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3-06-19王晓梅张绍勇王占旗张忠山

食品工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苏丹红动植物检疫

王晓梅,张绍勇,王占旗,张忠山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省媒介生物学与病原控制重点实验室(湖州 313000)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提供思想前提和理论逻辑[1]。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指导纲要》指出,在各类学科专业评价中纳入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估,构建多维度的协同育人体系。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2]。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大量进出口食品和生物的传入,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增加。动植物检验检疫在各类动植物源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作为湖州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基础理论、检测法规、检测方法和技术等。授课对象面向大三学生,前期已系统学习“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分析化学”“食品检验技术”“工业发酵分析”等课程,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教育相结合,引入课程思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高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为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撑。

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州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发酵工程、现代生物检测技术2个模块,“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为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模块的必修课,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原则和路径探究,根据教学现状,分析问题,提出教学改进方案,形成从思政设计、课堂改革到思政育人的体系,逐步建设成运转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1.1 课程思政价值属性和育人认识的局限性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明确课程育人与课程思政的联系与区别。虽然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较多教师仍然对思政元素的认识模糊,存在“教书”与“育人”、“求知”与“立德”相割裂的问题[3]。因此需要明确的是,课程具有价值观引导功能,课程思政的价值就是课程本身的价值之一。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蕴含着育人的价值观[4]。要转变教师的理念,将教书育人作为思政育人的必要条件,同时要把思政育人作为教书育人的目标导向。两者实施的主体就是教师队伍本身,真正树立“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工作理念,才能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成效与质量[5]。

1.2 课程思政内容挖掘的发展性和新颖性

动植物检验检疫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广泛,决定该课程思政内容具有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检测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检验检疫学的要求也越来越精准化。因此课程思政的挖掘必须跟上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做好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通过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现实案例等找切入点,引导学生去讨论和反思。如在奶制品检测一节学习中,可以向学生举例三聚氰胺事件,展示凯氏定氮法和气相色谱法的不同。同时要给学生灌输诚信教育,不能因为检测方法不同而去钻空子造成不利后果,以此为例教育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3 课程思政挖掘的定位和自觉性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内容丰富,无论在知识体系还是应用方面均具有极强的展示功能。因此在课程思政挖掘方面,不能生硬地为了思政而思政。较多教师对此认识不清楚,讲解专业知识后插播一部分思政知识,有时往往2种对应不起来,效果较差,表现为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无法有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设计的自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树立起互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互相支撑一堂课,做到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4 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

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条件。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固然有特色需要继续发扬,但仍需要新方法和手段的参与。如果关注教学方法的摸索或者方法运用不科学、不合理,也会影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伴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适当运用这些手段,辅以线上会议探讨或云课堂等技术,打造特色教学研究平台,是保证课程思政落地见效的前提保障。

2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思政建设原则

2.1 以德为先

自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理念,提出高校要全方位涵养青年学生的政治信仰、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湖州师范学院的校训“明体达用”系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瑗的教育思想精髓[6]。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赴湖州师范学院视察时,充分肯定“明体达用”校训符合教书育人要求,认为“明体”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的人。这与党中央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是一致的。因此“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将德育设置为课程思政的首要原则,提升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影响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植检验人才。

2.2 以生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湖州师范学院校训“明体达用”中的“达用”就是培养有用的人,做有为之士,这与以生为本是一致的。无论课程如何改,最终落脚点在育人。课程思政育人关键在于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精准把握学生主体性与普遍性,充分释放学生的发展活力[7]。课程的检验检疫技术占据全书的2/3,目的就是要培育具有成熟检验检疫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最终把课程打造成价值观重塑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集成体和育人有机功能体。

2.3 有机融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课程思政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部分,高水平的课程思政体现课程教育性的升华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创造,同时也体现教师对课程高超的驾驭能力[8]。如何把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有机融入知识目标中,要求教师要在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多渠道强化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使得课程思政有血有肉有灵魂。

3 在“动植物检验检疫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

3.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内容涉及广泛,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生物学、分析化学、药学、经济贸易等知识点,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相当高。通过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提出“1235”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学设计(图1)。“1”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是2个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3”是树立3个职业特质(思想品德、法律法规、技术方法),“5”是构建5个维度(爱国情怀、安全意识、精神斗志、诚实守信、健康生活)。职业特质对应的是2个教学目标,从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把握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5个维度则是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面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方面升华自我价值,全面反映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图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3.2 全方位的组织和保障机制

