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器安全使用4须知
2023-06-20方巧
方巧
脊髓损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其是在多种原因下导致的脊髓结构以及功能异常。当出现脊髓损伤后,有些患者会出现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障碍,且脊髓损伤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对于该类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是关键所在,而临床常以步行器进行锻炼,但是在进行步行器练习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安全隐患,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痛苦,也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下面,笔者就为脊髓损伤患者整理一下,有关在使用步行器期间的注意事项。
步行器可辅助患者行走
(1)步行器的组成:步行器是由4根大腿支条、摆动器、膝踝足矫形器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较为稳定的下肢支持力,利用躯干、上肢的功能进行重心转移,让身体产生运动,且在通过大腿矫形器的相互影响,实现瘫痪肢体被动移动。
(2)步行器的作用:步行器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行走并缓解疾病带来的疼痛感,同时也能帮助维持下肢平衡,帮助支撑身体,减少下肢负重力,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步态。
(3)步行器的类型:常见步行器根据功能可分为带轮子和不带轮子。无轮步行器,优点是比较牢固,不易滑动,但是行走速度比较慢,因此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训练过程中比较适用。而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需要增加腿部的负重能力,在这个时间段就需要转换为两轮步行器,但是使用这种步行器的前提条件,必须要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需提醒的是,实施步行器患者需要心肺功能良好。另外,当患者确定使用步行器后,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定制步行器。在使用步行器练习过程中,也要预防一些不良情况,如体位性低血压、晕厥、植物神经反射、痉挛等。
使用步行器安全4须知
(1)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无辅助的情况下佩戴步行器训练,并在之前会对患者进行训练。为了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会先利用其他训练逐渐过渡到步行器行走,如座位适应性训练。使用步行器前期,需将床头抬高,患者无头晕和其他不适时,可过渡到斜床站立训练。脊髓损伤患者开始训练时,先选床旁站立训练,每日需要站立1小时以上,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下肢则采用弹力绑带改善静脉血流,稳定后再使用步行器行走
(2)在佩戴步行器的過程中,需要穿棉质衣裤,不可以让步行器直接接触皮肤,在使用1周内需要根据患者的锻炼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各个关节锁的固定情况,防止出现跌倒的现象。
(3)患者使用步行器前移时需要保持背部挺直,不可太靠后,要站在中间部位。另外,在使用步行器行走前,需要将鞋子穿好,身体保持站直状态,将步行器放置在人前,双手握住步行器的扶手,自然下垂行走时,应降低肩背部负重能力,以减少疲劳度。
(4)使用步行器活动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不负重、轻负重、部分负重、可忍负重、全负重等。不负重是指腿不受力,可以保持偶尔的患腿离开地面;轻负重是利用脚趾点地来维持平衡;部分负重是将身体部分力分担到患腿上;可忍受负重是将大部分的体重移至到患腿上,但是可以忍受;全负重则是全部力量集中在腿部进行行走。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具体施行。
总之,步行器的使用能使脊髓损伤患者重新获得站立以及行走功能,可有效改善其自理能力,同时还能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增加心肺功能,不断改善膀胱以及肠道的功能,还能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增加患者的信心,提升生活质量,但是在使用步行器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