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合璧技法下的“神笔丹青”

2023-06-20聂崇正

美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画马郎世宁画法

聂崇正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他年轻时曾受过较为系统的绘画训练。大约在康熙末期,郎世宁便以其画艺供奉中国的皇室,开始了他宫廷艺术家的生活。此后,一直到郎世宁去世,他在宫廷内创作了大量人物肖像、历史纪实、走兽翎毛、花卉和静物画作品,他还将欧洲的油画、铜版画以及天顶画、焦点透视画的技法传授给供职宫廷的中国画家,使之在清代宫廷内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新颖的绘画风格,而独树一帜于清朝画坛。

雍正七年(1729)年希尧曾刻印了一部名为《视学》的著作,它是第一部在中国介绍欧洲焦点透视技法的专书。书中除去文字外,还附有大量的线描插圖,精确而又细致地讲述了各种透视的画法,非常直观。欧洲绘画技法最多被采用的就是焦点透视的画法。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绘画中运用了许多自然科学的成就,透视学就是其中一种。它力图在平面的画幅上体现出纵深立体的效果。欧洲画家在作画时,视点是固定不变的,画面中亦有一个固定的视点,画中所有平行的直线,都会按照规律而消失于画面中的这个固定的视点,因而被称为“焦点透视”法。而传统的中国绘画中一般是没有一个固定视点的,视点是可变的、移动的,有人将其称为“散点透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在清宫廷中被称作“线法”或“线法画”。 由记载可知,在宫中作“线法画”的有欧洲画家郎世宁、艾启蒙,也有中国画家王幼学、于世烈等,说明这种画法已经被中国的宫廷画家所掌握。足可见以郎世宁为代表的画家对宫廷绘画的影响。

郎世宁的走兽画中,有马、羊、虎、鹿、狐、牛等,但以画马最多,这里大概和中国传统文化关联甚大。马是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绘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画马能手,如陈闳、韩滉、韩幹、韦偃、胡瓌、李公麟、赵孟 、赵雍、任仁发、张穆等,而郎世宁画马又别具一格。如前所述,郎世宁在来到中国之前,曾在欧洲系统地学习过绘画,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写生基础;到了中国以后又接触到传统的中国绘画,东西方艺术的熏陶为他开创一种新颖的画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绘画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的画法。他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中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腿,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在二百多年前的宫廷里,这种别开生面的画法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并由此影响到一部分中国宫廷画家的画风,以至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马方法,时至今日还不乏传人。

在人物肖像的描绘上,郎世宁仍然继承了欧洲的技法,即讲究造型的准确,注重人物面部及人体的解剖结构,并富有立体效果的特点;但是在光线的运用上极为慎重,完全摒弃欧洲绘画中经常可见的侧面光照,而一律代以正面受光,以避免由于侧面光线照射所出现的强烈的明暗对比,即半面亮、半面暗的所谓“阴阳脸”现象。即使是正面受光,也尽量减弱其强度,使人物面部不致出现阴影,从而保持肖像色调的柔和以及五官的清晰,使之符合东方人(其中当然也包括皇帝)的欣赏习惯。同时他们在光线的运用方面,又吸取了中国传统“写真”艺术的一些方法,如面部清晰、表情传神和动作庄重的长处。这是郎世宁来到中国以后,在欧洲画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写真技法的新创造。

猜你喜欢

画马郎世宁画法
鳄鱼的画法
画马的孩子
郎世宁的人生与写实画作给我们的启发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有关写实绘画与郎世宁的争论都围绕在哪些核心问题
郎世宁的际遇与转折又如何创造出独特的郎式写实风格
坚持不懈的李公麟
水禽的画法(六)
夜景的画法
菊花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