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 一体化实践探究
2023-06-20谢芷希
摘 要:《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读写能力。同时,“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读写课程设计提供了更完整的教学思路。如何利用“教、学、评”一体化开展读后续写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障碍,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发展英语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品质;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
作者简介:谢芷希,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重要。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批判性体现在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而创新性则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指教师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和学科育人目标;“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思维品质是完成高质量的读后续写的基础之一,读后续写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凸显了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学生要充分调动英语语言思维,分析、判断和推理语篇的内在逻辑,进而创作合理的故事情节。读后续写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之一,通过读后续写的系统训练,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锻炼思维能力,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而“教、学、评”一体化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英语核心素养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读后续写教学实践
现以一篇课外阅读素材为例,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突破情节推理和写作语言的问题。
(一)文本分析
这篇文章的语篇类型为记叙文,主要内容为丈夫Joe因病不得不提早退休,在家负责家务;而作者忙着赚钱养家。Joe总是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令作者近乎崩溃。一个暴雨的早晨,作者与Joe发生争吵后,无视他的警告,驾车抄小路去上班,而路面大量积水使作者的车被困,无法逃离。危急时刻,一辆卡车按了三声喇叭,亮起了车灯……文章的内容到此戛然而止,为续写故事做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的铺垫和渲染。
(二)学情分析
此次授课对象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叙事性的阅读文本比较感兴趣,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阅读文本耗费较长时间,由于不理解故事的内在逻辑,找不到续写的切入点,因此难以合理推断后续情节;2.词汇量不足,语言表达较为单一。
(三)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明确语篇类型和结构特征,说明文本的主旨大意;
2.分析文本,梳理故事脉络,体会人物情续变化和性格特征,推测故事发展走向;
3.关注语言特点,紧扣问题回答,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完善故事结尾续写,对初稿进行润色;
4.作文评析,学习借鉴,根据评价表完成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文本阅读,梳理故事发展脉络和人物情绪变化两条逻辑线;
2.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续写思路,并激发语言运用能力;
3.根据评价标准反向进行文章修改润色。
(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由四个任务构成,即整体语篇阅读、文本线索分析、故事结尾续写润色和作品评价。
任务一:整体语篇阅读。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判断文本的体裁为记叙文,并根据记叙文六要素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
I quarreled with my husband Joe because of his bad performance in housework. Too angry to remember Joe's warning, I took the shortcut only to have my car stuck due to a sudden heavy rain. Faced with this dangerous situation, I found that there appeared a truck with lights and honks on.
任务二:文本线索分析
这个任务首先设置了情节脉络和人物情绪变化两条逻辑线,学生合作梳理出故事的发展情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分析作者和Joe的性格和情绪变化,再结合故事的高潮,根据续写段落提供的开头,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出故事的后续发展,为续写作铺垫。读后续写的文本中有特定的词句,无形中限定了故事的走向,不能是漫无边际的想象。因此,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将文本读懂、读透。
1.线索1: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
[Para.1] Background: I was mad with my husband Joe and left the house to control my anger.
[Para.2] Rising action: Joe warned me not to take the shortcut.
[Para.3-4] Rising action: I was busy for supporting our family, while Joe was in charge of household but made everything in a mess.
[Para.5] Climax: My car got stuck and I got frightened to death when the car began to shake.
第一条线从情节分析出发,梳理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的高潮,为后续的写作任务作铺垫。
2.线索2:人物情绪的变化。
第二条线从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出发,通过对不同阶段作者的情绪进行分析,并用不同的词语进行描述,尝试推断后续情节中的情绪转变和主旨升华。
3.推理后续情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故事情节可能涉及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设问,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根据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学生针对第一个续写段落,提出了下列思考问题:
Is that Joe who drove the truck?
How did the “driver” help me?
What did I feel before and after the “driver” appeared?
学生通过第二个续写段落的开头推理出女主人公尚未脱离危险,从而明确了第一个续写段落的内容设置,也针对第二个续写段落提出了相应问题:
What may happen at that time?
Did I get out of trouble? How did I feel?
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convey?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条逻辑线,梳理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推理分析续写段落的内容,同时,学生通過研读启发性的特定句子,梳理故事情节内在的逻辑关系,做到有效地延续和发展故事情节。
任务三:故事结尾续写润色
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初稿写作,这个任务旨在通过特定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润色语言表达,让学生在同一个场景下,尝试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进行表达,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语言表达的多样性,进行显性输出。
首先,教师推荐使用不同类型的句式,部分示例如下:
1.书面表达中巧妙运用英语定语从句。
(1)During this tough period, I was deeply impressed and moved by the selfless medical fighters, who risked losing their own lives to save the lives of others.
(2)There will also be a digital exhibition featuring students' paintings and photographic works, where you will be awed by the beauty of our community.
2.书面表达中巧妙运用非谓语。
(1)Knowing that you have an appetite for Chinese culture, I want to share the book with you.
(2)With the society developing rapidly, it's essential for us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and computer.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词汇和句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润色。下面为部分作品修改前后对比展示。
初稿:
Looking over my shoulder, I stared into the flashing lights of a truck. “It's rushing towards me.” Frightened, I grasped the handle tightly, how I regret not listening to Joe to avoid the shortcut! All of a sudden, the truck stopped and someone shouted to me, “Get off your car, madam! Or you'll die in it.” But the water has reached nearly half of the door outside. How could I get out?
修改后:
Looking over my shoulder, I stared into the flashing lights of a truck. Exhausted and hopeless, holding the steering wheel tightly was all I could do. However, as it drove closer, I realized that it was my husband, Joe! He rushed to me as well as yelling to me, “Give me your hand, honey! It is easy for you to get through!”
从这份修改稿中可以看出,相比初稿,这个学生在构思情节方面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进步,情节设置更为合理,不生硬;能够运用不同的形容词和动词补充展现各种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如hopeless、hold、rush、struggle等,语言表达较为丰富,使文章更加饱满生动;运用不同的语法结构,如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等,把握住了文本的主题意义。
任务四:作品评价
在进行初稿和修改稿的对比时,教师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从情节设置、心理描写、细节刻画、行文逻辑、措辞准确、高级句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去评价一篇读后续写作文,引导学生关注修改稿好在哪里,肯定学生在本节课上取得的进步,给予他们学习信心,更愿意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达成了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梳理文本内容,明确续写方向
读后续写是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寫作的质量。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分析文本线索,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把握文本主题意义,为故事创作作铺垫。
(二)重视语言浸染,提升表达质量
教师应该把语言浸染作为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内容和语言风格,并呈现一些高级语言表达以供学生模仿学习,力争做到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协同。
(三)分享润色成果,内容指向思维
语言输出阶段重点关注初稿的润色效果,包含故事逻辑、情节构思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活动至关重要。通过初稿和润色稿的对比,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赏析文本,推敲故事情节,使用贴近原文的语言风格和高级的语言表达进行写作,同时还能与同伴相互学习,实现写作者和评价者两个身份的有机融合,提升英语写作思维。
三、结语
读后续写能够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不同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季峥嵘.英语读后续写:任务、路径与反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4):52-57.
[2]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3]袁汉邦.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0(4):22-25,30.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