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四种途径
2023-06-20韦赛欣
【摘要】本文论述提升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依托“岗课赛证”模式,立足艺术高考内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职业技能模拟考试、导入职业技能大赛;组织民族音乐鉴赏会、民族音乐会演活动,优化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导入民族舞蹈视频、组织舞蹈创编活动,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立足未来就业方向,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 民族文化 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1-0087-04
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涵盖民族声乐、民族器乐和民族舞蹈等内容,以培养从事民族音乐表演、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为主,对中职生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要求比较高。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部分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或舞蹈训练,他们的民族音乐基础和舞蹈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学校“岗课赛证”育人体系不完善,学校歌舞团专职演员岗位技能、专业教学、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不畅等,影响了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中职生视唱练耳的音乐和舞蹈表演综合能力,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音乐资源和舞蹈资源,立足本专业特点,结合民族音乐、舞蹈与乐器知识,组织民族音乐鉴赏会、民族音乐会演活动和民族舞蹈创编活动等,激发中职生的民族音乐与舞蹈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创编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加强对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依托“岗课赛证”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师要主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要立足艺术高考内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帮助中职生实现他们的大学梦;要依托“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以培养复合型民族音乐与舞蹈表演人才为主,积极把民族音乐与舞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中,通过不同舞种等级考试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考级内容,促进歌舞表演演员岗位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衔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舞蹈创编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一)立足艺术高考内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职生也有机会实现大学梦。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立足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艺术高考内容,针对我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调整、优化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中职生艺术高考通过率。首先,笔者主动搜集近几年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艺术高考试题,并将这些内容细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两大模块,积极与中职“岗课赛证”教学内容相融合,增加舞蹈创编、视唱练耳、器乐演奏与鉴赏等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让学生提前熟悉普通艺术高考的内容和流程以及艺考热门考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考试分数,拓宽他们的升学路径。其次,我校积极与广西艺术学校、南山职业技术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搜集艺考声乐、视唱练耳、听音记谱、舞蹈和器乐考试等题目,建立艺考题目数据库;艺考培训教师带领学生练声、创编不同类型舞蹈、学唱不同风格歌曲,分享艺考备考经验,传授艺考备考技巧。最后,我校专业课教师还为艺考生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艺考,帮助他们实现艺术梦、大学梦。
(二)组织职业技能模拟考试,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要结合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舞蹈、声乐、器乐等级证书、舞蹈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提前学习并掌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技巧。同时,学校还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我校与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机构联合办学,设计了民族舞、芭蕾舞和自选舞蹈等三大模拟考级项目,邀请艺考培训机构教师担任评委,由评委对学生的民族舞蹈基本功、自选舞蹈节目编排、动作连贯性与美感等进行点评,并指出学生舞蹈表演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正建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舞蹈创编能力、舞台感染能力等。如我校组织了声乐与器乐演奏模拟考试,在某次模拟考试中,学生弹奏了古筝名曲《渔舟唱晚》,并分析曲中蕴含的意境、编曲特色和弹奏技巧等,之后,艺考培训机构评委对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歌曲演唱能力和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等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不足给出中肯的建议,指导学生改正缺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导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生参加民族音乐与舞蹈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演唱、舞蹈表演和民乐演奏能力,教师要做好赛前培训,鼓励學生踊跃参加、积极备战,帮助学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练的办学理念,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技能赛(中国舞)比赛、南宁市中职生技能赛,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独舞和群舞赛前培训,以及声乐、舞蹈和器乐培训,帮助学生夯实基本功,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如在备赛中国舞独舞技能赛中,笔者搜集近几年中国舞比赛题目和获奖选手的表演视频,为学生讲解命题舞蹈和自选舞蹈表演技巧,并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创编比赛舞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表演的剧目,耐心地讲解命题舞蹈和自选舞蹈表演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练舞兴趣;带领学生分析筛选中国舞表演视频,进一步丰富赛前培训内容,规范学生的舞蹈动作,引导他们将对舞蹈的理解融入表演中,提升舞蹈表演艺术感染力。
