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艺术特征分析

2023-06-21王路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摘要:本文以《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为研究对象,一是简要介绍了《借云馆曲谱》的构成部分以及音乐类型,概述了“马头调”的名称由来、存在形式、特点;二是对《借云馆曲谱》中的两种《马头调》进行分析;三是以《借云馆曲谱》中的单曲《马头调》为研究重点,从内容情感、句子词格、旋律音调、音韵修辞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解读《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价值。

关键词:《借云馆曲谱》  马头调  小曲小调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53-04

小曲小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头调”是小曲小调的一种形式,从商贾云集的码头文化中发展而来,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便有“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的记载。《霓裳续谱》《白雪遗音》《借云馆曲谱》等著作收录了“马头调”歌词、曲谱,这些都是研究“马头调”的重要资料。

一、《借云馆曲谱》基本情况

(一)《借云馆曲谱》的构成部分

《借云馆曲谱》由华秋苹编订,华秋苹本名华文彬,字伯雅,精于医学、雕刻、篆书,在音乐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琵琶和古琴。《借云馆曲谱》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置部分,主要收录了曲谱刊行的序、跋等文字内容,并表达了华秋苹对曲谱编印的看法。第二部分为《借云馆小唱》,主要收录了明清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10首曲子,而《马头调》则是其中之一。第三部分为《借云馆韵略》,包括“出字收音总诀”“辨声捷诀”等内容,主要是演唱技巧方面的内容,例如:如何用韵、如何发声等。

(二)《借云馆曲谱》的音乐类型

如前所言,《借云馆曲谱》共收录了10首曲子。尽管曲子数量不多,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覆盖了多个类型。从音乐结构的角度而言,《借云馆曲谱》的曲子包括单曲体、联曲体、变奏体、多段体等类型。单曲体由多个乐句构成一个完整乐段,如《马头调》由七个乐句构成、《番腔》由五个乐句构成、《琴曲》由八个乐句构成。联曲体由多个不同曲牌的曲子串联而成,如《五瓣梅》便由五个曲牌的曲子串联而成。伴奏体由曲风类似、不能重合的旋律构成,如《咏风花雪夜》。多段体由多个不同的乐段构成,如《清平调》前面为吟诵性乐段,后面则带有浓厚的昆曲北曲风格。从旋律的角度而言,《借云馆曲谱》的曲子包括时调小曲、吟咏性的乐曲,以及佛曲风格小曲三类,其中,《三阳开泰》《软平》《五瓣梅》属于时调小曲;《题牡丹亭后》《琴曲》《清平调》等属于吟咏性乐曲;《马头调》则兼有两种曲子性质;佛曲风格小曲仅有《番腔》一首。

二、“马头调”概述

(一)“马头调”的名称由来

“马头调”也称“码头调”,是民间小曲的一种形式。“马头调”的名称由来和码头有着密切关系。运河是古代中国商贸往来的重要渠道,运河沿线的众多码头则是货物中转、商旅休憩的场所,由此孕育了市井气息浓郁的码头文化,而“码头调”则是码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郑振铎所言:“‘码头调的解释,也许便是码头的调子之意吧,乃是最流行于商业繁盛之区,贾人往来最多的地方调子”。码头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码头,特指沿河的停船地点;广义上的码头则指围绕码头而发展起来的商业都市,如临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头调”的传播范围逐渐从狭义的码头向广义的码头,乃至其他商业都市传播。因此,本文认为“马头调”是从码头文化发展而来的,是商业都市广为传播的一种小曲小调。

(二)“马头调”的存在形式

“马头调”是一类民间音乐统称,其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作为民歌的“马头调”。在上海、内蒙古等地,“马头调”多作为民歌而存在,其中,上海的“马头调”是民歌的具体名称,内蒙古的“马头调”则是一类民歌统称,属于“马头调”的民歌均有各自名称。第二,作为小曲的“马头调”。小曲的流行范围不同于民歌,并且,有着更高的艺术性。“马头调”中同样有不少小曲,此类小曲多由文人创作,并由商业都市中具有一定艺术造诣的歌伎演唱,《借云馆曲谱》中的《马头调》便是小曲性质的“马头调”。第三,作为曲艺的“马头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头调”与各地曲艺相融合,成为民间曲艺的一部分,如河南大调曲子中的“马头调”。

(三)“马头调”的特点分析

“马头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流变性。“马头调”有着悠久的历史,到达清代中期,已经非常盛行,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头调”呈现出极强的流变性。第二,广泛性。“马头调”的分布极为广泛,大江南北均可见“马头调”的身影,并且,不同地区的“马头调”在题材内容、审美风格方面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清代成书的《梦华琐薄》便有“京城极重‘马头调,游侠子弟必习之”的记载。第三,民间性。“马头调”为民间音乐,属于民间音乐的小曲小调。“马头调”既有一般民间音乐的共性,也有“马头调”的特性。第四,集体性。目前流传下来的“马头调”歌词有数百首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歌词均没有明确的创作者。多数“马头调”均由集体创作而来,其中,既有民间艺人创作的内容,也有文人雅士修正的内容,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马头调”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四)《借云馆曲谱》中的《马头调》

