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贵妇还乡》为例谈表演艺术中的交流与适应
2023-06-21彭飞
彭飞
摘要:交流与适应是一位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具有的基本技能,它能够帮助演员更好地掌握和诠释所饰演的角色,提高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平,为观众呈上一部兼具艺术美感和真实性的艺术作品。本文在交流与适应概念介绍的基础上,分析演员表演艺术中交流与适应的基本形式,探讨交流与适应的意义。
关键词:演员 表演 交流 适应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3-0181-04
表演艺术是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通过演员自己的理解、想象,以及交流与适应等,以语言、表情、行为等形式呈现出来,赋予一个虚构的人物血肉,将人物角色生命化,促使其更加立体。舞台表演不是一位演员的独角戏,要演绎好一个角色、一部话剧或者是影视剧作品,离不开演员自我以及其他演员或者角色之间的交流与适应,这是表演艺术实践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是每一位演员都应该掌握的一项表演艺术。演员较好的交流与适应不仅能够帮助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诠释一个角色,还能够促使整部表演作品更加出色。演员可以通过交流和适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而不断精炼自己的外在表演,让饰演的角色更加生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贵妇还乡》是瑞士剧作家迪仑马特的名剧,其中的人物交流与适应技能具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如该剧中的人物“路德维西”在全剧中出场次数有限,但是却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演员的真实交流与适应密不可分。基于此,本文以《贵妇还乡》中的路德维西为例,分析演员在表演中交流与适应的基本形式,以期在丰富并巩固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为演员提供一些参考,提升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平。
一、交流与适应的概念
交流与适应是每一位演员在角色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的一种理念,其与演员具体的舞台表现、作品呈现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演员在人物角色诠释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全面、真实地进行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的塑造,是一种将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精准地呈现给广大观众的表演技术。
“交流”的一般意义为互动沟通,彼此交换信息,这是对于交流普遍、宏观的理解。而在表演教学中,“交流”的概念更加细化,具体指的是在表演中,与行动的对象在思想、情感、欲求方面的互动。交流的方式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无声的肢体动作。交流的对象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甚至也可以是一个假想的事物。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是最为常见的,话剧中角色之间的交流是不可缺失的,否则会导致剧情无法继续展开。
适应,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在表演领域中,适应则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来与行动对象之间在思想、情感和欲求等方面进行配合,这个配合指的是相互给予、作用和影响。适应具体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上的适应,即对心理刺激用心体会和感受,然后给予对方真诚的回馈,形成心灵上的互相影响。二是外部形体和动作的适应,即适应舞台上所有的实体情况并进行自我调整,并以合理的方式和“度”去与之交流。
交流和适应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演员能够实现真正的适应,其表现就是在接受表演对象等外部事物的刺激时,能产生一个恰当的回应。这个过程中,刺激正是因为交流才引起的,同时恰当的回应就是其适应的证明。
二、表演中交流与适应的基本形式
(一)表演中的交流
1.自我交流
