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

2023-06-19魏秋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8期
关键词:肛提静息盆底

魏秋景

(睢宁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徐州 2212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指的是因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和脏器移位所引起的盆底器官功能异常疾病。PFD 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雌激素水平、遗传、妊娠等,其中妊娠是造成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发病后通常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超声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有着较为确切的诊断优势,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产妇分娩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为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这两种分娩方式,都会增加PFD 的发生风险,故在产后早期采取盆底超声检查是有必要性的,以便临床能够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从而改善预后[2]。四维超声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评估中具有确切优势,能够从多个层面观察到盆底情况,对盆底各脏器的位置能够清晰显示,有助于盆底结构和功能判断,能够准确评估PDF 病情[3]。有研究发现,在产后6 ~8 周的时间内,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产妇的盆底器官脱垂情况,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占总人数的1/2 左右,并且阴道分娩产妇比重要明显高于剖宫产[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妇在产后6 ~8 周采取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其在不同分娩方式中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的评估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睢宁县人民医院分娩的53 例产后复查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n=27)和剖宫产组(n=26)。阴道顺产组:年龄(30.05±3.24)岁,23~36 岁;孕周(39.78±0.26)周,39 ~41 周;新生儿体重(3.22±0.51)kg,2.17 ~4.53 kg。剖宫产组:年龄(29.89±3.32)岁,24 ~35 岁;孕周(39.75±0.30)周,39 ~41 周;新生儿体重(3.18±0.54)kg,2.21~4.49 kg。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定期在本院进行产后复查的患者,临床资料完善;②未存基础病史;③未合并妊娠并发症;④在研究开始前,医护人员即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研究内容,在了解后均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②存在慢性咳嗽及便秘史;③合并其他系统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要采取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方法如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VoulisonE8 阴式探头,将探头的频率设置为(5 ~7)MHz。产妇在接受检查前,应当告知其排空膀胱,以免造成检查结果出现偏差。将产妇调整为膀胱截石位,使用耦合剂将其均匀涂抹于探头上,然后使用一次性避孕套,将探头进行完全覆盖,首先需要将探头选择产妇耻骨联合下缘会阴部位,将探头置于该位置,采取二维成像扫描,根据获取到的二维图像,对盆底情况进行观察。在耻骨联合、阴道和膀胱颈部位成像清晰后,则需要调整成像系统,以四维系统进行检查,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分别需要进行横断面和矢状位图像采集,然后将获取到的图像输送到工作站,在4DPelvic Floor 软件下,对获取到的图像和数据资料展开分析。两组产妇的检查工作均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本次研究中所测量的数据,均需要重复测量3 次,取3 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肌力情况,在产后6~8周、12~14周,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进行测定,将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进行分级,共分为6 级,阴道肌肉收缩持续0 ~5 s 分别为0 ~5 级。②比较两组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③比较两组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和膀胱颈移动度。④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异常情况,记录两组出现子宫脱垂、直肠膨出、膀胱膨出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

剖宫产组产后6 ~8 周、12 ~14 周剖宫产组产妇盆底肌力高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s,级)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s,级)

组别例数产后6 ~8 周 产后12 ~14 周经阴道分娩组272.49±0.614.07±0.40剖宫产组263.50±0.484.41±0.43 t 6.6822.982 P<0.0010.004

2.2 两组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比较

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比较(±s)

表2 两组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比较(±s)

组别例数前后径/mm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经阴道分娩组275.71±0.725.78±0.82剖宫产组264.10±0.254.38±0.32 t 10.7908.128 P<0.001 <0.001组别例数左右径/mm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经阴道分娩组274.68±0.494.91±0.42剖宫产组263.20±0.223.70±0.30 t 14.09012.028 P<0.001 <0.001组别例数面积/mm2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经阴道分娩组2716.42±2.2119.07±2.49剖宫产组2613.24±2.0916.12±2.15 t 5.3784.609 P<0.001 <0.001

2.3 两组静息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和膀胱颈移动度比较

阴道分娩组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下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和膀胱颈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下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和膀胱颈移动度比较(±s)

组别例数膀胱尿道后角/(°)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 状态经阴道分娩组27124.08±12.96154.71±12.85剖宫产组26102.86±8.05143.06±11.98 t 7.1283.411 P<0.001 <0.001组别例数尿道旋转角度/(°) 膀胱颈移动度/mm经阴道分娩组2748.46±4.1029.16±3.15剖宫产组2635.04±4.9123.95±5.47 t 10.8174.269 P<0.001 <0.001

