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地市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2023-06-21梁雪

炎黄地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观赏者烟台市参观者

梁雪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博物馆数字化和智慧化迅速发展,各类线上活动也在热烈开展。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环境复杂多变,观众无法亲身到博物馆参观,因此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了直播、云展览、云讲座等线上活动,以满足当下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未来,在有必要的时候,数字化展览也是参观民俗博物馆的一种方式。现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进一步阐述当下地市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积极实践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地市级博物馆也在不断发展,推出了多种线上项目,如直播、云展览、云讲座等,以满足当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项目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多的参观机会,也为博物馆的数字化云展览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今年,“云游博物院”直播项目在抖音、淘宝等直播平台上引发了热烈反响,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人次。作为北京地区的一家中小型博物馆,北京文博交流馆主动响应全国文物保护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的号召,开展了线上云展览项目,以满足参观者对文化的要求,让更多人可以在家中欣赏到精彩的文化艺术作品。在这种形势下,烟台市博物馆勇于尝试,积极开发“数字化”项目、研发“指尖上的展览”“红色印记在烟博”“童声歌颂党”“党课开讲了”等线上活动品牌,为当下的地市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当下地市级博物馆线上优化方向

更全面的技术储备

近些年,藏品、展览的“数字化”依然是大多数地市级博物馆不断前进的导向,高质量的“云上看展”服务能够向参观者多维度、立体地展示文物,使参观者在线上就能观赏藏品,拥有舒适的观展体验。此外,我们可以利用网站及公众号向观赏者提供相关博物馆的VR观展体验,利用数字化技术使观赏者在家便能轻松收获大量详尽的展品讯息。与直播、短视频相比,藏品数字化以及虚拟现实展览对展馆而言可以成为具长期性、持久性的选择。

烟台市博物馆主馆采用全景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对《山海古韵》和《世纪之路》两个陈列展馆完成了信息采集,并将信息加以整理制作,为线上展览及微信导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互联网虚拟空间,以交互、图片、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文物,既能成为地市级博物馆展览的线上版本,也能够成为线下展览的一個重点补充,从而更多地适应观众需求,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烟台市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能够各取所长,对文物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和重构,对将来的全面利用和开放参观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并能积极发挥对县市区博物馆在智慧化场馆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县市区博物馆的智慧化场馆建设。

更有效的直播互动

在博物馆内展开分区讲解,讲解员进行直播时要面对更多的观赏者。以往在线下参观时,观赏者能够随时提问,讲解员也能够随时进行解答,此外还能结合观赏者的面部反应获得即刻、具体的回应。然而在直播过程中,观赏者尽管可以通过发弹幕的方式来提问,然而鉴于问题较多以及刷屏等问题,讲解员无法及时一一回答,也看不到观赏者给予的回应。怎样提升直播的有效性依旧是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烟台市博物馆为解决直播有效性问题,直播前深入研究直播内容,增强直播内容的专业性,从而更加灵活地应对直播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烟台市博物馆精心准备,利用文旅云平台,举办了“革命后代话继承”“红色十月·诗意中国”诗歌朗诵会、“继承抗日精髓同行振兴之路”“9·3抗日战争成功纪念日”专题教育活动等十七场线上直播,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有声语言艺术》《英雄母亲》等精彩节目,这些节目不仅提升了烟台市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也为广大市民带来了更多样的文化体验。

更独特的内容选题

倘若用线下讲解的形式开展线上短视频及直播,这肯定会使观赏者有倦怠及疲惫感,因而线上观赏的内容选择也非常重要,要挖掘观赏者最感兴趣的内容。烟台市博物馆作为烟台市市民文化节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直播间里推出“胶东史前文化”和“龙在山东”两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得到了众多民众和网友的热烈欢迎,在线人数瞬间突破二十万,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让他们深刻体会文化的魅力。另外,举办“黄水河畔考古记——蓬莱炉上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直播活动,金牌讲解员赴考古现场实地采访,将一线考古资料实时传递给市民,让观众全方位、立体化地观看考古发掘现场,当日在线观看量突破5万。而在妈祖诞辰1060周年之际,烟台市博物馆还推出“妈祖文化节,云上共祈福”活动,线上带领观众“云”游天后行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更周到的服务意识

线上交互游戏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去展现,包括直播、有奖竞答和短视频等。然而,要想实现互动,就必须提供相应的服务。目前,许多博物馆仍在努力提升线上服务理念和内容。例如,目前的馆内直播视频项目主要是通过微信和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但是由于对小程序不熟悉,许多观众无法快速获取入口。尽管一些观众已经加入了某些网络平台,但他们仍然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来参与互动,由于缺乏互动性,观众很快就会离开。因而,当此类线上活动将要开展时,需要举办方提前在网页、相关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设置链接入口,同时建好宣传群,让有兴趣的观赏者预先进群讨论,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观众,此外还可以激起观赏者对展览更深层次的兴趣。

当下博物馆线上活动的常态化发展的建议

常态化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途径

通过线上活动博物馆可以为参观者提供更多的观光机会,让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馆的历史文化,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该馆的受众范围,也可以缩短该馆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而且由于不受地域、时间的局限,可以更好地满足参观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通过提供便捷的线上浏览服务,博物馆为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的参观者提供了更好的体验。烟台市博物馆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大胆创新宣教服务方式,推出“红色印记在烟博”“党课开讲了”“童声歌颂党”“指尖上的展览”等线上主题活动,让市民在家中就能看到最新展览、接受红色教育、享受文化服务,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线上博物馆活动为不同地域、民族、年龄段和社会阶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共享博物馆文化,这也是“家门口的博物馆”这一主题的最佳体现。