二、优化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提升中职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聚居着壮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音乐与舞蹈发展历史,为教师开展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限制,主动收集民族音乐素材,优化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组织民族音乐鉴赏会,提升中职生的审美能力
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不同风格的艺术元素、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师可以开展少数民族音乐主题鉴赏教学,带领学生领略不一样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是我校每年定期开展“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体验活动,邀请壮族歌王到现场演唱民族歌曲,让学生现场倾听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感受壮族民歌高亢激越、优美动听的“高腔”,悠扬悦耳、婉转流畅的独特唱腔;组织学生集体学唱壮族歌曲《敬酒歌》,千人齐跳壮族竹竿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是我校教师深入挖掘地域民族音乐元素,重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原生态独特的演唱方式,鼓励学生参加民族音乐鉴赏会,演唱本民族歌曲,激发他们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有的学生载歌载舞地演唱瑶族歌曲《酒歌》,使用瑶族长鼓伴奏,运用粗犷、高亢、浑厚的腔调演唱这首瑶族民歌,展现了瑶族民歌气势恢宏、歌声爽朗的音乐风格;有的学生则合唱壮族多声部民歌,采用歌伴舞的方式进行表演,展现了高腔双声演唱技巧,高音与低音完美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是播放侗族大歌演出视频,让学生了解原生态演唱方法,感受侗族独特的音乐文化,进一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如我校教师通过讲解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从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礼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形式,感受侗族人民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的独特演唱方式,让学生从中体会天籁之声,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原生态演唱技巧的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唱侗族大歌,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声部,讲解歌词之间和之后长长的衬字及曲调,指导学生轮换演唱高音,并讲解独特的拉腔技巧,低声部齐唱一个长音,加强高低音之间的对比,让侗族大歌旋律更加优美动听,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组织民族音乐会演活动,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中职生有着较强的执行力,教师可以组织民族音乐会演活动,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通过唱歌、民乐演奏和歌伴舞等方式进行表演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学生可以选择独唱、合唱等声乐表演方式演唱自己喜爱的民歌,充分展现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如我校教师组织学生精心设计了民歌串烧节目,选取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让听众通过一个节目欣赏到不同风格的民歌,如把温柔如水的江南民歌《茉莉花》、陕北高亢嘹亮的《花儿》、河北民歌《回娘家》等进行“串烧”,做好歌曲之间的衔接,凸显不同地域民歌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表演节目单提前准备好乐器指导学生进行现场伴奏,如准备古筝、琵琶、二胡和扬琴等民族乐器,鼓励学生发挥所长,运用独特的民族乐器诠释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方式,提升中职生的创编能力
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蕴含着不同风格的艺术元素、民族音乐文化和民族精神,中职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师通过播放舞蹈视频、创编舞蹈等形式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有利于激发中职生舞蹈创编灵感,从而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舞蹈表演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导入民族舞蹈视频,激发中职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我国有着旅游主题众多、形式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演出,如云南丽江古城的《印象·丽江》演出,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观看演出视频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特点,进而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剪辑《印象·丽江》的演出视频,提炼出纳西族、傣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表演片段,开展民族舞蹈主题教学,通过讲解各种少数民族舞蹈的动作要领,增强民族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讲解纳西族“打跳”舞蹈表演方式时,介绍“哦忍仁”“窝默达”“阿丽哩”“夕拨仁”“呀哈哩”等舞蹈动作,示范纳西族舞蹈独特的脚步和节奏,利用表演者默契的舞蹈步伐展现气势恢宏的舞蹈,再搭配纳西族独特的苏古笃、芦管、口弦、芦管、葫芦笙、纳西胡琴和纳西琵琶等乐器,展现古老而神秘的纳西族音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印象·丽江》排练演出,带领学生学习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展现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原生态表演方式,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中。学生在表演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体验不同少数民族舞蹈,将自己对少数民族舞蹈的理解融入表演中,积累更多舞台表演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
(二)组织舞蹈创编活动,提升中职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中職音乐和舞蹈专业教师还要重视舞蹈创编教学,收集优秀舞蹈节目作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舞蹈创编灵感。教师可以筛选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舞蹈节目,如《只此青绿》《碇步桥》等,通过分析这两个舞蹈节目的编排特点、表演难点及主要的舞蹈动作等,帮助学生了解舞蹈编排的技巧。在讲解《只此青绿》舞蹈动作时,教师可以重点示范“青绿腰”动作要领,青绿腰靠核心肌群缓慢控制身体后伸,变为静态维持腰椎后伸的动作,身体重心在上半身,逐步提升腰腹力量,演绎出完美的青绿腰,提升学生中国古典舞表演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创编中国古典舞节目,把不同古典舞元素相融合,展现古典舞与现代舞的融合。例如可以参照《只此青绿》节目,把青绿腰、顺风旗、燕子穿林、青龙探爪和云肩转腰等动作连贯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古典舞节目,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民族音乐与舞蹈表演活动为中职生搭建了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感悟民族音乐与舞蹈的魅力,提升自身的音乐与舞蹈素养。我校近年来参加全国、自治区、南宁市的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9年,我校舞蹈教师创编的广西民族民间舞节目《围屋花开杯花响》,把广西民间舞蹈的柔、巧、动、俏等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荣获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我校合唱队演唱的《侗族大歌》在南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和综合艺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等等。
