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干预膝骨关节炎探究
2023-06-20谢颖韦庆波徐勰吴云川
谢颖 韦庆波 徐勰 吴云川
膝骨关节炎即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因此又称其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或老年性膝关节炎。膝关节作为负重最大、关节面最广、最复杂的关节,在人体全身关节中发病率最高且最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50岁后发病率则明显增高。
一、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一)肝肾亏虚型
身体表现:膝关节疼痛,痛势不剧,但缠绵不休,肢节麻木,屈伸不利,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舌质浅淡,舌苔薄白。
干预原则: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二)气滞血瘀型
身体表现:膝关节剧痛,痛势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常在夜间加重,关节活动不利,甚则不能屈伸,或关节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干预原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三)寒湿痹阻型
身体表现:膝关节冷痛,沉重肿胀,阴雨天更甚,肌肤麻木,肢体困重,胸闷腹胀,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迟或缓滑。
干预原则:散寒祛湿,通痹止痛。
(四)湿热蕴结型
身体表现: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或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可伴有发热、汗出、口渴等,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干预原则: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二、膝骨关节炎的健身气功处方与推拿手法
健身气功注重人体关节的活动,并拉伸筋肉组织,对陈旧性损伤和慢性劳损的软组织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消除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紧张力的作用,从而提高筋骨柔韧性,增强活动能力,改善疼痛,达到相应的康复和预防。
本处方由健身气功动作和推拿手法组成,健身气功处方反复操作10~20分钟,每日2次,早晚分开练习为宜。每次锻炼前应进行不低于10分钟的热身活动,每日锻炼总时长应不低于30分钟。锻炼要求平心静气、动作缓慢并量力而行,避风寒,选择温度适宜的场所。功法习练前后可缓缓的拉伸膝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避免膝关节活动后的疼痛和肿胀。
(一)健身气功动作
1.肝肾亏虚型
(1)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心朝内,捧于腹前,身体中正,目视前方。直膝起身,两臂前伸,上举至头顶;转掌心相对,内合下按至与胸前;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两掌心朝上,掌指内旋,经腋下向后反插;上动不停,两掌心贴背,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俯,两手顺势沿膀胱经下至足跟,再向前攀足尖,目视下方,意守涌泉穴;稍停后,随吸气,缓缓直腰,双手顺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如此反复做6遍。
功理作用:本势以脊柱屈伸运动为主。通过牵引、活動脊柱可疏导督脉经气,激发全身阳气,培补肾阳,阳中求阴。两掌摩运循经按摩两侧膀胱经,起身时又能有效牵拉足少阴肾经,与此同时刺激表里两经,可起到充盈经气、壮腰固肾的效果。下肢的牵拉动作也可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提高筋骨柔韧性。
(2)鹿奔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左势:左脚向前迈步,两臂前伸,收腹拱背,重心前移(注意腕部动作,两手握空拳向前划弧,最后屈腕);重心后坐时手变鹿角,内旋前伸,手背相对,含胸低头,使肩背部形成横弓。同时尾闾前扣,收腹,腰背部开成竖弓;重心前移,成弓步;两手下落,收左脚。换右势,注意小换步(换右脚,在五禽戏的左右式动作中,只有鹿奔才有个小步)。收左脚,脚掌着地时右脚跟提起,向前迈步,重心后坐再前移同左势。一左一右为1遍,共做3遍。
功理作用:鹿奔动作重在对督脉、脊柱的刺激与拉伸。脊柱是人身之支柱,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神阙”穴即肚脐,是元气汇聚之所,也是回阳救逆,大补阳气之腧穴。向前落步时,气充丹田,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沟通。尤其是重心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内夹尾闾,内缩神阙,后凸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同时挤压神阙穴,具有振奋、温补全身阳气的作用。重心后坐和重心前移成弓步时,膝关节的小幅度屈伸动作可增强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对解除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具有较好干预效应。
2.气滞血瘀型
(1)虎扑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肩前上方;两手向上、向前划弧,十指弯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时上体前俯,挺胸塌腰;目视前方。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时,两手向下划弧至两膝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随后,两腿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同时,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目视前上方,两手继续上举;同时上体前倾,两拳变“虎爪”向前、向下扑,同时上体前俯,挺胸塌腰;目视前方,下扑动作共做6遍。最后一次下扑完成后,“虎爪”变掌,环抱于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内。