增强观众对博物馆的文化需求和体验

通过线上展览,数字平台的海量存储性能、立体直观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以及数字应用技术,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流,从而使文物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例如,云展示可以展示文物相关的采访视频、背景知识讲解、新技术展现及三百六十全角度巡游等,同时还可以将与展览有关的讯息连接起来,用丰富多样的信息来丰富文物展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从不同角度欣賞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加对它们的了解。另外,为了满足观众对文化的需求,烟台市博物馆开展线上“云宣讲”,围绕党的光辉历史,由红色讲解员选取一个主题,录制微视频。依托烟台文旅云平台、烟博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公众号)等,灵活组织讲解形式、创新活动机制,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媒体进行广泛宣讲,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利用展品说明、图片、视频、动画、虚拟漫游等多种线上云展览的形式,使观赏者产生与参观实地博物馆不同的感受,较大程度地提升观赏者的观展体验。

要进一步缩短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

一方面,博物馆正在努力推动人、物、信息之间的多元互动,在设计展览时,更加重视观众的参与度。尽管有些参观者无法亲自到博物馆进行参观,但博物馆通过云展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渠道,特别是通过直播间,参观者能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即时互动,大大提升游客云观展的兴趣。在直播间,参观者不但能够欣赏到珍贵的文物,还能够体验博物馆金牌解说员、文物保护专家学者以及馆长们的精彩解说,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宝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传统的说明牌不同,直播间解说更加生动形象,博物馆人员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成参观者喜闻乐见的故事,让参观者进一步接受博物馆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体验博物馆的魅力。博物馆打破了人们对它的传统印象,让参观者感到亲近和舒适。

另一方面,积极推出“线上展览”品牌。我们要深入挖掘文物特色,使展览陈列品牌内涵更加丰富。烟台市博物馆始终贯彻落实“文化服务不打烊”的工作理念,开创了“指尖上的展览”“策展人带你看展览”等线上展览品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夜航船》《嘉年启新芳》《馆藏颜色釉瓷器精品展》《无美不备》等展览搬上网络平台,满足当下人们欣赏精美文物、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

进一步多维度深化跨界合作

“跨界”已成为全球最新的潮流,它鼓励各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推动多元化发展,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方向。博物馆与众多一线网上平台,如腾讯视频、百度、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联合开展了多场直播网络视讯社会活动,获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凸显出该馆与新闻媒体跨界协作的必要性。为了进一步提升该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馆将继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根据观光者的需要,提供更多的馆内云展示文物,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更大的流量。未来,云展览、云课程等线上服务活动将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使社区更加关注博物馆工作,并且能够激发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程和网络云服务活动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物资源,我们应该加强对文物资源的开放,鼓励文博单位积极开展共享活动,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无论博物馆是否关闭,我们都应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努力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且坚定不移地朝“博物馆生活方式”的方向发展。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专题“博物馆的未来:修复与重塑”,烟台市博物馆与万华化学联合推出“3D玩转博物馆”互动服务项目,为“5·18国际博物馆日”量身打造出公益科普互动游戏,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通过线上展示和线下体验的方式,深入探讨当下博物馆如何应对多重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加强博物馆队伍能力建设

文博工作者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传播博物馆文化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文博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应该跟上时代步伐。随着馆内云展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最新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为了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博物馆必须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强化干部团队建设,培养核心人才和创新型中青年骨干,着重提升“五支”队伍的考古文化研发、科学保障、专业知识、推广应用和综合管理能力。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拓展受众、传播信息的能力,以便将博物馆文化传递给参观者,这是当下博物馆蓬勃发展的关键。

为此,博物馆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能够讲述文物故事、能够准确把握观众需求的宣传团队,他们不仅要勇于做“网红”,还要敢于上“热搜”,让博物馆不仅为现场参观者服务,也要为互联网中的“观赏者”提供服务,既可以作为展览展示空间,也可以作为其他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播渠道,我们应当努力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随着网络的发展,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官微门户网站、App、微博、微信、H5小游戏等为参观者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及咨询服务,还能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快速走红,使博物馆的线上宣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展示方式,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随着VR、AR、5G等技术的日益发展,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将远远超越文中所提及的部分。“云游”不仅为博物馆提出了一种应急方案,更为它们在数字化建设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伴随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古代的文物保护获得了新的生机,它们不再是静止不动、遥不可及的。信息技术使馆内的公共服务更为快捷、丰富多彩,而是“触手可及”,这将为大众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让文化惠民。

参考文献

[1]张立.后疫情时代博物馆传播新样态及其路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03):120-130.

[2]侯鸿忠.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博物馆建设思考[J].客家文博,2021(01):11-15.

[3]杨艳梅.浅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遗址类博物馆线上宣传教育模式——以殷墟博物馆线上教育活动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3):122-124.

[4]黎巍巍,徐徐.新冠肺炎疫情下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应对启示和思考[J].大众文艺,2020(15):43-44.

[5]秦欣欣,郑媛媛.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新变化[J].山西青年,2020(12):298.

[6]魏浩浩.宅家“云游”,共赴博物馆之约[J].走向世界,2020(11):90-94.

[7]唐一娇.论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线上游的发展——以“云游中海博”为例[J].航海,2020(05):16-18.

猜你喜欢

观赏者烟台市参观者
最美的蝌蚪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