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19世纪法国丝织业发展概况及因素

2023-06-19鲁佳亮赵丰苏淼

丝绸 2023年6期
关键词:重商主义技术革新学徒制

鲁佳亮 赵丰 苏淼

摘要: 17—19世纪法国是欧洲丝织提花技术发展的核心,本文通过对这段时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西方丝织技术发展。首先阅读参考了众多英文、法文文献,经过系统梳理,将法国丝织业发展分为原始积累、扶持发展、繁荣创新、荣衰起伏4个主要时期;然后剖析法国丝织业兴衰成败,发现政府行政干涉、行业协会体制、生产模式变化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有着深刻影响。

关键词: 法国丝织;行业协会;技术革新;重商主义;学徒制;生产模式

中图分类号: F416.81(565);K876.9

文献标志码: B

“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600多年前抵达了西欧的重镇法国里昂,串联起了中法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交流。丝绸在法国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4世纪,并在19世纪达到了巅峰。法国的丝织业曾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并弯道超车替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的霸主,达到了世界顶级的地位,引领了整个欧洲的时尚潮流,对全世界丝织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早在16世纪,丝绸就是法国时尚界的宠儿,并备受皇室成员的喜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法语中“le tisseur”专指以丝为原料进行织造的纺织工人,而“le tisserand”则指用除丝以外其他原料织造的纺织工人[1],由此可见丝织业在法国的重要地位。

从研究背景来看,国外对法国纺织业发展的研究较多,而对法国丝织业研究,大多为文章或书籍的前言部分,仅作概述性的表述,或针对某一时间段进行论述。由于多数文献时间久远,国内学者较少有机会获得文献,且资料为法文,专业性较强,因此使得相关研究的国内外交流极少。如法国伯纳德·塔塞里(Bernard Tassinari)的《里昂的丝绸——从手工到21世纪的纺织品(La Soie a Lyon—de la Grande Fabrique aux Textiles du XXIe Siecle)》结合博物馆的藏品档案文件、织物等介绍了里昂丝织业和技术的发展,是比较重要的一份参考资料。Jean tévenaux[2]、Corinne Poirieux[3]、布尔努瓦夫人(Boulnois L)[4]

简单介绍了种桑养蚕和丝绸的一些发展情况。国内对于这个时期的法国丝织业的研究更多侧重于经济与服饰、艺术的角度,文献[5-11]基本都是在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结构、服饰文化、服装款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研究,鲜将法国丝织业的发展做详细完整的梳理。

本研究前期阅读众多英、法文文献,对法国丝织业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法国丝织业经历了原始积累、扶持发展、繁荣创新、荣衰起伏4个主要时期。在发展过程中,与法国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干涉、严苛的行规限制、变化的生产模式、持久的人才培养息息相关。

1 法国丝织业发展的4个阶段

法国丝织业在其主要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前期的积累较为缓慢,从种桑、养蚕,即从原料开始逐渐过渡到产品,或是原料的贸易,在完成原始積累之后,才开始有自主的丝织生产,前期积累的过程较为漫长;16世纪晚期亨利四世开创了波旁王朝,开始发展种桑养蚕业和丝织业,17世纪中期路易十四更是推行重赏政策,大力发展丝织业,到了18世纪前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到达了巅峰。

按时间来看,法国丝织业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时间段:1) 前期的原始积累期,丝织业发展缓慢,主要是种桑养蚕、丝绸贸易和服务于上层阶级的丝织生产;2) 接着是扶植发展期,在政府的扶植下,丝织产业经历了发展上升期;3) 中间的繁荣创新期,有大规模的革新,扶持产业、技术改革、政策推动,使得整个丝绸行业整体欣欣向荣,直至达到繁荣的鼎盛时期;4) 最后的荣衰起伏期,盛极必衰,到了顶峰就又向下走的

时候,又遇到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导致丝织业慢慢衰退,曾经有过的辉煌促使法国的丝织业又寻求重振,在一个短暂的重振后最终归于平静。

1.1 原始积累期

法国从瓦卢瓦王朝的查理七世(公元1422—1461在位)到亨利三世(公元1574—1589在位)的200年间,在丝织业上主要是侧重丝绸贸易和生丝生产,至1643年“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上台,丝织业特别是提花织造才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根据史料梳理了法国丝织业前期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与事件,如图1所示。

