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学生自主提问
2023-06-19袁和林
袁和林
担任小学科学教研员近二十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和思考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机会。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相信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我之所以重新提及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下我们的课堂很少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做了近二十年的教研员,我听过的科学课没有三千节,也肯定超过两千节。在这些课中,有多少教师给过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呢?又有多少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呢?实事求是地说,很少。在我统计的近两年听课记录中,给学生提问题机会的课大约不到三分之一;让学生研究自己提出问题的课,更少,不到十分之一。从这些统计数据来看,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不强。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担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不舍得花时间。一节课40分钟,这个时间是限定的。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通常需要两三分钟,有时甚至会更久。为了将时间更多地用在学生的探究实践上,教师只能压缩前期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二是学生不善于提问题。课堂上,学生临场提出的问题大多较为浅显,若学生提出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后续学生很容易被带偏,思维被局限在某个面上,真正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很少。兜了一圈,学生最后研究的问题还是教师给的。
三是学生不愿意提问题。更多的时候,学生倾向于做一个等待者,喜欢被动地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机械”地去按照固有的流程“解决问题”,也就是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是必要的。提出问题的时机,可以在导入环节,也可以在交流研讨时。在导入环节,指向研究的问题;在交流研讨时,指向产生的新问题。要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多提问题。
课堂上,探究活动和交流研讨活动,哪个更有价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从日常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会在探究活动这个环节安排较多的时间,而交流研讨环节则用时较少,有些甚至是三言两语匆匆带过。可见,在教师内心深处,有意无意地将探究活动放在第一位,而对交流研讨不够重视。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的交流大多围绕实验结论进行,对实验的现象、发现不怎么重视;从教师的反应来看,如果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所需要的,或者说是实验的正解,则意味着交流研讨的结束。遇到有争议时,教师往往会强势介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是科学家研究的结论。交流研讨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结论。
那么,探究实验后交流研讨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有关专家指出,从认识发展意义来说,前面的探究活動是为交流研讨所做的准备,交流研讨不是可有可无的过程环节,而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由此可见交流研讨的地位之重要。那么在交流研讨环节,我们交流什么、研讨什么呢?有关专家这样说:可以是交流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产生的想法、发现的问题;研讨不一致的信息与想法;研讨比较一致的信息与想法,研讨可以达成的共识与表述;研讨发现的问题,研讨问题的提出,研讨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