自我交流是演员在行动中与自己的思想、情感之间的交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要进行交流,就要有一定的主体和一定的对象。但在我们身上,这主体和对象到底在哪里呢?如果找不到内部交流的这两个中心,我就无法控制我那失去方向而游荡不定的注意。”因此,所谓自我交流就是演员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物的理智和情感的冲突。这种自我的交流从外部来看,更加能够帮助观众了解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也能够呈现一个演员在饰演某个角色的时候是否投入了真实的情感,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呈现给观众一个正确的角色。如在《贵妇还乡》中,路德维西刚登场时,当听到警察对他们两个说:“你们这两个小胖男人”时,路德维西和另一个饰演盲人的人同时大笑,并且嘴里说道:“男人,他说咱们是男人。”然后继续大笑,这种笑并不是纯粹开心的笑,其中有无奈,有悲哀,因为本是男人的路德维西,虽然从乞丐变成了有吃有喝的人,但是已经被克莱尔割掉了生殖器,被当作牛马一样使唤。此时,他们那种放肆并且悲哀的大笑中,就是演员和自我交流的一种体现,其促使人物的塑造更加生动,不仅彰显了路德维西生命变化的无奈与悲伤,丰富了角色的内心情感,也彰显了克莱尔报复伊尔的坚决与狠心。
2.与想象对象的交流
与想象对象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和演员的自我交流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不同在于,这是一种和自己脑海中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的对手进行的一种交流。这种与想象对象的交流越具体、越深化,演员的表演也将越真实、形象、生动。这就需要演员不仅要具有信念感,还要有关于想象对象准确的形象判断,以便将想象对象演成是真实存在的形象,以提升表演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如在《贵妇还乡》中,路德维西这个角色,其人物设定是一個盲人,这种角色本身就需要演员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不仅要将自己想象成是一个盲人,还要想象盲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的言行。如在特定的剧情里,要设想真正的盲人应该怎么做,由此来完善自己的表演,而路德维西这个角色在这方面饰演得较为真实。如当克莱尔他们一行人来到树林后,克莱尔和伊尔坐在前排的凳子上说话,路德维西和同伙则向舞台的边缘走去,因为他们来到的地方是树林,长满了树木,路德维西在走路的过程中,伸出双手试探性地触摸树,而此时的树都是路德维西想象出来的。触摸的动作也是路德维西想象着树的样子而形成的,正确的理解该细节能够使演员将一个盲人饰演得十分形象,贴近生活,赢得观众的掌声。所以,演员要在一部表演作品中饰演好一个角色,突出呈现角色的特点,一定要具有与想象对象交流的心理技巧,这样才能更加出色地表现出交流感。
3.与同演者交流
与同演者的交流,主要指的是表演者之间在进行表演碰撞时,在想法、感情、目的上的相互作用。相互行动不仅包括心理语言的,也包括了肢体行为的,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同对象的活的心灵的交流”。为了使得表演连贯,演员和对手之间的情感和基调都必须达到统一,这就需要同演者在表演的时候通过双方之间的交流刺激来得到正确的感受,这样才能呈现出准确的表演,传达清晰的情感。如在《贵妇还乡》中,路德维西和同演者——另一个盲人乞丐第一次登场的全过程中,彼此的手大多数时候都是相互牵着的。但是在警察说他们生活过得很快活的时候,路德维西放开了伙伴的手,从衣兜里拿出了烟,点燃并开始吸烟。而当简单交流后,警察说带他们俩一块儿去找老妇人克莱尔的时候,本来已经放开的手,再一次重新牵到了一起,在正要往前走时,维德维西急忙伸出自己的手搭在了同伴的胳膊上,就这样搀扶着、摸索着、试探着向前走。在这个过程中,警察的每一次重点话语,都会被路德维西敏锐地抓住,由此来调整自己的表演,以便向观众塑造一个贴近现实、更加真实的“盲人”形象。所以,要想诠释出一部优秀的表演作品,成为一位优秀的演员,与同演者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演员之间相互促进的表现,也是促进演员们不断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4.与观众交流
在戏剧的舞台上,演员与观众进行交流通常是非直接性的,是间接的。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自我交流或者是和对手进行交流来完成的。因此,演员在戏剧舞台上和同演者交流,或者进行自我交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和台下观众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是无声的交流,并且具有相互性。通过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能够有力地将感情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与此同时,观众的情绪又能感染、推动演员的情感,让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饱满和有张力。如在《贵妇还乡》中,当伊尔和克莱尔讲到要为家乡捐助的时候,因为听到克莱尔想要捐助的消息而一时高兴,伊尔起身拍了一下克莱尔,却将自己的胳膊拍疼了。克莱尔看到伊尔揉着胳膊,说道:“怎么了?手打疼了吧,你刚好打在我假腿的一个链条上。”听到这里,在舞台边蹲坐着的路德维西前后摇动着上半身哈哈大笑。此时的笑在镜头里只有一秒钟,但是这简单的一秒钟,不仅是路德维西和同演者的交流,也是和观众的交流,其用这样一种方式提醒观众自己的存在,提醒观众克莱尔曾经受过的伤,也在暗示着接下来路德维西会为克莱尔作证,他们会共同逼迫伊尔。所以在表演中,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其在整个故事情节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对观众诉说着剧情,也向观众讲述剖析了自己所饰演的角色。