早期法国丝织业的发展与教皇密切相关。在13、14世纪,法国丝织业最早出现在于泽县(Uzès),同时在巴黎(Paris)、普瓦捷(Poitiers)、兰斯(Reims)和特鲁瓦(Troyes)有一些丝织工坊。早期的丝织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教皇法庭的需要,所以当1377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离开法国,率兵重回罗马后[12],法国的丝织产业随之衰落,一些工坊及工匠迁移至里昂。

15世纪法国皇室开始积极发展丝绸贸易,里昂位于法意瑞三国交界的十字路口,且水路连海路,交通发达,其地理优势促进了商贸集市的形成。1419年,还是王储的查理七世在里昂开设了丝绸集市,对丝绸产品的流通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在路易十一时期(公元1441—1483年),法国皇室和上流社会的贵族热衷购买进口的丝绸服装及奢侈品,国库大量的货币消耗流失,因此路易十一和他的继任者们,一方面限制进口。如1464年的赦令规定,一切香料、丝绸和其他利凡特商品必须用“法国大商船”进口,外国人被禁止进入朗格多克港[13];1485年查理八世颁布的限制法规,禁止金银丝锦、丝绒、绸缎和锦缎进口,同时禁止任何非世袭贵族和收入较低的骑士穿用丝绸服装等[14]。另一方面选择以里昂为中心积极发展法国自己的丝织业。但当时的里昂有着很成熟的丝绸集市,在这里可以轻松购得意大利和西班牙免税进口的丝绸产品,因此社会资本对投资生产丝织业并不十分热心。至1536年,在意大利伦巴第人(Lombard)艾蒂安·特凯(Etienne Turquet)和巴塞尔姆·纳里斯(Barthelme Naris)的资助下里昂的丝织业才逐渐发展壮大。1544年,丝织业蓬勃发展,丝织业工人成为当时的一种新兴职业,在当年就业榜上位列第四[3];1548年,包括织造和染色,丝织行业从业者扩大至800~1 000人;1553年左右,仅里昂就有1.2万人从事丝织业相关行业,由此可见丝织业在法国的重要地位。

1.2 扶持发展期

1598年,亨利四世即位后推行“重商主义”,重整国家财政,发展农业和丝织业,创办大型公办手工工场,用分赐补助金和特权的办法在法国扶持私营丝织手工工场[15]。

法国丝织设计长期受意大利丝绸影响,织造设备也相对落后,1605年左右,克洛德·丹贡(Claude Dangon)从米兰引进了手工束综提花织机(draw loom),使生产大图案、复杂的织物成为可能,亨利四世授予丹贡大师称号(Matre ouvrier du Roy)并奖励巨额奖金,用以表彰其12项技术改进[1],法国丝织业开始慢慢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

1643年路易十四登基,他是法国丝织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当时的法国是君主专制的高度中央集权王国,路易十四可以控制经济部门,动用国家力量支持经济发展,尤其在法王路易十四的财务大臣科尔贝(Jean-Baptiste Collbert)当权的20年。

1.2.1 推行种桑,并推动贸易

1664—1673年,陆续建立了法国东印度公司和法国西印度公司(1664年),以及北方公司(1669年)、近东公司(1670年)、非洲公司(1673年)等贸易特许公司。

1.2.2 构建水陆交通,打通物流

法国从政府层面出发,由上而下地帮助统治下的城市修葺道路,疏浚运河,打通对外商贸的关卡、关税等[16],法国路桥部门的预算额1662年到1671年增长了28倍[17]。1669年,科尔贝特出任海军国务大臣,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运河和道路系统,路易十四至少废除了一半地区的关卡,做通物流。

1.2.3 推进本国制造业发展

科尔贝作为改革主力,任期内仅大型的皇家工坊就由68家增加到113家[18]。皇家工坊不仅拥有大量的设备和工人,而且丝绸、花边和花毡生产都享受巨额的政府津贴,。

1.2.4 人才的问题

政府鼓励企业招收人才,从国家层面传达出希望吸引人才的信息,甚至国家资金补贴企业,从其他国家引进人才来法国,甚至不惜“挖墙脚”帮助人才偷渡到法国。法国全国至上而下形成了招商引才的良好市场环境,人才引进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法国周边,特别是欧洲丝绸霸主意大利的大量技术人才和设计人才,无论是为金钱,或是为实现设计理念和人生的目标,纷纷来到法国。当时的法国形成了一个发展丝织业的良好氛围。

