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乐”课堂教学案例
2023-06-21麦珏
麦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围绕“童话”主题进行编排。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的故事,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我们学习这篇经典童话,要引导学生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并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二、学情分析
(一)识字教学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已从半年多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本节课中,笔者同样注重了学生自主识字,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随文识字。将识字教学与理解意思相结合。
(二)课文理解
本篇课文文字浅显,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非常有趣生动。课文中有些词语对理解文本内容至关重要,理解这些词语意思既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指导朗读的关键。在教学本课时,适当地使用图片、多媒体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
朗读指导时,一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好句子,二是要在抓住重点词语的同时,补充蚜虫、七星瓢虫等资料,指导学生感悟棉花姑娘前后不同的心情变化。
三、学习目标
1. 认识“棉、娘”等9个生字;会写“病、医”2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明。
四、情境任务
结合大单元主题“猜猜它是谁?”,用棉花实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计思路
本单元从选文来看,倾向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大单元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笔者选择这次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大情境为“身边的问号”与本单元的主题“童话”相契合,在这个大情境下设计了“猜猜它是谁?”“找找它有什么作用”“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三个活动项目,每个项目设计了三个子任务。
其中这节课就是以“猜猜它是谁”活动项目创设的子任务。
六、评价任务
七、学习支持
课件
八、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 展示棉花,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棉花。
2. 认识棉花,出示棉花生长过程图。
3. 揭示课题,识记“棉”和“娘”。
(1)让学生自由分享记住“棉”的好方法,引导学生词语拓展。
(2)教师提醒学生:“娘”本来读第二声,但在“姑娘”这个词里读轻声。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真正的棉花,感受棉花的触感,既能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又瞬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认读课题的时候,顺理成章地学习其中的两个生字,并且通过讲解女字旁,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已知与未知融会贯通,学生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
板块二 聚焦病情,读好开头
1. 棉花姑娘遇到了什么大事?(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
2. 随文识记生字“病”。
3. 认识“蚜虫”。
(1)出示蚜虫图片和音频,认识蚜虫的危害。
(2)对这些蚜虫,你有什么感受?
(3)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出示第二句)
4. 识记“医”和“治”。
5. 朗读第一自然段,师生评价正音。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学生通过把课文读通顺,大致明白了课文的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生字词。根据反馈,大胆取舍,有选择地讲解难认难记的生字,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板块三 梳理课文,把握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
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位动物医生帮忙治病?
2. 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位动物医生帮忙治病?(板贴:燕子、青蛙、啄木鸟和七星瓢虫)
3. 识记“燕”“瓢”。
4. 填一填,说一说。
课件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请了( )、( )和( )给自己治病,可是他们都无法帮忙,最后( )治好了她的病,她咧开嘴笑啦!
5. 根据课文插图,对比棉花姑娘生病了和病好了的区别。
(1)学习偏正短语: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
(2)识记“碧”。
(3)比较朗读:碧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
(4)你还见过哪些事物也能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呢?(课后练习第二题)
课件出示:
碧绿碧绿的______雪白雪白的______
(5)拓展延伸。
______的______ ______的______
6. 学习第6自然段。
(1)识记“啦”“吐”。
(2)同桌互读第1和第6自然段,并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大致明白了课文的内容,将生字词的学习放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偏正短语,如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根据图片延伸相关短语,拓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