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宁波走书保护传承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06-19李佩菁

曲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曲艺宁波艺术

李佩菁

地处长三角南翼的浙东历史文化名城宁波,自古以来就有“文献之邦”的美誉,地方曲艺源远流长。宁波走书也叫莲花文书,是乡土气息浓郁、流行于宁波一带的地方曲艺,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后经过历代宁波走书艺人的传授、探索、创新,成为浙江省四大地方曲艺之一,一直流传至今。2008年,宁波走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内容贴近生活,词句通俗易懂,常用曲调有【四平调】【马头调】【赋调】三种,俗称“老三门”;宁波走书边走边唱,其表演特征归纳起来就是“说、唱、演”三者并举。宁波走书以其唱腔高昂粗犷、表说细腻入微、表演生动活泼、剧情环环紧扣的独特艺术魅力,曾长期占据宁波城乡书场、茶楼等重要娱乐、休闲场所,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追捧。笔者作为一名群文曲艺工作者,就当前宁波走书保护传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一点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宁波走书保护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一)宁波走书的保护、传承工作缺乏科学规划

地方曲艺是一个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是一个地区文化艺术的源泉。它不仅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而且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传统、艺术经验和艺术形式。国家级“非遗”宁波走书更是宁波非常典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然而长期以来,在宁波走书传承保护过程中,宁波走书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宝贵的文化内涵,却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足够且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在当前“非遗”保护的大潮中,国家级“非遗”宁波走书的保护、传承是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工程,大量优秀的宁波走书传统作品伴随着高龄传承人的逝去而面临“人亡声歇”的局面,许多优秀的宁波走书作品在我们还来不及记录和整理时已悄然消失,抢救、保护现存作品已成为当务之急。但当前有关部门对宁波走书的保护、传承工作却缺乏科学规划,流于形式化。其结果就是自2008年宁波走书被列入国家级“非遗”至今,“三老”现象——演员老化、书目老化、观众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整个宁波市仅剩十几位民间走书演员,最年轻的也已50多岁。目前宁波走书演出舞台就靠这批老艺人支撑着,表演形式陈旧,表演艺术老套,演唱书目老化,宁波最有特色的地方曲艺就承载在这些人身上,真的让人觉得沉重无比!

(二)政府职能部门对宁波走书认知不足

作为浙江省四大地方曲艺之一的宁波走书,传统长篇书有《包公案》《紫金鞭》《白鹤图》等60余部,现代中长篇书有《西安事变》《51号兵站》《紧急电话》等50余部。宁波走书是一门融说、表、演、唱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以说为主,以唱为补,说中有唱,唱中有说”,通过艺人的“说、表、演、唱”来介绍时代背景,描绘环境气氛,表饰各种人物,叙述故事情节。宁波走书演员一人演饰多角,跳进跳出,“一人唱出一台戏,扮文装武全自己,忠奸贤愚和善恶,都靠一嘴评是非。”所以,作为一名宁波走书演员,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天赋和悟性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即具备评书演员的“说、表”,戏曲演员的“演、唱”,这也是宁波走书能魅力长存的原因。但目前政府职能部门没能从独特的审美和藝术规律出发,去开展宁波走书这项表演艺术的保护传承工作,而是把它等同于传统手工技艺类等其他非遗项目,简单地指定某某单位为“宁波走书传承基地”,再找几个业余爱好者作为传承基地学员,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结果几年下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没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反而加速了宁波走书的消亡。

(三)现有宁波走书传承人难以胜任传承职责

宁波走书演员原来由专业曲艺队和民间艺人两部分组成,专业曲艺队演员都受过正规化的艺术培训,无论是表演水准和传授能力都远远胜于民间艺人。专业曲艺队中的宁波走书演员包括20世纪60年代初宁波艺校曲艺班毕业的学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原生态的宁波走书受到严重挑战。当时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对原生态的传统曲艺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撤销了专业曲艺队伍,受过正规化艺术培训的专业演员被转业、转岗,退出宁波走书演出舞台。当前,宁波走书演出舞台上的民间艺人,大部分是通过世相袭、代相传和师徒、家庭相传相结合的“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承传,长期以来只能演唱通过这些形式承传下来的传统书目,少有创新的,所以渐渐失去演出市场也是在所难免的。

(四)宁波走书传承基地名不副实

凡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都必须建立传承基地,这是对“非遗”传承工作考核的硬指标。笔者所在的宁波市鄞州区,对在年底经过文化部门考核验收合格的传承基地,政府部门有几万元的补助奖励经费。于是,“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有的单位争着抢着要成为传承基地,根本不是为了要为非遗传承作贡献,而是看中了这块补助奖励经费,因此这类传承基地,平时根本没有什么传承活动,纯粹在年底考核时应付一下了事。