2.4 两组盆底功能异常情况比较

两组子宫脱垂、直肠膨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率44.44%高于剖宫产组的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盆底功能异常情况比较[n(%)]

3 讨论

女性的盆底是由肌肉、结缔组织和盆腔脏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整体结构,这些组织和结构在受到损伤后,都会对盆底功能造成影响,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研究发现[5-6],PFD 的发生与妊娠和分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妊娠过程中,随着时间延长,胎儿吸收的营养增多,体重将会逐渐加重,使得子宫重量增加,盆底组织能够为子宫提供支撑力,而其重量增加将会对盆底造成压迫,导致盆底组织受到牵拉,造成结缔组织韧带松弛,且逐渐变得薄弱;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在娩出时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压迫增加,盆底组织不断扩张,从而造成机械损伤,上述因素均是诱发PFD 的危险因素。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论选择何种妊娠方式,均可对盆底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但是目前临床对于这两种分娩方式对其影响程度并未有统一定论。有研究发现[7],在不同分娩的产妇中,膀胱膨出和子宫脱垂发生率在阴道分娩产妇中要高于剖宫产产妇,前者分别为18.50%、16.70%,后者分别为4.4%、4.4%。也有研究显示[8],膀胱膨出发生率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为44.44%,而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子宫脱垂发生率为15.38%。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对于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的检查,需要积极寻找合适、高效的检查方式,以便能够早期判断产妇的盆底情况,这对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改善有着深刻意义。

PFD 患者在妊娠期间,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子宫体积和重量将会不断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产前盆底支撑力和盆腔脏器重力间的合力将会发生变化,合力将会从朝后下方向单一朝下方进行变化,这时对盆底的压力增大,促使组织不断延伸,导致肌肉收缩力度增大,而随着妊娠的进展,收缩时间也会随之延长,在达到盆底肌肉的最大收缩力度时,阴道内最大压力值则会呈现出持续降低趋势,盆底肌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肌肉的收缩能力减弱,这时盆底胶原代谢速率减慢,胶原纤维含量则会逐渐降低,无法为盆底肌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导致其弹性逐渐丧失,无法为尿道和膀胱提供所需的支撑力[9]。在本次研究中,对不同分娩产妇采取盆底肌力测定,采取阴道分娩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盆底组织和软产道都处在极度扩张状态,胎儿娩出时头部可对盆底组织产生撞击力,可对盆底周围的神经、肌纤维和筋膜等造成牵拉,若是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将会造成筋膜断裂,导致产妇的肛提肌受到损伤;并且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多数产妇会出现会阴撕裂和侧切等情况,对盆底肌肉造成机械性损伤,进而导致女性的盆底功能下降。与阴道分娩相比较,剖宫产因盆底肌肉收缩,可对控尿机制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在会阴撕裂和侧切方面,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则明显降低,致使机械性损伤减少,对女性的盆底肌力的影响也就更小。

肛提肌是盆底的重要支持结构,肛提肌裂孔则是盆底支持组织中相对薄弱的部位,通过对其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的测量,能够有效反映肛提肌功能和盆底结构的松弛程度,若是测量获得的数值越小,则表明盆底的松弛程度越低,PFD 的发生风险越低[10]。本次研究显示,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均是经阴道分娩组大于剖宫产组,表明经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妇的肛提肌损伤更为明显。

膀胱颈移动度是膀胱和尿道周围支持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小,则表明其周围支持组织的损伤越轻。本次研究显示,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 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和膀胱颈移动度均是阴道分娩组大于剖宫产组,由此表明,与剖宫产分娩相比较,阴道分娩方式对产妇的膀胱颈损伤程度更重。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膀胱膨出率经阴道分娩组都要大于剖宫产组,表明在不同的分娩方式中,经阴道分娩的盆底功能异常发生率要高于剖宫产。但是孕产妇和临床医师在选择具体的分娩方式时,需要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和多方面因素,选择与产妇最合适的分娩方式,不可盲目选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以将分娩风险降至最低。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功能的评估中有着较高的应用机制,可在产妇无临床症状时,即能够诊断出盆底功能的损伤程度,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对产后女性身体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均会对产妇的盆底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但是前者的损伤程度更加严重,需要加强产后PFD 的预防,早期开展盆底功能康复,通过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早期诊断疾病,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肛提静息盆底
超声评价女性肛提肌功能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超声评价肛提肌及其裂孔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进展
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肛提肌功能的相关性
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缺陷的观察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