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日双语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3-06-21王京芳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

王京芳

摘要:为探讨英日双语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文章以2019级英语专业(二外日语)10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交谈和调查,反思“英语+日语”在教与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高校;英日双语;人才培养

一、英日双语习得的必要性

(一)市场需求

所学专业是否有利于自己将来就业,是影响学生选择该专业的重要动机。从近几年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调查数据中不难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已经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当今社会,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所以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失去优势。然而,如果学生能充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学习第二外语,即日语学习,便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不仅如此,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英日双语方向平均就业率要高于其他专业的就业率。

随着英语学习人数日渐增多,英语专业学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择业局面。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自身技能,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潍坊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开设的是日语课程,给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日语学习的机会。

(二)考研需求

2021年教育部在线发布的考研报名人数显示,从2015年开始,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连年增长,不断创新记录,2019年增长到290万,2020年人数达到341万,较2019年增加了5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高达377万,再创历史新高。

在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外语是必考的公共科目。潍坊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选择俄语或日语作为公共外语,但是俄语学习者数量少,俄语教师数量也少,尚未成立俄语系。而潍坊科技学院自2003年便开设了日语专业并成立日语系。自日语系成立以来,针对英语专业就已经开设了第二外语教学。除此之外,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公共日语过线率高达93%,这就意味着对那些想要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将日语作为公共外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新文科建设需求

新文科建设提倡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提倡不同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以此适应国家战略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外语人才的新要求。

潍坊科技学院要立足实际情况,主动对接国家教育建设新战略,充分利用多语种资源,积极探索“外语+”“+外语”等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把专业交叉融合作为改革重点,变革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市场需要、扎根中国、会通中外、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新型社会人才。

对外语专业来说,有很多可融合专业,如“外语+软件”“外语+酒店”“外语+导游”等。但相比其他专业的融合,双语融合有更大的优势。在潍坊科技学院现有的英语、日语、俄语、韩语这四种语言教育中,英日双语融合更符合外语教育的现状,并且更具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究其原因,潍坊科技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大多数都是英语考生,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有了10年的英语学习经历,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而对学生来说,“日语+俄语”“日语+韩语”都是新语言组合,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很难实现高效学习。除此之外,日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含有大量的外来语,这些外来语大多来自西方国家,并且是由英语音译而来。

二、英语二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二外课程,由于语言的共通性,二外课程大多数都是日语。从2008年开始,笔者担任英语二外的教学工作。凭借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英语二外在教学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如二外课时安排不合、二外教学不受重视、二外教学模式老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解决,都会干扰英日两个专业的实际融合效果。下面,笔者分析英语二外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和日语存在使用习惯上的差异

男女用语区分明显是日语的特点之一。在日语表达中,通常通过人称代词和终助词等来区分男女用语,而英语就不存在男女用语的差别。此外,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存在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YES”“NO”表达的意思比较明确,而习惯使用模棱两可语是日语的一大特色。日语表达的“YES”,可能心里真实的想法是“NO”,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底蕴,有时候会出现尴尬的情况。所以说,英语和日语既存在语言共通性,又存在语言的差异性。要想将两门语言融合在一起并将其学好,首先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英语和日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般情况下,外语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四年学习,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用五项语用技能。从婴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不难看出,婴幼儿首先学会的是听,能听懂大人的语言,然后才是说,最后到了小学阶段才是读、写技能的培养和掌握。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日语就好比婴幼儿学说话,是一门新语言的习得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该如何完成这五项技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给英语专业学生授课的日语教师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日语是二外,所以只是讲授相关知识,没有拓展教学内容,这影响了英语二外的授课效果。

2.课时安排不合理

潍坊科技学院英语二外(日语)的授课时间是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和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一共两个学期,每个学期16周,每周4课时,共计128课时。每节课45分钟,共计92个小时。如果每天日语有效学习时间按照4小时计算,则相当于22天。很显然,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一门语言是不现实的。在母语语言环境下,婴幼儿从出生到会说话需要1到2年的时间,更何况是缺少语言环境的第二外语呢?所以,按照现在的课程安排,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能增加兩个学期,比如英语二外继续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相信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授课模式和课后管理模式老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投喂式”教学,即按照背诵单词、讲解句型、领读课文、讲解课后习题这样的一体式投食模式进行授课。虽然授课任务完成了,但是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所以课堂氛围不活跃,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课后疏于管理,没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授课效果检测的标准也只有每学期的期末考试。

4.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拓展较少

教师的授课内容仅限于课本知识,没有拓展文化层面,导致学生既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又不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然而,语言的习得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文化背景上的。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能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消化和吸收所讲的知识点。

5.考核形式缺乏创新

英语二外日语期末考核形式是“平时成绩+期末闭卷笔试”,考试题型分为日语词汇、语法应用、阅读理解、日汉互译和日语写作,缺乏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缺乏考核也就缺乏目标和动力,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必须改变考核方式。

三、英日双语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英日双语课程教学目标是在英语专业水平达到英语本科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加强日语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应明确学习目标,如毕业前日语达到国际三级水平,掌握扎实的日語语言基础,并能够熟练进行日常对话,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就业后的工作需要。

(二)优化课程设置

怎样处理好英语和日语的授课时间、授课内容、讲课教师、课时安排、课程考核是英日双语课程设置的重要问题。

目前,潍坊科技学院英语二外(日语)的课程授课模式主要采用主辅式授课,即以英语为主、日语为辅,英日教学安排分别按大学英语本科、大学日语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日语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专业知识课程和日语技能课程。教师可以将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部分专业知识课程作为第一阶段教学重点,第二部分日语技能课程作为第二阶段教学重点。在日语学习的第一阶段,学生主要以日语词汇、语法、简单日语会话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在日语学习的第二阶段,课程安排以场景对话、日语主题讨论等方面的实践课程为主。

同时,为保证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考虑将英语二外(日语)开设的时间点提前至第三学期,把英语二外(日语)的学习时间段延长为三个学期或四个学期,为双语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避免因赶课而导致课程质量下降。

(三)创新授课模式

在英语二外(日语)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是讲解词汇、语法等教学方法。然而,英语二外(日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用英日熟练对话的国际型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应试性考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解课本知识点之外,教师应该穿插讲解英日文化背景,甚至可以比较汉语、英语、日语三种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对英日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设立主题,围绕主题要求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合作探讨、整理材料,然后用英日双语发表观点,教师记录每个小组的表现,作为过程性考核材料之一。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

(四)改变考核方式

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比例按5∶5折合成最终总评成绩,这就避免了学生为了考个好成绩而临时抱佛脚。比如,过程性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为主,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互动,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次数,以及每个小组课堂讨论、课堂发表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给每个学生对应的分值。同时,教师应该设定毕业最终考核,要求学生通过专业英语四级、国际日语三级,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吕玉元.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8).

[2]冯清高.语言习得与语言磨蚀:关于复语专业的理论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9).

基金项目:潍坊科技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成果“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跨学科专业建设模式研究”结题成果,项目编号:202104。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潍坊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