1.3 繁荣创新期

从艺术和设计的角度来看,在路易十四统治的最后几年,以及后来的摄政时期(公元1715—1723年),里昂丝绸生产转向了高质量的面料。路易十五时期,前期丝织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催生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名家辈出的繁荣时代,如让·里弗(Jean Revel)、菲利普·拉菲德(Philippe de Lasalle)等设计大师,并有非常多的技术、纹样、流行风格的创新(图2)。里昂的工厂生产的高品质面料被公认是最能满足宫廷需求的产品,不仅得到稳定的皇家订单还为国外,如普鲁士、俄罗斯、葡萄牙、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等的王公贵族提供面料。

17—19世纪的丝织行业,所用原料远没有近现代丰富,主要以丝为主,还有羊毛、棉、金属线等。丝织品是以丝为主打原料的产品,对于产品开发来说,材料变化可选择不多,产品开发主要包括色彩、纹样的设计变化,倾注了开发人员的心血与精力,但这两者却极容易被复制模仿,因此法国丝织业非常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1744年专门出台的法律条文中明确保护设计者的设计版权,但当时的法律只针对小型的提花织物纹样,因此在1806年、1809年两次进一步修改完善条例,使之更有利于纹样设计者和织工的开发创新。如1809年7月11日法律条例第18条明确规定:织物创作者可以根据规定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1年、3年、5年甚至是终身著作权。著作權期满后,样本或样图归里昂市艺术中心所有。这些法律保护了设计者的创作成果,使他们从所享有的知识产权中获得相应的利润[10],刺激他们创作,从而提高其进行设计再创作的积极性,这一举措十分有利于法国丝织业的发展。

同时,法国丝织业注重对后续人才的培养。1756年,在神学家拉克罗伊斯拉瓦尔(Father Lacroix-Laval)倡议下建立了一所绘画学校,并于1780年在王室授权下成为国家绘画与几何学院[19],是“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前身。不同于纯艺术的学校,这类绘画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首先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能力,之后将学生分到周边的丝绸工作坊里实践;在这些工坊实习的时候,学生不仅需要绘画设计纹样,还需学习掌握织机和纹制的原理;在这些工坊里实习1~2年以后,才有资格毕业去从事纺织品产品设计。因此,这种严谨求实的教学模式使法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懂技术,又会设计创新,受到了周边国家的普遍欢迎。人才的流通也将法国纺织的设计理念带到了周边众多国家,使法国引领了欧洲当时整个丝绸业的发展。

1720—1760年,法国丝绸产品产量翻了一番,并一直保持增长到1786年,发展到了第一个高峰时期[3]。

1.4 荣衰起伏期

路易十六(公元1774—1779在位)时期,法国现代工业已进入起步阶段,手工工场的集中化与新技术的应用表现明显。特别在丝织业中,手工工场的集中化表现最为突出,大多数手工工场已成规模,单里昂就有18 000台织机在运转。可以说,以里昂为核心的法国丝织业在当时正处于发展的繁盛期,工场的规模、从业人员等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这一时期的丝织业主要事件时间节点如图3所示。

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安稳的大环境,无论短时的暴动还是长期的混乱状态,都会对产业发展带来影响。如法国大革命到巴黎公社(公元1789—1871年),82年间进行了5次革命,1831年、1834年里昂工人2次起义。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法国丝织业市场萎缩、人才消亡流失、生产设备被破坏,行业遭受巨大破坏而得不到良好的喘息和恢复,直到拿破仑上台,丝织业得到了转机。

拿破仑个人非常喜欢丝绸,同时希望能够借助丝绸产业发展所得利润来重振国家的经济。他效仿17世纪末路易十四对丝织业所采取的振兴政策,使革命中遭到破坏的里昂丝织业得到一定的恢复。此外,他身体力行,做出使用丝绸的表率,引领流行趋势,从而拉动丝织业的发展。同时拿破仑重视本土丝织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产业技术革新,1815—1830年法国丝织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在短短的10年时间,法国提花机的保有量从千位数,增长到了十几万台,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发展过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里昂市有十四万人从事丝织业,中国出口的蚕丝有50%~60%是运到里昂,而仅1862年里昂进口的中国生丝就达9 200包。

