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养生看这里

2023-06-19方泓

保健与生活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阳气

方泓

夏季有6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民间有“夏三月,热伤正气”“人在夏季,无病三分虚”“唯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凉水”等说法。夏季阳气多而阴气少,气血畅通易行,气血充盛,脈象宏达壮实有力。此时人的心率和血压降低。所以平和质、血瘀质和阳虚质人群喜欢夏季,而阴虚质、湿热质人群不耐夏。

暑气是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临床表现有很多,容易上火出现发热、汗出、面红面赤、心烦、脉洪大等热性症状;容易心火旺,出现口渴喜饮,口干舌燥,尿赤短少、气短微言、身倦乏力,汗重者,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暑多夹湿,出现闷热、疲倦、烦躁、压抑、身体沉重、易发痤疮、皮疹等症状。此外,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喜冷饮、过服寒凉泻火食材,又会导致寒邪致病,损伤阳气。夏季养生原则:夏季养心,长夏养脾;就凉避暑;注意养阳、护阳,蓄阳养阴。具体养生方法如下:

注重静养,心静

“夏气与心气相通”“暑易入心”“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容易出现头痛、失眠、烦躁、精神萎靡等心神不宁症状。因此,夏季尤应重视情志养生。夏季天气较热,出汗过多,导致血黏稠度过高,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易复发,糖尿病及消化系统等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心烦、上火、疲劳等不适症状,以上人群更需要关注心脏保养,顺应节气变化。

老年人要静心、养心,防治心烦难眠。首先要“心静自然凉”;其次要做到“戒怒戒躁”,避免大喜大悲,适当安排绘画、书法、种花、下棋等相对安静的活动;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进行调理。实火患者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可按摩大陵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将拇指按压在大陵穴上,先点按穴位1分钟左右,再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以局部有轻微的酸胀感觉为佳);虚火患者神疲乏力,心悸健忘,面色少华,按摩少府穴(把手指轻轻地合拢,小指按着的地方就是少府穴,掌心横纹上。用大拇指在少府穴上,点揉3分钟左右;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时,每次按摩5分钟)。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也就是心经元气汇聚的地方,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经常按摩神门穴,可改善睡眠,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起居养生,睡好子午觉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要顺应气候变化,晚上11时左右就寝,早上6时左右起床。成年人睡眠时间宜在6~8小时。在起床前,可以做一些舒展的小动作,如拉伸、瑜伽等,有利于振奋一天的精神。夏季正午通常闷热难耐,此时进行午休有助于使人体保持在最低产热状态,削弱高温带来的不适。可以适当增加午睡时间。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预防多种心脏病的发生,养心安神,缓解紧张情绪,帮助每天工作紧张的人保持心绪的宁静。建议平素夜间睡眠不足及体弱多病的人可以适当午睡。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午间小憩也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午休注意事项:午餐时不宜饮酒、咖啡、浓茶,以免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午餐不宜吃太饱,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休息;不宜餐后倒头便睡,应适当活动10分钟左右再入睡;不宜长时间午睡,30分钟左右即可。

适量运动,身静

夏季养生除了“心静”,还要“身静”。“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会耗伤心气和阴液。老年人避免运动时大汗淋漓。可以做一些舒缓、轻柔、心率变化不大的运动。另外,在正午前后阳光最炽烈、阳气最盛的时候也不适合过多活动,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年老体弱者,运动不可过量,不提倡大汗淋漓,如果轻微运动即大汗淋漓,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可以选择养生功——八段锦之“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摇头摆臀、拧转腰胯牵动全身,有通经泄热、平衡阴阳与清心泻火、宁心安神和畅通任督二脉的功效;还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对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失眠、盗汗有显著疗效;对脊柱、髋关节等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夏季宜清补

夏季饮食宜清淡,选用绿豆汤、绿茶、酸梅汤、西瓜、番茄等生津解渴、清热解暑的食物。作为夏季“清补”食物之一的绿豆汤,富含无机盐、磷脂、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可以补充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流失的营养;此外,绿豆中富含的维生素B1有助于机体修复高温损伤和增加应激能力。夏季饮食当以甘寒、清淡、少油为宜,少吃油腻以减轻脾胃负担。宜选用品质新鲜、性味平和、容易消化、补而不腻的食物,如莲藕、胡萝卜、苹果、牛奶、豆浆、山药、小米等,以健脾养胃、补气生津。夏季温度高、湿气重,适当吃些苦味食品,可以清泄暑热,以燥其湿,还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但是要适度,因为过重的苦味或进食苦味食物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或泄泻等。夏天饮食宜增辛,萝卜、葱白、姜、蒜等辛味的食物有助于补益肺气和活血、通窍、化湿。但不宜过食冷饮(如汽水、冰激凌等)、冷食,或一次大量地进食生冷的蔬菜、水果,以免伤及脾脏的阳气。最后要注意饮食卫生。

猜你喜欢

阳气
春季阳气萌动 宜夜卧早起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早中晚养生法
阳气受损,内脏容易“下垂”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初冬月季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清晨拍手助补气
健康养生月历(十一月)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