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知识点多,需要教学团队丰富的知识面和较高的创造思维。教学团队教师专业涵盖植物保护学、仪器分析、药学、动物学等,充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为专业知识传授提供队伍支撑。加强信息技术的协同保障,对知识传授、评价反馈、创新实践等搭建公开共享的使用渠道。完善系统性沟通机制,在备课、实践、合作、授课、检测、评价等各过程中有序协同,分工合作。

3.3 思政知识点和思政案例的挖掘

思政案例的挖掘需要教师的创新思维,是检验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保障。思政元素需要紧贴时代性,体现职业价值,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还是对个人的约束都要有启发。课程构建的五维能力模型也是在这3个层面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遵循统一性和多样性原则。如在课程中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一章,要教育学生遵守国家和国际上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不得携带有害生物入境,也不要把国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输入到国外,自觉维护国家的权威,提高政治站位,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在动物传染病检验技术一章,通过手足口病、新冠病毒、艾滋病等实例教育学生注重个人卫生,提高个人健康管理能力。

3.4 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体现在方式方法、总结、反馈等环节。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规则,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9]。通过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评价和创新评价方法相互补、数据分析与测评软件相支持,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如加强线上案例的融入度,可采取学生宣传点赞和阅读量。要求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案例,并分析案例背后的科学价值,进而升华到教育意义,给予一定分数。如针对多个种类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现实应用的试剂盒生产原理和检测方法,根据工作量给予一定分数。

4 “禽蛋品检验检疫技术”章节课程思政设计

4.1 实施目标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尊敬自己的职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培养作为食品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

2) 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潜力。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观念。

4.2 教学素材

4.2.1 视频材料

2006年11月11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以“红与黑——苏丹红再次现身”为题报道河北部分县的一些养鸭场和禽蛋加工厂,在饲料中违规添加苏丹红工业染料,生产加工有害“红心鸭蛋”,冒充白洋淀红心鸭蛋,销往北京市场的情况。

4.2.2 图片材料

展示多张苏丹红照片。苏丹红又名“苏丹”,它属于一种化工的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主要目的是使其增色。苏丹红具有致癌性,具体表现为其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因此其在食品中应当被禁用。

4.3 课堂讨论

设置2~3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事件本身找到问题的本质。知识点设置3个问题:查找资料了解苏丹红还违法用在哪些食品中;苏丹红如何检测,有哪些技术手段,依据的国家标准有哪些;有哪些专用家禽饲料添加剂,主要作用是什么。

4.4 教学实施

通过播放视频和照片,展示苏丹红的添加过程,讲解苏丹红的结构和分类,加深学生对苏丹红的认识。根据事先发布的问题,由学生展示实验室中检测苏丹红的方法,分析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缺点,讨论国家标准为什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引导学生讨论专用的家禽饲料添加剂种类(甜菜碱、胆碱和蛋氨酸),以及如何使用。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禽蛋产品有哪些质量安全问题及国家质检总局针对苏丹红专项检查所反映的问题,出台了哪5项措施严查苏丹红食品及原料。由问题升华价值观,通过对红心鸭蛋事件的反思,提升职业道德、敬畏法律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

表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能力目标

5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选取生物工程专业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连续4个学期共140名学生开展检测。每学期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主要是评估对课程该学期实施思政教育满意度,同时调研学生的意见建议。结果表明,学生总体满意度达96.4%。学生建议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视频教学,还有提出加入实验课时等。

5.1 师生价值观均有效提升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导者与创新者,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整体把握课程教学的环节。教师的课程思政是一种日日常新、充满活力的创造性实践活动,随着素材的挖掘和知识点的扩充,教师的思路得到开阔,对教学内容更深入理解,同时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更加内化于心。学生在教师价值观传授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坚定了专业信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加清晰化。如在新冠疫情发生的3年内,教师和学生都亲身感受到国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担当使命,这种感受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让彼此的价值观同步升华,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5.2 教学与思政相向达到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知识过程和课程思政过程,在目标、方法和评价上都设置双向内容。2个过程目标本质是一致的,既让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又获得价值观的提升。教学方法既有案例法、归纳法,又有讨论法、启发法。2个过程相互促进,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学习和价值观之间的联结,课程思政则全面深度聚焦课堂。如2021年国家林草局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展示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教育学生植物检疫在保护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和促进贸易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思考“三农”问题。

6 结语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校训“明体达用”的精辟解释为指导,将学科知识生产、育人育才与社会服务功能融合,激发教师深入实践、教学创新改革的积极性,倒逼教师进行课程思政体系整合创新和规划设计,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认知视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构建道德和价值标准提供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苏丹红动植物检疫
动植物新视界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分析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苏丹红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禽蛋中苏丹红残留量
鸭蛋黄越红越好吗
有趣的动植物
基于HPLC的苏丹红检测中光学诱导异构现象的探究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