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合唱团的建设与打造

2023-06-21黄璧滢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关键词:合唱团中小学

黄璧滢

摘要:“双减”形势之下,合唱的重要性逐步被认可,全国各地大部分中小学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合唱活动。本文从定位、团员、选曲、训练、传播和品牌等六个维度,对中小学合唱团的建设与打造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合唱团  架构建设  品牌打造  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13-04

合唱,是集体的艺术,更是美的艺术,能够呈现出音乐之美、艺术之美、和谐之美。当前,合唱的重要性逐步被认可,全国各地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在广泛开展合唱活动,并将之作为美育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的学校甚至将合唱活动打造成为学校闪耀的名片。笔者生长在有着浓厚合唱氛围的城市厦门,有10多年的合唱团参团经历,多次获得教育部主办的、有“中小学艺术奥斯卡”之称的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等国家级赛事的金奖。笔者谨以中小学生合唱团参团和助教的经历,谈谈对中小学合唱团建设和打造的理解以及建议。

一、合唱团的定位

合唱活动得以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原因在于合唱在中小学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一)学校对合唱团的定位

对于学校,在“双减”的形势之下,合唱团有以下两点定位显得更为突出:一是优秀的合唱团是学校闪亮的名片。在国外,中小学校合唱团、童声合唱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比如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最为著名的合唱团之一,被称为“歌唱着的天使”;英国伊顿公学男童合唱团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一流的学校童声合唱团。在国内,也有一些中小学合唱团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比如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在全球最大的合唱节目组织者——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公布的合唱世界排行榜中,列居总榜单第10名,分榜单也进入民谣合唱、儿童及青少年、神圣音乐与宗教音乐等组别的前10名。在厦门,活跃着许多有影响力的中小学合唱团,例如厦门一中彩虹合唱团、二中合唱团、六中合唱团、松柏中学深海蓝合唱团等,都曾在全国性甚至国际级比赛中获得金奖。中小学合唱团依托学校而建立,同时又成为学校的代言和名片。“因为热爱,所以选择”,许多同学因为学校内有自己热爱的合唱团体,报考了心仪的学校。二是“双减”的政策下,合唱在美育德育中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合唱对于美育德育教育的作用得到了认可:其一传承性。合唱是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古老的艺术,坚持合唱是艺术传承的体现。其二参与性。合唱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其三是艺术性。合唱拥有多声部、多层次、多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合唱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全国教育大会曾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国家推进‘双减的形势之下,合唱与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有着天然的密切度和关联度。”合唱,可以让学生以“美”为核,融合科学美和艺术美,开启心智,培育品格,练就智慧,播撒音乐种子,提高艺术涵养。

(二)学生对合唱的定位

对于学生,合唱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甚至有难以磨灭的影响。一是合唱能为学生成长建立档案。获得的一个个奖项、参与的一场场活动,留下的一帧帧影像,记录了学生的步履,刻入了成长的档案。“合唱团的经历,记录了一路美好,我中学的记忆是一次次合唱活动和比赛串起来的”,这其实是许多合唱团队员的心声。二是合唱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记录的背后是成长,一次次的分排与合练、一次次的动作排练与节奏磨合等,这些点滴是成长的过程。每一次排练都值得再次回忆,每一次演出都值得再度回味。三是合唱可以打磨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的建设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包括艺术修养和品德素质等,合唱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合唱对提高文学修养、美学鉴赏、音乐认知、艺术表现等艺术素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品德素质上,合唱强调的是团队,鼓励懂得歌唱,懂得欣赏,一起歌唱,一起成就。在合唱中,再优秀的个人,也必须隐掉更多的个性,融合到团队中,在团队的完美呈现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团体协作、相互欣赏、共同成就等都是珍贵的品质。

二、合唱团的团员

团员是合唱团的主体,组建合唱团,团员的选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小学合唱团有“艺术性”的要求,但不唯“艺术论”。合唱团是一个承载着艺术表现的团体,必须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合唱团又是学校美育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能唯“艺术论”。基于此,团员的构成强调“艺术性”,但不唯“艺术论”,实行声乐特长生与非声乐特长生的组合。

(一)声乐特长生的选拔

合唱团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再加上升学等原因,合唱团势必在高比例流动中,因此,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声乐特长团员,保持合唱团的艺术水准。声乐特长生建议公开选拔,在公开选拔中可以关注两点:一是艺术素养考量。重点对学生音准、音色、音域、节奏感、音乐表现力等进行考察。考察形式包括清唱、视唱练耳、乐器演奏等,通过清唱考查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视唱练耳考察其综合素质,音高模唱考察其音准,乐器演奏考察其艺术技能等。二是坚持盲选制度。“凭声音取人”,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让真正有艺术素质的学生进入合唱团。