清代音乐文献中,收录“马头调”的主要有三种:《霓裳续谱》《白雪遗音》《借云館曲谱》。《霓裳续谱》由王廷绍编订,刊行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收录了两首《马头调》,均仅有词而无谱曲。《白雪遗音》由华广生编订,刊行于道光八年(1828年),收录了数百首《马头调》歌词,但曲谱仅有一首,且为没有板眼符号的工尺谱。《借云馆曲谱》收录了两首《马头调》,一首为单曲《马头调》,即歌咏思妇情怀的“未曾拆书先把泪流,自把胸捶”。另一首为《五瓣梅》中的《马头调》。《五瓣梅》为联曲,由《满江红》《银钮丝》《红绣鞋》《扬州歌》《马头调》五首曲子串联而成。本文中所指的《马头调》特指单曲《马头调》,并未将联曲中的《马头调》纳入讨论范围。

三、《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音乐分析

(一)内容情感分析

“马头调”的题材极为丰富,从《白雪遗音》收录的数百首“马头调”作品来看,其主要题材有三种:一是景物风光类。此类作品多以某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内容,最为典型的便是《马头调·济南八景》。二是社会生活类。此类作品多聚焦于底层人民的生活,用小曲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如《马头调·货郎儿》。三是闺怨类。此类作品以闺中少妇为描绘对象,歌咏思妇情怀。《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属于闺怨类的范畴,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卫风·氓》《卫风·伯兮》《鄘风·柏舟》。细读文本,《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中的思妇情怀主要有三重,第一重是思念之情。纵观全曲,思念之情是主基调,正如曲词中所唱的“相思只把人的心想碎”。第二重是委屈之情。思妇久不见情郎,满腔爱意无人诉说,乃至“废寝忘餐,意懒心灰,身子消瘦”,甚至到了“魄散魂飞,命在垂危”的地步。第三重是忧虑之情。远在外地的情郎仅仅寄回书信,人却没有回来,思妇担忧他“另有一个娇娇滴滴、齐齐整整人儿,与你成婚配”,害怕他如同王魁那样“尽把良心昧”。

(二)句子词格分析

《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共七句,每句又分为两个以上的短句,第一句包括两个短句,句式为“七、四”,第二句包括五个短句,句式为“四、四、四、四、五”,第三句包括四个短句,句式为“三、四、七、四”,第四句包括七个短句,句式为“三、四、四、四、四、九、四”,第五句包括八个短句,句式为“七、四、四、四、四、四、四、四”,第六句包括五个短句,句式为“八、八、六、五、四”,第七句包括六个短句,句式为“七、四、四、四、四、六、四”。从句式角度来看,《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具有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的特点,每个短句最短三字,最长九字,其中,四字短句大多连续出现,如第二句中的“蹬蹬金莲,咬定银牙,揉揉秋波,紧皱娥眉”。《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词格为典型的“马头调”带把词格,即在正句之后另加一句,如第一句中“未曾拆书先把泪流”为正句,“自把胸捶”为加句;第二句中“蹬蹬金莲,咬定银牙,揉揉秋波,紧皱娥眉”为正句,“委屈诉与谁”为加句。从唱腔的角度而言,带把结构的加句为帮腔;而从曲词的角度而言,带把结构的加句则有补充、强化、转折等多重作用。

(三)旋律音调分析

作为曲牌的“马头调”属于大牌范畴,即板数在108板以上的曲牌。“马头调”共七句,每句一腔,每一腔均有一个小型乃至中型曲牌的规模。此外,套曲结构也是“马头调”的一种形式。作为套曲,便是将“马头调”的七腔分开,并在其中插入其他曲牌,如“银纽丝”“小桃红”“叠断桥”“太平歌”等。腔韵指乐曲中最具代表性、最为独特的音调,其在乐曲中反复出现,具有推动乐曲发展、强化音乐情感的作用。《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第14~21小节、第36~44小节、第62~67小节、第117~125小节、第149~156小节可以视为同一腔韵,其在结尾处均有一个从羽音向宫音的进行。《借云馆曲谱》将这两个音标注为“品头”,杨荫浏先生的解释为:“品头指琵琶上弹的过门”。《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为民族化的五声调式,七句的落音分别为徵音、宫音、徵音、宫音、宫音、徵音、宫音,乐曲最后部分以器乐伴奏结束,落于徵音。