(二)表演中的适应
1.内部适应
内部适应也是上文所说的心理上的适应,是表演中适应的两大方向之一。内部适应要求表演者要适应同演者回馈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表演方面的言行刺激,用心去感受,并且要用外化言行来回应对方。如在《贵妇还乡》中,在记者告知伊尔夫人当年伊尔之所以没有选择和克莱尔结婚的原因时,伊尔夫人问记者是怎么知道的,记者说是克莱尔的两个“废物”告诉他们的,之后镜头转向一名壮汉手提着一个乞丐的衣服领子入场。此时,面对自己曾经不当的行为,以及克莱尔夫人当下的权势,亦有面对未来不可知的对自己的审判和处罚,在内心情感里,乞丐应该是害怕、恐惧的。所以此时,路德维西的扮演者在入场时伸出了两只手做投降状,并且一直弯着腰,嘴里重复说着“以后绝不再说了”,言语里还有一些恐惧的颤音,这和之前其刚出场时呈现出来的哈哈大笑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都是不同剧情环境下,演员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在心理上通过自我的交流所不断形成的内部适应,也是对其他同演者的真诚回应。也就是说,演员在表演中的内部适应很重要,这种适应是内心情感不断外化的反应,要让受众从其言行当中感受出来。
2.外部适应
外部适应是和演员表演中的内部适应相对应的,指的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能够真诚全面地投入到角色故事的情节之中,要及時地去真实观看、思考、感受,并且要随机应变做出一些恰当的回应,一方面要生动形象地体现饰演角色,另一方面还要让同演者更好地接戏,将表演不断推向高潮。外部适应要求演员不能将在表演之前预先设定好的表演方式照抄照搬到舞台上,而是要时刻关注同演者和舞台的变化,随机应变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如《贵妇还乡》中的维德路西在外部适应方面的表现就比较突出,虽然其在全剧中的出场次数屈指可数,但是每一次的演出都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本身应该有的状态。如当克莱尔他们一行人来到树林后,克莱尔和伊尔等主演在前排表演,路德维西和同伙则默默向舞台的边缘走去,恰巧舞台后面有一个屏障,路德维西则背对着屏障,用手向后触摸,在摸到屏障边缘后,身体缓慢地向下滑,慢慢蹲坐下去。从站立到蹲下的整个动作,不仅是克莱尔等主演登场后他们退却的反应,也是一个“盲人”对坐下这个细节的用心适应,演员将一个盲人的生活细节生动地诠释了出来,赢得了观众的赞扬之声。
三、表演艺术中演员交流与适应的意义
(一)促使表演者之间沟通更加协调顺畅
表演艺术活动中,演员的交流与适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角色的塑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可以促使角色更加充满生机,更加生动和形象。从表演者角度来看,表演中演员交流与适应能够促使表演者之间相互影响,达到和谐统一的表演效果。顾名思义,通常人们看到的戏剧作品都是需要不同的表演者来共同完成的,正如《贵妇还乡》中出场的演员就超过了三十人,而其中的故事只有一个,不同演员饰演多个角色都是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其中的人物都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参与者。而要表演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需要不同的演员之间进行交流与适应,在彼此的交流中去感受各自的内心,去适应不同的故事情节,进而去调整自己的演绎,以达到更佳的表演层次。也只有演员之间进行交流与适应,才能使一个多条线、多个片段的故事凝聚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演员之间彼此达到一个和谐统一的局面。
(二)使人物表演的节奏更准确
演员在表演中交流与适应还能够促使人物表演的节奏更加准确。每一部戏剧都有一个明确的节奏,在由多个演员、多个片段组成的戏剧里,尤其是在一气呵成的戏剧表演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靠演员之间的合作来塑造成一个高质量的作品,其中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而演员交流与适应能够让人物更加精准地掌握自己以及同演者的表演节奏。如在《贵妇还乡》中,路德维西登场后,在和警察简短交流后,他告知警察自己是来找克莱尔老夫人的,警察明确他们的身份后说:“我这就去带你们去找老妇人。”随后三个人同时走向幕后。其中路德维西表明自己的来因和身份,以及警察说带他们去找老妇人,随后三人便同时下台,看似是演员之间简单的交流与适应,实际上也是对表演节奏的准确把握。因为这三个人并不是故事的主角,只需要交代自己的身份和来因便可以匆忙换到下一场。所以说,演员要想把握好表演的节奏,就需要更加重视交流与适应。