(二)非声乐特长生的选拔

可以通过老师的主动发邀,或者同学的推荐或自荐。非声乐特长生的选拔,在艺术素质上的要求虽不严苛,但也要有一定的标准:一是热爱音乐。合唱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地磨合,一首曲目常常要历经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打磨。再加上繁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如果没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是很难长期坚持的。二是有基礎音乐素养。不一定要求有较高的音乐素养,但提倡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这样可以迅速融入团队,避免由“零”开始,影响全团的磨合和提升。非特长生入团之后,可以加强简谱视唱、线谱视唱、节奏练习、声音训练等培训,增强跳音、顿音、连音、和声、气息、音准等训练,提高其音乐素质。三是拥有团队精神。合唱是集体的艺术,需要相互融合相互成就,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不可或缺。

至于声乐特长生与非特长生的比例,在1∶2至1∶3之间更合适些,即1位声乐特长生配比2至3位非声乐特长生。这样的组合,可以让声乐生在排练和演出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日常训练中,又可以由1位特长生与2—3位非音乐特长生组成共训小组,相互帮扶,既能提升排练效率,也能拉近团员之间的关系。

三、合唱团的选曲

选曲是合唱团建设的重要内容。曲目选择的核心点是“适合”:一是适合中小学生的表达。团员是成长中的群体,歌曲重在体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符合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理解力,因此,曲目的主题、内容、风格、曲调等必须符合他们年龄段的状况。二是适合中小学生的音区音色。中小学生的声音处于从童声期到变声期再到成熟期的跨度中,曲目的选择必须符合团员的音区与音色,不能过度追求“难度”和“高度”,以免对他们的嗓音造成负面影响。歌曲篇幅不宜太过宏大,以免影响完整音乐表达,亦不可太简单,影响合唱团水平的充分发挥。音色选择在学生最大音域范围内,可高音低于最高音小二度,低音高于最低音小二度,这样,学生既可以自如发挥,又有特色和自信。

近年来,许多学校开立中小学合唱团,也涌现出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合唱团,合唱团的风格特色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鼓励不同风格,尝试更多可能性

中小学生的生活是多彩多色的,享受音乐,体悟音乐更为重要,因此,在合唱风格上不应该是单调的。音乐风格包括流行、摇滚、民族、爵士、说唱等,多种音乐风格在合唱舞台上都可以有完美呈现,比如厦门六中合唱团以拉卡贝拉风格的演唱登上央视,厦门松柏中学合唱团在国际舞台上曾演唱爵士风格曲目获得大奖。一个合唱团可以尝试多种风格,寻找更多可能性。比如厦门六中合唱团有诸多拉卡贝拉无伴奏演唱风格的曲目,他们也演唱了《魚戏莲叶间》《彩云追月》等古典风曲目,还在探索集合唱、朗诵、器乐、舞蹈等于一体的闽南语舞台剧形式。尝试多样性,可以让合唱团变得更精彩更多元。

(二)尝试多种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相对鲜明的特色

鼓励不同风格的尝试,但不反对一个合唱团形成相对鲜明的特色。相对鲜明的特色可以形成独立的风格,打造特色的标签,获得群体的认同,聚拢一批的粉丝。比如厦门一中彩虹合唱团,以学院派风格出现,关注演唱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在全国性合唱比赛中演唱过《赶牲灵》《回家》《江雪》等一系列作品;厦门六中合唱团则是流行风,以阿卡贝拉形式演唱流行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稻香》《青花瓷》《送你一朵小红花》等曲目,这些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官微等平台传播,成为风格鲜明、辨识度高的合唱曲目。

(三)选曲突出风格,强调内容和表达

风格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表达。曲目的选择,可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传统文化、抒发民族热情、歌唱美好未来等;也可表达肯定、感谢、思念、祝福等情感。除了曲风之外,更注重“合适”,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内容表达、情感诉求、内涵诠释等。

四、合唱团的训练

合唱团训练是日常环节,又决定最终的演出。比演唱更重要的是表达,多年的合唱实训,笔者总结了合唱训练“五步法”:

