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写作顺序

2023-06-20黎淑君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天都峰峰顶爬山

黎淑君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把一件事写清楚”,习作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大胆想象,为本单元主题“把一件事写清楚”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围绕主题,本单元编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4篇课文内容情节丰富,生活气息浓郁,而且都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了单元主题,能够很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二)文本分析

《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情。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作。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接着写“我”在山脚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后写“我”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与老爷爷相互致谢。课文第2—7自然段,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三个方面,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的过程清楚地写出来。根据统编教材以单元为组织的特点,本课的语文要素:一是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是学习作者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已经学过“写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在上一单元神话故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本节课将“把一件事写清楚”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学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会更容易掌握。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9个生字,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梳理清楚。

4. 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梳理清楚。

2. 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填空)

2.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

过渡:作者是如何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跟着文章中的主人公一起去爬一爬天都峰,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看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二)深入议读,明晰写法

1. 出示自學提示,学生研读课文

(1)出示研学问题:作者如何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

(2)自主探究:

①出示自学提示:自由默读课文,用“     ”画出相关语句,并进行简单的批注。

②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如何把爬山过程写具体。

2. 研读探究

(1)品读“怎么想”的句子:“啊……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

①在爬山前,文中的“我”是怎么想的?你找到哪些关键语句?

②指名读、齐读。

③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预设:“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体会到“我”很害怕、恐惧、打退堂鼓、没有信心爬上去、不敢爬、畏难情绪……(板书:不敢攀爬)

师小结:同学们体会得真好,正如大家所说,课文写出了小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害怕的心理去读一读这段话。

(2)品读“怎么说”的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①过渡:面对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文中的“我”退缩了吗?作者在写爬山前的内容中只写了主人公内心的想法吗?还抓住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②出示:对话句子。

③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思考,你能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相互鼓励)在这简单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他们不平常的内心,他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彼此给予对方勇气,一起克服了困难。

④作者是如何写具体这一部分?(预设:通过语言描写)

⑤让我们带着赞许、惊讶的语气,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也给他们勇气,勇攀高峰(齐读)。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这部分是写“怎么说”的内容(板书:怎么说),作者通过把“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写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虽然害怕,但是彼此鼓励相约登顶。

3. 学法迁移

(1)文章还有哪一部分是运用了“怎么说”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预设:8—10自然段)

(2)小组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登上峰顶的对话,谈谈你能从这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相互致谢)

4. 品读第6、7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6、7段)圈出描述动作的词语,边读边想想“我”奋力攀登的姿态,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感受(相机板书:奋力攀登)。

(3)尽管如此,他们也终于爬上了山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悦之情。生读:“爬呀爬……终于……峰顶。”

(4)这段话中的“终于”,能去掉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终于”让我们感觉到是经过很艰难的攀爬后,小主人公和老爷爷才终于爬上山顶,如果去掉了,就感觉不出爬山的艰难了。)

(5)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终于”一词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历尽艰辛,终于爬上了天都峰的那种喜悦之情,看来,严谨的用词,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

师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正如大家所说,在写爬山时这部分,作者就是运用了恰当的动词,写清楚了主人公在爬山时奋力攀爬的样子(板书:奋力攀爬)。

(三)总结方法,深化要素

总结方法(指板书):写作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主人公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写出来,并且有侧重地写出来,就能把一件事写清楚了。

(四)随堂练笔,拓展提升

1.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2. 出示要求。

3. 学生练笔,教师巡堂。

4. 学生展示,师生评议。

六、板书设计

17. 爬天都峰

爬山前       怎么想、怎么说

爬山中       怎么做

爬上峰顶     怎么说

猜你喜欢

天都峰峰顶爬山
峰顶“不许留”
黄山第一峰
难忘那次爬山
Up/Down 让低谷者挣扎奋起,让峰顶者砥身砺行——本刊专访“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
爬山
爬山
爬天都峰
蛤蟆峰顶看湖景
徐州北站上行驼峰下峰顶车的分析及对策
有趣的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