(三)促使表演更加真实细腻
真实细腻,贴近日常生活,是大部分观众对于演员表演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位演员应有的表现。那么,如何在戏剧表演中让整部作品更加真实、自然以及细腻呢?交流与适应并不是唯一的要求,但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必需品。戏剧演绎时,演员与演员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交流,既不能浮夸,也不能太过松懈;既要生活,也要有舞台感。而演员学会交流与适应后,就能够平衡以上这两点之间的关系,就会使表演更加真实、自然、细腻,减少一些表演痕迹。具体来说,适应与交流能够更好地帮助演员真实地、生动地塑造角色的多樣性格,以及表现他们的心理活动,使角色的演绎更能打动观众的内心,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交流与适应更能够有效地使演员们相互产生影响,引起演员与角色本身产生的共鸣,由此,必须在演员彼此之间的“你来我往”中无形提升表演的真实性,让表演更加真实、生活化。此外,交流与适应还能够帮助观众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交流方式以及说话的语气都是人物关系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演员在表演中做到真实与交流的方法
(一)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
演员要在表演中做到交流与适应,要创作出更加真实、自然的角色,演绎更加成功的作品,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艺术能力,尤其是要具备极强的信念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敏锐的感受力,由此才能够在表演中及时感受并且回应表演者给出的言行。具体从技术方法上来讲,就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能够融入“此时、此地、此景”中,真实、全面地去思考,去感受“当下”的情景。这里所说的“此时、此地、此景”,就是演员要在前期充分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根据表演当下的真实、客观环境来交流与适应,调整自己的表演行为,真实感受舞台事件,而不是死板、固定地将已经准备好的表演照抄照搬出来。否则,会让观众觉得生硬、表演痕迹过重,难以提升观众的观看兴趣。
(二)加强日常表演训练
演员表演技术的提升是一个在不断训练当中循序渐进的过程,日常训练对于演员提升交流与适应来说非常必要。只有不断适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剧情,日积月累,积攒经验,才能顺畅地应对各种舞台情景,才能更加得心应手、真实地交流。演员在具体的训练中要遵循由简到繁的程序,从简单的剧情、角色入手,将判断与思考结合到交流与适应训练过程中,从五觉交流到内心的交流,既要接受对方给予的言行刺激,也要积极回应对方。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训练中,演员要用心用情,深入思考剧情及其创作背景,要处理要人物基调,深刻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领悟人物台词内容,才能做到较好的交流与适应。
五、结语
演员交流与适应在艺术表演实践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交流与适应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表演心理技巧、理念,也是一位演员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所必备的专业能力。演员要充分认识到交流与适应的核心内涵,认识到其对于自身以及作品的意义,更要认识到其不同的分类形式。在交流与适应过程中,演员一定要注入自己对于角色、表演艺术作品的理解,要能够正确、深刻领会饰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并且要和其他同演者做好言行上的交流与适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一部表演作品,将戏剧故事情节演绎不断推向高潮,为观众呈现一部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兼具且佳的表演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胡婷婷,于晔.论舞台交流和适应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2(25):153-155.
[2]陈朵朵.表演创作中交流与适应技巧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2年.
[3]郭铭,兀松.浅析表演中交流与适应的作用[J].明日风尚,2020(24):126-127.
[4]徐舸.试论戏剧表演中交流与适应对演员表演的影响——以话剧《日出》为例[J].戏剧之家,2017(16):29.
[5]张卿.浅析舞台戏剧人物的交流与适应——《青春禁忌游戏》[J].戏剧之家,2016(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