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构建智能化钢琴陪练评估标准体系
2023-06-21闫宏晔于洋
闫宏晔 于洋
摘要:在生活智能化背景下,钢琴陪练也从单纯的线下教学走向了线上、线下的多元形式。以AI钢琴陪练App为例,通过梳理软件本身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以及对学生、家长、教师等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发现AI钢琴陪练App在实现教育功能和满足用户需求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对于钢琴陪练软件的教学效果评估,除了要考虑其在使用便捷与否、上课灵活性、课程和教学体系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度等要素外,还应拓宽视野,结合钢琴教育和美育的交应关系,从其能否在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美的感知力、艺术鉴赏能力等多个维度和环节上加以评估、衡量。
关键词:钢琴教育 美育 AI钢琴陪练App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3-0021-04
教育模式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滞,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在生活中逐步普及,教育实践也开始吸纳智能元素,力求创新性和功能性并举。教育模式的创新必然催化教学效果评估的革新。在钢琴教育实践中,贯穿着钢琴教育的愿景和目标,即同时包括识谱、指功等基础要求,以及涵盖艺术能力、人格塑造等更高要求。这与美育的功能不谋而合,又或者说艺术教育与美育本就有着原生的契合,又在实践中被加以相互借鉴和辅助。因此,在进行钢琴教学效果评估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思路,构建一套同时涵纳钢琴教育和美育功能目标的多维度教育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钢琴教育创新模式的实际成效进行更加科学地评估和检验。文章以AI智能钢琴陪练App为例,通过对使用频率较高的5款AI智能钢琴陪练App和150名教师、学生、家长调查问卷的梳理分析,尝试从多维度检验这种新型钢琴教育模式的实际成效,并为其他教育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提供一种美育视角的参考。
一、钢琴教育与美育教育的相互交应
钢琴教育是一种将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法相结合,并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活动。不同国家在钢琴教育实践中都渗透和贯穿着其教育理念和功能愿景,西方国家重视通识教育,强调整体意识观,提倡以学生为本的钢琴教学,鼓励自主学习,加强教学对话,注重钢琴音乐的探索和编创、表演和教学,以及实践性和创造性,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兼顾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①我国钢琴教育提倡培育学生钢琴艺术素养,强调以人文教育为导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发展学生思维,促进钢琴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多元智能教育理念为导向,提倡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因材施教教学在钢琴中的运用;以归因教育为理念,重视学生兴趣的培育,进而培育学生艺术素养;以内隐学习理念为导向,通过钢琴的艺术教育形式,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教育,净化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作品。②虽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会有不同的教育举措和实践成效,但是总的来看,都架构了相似的谱系思路,即主张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的增强。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于美育的功能和实现方式,学界目前有较多阐释,归类来说主要涵盖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层面。③情感教育是美育的基础,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的综合,以增强教育对象的美感能力、审美水平为目标,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情感性也是钢琴教育的基础,无论是演奏者和作品之间,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都以良好的情感互动为基础,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和表达,实现情感性教育。人格教育是美育的第二个层面,情感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水平和感知能力,对美和善的事物有了更强的向往和更深的理解,体现在行为和思想上,就是对更高道德标准的追求和实践,这是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善美合一。钢琴教育是音乐对人心理和肢体的影响(如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肢体的配合,由内而外的情感表达),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向往,实现个性和人格的塑造。美育的第三个层面是艺术教育,在探讨美育教育的内涵与功能时,艺术教育总是不可避免地被一起讨论、提及,无论是将艺术教育看作美育的基础支撑,还是努力将美育和艺术教育剥离,又或者是认为二者互有作用却相对独立,种种观点都可以映射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交应关系。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这种涵盖关系无须赘述,钢琴教育在功能上继承了艺术教育的先天基因,又时刻展示着其各教育环节的独特功能属性,从基础手指技术的成熟到作品情感的呈现,都只是钢琴教育功能的低阶目标,最终期待实现的功能愿景是人的审美能力、欣赏水平、艺术感知力乃至性格塑造和人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钢琴教育和美育都是以实现人的塑造,或者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又同时依赖于情感教育和实践体验。通过对人情感的激发,活跃人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实现教育的功能目标,凭借对美的体验,发挥春风化雨、内化知识、外化于行的功效。鉴于以上,在对钢琴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可以考虑借鉴美育功能愿景,使钢琴教学立足于钢琴演奏本身,但不局限于此,而是拓展外延至艺术能力和个性塑造等方面,尝试建立以美育教育功能为衡量要素的評价体系,即审美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评价、美的感知力评价、艺术鉴赏能力评价,并以此作为问卷调查的内容基础和重要元素。