四、立足未来就业方向,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中职学校要深入挖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邀请艺术培训机构教师、歌舞团专职演员参与校内教学,把音乐与舞蹈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舞台演出经验融入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学中,提高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效果。
(一)开设第二课堂,实行课内课外同步教学
我校通过开设民族音乐与舞蹈第二课堂,邀请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非遗传承人担任第二课堂的教师,让他们带领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技巧、舞蹈表演技巧,这样既可以拓展专业课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我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有侗族大歌合唱團、了啰山歌合唱团、原生态合唱团、民族舞蹈队、天琴队、古筝社团、葫芦丝社团等二十多个民族特色社团。我校邀请壮族民歌传承人带领学生学唱壮族单声部、多声部山歌,讲解壮族民歌旋律、独特发音与和声技巧,促使学生加深对壮族音乐的了解。在跟随壮族民歌传承人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树立保护和传唱少数民族音乐的责任意识。我校教师还和苗族、彝族、壮族舞蹈演员联合创编舞蹈,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把不同的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合起来,带领学生参加民族舞蹈演出;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演出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舞蹈表演经验,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学生可以跟随少数民族舞蹈演员学习舞蹈动作,并跟随他们参加歌舞团演出,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升个人舞台表现能力,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傣族孔雀舞时,可以运用雨课堂App展示傣族舞蹈演员讲解孔雀舞的动作要领,跳舞时下半身要呈半蹲位,立起的脚掌与膝盖形成“第一道弯”,膝盖和跨步形成“第二道弯”,跨步和上半身形成“第三道弯”,展现傣族舞蹈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表演风格。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回看教学视频,并根据视频练习孔雀舞动作,或自己拍摄孔雀舞表演视频并分享到班级群,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拍摄民族舞蹈短视频,并把视频推送至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学的育人质量。
(二)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岗位技能训练
为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意识,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在中职民族音乐和舞蹈专业教学中,学校要主动与歌舞团和旅游景点演艺公司开展合作,定期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参与舞台演出,让学生提前熟悉舞蹈演员的岗位要求,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我校教师经常带领学生观摩歌舞团演出,并跟随专业歌舞团训练,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群舞演员,以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舞蹈和声乐知识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如学生可以参加古典舞节目演出,跟随专业舞者学习民族舞、古典舞和少数民族舞蹈表演技巧,学习专业舞者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吃苦耐劳和追求完美的艺术态度,端正自身的就业观;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当地旅游景点文艺演出,体验少数民族演出,把所学的声乐、器乐和舞蹈知识运用在舞台表演中,进而积累更多舞台表演经验,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校企合作为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搭建了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
总之,中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师要树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构建“岗课赛证”人才培养体系,将艺术高考、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相衔接,优化民族声乐、器乐和舞蹈教学内容,通过收集古典舞、民族舞和少数民族舞蹈视频丰富舞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也要收集不同地域民歌、少数民族原生态演出视频,增强学生的演唱能力,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运用混合式开展声乐和舞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意识,从而有效提升中职民族音乐和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明玉.探究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民间舞教学中舞蹈文化的导入[J].现代职业教育,2020(16).
[2]张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与民族舞蹈教学分析[J].艺术评鉴,2021(13).
[3]苏凯宁.浅谈民族民间文化的舞蹈教学价值及其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方式方法[J].现代职业教育,2021(44).
[4]杜成颖,秦文浩.音乐舞蹈专业融合甘南藏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2).
[5]成敏,张维琪.舞蹈表演专业藏羌彝民族音乐美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大观(论坛),2022(3).
[6]吴崟.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现代模式”探讨[J].参花(下),2022(11).
[7]龚燕.茶文化视域下民族音乐舞蹈教育改革研究[J].福建茶叶,2021(43).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基于‘双高考的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赛欣(1982— ),广西河池人,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合唱指挥、教学管理。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