功理作用: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任脉行于腹部正中。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2)凫浴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左势:左脚向左横跨半步,右脚随之并拢,两腿屈膝半蹲;同时,两掌由右向左摆至体侧后方,与身体约成45°夹角;髋关节向右侧顶出,目视右前方;以腰带动手臂由左向右摆动,掌心相对,目视斜后方;两臂向上转动,举于头顶上方,身体直立,目视前上方;两掌经体前自然下落,掌心向下,两掌垂落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右势动作同左势,唯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本势动作与六腑中胃相对应,摆臂结合意念引导,刺激足阳明胃经承泣、天枢、足三里、厉兑等穴,可促进胃经气血运行,活血化瘀。
3.寒湿痹阻型
(1)双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两掌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功理作用:中医认为,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本势通过两手交插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动作,使三焦通畅,脏腑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四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以及下关节软组织,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湿,改善痹痛。
(2)熊戏
动作说明:1.熊运: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屈膝下蹲,掌心朝内,捧于腹前,身体中正,目视前方。两手呈熊掌,置于腹下,上体前腑,身体顺时针划弧,向右、向上、向左、向下,重复3遍;再逆时针划弧,向左、向上、向右、向下,重复3遍。2.熊晃:提髋带动左腿,向左前方落步,左肩前靠,屈右腿,后坐,左肩回收,右臂稍向前摆;重心前移,左腿屈曲,右腿伸直,左手臂再向前靠,上下肢动作要配合协调;换右式,提右髋,向右前落步,右肩前靠;屈左腿,后坐,右肩回收,左臂稍向前摆;重心前移,右腿屈曲,左腿伸直,右手臂再向前靠。本势动作一左一右为1遍,重复做3遍。
功理作用:“熊戏”对应脾。熊运、熊晃都是通过腰腹运动,挤压腹腔脏器,增强消化功能,同时牵动脾、胃二经,引导内气运行,提升脾胃运化寒湿的能力。熊戏也注重于锻炼下肢肌肉群锻炼,增强核心力量,利于寒湿型膝关节炎的功能恢复。
4.湿热蕴结型
(1)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托腹前,掌心朝上;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经前面,随之臂内上举之头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跟,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动作略停;目视前方。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與腹前,两掌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功理作用:通过两手上托下按,利于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浊功能,加快湿热的运化。同时,两掌上下对拉,使脊柱两侧肌肉相反方向用力,椎体两侧形成上下相对运动,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上举下按成定势时,脚大拇趾有意下压,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等穴位,调理脾胃,清泻湿热。
(2)嘻字诀
动作说明: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稍屈膝成高马步。两手掌背相对,掌心分向左右,指尖向下,目视两掌。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肘约与肩同高,掌背相靠;随后,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上臂成水平,两前臂分别斜向上、向外约45°,掌心斜向上;目视前上方。屈肘,两手经面部前回收至胸前,肘、手水平,约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口吐“嘻”字音;同时,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髋旁约15厘米处,掌心向外,指尖向下;目视前下方。两掌下落,至两掌掌背相对合于小腹前,掌心分别朝向左右,指尖向下;目视两掌。两膝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肘约与肩同高,掌背相靠:随后,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上臂成水平,两前臂分别斜向上、向外摆至与上臂成135°,掌心斜向上;目视前上方屈肘,两手经面部前回收至胸前,肘、手水平,约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口吐“嘻”字音;同时,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髋旁约15厘米处,掌心向外,指尖向下。
功理作用:“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口吐“嘻”字有疏通少阳经脉、调和全身气机的作用。通过提手、分掌、外开、上举和内合、下按、松垂、外开,分别可以起到升开与肃降全身气机的作用,促进湿热之气排出体外。
(二)自我推拿法
1.抱膝搓揉法:两掌心分别置于膝关节内,外侧抱住,做快速搓揉动作10~20 次感温热为度。
2.掌揉髌骨法:平坐于床上或坐于方凳上,用一手掌面紧贴髌骨(膝盖骨)上方,做向左转或向右转单方向环形摩擦、用力由小渐大。时间2~3分钟。
3.点肾俞:双手拇指挟腰胁部,食、中指相叠分按在双侧肾俞穴上,稍用力按揉1分钟左右。
4.擦腰骶:两手掌自两侧肾俞向下至八髎来回行擦法,以腰骶部温热为度。擦涌泉:单掌横置于涌泉穴,来回擦动50次。
5.按揉足三里:用中指指尖在足三里穴上进行切按,并作上下推动,1分钟左右。
6.拿捏股四头肌: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股四头肌约1~2分钟,以酸胀为度。
7.点揉痛点:找到膝关节周围的压痛点,用拇指、食指指腹在压痛点处进行点揉(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上下及腘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