虽然拿破仑上台后有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但整体行业还是每况愈下。1845年,欧洲陆续出现了桑蚕微粒子病(Pebrine),蚕死亡过半。原材料产量锐减、品质下降,对整个丝织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19世纪40年代,法国生产的蚕茧达2 500万kg,1856—1866年平均年产量不超过700万kg。在19世纪60年代末期时曾有所恢复,但1870年的产量亦仅达1 000万kg,1890年以后仅1894年这年达到这个产量,直到1910年才上升至约800万kg。1910年以后产量又迅速下降[20],1921年仅352万kg只有1888年955万kg的1/4。1888年法国各丝织厂丝绸总产量为79.8万kg,到1921年仅有1.95万kg[21]。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也给丝织业带来了巨变。由于棉纺技术的创新,棉制品生产成本变得更低,同时迅速发展的印花技术使得昂贵的丝绸产品不再是主流,法国的丝织业开始一蹶不振、停滞不前。而此时中国及日本近代民族资本主義开始迅速发展,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带来了价廉物美的中国丝绸,中国和日本等的丝织业开始逐渐取代法国。到了20世纪,中国和日本在丝绸生产方面重获早期的地位。

2 法国丝绸业发展的因素

2.1 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干涉,为法国丝织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欧洲社会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法国特别是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在财政大臣科尔贝的主推下,发展国内的工商制造业,鼓励商品出口而限制工业制成品进口,利用高进口税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22]。1667年的关税数据与1664年对比,1667年的关税基本翻倍[3]。

回顾法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绩首先应该归功于法国政府,尤其是历届王室。特别是利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如1669年设立了地方特派员或地方督查的组织,组织工业检验,保证规则的执行;对丝织业推行的各项产业激励政策,扶持资本主义工场,为工场主提供各种优待,免纳租税、免服兵役、获得廉价食盐等[15]。一系列提高外来产品关税,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保护体系、进行大量订货等行动,一减少了大量资金的外流,二借高利润的丝织业带来了外汇收入,更好推动丝织业在法国发展,没有法国国家干预支持,法国的丝织业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和荣耀。

2.2 行会严格苛刻的规章制度,为法国丝织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法国丝织企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众多的同时,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行业协会制度,行业协会能将工人组织起来,加强丝织业的统一管理。行业协会专业化程度高、管理严格,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控制,帮助共同抵抗外国进口商品,同时有效防止行业间互相恶性竞争。在丝绸协会之下按照不同生产流程进行细分,如织造、染色、后整理、服饰加工等,每个细分的行业制定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对贸易商、制造商及工人实行一套严格的纪律约束。1544年,里昂制定了首个织造行业标准,1671年2月17日赦令规定如果生产面料不按照规定的尺度、平方米质量,或未按规定色彩等,都是非法行为,不合格的面料会被示众48 h后销毁,负责的商人、工人按犯错次数分别会受到被公示名字、当众受责、绑缚罚站等惩戒[17]。正是如此严格的质量要求使法国出品的丝织品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与大量订单,时至今日,法国出产丝织品依然是品质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法国丝织业在行业协会统一标准的指导下,不断进行花型和工艺的创新,完善品种,从纹样、织机、织造技术上持续地改进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为法国丝织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此过程中,也促使了资产阶级的萌芽和发展。

2.3 行业生产模式的更迭替代,为法国丝织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创造了技术基础

工业革命带来了动力改革,在减少人工的前提下,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棉纺织业各类新型动力机械发明层出不穷,整个欧洲包括法国也积极发展机织棉纺织,棉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印染行业的迅速发展,廉价绚丽的棉布对丝织业产生了巨大冲击,18世纪末贾卡织机革新了丝织工艺,也可用于织造漂亮的棉织品。

19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华丽的提花绸还受到廉价丝织品和桑蚕丝与其他原料交织产品的冲击,被一些素色和普通的丝织品替代,原料中用棉、绢丝和丝,到20世纪初也使用人造丝和丝光处理(碱液处理)的棉等,丝织品也由一种纯粹的奢侈品被迫转变为一种比较大众化的产品,大量使用其他原料。这些都刺激了丝织业由家庭作坊制向工厂制转变[20],只有大规模的工厂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与损耗,与廉价丝织品和棉布进行市场竞争。

20世纪中期丝绸已不再是法国纺织和服装生产的中心,少量丝绸的生产和设计,主要是围绕法国一些著名的时尚和奢侈品牌开展。传统的丝绸企业继续延续着传统风格和创新,用于法国经典豪华的装饰。新型的丝绸企业则加大设计与文化的结合,生产为高端人群所用的服饰品,法国丝绸沿着文化和历史走向未来。