(一)读

读是与作品的第一次接触,是歌唱和合唱的起点。读,包括读词与读谱两个部分。其一,读词。既对标准咬文吐字有帮助,也有助于歌词的背诵。用标准的语音、满怀深情地去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作品有了第一印象,也会在不觉中喜欢上作品。其二,读谱。这里强调的不是识,而是读。识谱只是一种基础技能,读谱则是有感情地领悟。谱呈现的是旋律,是曲调,升与降、快与慢、轻与重等,都代表不同的情感表达,与词相得益彰。当然,读谱不能只看自己演唱的声部部分,也要关注到其他声部,为之后声部之间的配合做好铺垫。

(二)悟

歌词之中有故事,谱曲之下是情感,歌唱则是情感的表达,因此,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心声等是重要的。比如,赞咏美景,在唱之前,在脑海中必须有画面感,这个画面可以让团员们对“景”的认知立体起来,生动起来;比如故事叙事,可以设计角色,走入叙事之中,才可能有更多的共情与同感。因此,在唱之前,要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营造的意境、创作的技法、表达的情感等,用心去体悟,用情去感知。悟,是让团员与作者在心灵层面对话,在精神层次交流,让演唱更接近内涵的表达。

(三)唱

读和悟是为了“唱”。从唱曲再到唱词,这一过程加深了队员们对曲对歌词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唱,是让歌曲由文字变成表现声音的过程。这里的唱还不是合唱,是合唱之前的试唱,可以个人唱、小组唱、声部唱等,类似塑像的打胚,是为合唱做准备。

(四)抠

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打磨,作品需要在反复多次的打磨中才能得到完善。合唱是集体的艺术,更需要诸多方面的打磨。打磨要有“抠”的精神,“抠”是一种态度和尊重。细节中有真章,一切细节都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比如吐字的标准性、节奏的准确性、动作的协调性、语音语调句顿的处理以及微表情的管理等等。

(五)合

作品表现的集成,包括声部内的合、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合、指挥伴奏演唱之间的合、演唱与动作之间的合、布景与队形之间的合等。“合”能让一部作品趋于成型与完整。

针对疫情等特别情形,强调“云排练”,可以起到“不聚集,线下练”和“不间断,线上见”的效果。对“云排练”,特别强调:一是必须有计划。即制定整体计划和分步计划,并严格执行和适时调整。云端训练最大的缺陷在于人员太分散,有距离感,可能影响训练的效果。所以,必须完善计划的制定,严格计划的执行,做到“人散”但“训练不散”,确保训练效果。二是必须有互动。鉴于云端训练的距离感,必须保证互动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包括学生提交作业、老师针对性点评,也包括线上研讨、线上考测和集中汇报演唱等。云端排练有一个优点,即“留存纪录”,这是线下排练所不具备的。队员在微信群里提交的作业,既可相互借鉴,又可相互监督。队员提交作业后,审核老师可以翻看之前点评,进而判断队员是否改正,每次的训练是否有提高;队员也可以在老师对其他队员的点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些都是比线下更宝贵的“留存回放”。

五、合唱团的传播

“你的声音被听到,你的演唱被看到”,美好必须被传递出去,才有更多的美好。因此,合唱团不仅是唱,也必须关注传播问题。

(一)线下传播

线下演出是合唱团重要的展现平台。虽然这些年线上演出在增加,但线下演出的优势仍然不可替代。合唱是声音的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因此,台上与台下的互动是重要的。线下演出的优势就在于:一是现场感和交互感十足,有着心灵对话的效果。二是声音最大限度地保真保质,有着直击心灵的效果。对于中小学合唱团,以下活动可以关注:

一是正式赛事。适合中小学合唱团参与的赛事,包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世界合唱节比赛等国际赛事,也包括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中国合唱協会主办的魅力校园合唱比赛等全国性赛事,还包括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举办的区域性比赛。这些赛事,既可以让合唱团展现自己,又能使其通过交流提高自身合唱水平。

二是艺术演出。在知名艺术殿堂演出,或与知名艺术团体联合展演等。比如,厦门中小学生合唱团与厦门爱乐乐团的联袂演出,深圳中学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纽约林肯中心等地演出,这些都将提升合唱团的艺术品质。

三是主题活动。比如举办新年合唱音乐会、中秋合唱节等,让合唱活动成为这个城市时节的符号;参加“鼓浪屿世界申遗”合唱、厦门音乐季等,让合唱与城市脉搏的律动紧紧相连。主题活动可以让合唱活动更有意义。

(二)线上传播

线上演出的涌起有着客观原因:一是疫情的影响。疫情改变生活,也重塑了许多行业的规则。线上音乐会、线上合唱等线上演出,能将不同城市的人们连接在一起,创造集体的共鸣。二是技术的强劲支撑。5G、Web3.0、AI等革命性创新,以及VR、AR、MR等技术的运用,让线上演出不仅可行,而且具有极高的逼真性、互动性、实时性等。