二、研究方案构思及设计
(一)App统计设计
以苹果手机ASTOR中可以下载的全部10个钢琴陪练App为母本进行分析,这10个App虽然不能涵盖所有市面存在的钢琴陪练App,也不排除其他安卓手机下载程序中还有此10个以外的App,且作为智能软件,更新速度较快,随时也可能有新的App面世。但作为研究陪练功能的范本,作者采集的10个App基本涵盖了当前主流陪练App,并且本文旨在了解和分析钢琴陪练App目前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其他可能存在的个例对总体发展趋势影响较小。基于以上,本文最终确定了小叶子智能陪练等10个App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个App的功能进行梳理汇总,可以了解目前钢琴陪练App所具备的全部功能模块,并以此可以推断出钢琴陪练App的教育目标及关注重点。将目前钢琴陪练App实际的功能目标与钢琴教育的功能愿景进行对比,借以美育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衡量,就可以明确目前钢琴陪练App教育功能实现的长短板。通过梳理发现,其中5个具有AI功能,5个为普通App,这些App具有以下部分或全部功能,即信息采集、作品示范、互动平台、学生练琴报告、练琴任务督促、教师课后总结、同步曲谱、智能拾音纠错、音乐素养知识拓展、人工伴教等10项内容。因本文旨在研究AI智能App陪练成效,故关注重点是具有AI性质的5个App,分别是:小叶子智能陪练、小马AI陪练、爱优蛙智能陪练、音熊AI陪练、来音智能陪练。
(二)调查问卷设计
对于钢琴陪练App的研究,基于App本身功能进行调研固然是基础,但是钢琴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共同承担主体的实践活动,对于教学成效也必须同时将这两者纳入评估范畴。在进行App调研的同时,笔者对钢琴陪练教师和学生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重点是了解他们作为教学主体,对AI钢琴陪练App的使用体验、功能模块、教育理念等的反馈情况。考虑到钢琴陪练App的使用者多为孩童,为了保证调查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全面,笔者将学生家长也纳入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在问卷设计上,以钢琴教育目标为基础,以美育功能为评价标准,既涵盖了钢琴指功、演奏技能、节奏感和鉴赏力等基础内容,也包括了音乐感知力、艺术鉴赏力、审美能力、行为影响、心理影响、个性塑造等美育目标等总共23个问题。问卷总共发放150份,回收150份,其中教师50份,学生50份,家长50份。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App分析——AI智能钢琴陪练App所能够承担和实现的功能
研究对5款AI智能钢琴陪练App的全部功能模块进行汇总,并对照钢琴陪练所应承担的教育目标和美育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pp实际所能实现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识谱、手指能力等基础的钢琴技能方面,更多地关注于纠错、督促等钢琴教育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熟练演奏阶段。对于思维的关注、作品感悟能力以及审美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少之又少,对学生创造力和艺术能力的培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学生问卷——学生受教体验情况
研究对学生在使用钢琴陪练App时的识谱、手指能力、节奏感、视唱练耳、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美的感知力、艺术鉴赏能力提升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认为识谱能力提升的占74%,手指能力提升的占82%,节奏感提升的占77%,视唱练耳能力提升的占63%,审美能力提升的占23%,欣赏能力提升的占31%,美的感知力提升的占20%,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的占18%。这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在使用钢琴陪练App过程中,识谱、手指能力、节奏感和视唱练耳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美的感知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方面作用不大。
(三)家长问卷——家长使用体验情况
研究对家长使用钢琴陪练App的原因以及目的进行了分析。在选择原因上,认为孩子独自练琴容易分心的家长占比72%;认为自己专业能力不够、无法给孩子有效指导的家长占比54%;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练琴的家长占比45%。在选择目的上,54.5%的家长希望凭借钢琴陪练App可以挑选到更多更好的老师;61%的家长认为钢琴陪练App能够节省通勤时间;63%的家长认为使用钢琴陪练App更加方便快捷、时间也更加灵活。期待钢琴陪练App实现美育功能的家长占比仅16%,这表明家长在选用钢琴陪练App时,更多关注于App在便捷性、灵活性、专业性上提供的服务,必须明确这里的专业性主要是指钢琴演奏技能的专业技术,而非性格塑造、艺术能力方面的专业素养。
(四)教师问卷——教师教学体验情况
研究对从事钢琴陪练行业的专业教师对钢琴陪练App的专业性和美育功能方面的评价进行分析。在专业培养方面,认为钢琴陪练App在学生识谱训练方面有帮助的占比81%;在手指能力训练方面有帮助的占比85%;在音色、音响听辨训练方面有帮助的占比45%。在美育功能实现方面,认为钢琴陪练App在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方面有帮助的占比72%;在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方面有帮助的占比36%;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帮助的占比33%;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占比19%;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的占比22%;能够影响学生个性塑造的占比12%。
四、AI钢琴陪练App在实现美育功能愿景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
(一)AI钢琴陪练App实现教育功能情况的总体评价
