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神话故事的想象

2023-06-21谢扬珍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起因盘古自然段

谢扬珍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并且是精读课文,具有引领整单元课文学习的作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单元课文的语文要素:1.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基础上的能力提升。2.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了准备。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盘古在混沌之中醒来,用神力开天辟地,继而顶天立地,以身躯化为万物创造世界的故事,赞扬了盘古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彻底的牺牲精神。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作者遵循事物特点展开神奇合理的想象,充分体现了神话故事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借助连环画插图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主要内容,也要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在朗读、想象、交流有机融合中感受盘古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学情分析

处于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能通过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让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再细读课文提取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真实经历文本信息的提炼过程,掌握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羿射九日》,對神话有了一定感性认识。本单元以神话体裁编排了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是第一篇,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感到神奇的情节,边读边想象,感受神奇,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初步认识神话体裁,掌握第二个语文要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理解“混沌”“巍峨”“精疲力竭”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对照,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合理。

六、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图文对照,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合理,初步体会盘古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彻底的牺牲精神。

七、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2.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引入新课

1. 回顾旧知。

说说读过的神话故事。

2. 揭示课题。

引出“神话”的概念。(出示课题,齐读)

3. 检查读音。(小组接龙读下列词语)

(1)一丈(zhànɡ)   劈(pī)过去

重而浊(zhuó)

(2)四肢(zhī)     躯(qū)干

血(xuè)液     滋(zī)润

4. 反馈巩固。

(1)“浊、肢”字正音。(提醒学生读准翘舌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回忆以前学过的神话,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话”的概念。紧接着小组接龙检查字音,根据学生反馈及时正音,为阅读全文扫清障碍。

(二)图文对照,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 找一找相对应的段落。

(1)出示课文5幅插图,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对应的自然段。

(2)学生交流后汇报。

第一幅图:第1自然段;第二幅图:第2自然段;第三幅图:第3、4自然段;第四幅图:第5、6自然段。

小结:图文对照,能帮助我们更快了解文章内容。

2. 给故事起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1)结合图片和对应段落,划出每段的关键词句,试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图的内容。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起小标题。

第一幅图:混沌沉睡;第二幅图:劈开天地;第三幅图:顶天立地;第四幅图:化身万物。

3. 厘清故事主要内容。

(1)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请分别找出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结果。

(2)根据学生回答,师生整理如下:①起因:混沌沉睡(第1自然段);②经过:劈开天地、顶天立地、化身万物(第2-5自然段);③结果:创造世界(第6自然段)。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天地还没有分开时,盘古在混沌中沉睡。醒来后,盘古拿起斧头向黑暗劈去,使天地分开,然后头顶天,脚踏地,直到天地形成,累得倒下。最后盘古的身体化成了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指导学生从原文找出关键句,抓住主要事件概括出四字词语式的小标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最后,帮学生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用复述的方法充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感受“神奇”

1. 起因神奇。

(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让自己觉得神奇的句子。

(2)围绕“混沌、大鸡蛋”进行交流,感受天地未分开之前的神奇状态。

(3)小结:抓住关键词感受神奇的想象。

2. 过程神奇。

(1)生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神奇的句子。

(2)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共同整理。

3. 重点研读“天地分开”的神奇。

(1)出示原文。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学生朗读,说说这句话哪里神奇,为什么?找出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

(3)学生汇报:

预设:“天—地”“上升—下降”是两对反义词。天地形成时天在上升,地在下降,就像一部神奇的科幻大片正在上演。

(4)小结:四组反义词、一组近义词把天地分开的变化写清楚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5)男女合作朗读,感受天地分开的神奇。

【设计意图】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首先,第1自然段简短易讀,学生圈画容易找出神奇之处关键词,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其次,学生自主圈画第2—4自然段,并小组交流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最后,师生共同合作研读“天地分开”的神奇,深入分析神话的“神奇”。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抓关键词理解文章的方法。

(四)化身万物,体会“合理”

出示问题:尽管故事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但这些想象都是有理有据的。观察下面两组事物,你认为盘古身体所化万物,对应哪种想象更合理?为什么?

1. 请学生找出盘古身体变化对应的事物并连线,个人汇报并说明理由。

预设:盘古的声音一定是非常洪亮的,所以,作者就把盘古发出的声音想象成了隆隆的雷声。

2. 师生合作朗读,感受想象的合理性。

3. 围绕整段内容,跟进联想,进一步感受想象的合理。说一说,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

预设:盘古的筋脉变成了条条道路,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便利。

4. 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感受神话中神奇的变化、合理的想象。

【设计意图】神话是现实的艺术加工,想象是有依据和合理性的。通过罗列原文盘古化身的事物,引导学生聚焦于盘古的身体与变化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打乱顺序,请学生思考正确的答案并说明理由,厘清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联想与朗读,迁移运用写作时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五)课堂总结与延伸

1.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学生谈收获。

预设:这节课,我们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教师评价。经过投入地学习,同学们对神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品读文章,感受盘古这一伟大人物形象。

4. 布置任务,巩固所学。课后,从《中国神话传说》和《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搜集神话故事,阅读后尝试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中的神奇简要地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便于教师总体把握学情,在下节课进行针对性教学。之后,教师承上启下,预告下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引起学生注意,再布置任务及时巩固、迁移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12 盘古开天地

起因(1)   宇宙混沌

经过(2~5)劈开天地想象神奇

顶天立地想象合理

身化万物

结果(6) 创造世界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厘清文章写作顺序,突出神话故事主要特点,帮助学生厘清课文内在联系,深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起因盘古自然段
一起船舶火灾事故起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
盘古
盘古开天辟地
美丽的秋天
画画
津海关事件起因探析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对朝鲜战争起因、性质、责任的探讨
中印边境战争起因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