2.4 注重人才引进培养,为法国丝织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蓬勃生命力

丝绸产品设计包含艺术纹样设计与组织、纹织工艺设计两部分内容,而这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偏于艺术,另一部分偏于技术。这对于丝织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同时有扎实的工程技术。法国早期是学徒制培养人才,后期发展为职业教育。

學徒制是行业协会发展的衍生产物,只有里昂或周边省份的天主教男孩才有资格从14岁起当学徒。前五年学习这门手艺的基本技能,期满通过资格考试可以在工会登记为游工,成为自由的工人。接下来五年允许跟不同师傅工作学习并获取报酬,再参加考核,通过才能成为织布大师,可以自行开设工坊,招收学徒[23]。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虽然技术的学习和实践都踏实可行,但首先培养周期较长,需要10年;其次培养人数有限,无法满足18世纪迅速蓬勃发展法国丝织业。初期政府不惜高价引进外国制造商特别是熟练的工人,解决市场供求问题后,系统的后续人才培养也提上日程。先后建立的学校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学生早期在学校进行艺术绘画和工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期在周边丝绸工坊中实习,实习期满后才能毕业从事相关的丝绸产品设计工作,这种“艺工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受到了织造工坊的普遍欢迎与认可,也促使法国纺织的设计理念在众多国家传播,也促使法国进一步引领了整个欧洲丝绸业的时尚。

3 结 论

纵观法国丝织业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经济利益的驱动、政府政策的推动、产业自身变革的促进等成就法国丝织业数世纪的辉煌,也为中国丝绸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历史范本。有诸多的有利经验可汲取,如发挥丝绸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丝绸产业知识产权及人才培养等,研究历史也是学习,有助于推动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发展。

《丝绸》官网下载

中国知网下载

参考文献:

[1]BERNARD T. La Soie a Lyon: De la Grande Fabrique aux Textiles du XXIe Siecle[M]. Lyon: Editions Lyonnaises DArt et dHistoire, 2012: 69-70.

[2]JEAN E. Soierie en Auvergne-Rhne-Alpes Canuts, Hmouliniers et Soyeux[M]. Lyon: Réalisation IDC, 2016: 7.

[3]CORINNE P M. Guide des Lieux de la Soie a Lyon Et Des Environs[M]. Lyon: Editions Lyonnaises DArt et dHistoire, 2008.

[4]布尔努瓦夫人. 丝绸之路[M]. 耿昇, 译.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

BOULNOIS L. Silk Road[M]. Translated by GENG Sheng. Beijing: China Tibetan Publishing House, 2016.

[5]肖爱丽. 上海近代纺织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基于《申报》的综合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2.

XIAO Aili. The Int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Textile Technology in Shanghai: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Based on Shen Daily[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2012.

[6]耿昇. 法国里昂商会中国考察团对四川和贵州养蚕业与丝绸业的考察(1895—1897年)[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5-16.

GENG Sheng. Investigation of sericulture and silk industry in Sichuan and Guizhou by the Chinese delegation of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of Lyon, France (1895-1897)[J]. 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12(3): 5-16.

[7]周德华. 近代中法丝绸经济技术交流[J]. 江苏丝绸, 2008, 37(6): 47-48.

ZHOU Dehua. Modern Sino-French silk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J]. Jiangsu Silk, 2008, 37(6): 47-48.

[8]袁宣萍. 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 苏州: 苏州大学, 2005.

YUAN Xuanping. Chinoiserie in 17th-18th Century European Designs[D]. 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 2005.

[9]柏继. 18世纪欧洲织物纹样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4): 82-85.

BAI Ji. A study on European textile patterns in 18th century[J].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12(4): 82-85.

[10]宫秋姗. 18世纪中法丝绸文化比较: 以里昂和苏州丝绸博物馆藏品为例[D]. 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 2012.

GONG Qiusha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s and French Silk Culture in 18 Century: Taking Collections of Lyon and Suzhou Silk Museums as Example[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2012.

[11]鲜于浩, 雷斌. 法国与丝绸之路[J]. 社会科学研究, 2002(4): 123-127.

XIAN Yuhao, LEI Bin. France and the silk road[J].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02(4): 123-127.

[12]丁光训, 金鲁贤, 张庆熊. 基督教大辞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10.

DING Guangxun, JIN Luxian, ZHANG Qingxiong. The Dictionary of Christianity[M]. Shanghai: Shanghai Lexicograph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0: 10.

[13]徐家玲. 中國丝织技术西传考: 从君士坦丁堡里昂[J]. 东北师大学报, 1995(6): 32-38.