(四)音韵修辞分析

小曲小调多合辙押韵,《借云馆曲谱》中的《马头调》也不例外。全曲七句不仅句尾押韵,句中也有不少押韵的地方。从十三道大辙的角度来看,《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押的是灰堆辙(ei、ui),如“锤”“眉”“谁”“睡”“辉”“飞”“碎”“帷”“灰”“危”“配”“随”“昧”“魁”。《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第二句中的“蹬蹬金莲”“揉揉秋波”,用借喻的方式将脚比作“金莲”、眼睛比作“秋波”。又如,借代。借代在形式上与借喻相似,但二者属于不同的修辞手法。借代用于与事物密切相关的名称,主要起着代替作用,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第六句中的“想你那秦楼楚馆”,便用“秦楼楚馆”借代勾栏;第七句中的“何异王魁”,则用“王魁”来借代负心汉。《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也采用了化用的修辞手法,如第四句中的“碧云惨淡,黄菊生辉,西风紧急,北雁南飞”便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与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整体而言,《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对古典诗词的巧妙化运用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相思只把人的心想碎”“身子消瘦”等生活化的语言,则使其具有强烈的通俗文学色彩。

四、《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价值解读

(一)艺术研究价值

存世文献中,收录“马头调”曲谱的主要有两种:《白雪遗音》《借云馆曲谱》。《白雪遗音》注重歌词收集,辑录了400余首《马头调》歌词,但曲谱仅有一首,即《马头调(连板)》工尺谱。该谱为连板,没有板眼符号,译谱较为困难。《借云馆曲谱》中收录了两首《马头调》曲谱,即《马头调》《五瓣梅·马头调》,极为珍贵,为“马头调”的音乐解读提供了重要资源。“马头调”广泛存在于多种曲艺形式中,如河南大调曲子、浙江走书、贵州琴书、北京时调小曲等。《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与其他曲艺形式中的“马头调”既有明显不同,也有内在联系。以河南大调曲子为例,该曲艺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开封、洛阳、南阳等地,发展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河南大调曲子音乐丰富、曲板庞杂,各类曲牌180余个,而“马头调”则是其常见的曲牌之一。仲立斌从词格、内容、旋律音调、句尾落音四个方面对《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与河南大调曲子“马头调”做对比,揭露了二者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对“马头调”的艺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二)文化传承价值

《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首先,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的观点,传统文化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知识分子、上层人士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大传统;第二个层次为普罗大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小传统。“马头调”作為民间广为流行的小曲小调,属于民间音乐中的“时调”。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小传统面临着消亡风险。《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是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地域文化传承价值。“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马头调”在不同地区的传播中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差异化的审美风貌。流传下来的“马头调”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主要流行于江苏、上海等地;北派则主要流行于山西、内蒙古等地。华秋苹虽为无锡人,但《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却类似于中原和北方风格,呈现出曲调融合的特点。因此,《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在地域文化传承以及跨地域文化交流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三)音乐教育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形式,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教育价值。其一,拓展音乐课程资源。根据现行的课程體制,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而从学生学情出发,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则是音乐教育的趋势。民间音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鲜活性、发展性等特点,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为民间音乐的代表性内容,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拓展音乐课程资源。其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重点,教育部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对音乐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项内容。《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作为传统民间音乐,既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素养的发展。

(四)经济开发价值

“马头调”既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独特的经济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民间音乐类非遗项目持续增加,其中,不少项目包含“马头调”。以太原民歌为例,太原民歌源自《诗经》中的“唐风”,以及《乐府诗集》中的“并州歌”,已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显示,流传至今的太原民歌共150余首,其中,“马头调”有10首。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非遗经济,将非遗开发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同样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空间。比如,在文化产业中开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高涨。《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曲调婉转、悠扬,歌词兼有文学性、通俗性,能够应用于曲艺、演艺等市场开发,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又如,在文旅融合中开发。当前,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被开发为旅游资源,在丰富旅游景点、提升旅游层次、提高经济效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旅融合为《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经济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能够更好地彰显其经济价值。

五、结语

《借云馆曲谱》作为清代音乐文献,在研究古代民间音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马头调》的歌词、曲调中,可以了解到“马头调”的艺术风貌、发展流变情况,对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借云馆曲谱》中《马头调》的价值,并且做好研究与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荫浏.华秋苹资料闻见录[J].中国音乐学,1994(04):5-6.

[2]徐元勇.华秋苹《借云馆曲谱》研究[J].中国音乐,2005(04):72-76.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549.

[4]王路.华秋苹《借云馆曲谱》的艺术特征分析[J].音乐创作,2018(02):169-171.

[5]王绪东.中国古代闺怨诗述略[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4):145-146,149.

[6]管谨义.明清小曲散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Z2):44-47,24.

[7]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770.

[8]仲立斌.大调曲子《码头调》与《借云馆曲谱·马头调》之比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3):32-38.

[9]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年.

[10]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4-08.

[11]江伟,周敏.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J].艺术百家,2020(05):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