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戏剧元素,提高审美能力

2023-06-21陈颖范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壁虎养羊戏剧

陈颖范

新课标指出,将戏剧元素与技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去自我创造与体验,学习到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知识技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手段,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与活动,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一、创设“演员”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戏剧元素,可以引导学生在戏剧实践中學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合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学情、戏剧元素等方面的关系,在融合课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身心发育特点等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需要,引领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审美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境下激发内在情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如在《棉花姑娘》的教学中,故事讲述棉花姑娘生病后请求啄木鸟等动物为其治病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七星瓢虫帮她消灭了蚜虫。文本语言简单生动,有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中,教师将戏剧的元素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讲故事的学习活动,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旁白、棉花姑娘、动物医生等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深入把握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道具营造逼真的场景,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引导其多角度与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充分感受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投入感,使其有感同身受的学习体验,对寓意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更加到位,更利于学生辩证思维与戏剧审美能力的发展。

教师合理创设故事情境,拉近学生与童话故事之间的距离,深入体会其所处的情境,发展学生的共情与审美等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情境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剧本”

学生对剧本的自行设计方法,包括改编、扩展故事情节等,这将延展文本的思想内涵,加深其理解记忆。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戏剧表演的剧本,使其在阅读理解中发现美与观察美,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创造美的能力,切实发展自身审美能力,充分发挥戏剧元素在拓展课堂容量等方面的作用与价值。

如《亡羊补牢》的寓言,揭示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教师引领学生完成阅读理解后,组织其围绕寓言自行设计剧本和活动,培养其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有的学习小组补充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将养羊人与街坊等人物间的对话内容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学习小组设计了采访养羊人的情节,将养羊人不同的心理状态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故事情节,深入了解养羊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过程。有的学生在短剧表演中创意地增加了街坊与养羊人辩论的情节,养羊人据理力争和不在乎的态度,与后续积极补羊圈和请教养羊方法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增加了故事定格与“教育家”介绍故事的道理等活动,促进了学生(观众)与扮演者(教育家)之间的互动,避免观众一直处于旁观者的角度,让课上表演故事的可看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更强。有的学生甚至改动了故事的情节,将亡羊补牢的道理与生活中丢三落四的习惯相结合,在反思性学习中,将课上体验与经历的情感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设计出另一个版本的“亡羊补牢”。在该小组的剧本中,丢三落四的学生成了“养羊人”,学生的书包成了“羊圈”,将书包内的学习文具比作“小羊”,将劝告的母亲当作“街坊”。在表演戏剧中,母亲多次劝告丢三落四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物品管理习惯,最终帮助其改掉了丢三落四的习惯。设计有意义与价值的表演戏剧,是学生多角度了解与分析阅读材料的充分反映,更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让学生贴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要素,自行去设计表演的话剧情节,学生的想法奇特,在小组讨论中设计出了不同的表演版本,更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其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利用戏剧悬念手法引导自学

戏剧悬念手法应用的目的,主要是引导观者心入其境,始终保持欣赏兴趣。教师将该手法引用到研学单的设计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急切心情,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沿用戏剧的悬念手法,让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去自主学习新课内容,符合学生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发展的要求。在寓读于启、寓启于读的学习过程中,轻松结合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在新课导入的环节,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小壁虎趴在墙上捕捉蚊子的情景,思考“猜一猜捕捉蚊子的动物是谁?”的问题。围绕题目提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壁虎?”“小壁虎为什么在捕捉蚊子的过程中尾巴断了?”等问题。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整理归纳得出“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小壁虎怎么借的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等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新课内容,学习的目标与方向更强。教师随之推进剧本故事的情节,围绕学生整理出的核心问题,提出“文章中哪段是讲述小壁虎借尾巴内容的?”“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等系列问题,让学生发现更多美的元素,活跃其思维,使其紧跟教学进度。文章的语言比较优美,动词描述清晰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强品析,使其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该修辞手法的仿写中,深入感受修辞应用的巧妙性,把握文本中的礼貌用语等细节。教师鼓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设置利于其深入思考与学习理解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了“小壁虎的妈妈到底说了什么,让小壁虎的心情一下变好了?”等问题,与文本中留白与概括描述的手法应用目的高度贴合。学生将自己代入到小壁虎的角色,结合上下文深入感受小壁虎的心路历程,对小壁虎的委屈和难过等心情体会更加到位,也为解决扩充小壁虎与妈妈间对话内容的问题拓展了思路。学生从开导、教育、安慰等角度去思考小壁虎与妈妈之间的对话内容,将原本隐晦的文本内涵平铺开来。

教师在设计研学单时,要引入戏剧的悬念手法去设计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和主观随意,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搭建思维与核心素养发展的脚手架。如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谜语,或是播放多媒体材料等,调动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和学习新课内容的积极性。在新课探究的环节,本着由简到难、潜移默化等原则去设计问题,注意问题思考难度的层层递进性。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对比词句替换后的意思,引导学生分析语句美等元素,为其构建完整的故事画面,画面中各种动物的动作、表情与形态等更加形象,将为学生后续的故事分享和扩写等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师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扮演导演,学生扮演演员,教材与选材充当剧本,其余学生充当观众,将课堂作为表演的场所,更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在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等方面,也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比拟的。它更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语文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解决教学重难点,从而加速教学改革的进程。

猜你喜欢

壁虎养羊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壁虎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