XU Jialing. Study on thespread of Chinas silk weaving technology to the West: From Constantinople to Lyon[J].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1995(6): 32-38.

[14]汤普逊.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译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 641-642.

THOMPSON J W.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Europe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Chinese Translation)[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1992: 641-642.

[15]波梁斯基. 外国经济史(封建主义时代)[M]. 北京大学经济史经济学说史教研室, 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58: 496.

BOLIANSKY. Foreign Economic History (the Era of Feudalism)[M]. Translated by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Economic History, Economic Theory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Sanlian Bookstore, 1958: 496.

[16]宋炀. 时尚文化的启蒙时代: 18世纪法国宫廷女装文化[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6: 4.

SONG Yang. Fashion Culture Age of Enlightenment: French Court Womens Clothing Culture in the 18th Century[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 2016: 4.

[17]伊奈丝·缪拉. 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M]. 梅俊杰, 译.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2: 159-160.

MURAT I. Jean-baptiste Colbert[M]. Translated by MEI Junjie. Shanghai: Shanghai Far East Publishers, 2012: 159-160.

[18]罗琴斯卡亚. 法国史纲(17世纪—19世纪)[M]. 刘立勋, 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62: 32.

ROCHENSKAYA. French History Outline (17-19th century)[M]. Translated by LIU Lixun. Beijing: Sanlian Bookstore, 1962: 32.

[19]MARIA-A PRIVAT-S. Musee des Tissus de Lyon Collection Guide[M]. Lyon: EMCC, 2010: 131.

[20]克拉潘. 1815—1914年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M]. 傅梦弼,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5: 287-289.

KLAPA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rance and Germany in 1815-1914[M]. Translated by FU Mengbi.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1965: 287-289.

[21]潘嘉忭. 越南手工业发展史初稿[M]. 何延庆,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7: 82.

PAN Jiabian. First Draft of the History of Vietnams Handicraft Industry[M]. Translated by HE Yanqing.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1957: 82.

[22]李向楠. 法国重商主义政策推行成功的原因及影响[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1.

LI Xiangnan. The Reason and Influence of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nch Mercantilist Policy[D]. Wuh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7: 1.

[23]LESLEY E M. Selling Silk: A Merchants Sample Book 1764[M]. London: V&A, 2014: 33.

Abstract: France was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jacquar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around the 17th-19th centurie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ilk industry. The study of this period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ilk weaving technology. After reading and referring to many documents in English and French, we drew two important conclusions.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silk industry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four period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primitive accumulation, supporting development,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and decline. The primitive accumulation was slow and long. Following mulberry planting and sericulture, silk trade appeared, and then silk weaving production serving the upper class began.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the silk industry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rise in the 17th century. It began to develop rapidly around the 18th century and there was a process of large-scale innovation, industrial support, technological reform and policy promotion. As a result, the whole industry flourished until it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turbulent political environment after the 19th century, the accidental superposition of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industry, and it failed get a good respite and recovery. Although there were a series of stimulus policies after Napoleon Bonaparte came to power, the overall industry continued to decline until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ich completely pushed the French silk industry to the brink of collapse. Second,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French governments strong administrative implementation under the “mercantilism” ideology, strict industry association regulations,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production mode transitions, emphasis on talent cultivation,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other factors provided moment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 silk industry. Under the mercantilism promot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especially under the iron fist of Colbe during Louis XIV, the governments active and effective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s, which included encouraging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raising tariffs to protect domestic industries, establishing colonial trading companies, opening new factories, dredging logistics, etc.,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 silk industry. The government set up trade associations, formulat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unified manag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avoided internal friction, and as a result, the French silk weaving industry developed towards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became a fashion lead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ought the power upgrade of mechanical production, change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social class, and also triggered a turbulent society such as the strike of workers in Lyon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which had a fatal blow to the silk industry. The comprehensi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knowledge system enabled the French silk industry to develop continuously, and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silk industries in Japan and China.

To sum up,w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nch silk weaving industry and the reasons thereof, studied the driving force of French silk weaving technology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explored the poli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French textile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Key words: French silk weaving; industry association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rcantilism; apprenticeship system; production mode

猜你喜欢

重商主义技术革新学徒制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美国重商主义的重新兴起及其影响研究
当代定格动画的技术革新和真实性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重商主义的影响分析
突出优势降成本,技术革新增效益
重商主义富国强兵政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