二、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宁波走书的保护传承工作

“非遗”项目包罗万象,涉及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手工制品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政府“非遗”保护职能部门在制定本区域“非遗”保护开发总体规划中,要根据保护、开发对象不同,“非遗”项目的价值不同,实行科学规划,分类实施保护、传承、开发、创新,切忌“一刀切”的保护模式,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如在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中,只要按照手工技艺类固有操作模式,完成一道道工序后就可制作出整件作品。而宁波走书是一门说唱艺术,演员由于主观原因、自身条件等,在说唱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作品的某些内容和形式,同样一部宁波走书传统书目,10个演员可以唱出10种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效果。因此,宁波走书的保护传承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秉承保护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按照宁波走书自身的艺术发展规律,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地做好规划,对其进行现代性的诠释和创造性的保护、传承,这样才能使宁波走书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融入时代、融入生活。

(二)挖掘宁波走书独特的审美价值

宁波走书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印记,是宁波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宁波走书艺术中蕴藏着宁波人有别于其他地方人的“文化基因”,是宁波人性格和气质的一种象征。宁波走书表演十分接地气,而且其音乐也相当丰富,有4个腔系、20多个曲调。宁波走书主要伴奏乐器有四弦胡琴、扬琴、琵琶、三弦、二胡、笛子等,这在地方曲艺中是少见的,是民间音乐审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宁波这个文化之邦在地域民间艺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

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宁波走书创作人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实地反映时代的声音、时代的气息、时代的脉搏、时代的变迁,善于捕捉现代社会中的突出点、闪光点;在演唱形式上要适应新的传播媒体和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在表演方式、演唱技巧、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综合效果上都要有所追求,以丰富宁波走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了坚守所谓的传统特色而拒绝现代元素的植入,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三)创新宁波走书组合型传承新模式

宁波走书“说、表、演、唱”的表演方式涉及多个艺术领域,优秀的宁波走书演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基本艺术造诣。而目前宁波走书演员都是民间艺人,文化程度低,没受过专业训练。如2012年,鄞州区群众文化作品《鄞地九歌》进京展演,第一场“秦置县”是以宁波走书16句唱词开篇,原定由民间艺人演唱,老师整整教了一天,结果在录音时没唱好,最后表演时不得不临时换人对口型完成演出。目前,民间艺人在农村的老年活动室演唱传统书目还颇有市场,但要让他们单一承担传承重任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创新宁波走书传承模式,借用现代高科技教学水平和社会艺术力量,突破现有宁波走书传承人单兵作战的困境。首先要有科学的传承方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作用,请懂行又有教学经验的人员帮助现有宁波走书传承人制定宁波走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和教学备课本等現代化教学所必备的基本材料。其次要聘请宁波走书作品创作人员、音乐创作人员讲授基本知识,作品的基本结构、唱词韵脚、基本曲调等,聘请优秀的宁波走书演员用“言传身教”等教学传承手段,继承和弘扬宁波走书这一地域艺术的个性和色彩,提高传承效益。

(四)建立专业和业余互补的宁波走书传承、培训基地

建立专业和业余互补的宁波走书传承、培训基地,发挥传承基地功能,多渠道、因地制宜举办各类宁波走书培训班,对爱好宁波走书的专业剧团演员、业余文艺骨干进行辅导、培训,培养一批专业、业余宁波走书演员,坚持走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宁波走书传承之路,实现宁波走书表演人才队伍的优化组合。早在几年前,鄞州区曲协就提出宁波走书传承基地建设要走专业和业余相结合之路。鄞州越剧团是专业剧团,艺术人才济济,培养几个年轻的、可塑性强的演员,对他们进行宁波走书艺术的指导、培训,完全可使她们成为既能表演越剧、又能演唱宁波走书的“两栖演员”。如2010年,鄞州区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的宁波走书《买进卖出》中的两名演员,都是鄞州越剧团演员;2012年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提名奖的宁波走书《戏迷招亲》中的两名演员,也是鄞州越剧团青年演员。在专业剧团中建立宁波走书传承、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专业剧团演员、乐队优势,是宁波走书传承、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

宁波走书是一门多元的艺术,对它的保护、传承、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宁波走书传承、保护、创新工作,给古老的地方曲艺注入新的生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作者: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邵玉茹)

猜你喜欢

曲艺宁波艺术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纸的艺术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