总体来说,AI钢琴智能App具有一定的优势,灵活的授课时间、便利的使用方式、不受局限的练琴地点、多样化的教师选择、完备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课程设置等,都是其被家长和学生们选择的主要原因。从其具备的功能模块来看,AI钢琴智能App设置的初心是符合学生钢琴练习的基础需求的。但是,如前文提到,钢琴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方面作用不可忽视。AI智能App的教学设计更多偏重于学,缺失了教师的监督,仅依靠学生的自觉性进行钢琴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教师的管束,不仅不会对教学有所促进,反而会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减弱,这些模块功能作用的发挥也因缺少人为监督而缺失了威慑性和约束性。另外,即使这些基础功能模块都能发挥作用,其主要教育功能还仅仅停留在技法、识谱方面,能够纠错,却无法怡情。尤其是在影響学生心理、强化性格塑造方面,基本没有涉及。
(二)各类人群对AI钢琴智能App的愿景
学生是AI钢琴智能App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的诉求及使用体验,也是AI钢琴智能App成效检验的主要对象和输出主体;家长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检验的辅助指标,同时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AI钢琴智能App的主要选择权;教师作为线下钢琴教育的主体之一,从专业和经验角度,可以对AI钢琴智能App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有着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的建议。因此,立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和期望,可以更好地实现AI钢琴智能App的教育功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知道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因身份和立场的不同,对AI钢琴智能App的愿景也有所不同。学生期待AI钢琴智能App可以提供专业的课程教学、多样的授课模式、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愉快高效的课堂氛围等;家长期待AI钢琴智能App在提供专业授课的基础上,具有灵活的教学时间、不受限制的教学地点和可供选择的教学老师,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同时增强对学生的管束和教育,提升学生对练琴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提高钢琴造诣和艺术能力上能够有所帮助;教师期待AI钢琴智能App能够把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而非普遍的对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能够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加强教学的监管与督导,将音乐感知力、艺术鉴赏力、审美能力、行为影响、心理影响、个性塑造等的培育,贯穿于钢琴手指能力、演奏技能、节奏感和鉴赏力等基础的教学内容中,实现钢琴教育更高层级的功能目标。
(三)对实现AI钢琴智能App教育功能的建议
建立以美育功能为标准的评价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抛弃这个根本点。在钢琴教学方面,无论何种创新尝试,都需要融合教育理念和文化意识,把教育探索同“立美育人”结合起来,把教育实践同彰显文明结合起来,通过听觉刺激与感官体验的方式,把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和表达出来,可以说,美育功能的实现过程是提升审美价值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因此,以美育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也必然是钢琴教育和艺术培养的成效评估内容。其次,构建完备系统的约束机制。在课程设置上,AI钢琴智能App是占有优势的,从学生能力摸底到课程安排再到教学评估,其各个功能模块实现了良好的教学闭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摒除了教师这一教学主体,但是却没有做好弥补教师作用的举措,导致AI钢琴智能App无论是在模块功能发挥作用方面,还是在保持教学约束力方面,都表现出了弱化或欠缺。教学秩序是教学效果的基础,如何在线上平台维持像线下平台一样标准的教学秩序?构建完备系统的约束机制将是AI钢琴智能App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下智能教育模式探索都需破解的首要课题。
综上,钢琴教育和美育功能的交应關系是尝试建立以美育为评价要素的理论基础;学生、家长和教师对钢琴教育的诉求和期盼,是推动AI钢琴陪练App推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教学智能化同时保证教学约束力不受影响,是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弥补教师作用的缺失,研究和解决教学环节教师作用的替代方案,是AI智能App乃至钢琴教学智能化探索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多维度、立体化构建具有科学、实用、立足长远的评估体系,才能真正推动钢琴智能化程度逐步提升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蓝天棉.钢琴教育教学与实践问题探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6.
[2]周薇.钢琴教学探微[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3]毛青南.钢琴教学的新观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4]许淳.高等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249-250.
[5]陈蓉晖,吕英.5-6岁幼儿音乐感知力发展水平及特点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224-228.
[6]陈雪.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8(12):143-144.
[7]杭小羽.从人工到智能——浅析国内钢琴陪练软件的发展现状[J].钢琴艺术,2021(04):50-55.
[8]刘渟.再论美育的认知及其矛盾性[J].民族艺术研究,2021(06):73-80.
[9]顾霁昀.“以美育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基于教师美育素养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21(02):72-75.
[10]郑晶晶.问卷调查法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