线上演出的优势集中在:一是参与范围广。线上演出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更便捷、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地聚集在一起。比如2022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52个国家和地区的530多支合唱团30000余名合唱爱好者在线上共同参与其中。二是社交属性强。虽然不可以现场交互,但线上演出的互动形式还是十分活跃的,通过弹幕既可以发表意见、互动聊天、实时点评,又可以点赞、喝彩和刷表情等,社交属性明显。这些社交人员有着共同热爱的特征,他们是合唱艺术的“粉丝”。

线上演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腾讯音乐统计,在近两年来,他们就举办了120场线上演唱会,最高场次的参与人次过亿,线上演出的传播影响力充分显现出来。在2021年,厦门举办了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 国际青少年友好交流音乐会的“云合唱”,来自英国加的夫、加拿大列治文、日本佐世保、新西兰惠灵顿、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巴西福塔莱萨等11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的青少年与厦门鹭岛青少年合唱团“云端”联袂演出。借助线上形式,跨越了国界洲界,11城同一个主题,同时联动宣推,产生了溢出的传播效应。合唱是一个集体的艺术和表演的艺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因此,合唱也必须充分运用好这一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借助技术的翅膀和线上的生态,让更多人相互听到各自的声音,看到多彩的演出。

(三)全媒体与融媒体的传播

在互联网生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全媒体”和“融媒体”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电视、电台、报刊、微信、微博、公众号、数字音乐平台等组成媒体矩阵,实现了多媒体和全媒体的覆盖,在此基础上,传播更加关注媒体之间的融合和互动,形成了最好的宣传效果。比如,厦门六中合唱团走进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朗读者》、浙江卫视的《春季盛典》、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等,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展现合唱;借助《人民日报》微博等有影响力的官微,兼以公众号、报刊和朋友圈的协同,占据发布制高点,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中《夜空中最亮的星》经《人民日报》官微发布,当天阅读量超过10万次,点赞量达10万余次,首条评论3.3万次,更经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转发,仅一晚就创下了1300多万的点击量,达到现象级的宣传效果。

六、合唱团的品牌效应

优秀的合唱团是学校美誉度和辨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和气质的重要载体,能够激发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同学对学校的热爱。可以说,合唱团是学校的闪耀名片。

品牌需要经过长期打磨和沉淀,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从慢慢沉淀再到后来的被认可,才能逐步形成品牌。一是有历史。比如厦门二中合唱团成立于1985年,厦门六中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厦门松柏中学深海蓝合唱团成立于2002年。历史的沉淀让品牌更厚重。二是有坚持。因升学、学业压力等原因,中小学生合唱团必然面对着队员高频率和高比例流动,这意味着每一年都是一次重新出发。打造中小学合唱团是在做一件看似容易却很难成功的事,只有长期坚持、长期努力,不断地沉淀与累积才会形成品牌。三是有情怀。合唱,用歌声讲述故事、传诵经典、表达心愿、传递温暖等,所以,合唱团一定要有温暖有情怀在其中。四是有成就。这个成就,重要的不是合唱团的成绩,而是德育和美育上的成就,是团员们的成长。

学校各自品牌打造是重要的,但共同品牌的打造更符合美育德育教育的要求。因此,鼓励学校打造各自品牌,更鼓励共同品牌的打造。以厦门为例,由政府教育部门倾力打造“鹭岛少年”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鹭岛少年”已经包括“鹭岛少年”合唱展演、“鹭岛少年”冬季合唱音乐会、“鹭岛少年”合唱团等在内的系列品牌。特别是组建了“鹭岛少年合唱团”,选拔不同学校的队员加入,共同训练、共同展演,这已不再是比赛,更多的是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鹭岛少年”成为城市的品牌,成为各中小学共同的品牌。

参考文献:

[1]林琳.浅谈合唱团在服务文化建设及打造基层文化品牌中的定位与实践[J].福建歌声,2016(06):47-48.

[2]武静.音和,声和,人和,中和,至和——合唱艺术活动的和谐之美[J].艺术评鉴,2017(12):56-57,60.

[3]魏艳灵.浅析融媒体时代下的舆情反转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9(09):53+55.

[4]刘敏.论合唱的声乐技术训练[J].黄河之声,2020(24):36-38.

猜你喜欢

合唱团中小学
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专业合唱指挥是非专业合唱团健康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