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思有方?图解有法
2023-06-20林栋
林栋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阅读范围的广泛、知识的繁多、理解的深奥、情节的曲折等问题却让许多学生非常头疼,思维导图正好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善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促进知识的发散和迁移,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具体理解。本文从明晰人物关系、体会情感变化、提炼文本主题、追溯因果联系、推究思辨过程、梳理故事情节等方面说明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通过图标、图案、文字套图和箭头等图像符号来表达存在逻辑联系的各类意义单元。它具有逻辑清晰、容易理解等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和改造原文,开展比较、分析、归纳、联想、演绎等抽象或形象思维活动,因此思维的训练非常关键。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爱学习的状态,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想象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谈一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明晰人物关系
语文学习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但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读整本的长篇小说颇有难度。尤其是像《红楼梦》等这样的名著,卷帙浩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往往有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记住这个人物又不认识那个人物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精简细枝末节,建立清晰的人物框架结构,思维导图的引入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为例,谈谈思维导图的作用。
《红楼梦》里人物多,怎样让学生不被众多的出场人物干扰了阅读教学的连贯性以及理解的准确性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核心人物“宝玉”作为关键词,将与其关联的人物分为至亲、丫鬟两类,然后进行导图示意。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较快对人物经历初步感知,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深析文本。
通常,经典名著里人物众多,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利用思维导图能理清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节发展。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时,这种方法尤为管用。
二、利用思维导图,体会情感变化
《军神》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为了突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刻画其堪称“军神”的形象,用两条线索展开故事:一条是对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的正面刻画;另一条是通过沃克医生的态度与心理变化进行的侧面刻画。如何让侧面的刻画更好地服务于正面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呢?笔者认为,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达成这一效果。(如图1)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找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再抓住关键词体会沃克医生内心的情感变化,从侧面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深化对“军神”的理解。这样的思维导图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炼文本主题
《草船借箭》是根据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编的一篇传统经典课文。如何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自然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与关键。如果采用传统的读问交流教学形式,学生能够体会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形象,却无法深刻领会诸葛亮对天时、地利、人心各方面的信息掌握了然于心的高明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僵化,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只有深入文本的细节之处,自主去细究“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才能更好地把人物的主题形象提炼并且凸显出来。
将图1的思维导图以作业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填写,再进行讨论、辨析,教学中不仅可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也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取文本信息,从而全面地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利用思维导图,追溯因果联系
《田忌赛马》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学生应学好经典,感受前人的智慧。同样的马,同样的比赛,为什么前一轮三场皆输,完败结束,第二轮却能反败为胜呢?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是课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核心问题。如果运用图3的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独立填写,随后进行全班交流探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与此同时,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能够得到拓展。
有了前面的观察,才会做出相应的分析决策;有了相应的策略改变,才有了后来的转败为胜。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带给学生许多启示,这正是学习文本的价值所在。
五、利用思维导图,推究思辨过程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描写毛主席听闻爱子牺牲,经历内心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做出决定的过程,表现了毛主席作为凡人的慈父情结以及作为领导人的伟人胸怀。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其内心的几度矛盾斗争,从而对人物有更为准确的把握,是课文学习的难点。突破了这个难点,教学任务就完成得比较圆满了。
通过图4,学生可以延伸想象人物內心,把其中的思辨过程具体化,避免僵化的讲解,从而感受毛主席父亲与伟人形象的合理统一。
六、利用导图,梳理故事情节
同样是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快速引导学生感知全文内容,为后面的人物内心剖析做好铺垫。(如图5)
缺少思维含量的语文教学是肤浅的教学,也是低质、低效的教学,而运用思维导图提供学习的科学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无疑很有帮助,值得语文教师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