于分布式;其二是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内部特定组织建立专题数据仓库与数据中心(即集中式组织结构),以减轻疫情期间用户在海量冗余信息中的认知负荷[14]。比如,公共危机疫情背景下,建立疫情知识信息服务平台。由此可知,提升信息环境数据智慧强度,借助信息环境变革产生的影响力,可通过影响劳动分工与生产服务过程的方式,继而影响系统信息组织结构的模式,以此强化信息生态链的稳固性,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性。

5 结语

新时代、新技术、新环境为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提供了新思维、新机遇,系统重构成为其转“危”为“机”、借“变化”求“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数据智慧赋能下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主动重构过程以及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挑战的“小试牛刀”,是对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重构模型的科学验证和自主性查漏补缺的体现,以此增强重构模型适用的普遍性、持续性和长久性,以期提升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推进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进一步推动我国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肖希明,唐义.信息生态理论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J].图书馆建设,2014(3):1-4, 16.

唐义.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系统主体及其因子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1):111-116.

靖继鹏,马费成,张向先.情报科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02.

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文化、新闻出版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6.

孙建军,李阳,裴雷.“数智”赋能时代图情档变革之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20(3):22-27.

肖钠.我国信息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1,29(7):1114-1120.

克里斯托弗·保罗,科林·克拉克,李秀臣.信息环境中的挑战与机遇[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8(10):54-55.

文化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20-01-08].http://zwgk.mct.gov.cn/zfxxgkml/zcfg/gfxwj/202012/t20201204_906206.html.

周杰,薛心怡,杨帆.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技创新路径中的信息资源重构研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S1):11-15.

王晰巍,靖继鹏,刘明彦,等.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生态模型构建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2):128-132.

田锦屏.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话题社交社区用户信息流转行为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刘洵,金席卷.“互联网+图书馆”信息生态位竞争力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

54-56.

婁策群,周承聪.信息生态链:概念、本质和类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9):29-32.

张炜.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文旅e家”应用程

序的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J].新世纪图书馆,

2021(2):67-72.

猜你喜欢

重构智慧数字
长城叙事的重构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答数字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数字看G20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有智慧的羊
成双成对
智慧派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