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可以不完美,总会有人恰恰喜欢你的这份缺陷

2023-06-20张超

美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虎牙朴树女孩子

张超

我有个搞音乐的朋友,很擅长模仿歌星唱歌。我有次问他,为什么你模仿得那么像?

他说,其实任何模仿,都是在模仿别人的缺陷。比如阿杜好模仿,因为他唱歌嗓子是哑的,你模仿他的哑,就容易像。刘德华唱歌鼻音重,你着重模仿他的鼻音就行了。张宇唱歌有点大舌头,你把大舌头的感觉找到就对了。

换而言之,对于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有些缺点,理论上是缺点,但实际上是优点。

比如周杰伦唱快歌,含糊不清,理论上这是缺点。朴树唱歌,往那一站,跟棵树一样,基本没肢体语言。从舞台表演上来说,这也是缺点。

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缺点,反而成了他们的优点。大家就爱听含糊不清的周式快歌,就爱看朴树沉静风格的演唱。要是哪天朴树和凤凰传奇一样,边唱边跳,甩着手喊“呦呦呦——噢耶——”,簡直就是一场掉粉的灾难。

一般的人,想着改掉自己的缺点。聪明的人,想着发挥自己的缺点。缺点这东西看着讨厌,却反而比优点更容易成为亮点。

聪明人当然知道,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辨识度”比“完美”重要得多。有时候你把自己的缺点拿掉,就会连带把最好的辨识度也拽走。而在信息过剩的时代,辨识度可是比优点更难得。

所以很多人,看清自己的缺点后,明知可以改,但绝不直接地改,而是不断升级、优化这些缺点。

大文学家鲁迅,写起文章来,基本的语法都是错的。比如:

“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句话里,一会儿“似乎”,一会儿又是“确凿”,一会儿“大约”,一会儿又是“的确”。前后矛盾,闹哪般?

理论上这么写文章,是致命的语病,但是鲁迅还偏不改。因为这个缺点要一改,语法是对了,但属于鲁迅独特的味道就没有了。鲁迅就要那种似是而非,充满矛盾的语感。他就是要化缺陷为神奇。

所以你跳出来指责他语法不对是没用的,并不因为他是大文学家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他的野心,早就跳出语法之外,在文学实验上。

你要挑毛病,任何一个作家都可以挑出来。卡夫卡过于跳跃,茨威格过于抒情,钱钟书过于卖弄,郁达夫过于凄哀,沈从文过于清淡,汪曾祺过于随性,等等。

天赋如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缺点。但这些人,没一个肯改的。因为他们的缺点,早就被自己转换成了亮点。继而,这些特色就成了他们的风格,他们的辨识度。

缺点和亮点,往往是绑定的。像宋瓷里的“冰裂纹”,不同的对待和发挥,可以导致两者间的特性互换。

以前我一个女同学,长着一对虎牙。她的五官算不上精致,但由于那两颗虎牙,笑起来显得格外可爱,特招男孩子喜欢。

但她自己对这对虎牙不满意,看别的女孩子牙齿齐整,非让她爸带她去整牙齿。后来牙齿整好了,理论上是更美观了。但事实上,她再一笑,那种可爱的味道就没有了,泯然众人矣。

这种例子特别多。绝大多数女孩子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陷,但往往是这些小缺陷,让她们显得更灵动,更俏丽。

有些本身很灵动的女孩子,盲目追求完美,把一张脸整得过于精致。单看鼻子,看眼,都好看,但整体一看,那股灵气没了。美是美,却美得呆滞,千篇一律。还不如之前的天然状态。

很多人性格上显得可爱,也往往是缺点带来的。忘性大,笑点低,脸盲,慢半拍,吹牛,撒娇,自恋,母性泛滥,强迫症,选择困难,等等。这些在理论上都是缺点。但很多人却正是因为有这些小缺点,才显得可爱,像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满的人。而不是像一具行走的模子。

一个人,要消灭自己的缺点,很容易也殃及自己的优点。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善言谈,拼命改,结果会说话了,人却变油滑了,那股真诚没了。有人觉得自己容易冲动,拼命改,结果人是稳重了,身上那股活力没了。真要算笔账,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人要改自己的缺点,一定要慎重。就好像治病,治好这种病的代价,很可能是患上另一种病。你消灭不了所有的缺点,只能学会怎么和这些缺点相处。甚至学会,怎么把这些缺点转换成亮点。

郭靖很木讷,但是黄蓉偏偏喜欢。西门吹雪很冷傲,但是陆小凤偏偏欣赏。这就够了,谁也不必取悦所有人。你可以不完美,总会有人恰恰喜欢你的这份缺陷。

在人的世界,你是你,比“完美”重要得多。

所谓迷人,就是别人宁愿喜欢你,而不是喜欢其他比你完美太多的人。

猜你喜欢

虎牙朴树女孩子
松动的虎牙
朴树“卖身”救友
腾讯正式控股虎牙 投票权提高到50.1%
女孩子的钱都是怎么花光的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归来仍是少年
友情
虎牙上市 直播平台生变局
虎牙直播更新招股书
朴树,还好你有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