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研究

2023-06-19张梦莉

新闻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运作机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

张梦莉

【摘   要】在互联网及各类新興技术日新月异并臻于成熟的时代浪潮和实践背景之下,自媒体正以迅猛之势蓬勃发展,讯息发布准入门槛降低,网络素养愈发重要。本文深入剖析研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具体内涵、主要内容、面临挑战、实施载体及运作机制,探讨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以增强育人实效的方式方法,对于支持和保障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实施载体;运作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高校新媒体运营与新闻舆论‘四力构建——以微信公众号为例”(2022WTSCX2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年科学、依法、文明、理性用网。”[1]2018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提出要加快研制《大学生网络素养指南》,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2]自媒体时代,应准确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切实建构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素养与行为习惯,助力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具体内涵

美国学者莱茵·戈德认为网络素养包括专注、参与、协作、对信息的批判性吸收以及联网技巧,侧重于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和网络活动的参与能力。[3]中科院研究员卜卫于1997年发表《媒介教育与网络素养教育》一文,是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的发轫之作。文中指出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以及掌握管理能力、要具有创造信息能力以及具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4]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主要指大学生掌握基础网络知识并形成合理的网络认知、整合数字信息并在数字思维下分析观察问题、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并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掌握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巧并参与社会生活、理性科学地运用各类网络信息资源为自身日常参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素养,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则是以此为基础目标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行为活动。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主要内容

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至关重要。

(一)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认知

一是要掌握丰富的网络基础知识,正确理解认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可以用两个标准来评估:学生以自己的批评思维应对新的媒介环境和情势的能力;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责任感的高低和主动精神的强弱。[5]大学生要意识到网络空间虚拟化、数字化、符号化等属性,科学看待网络算法推荐,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二是正确认识网络购物,有效应对网络消费文化冲击,避免过度消费、冲动性消费,要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而非物质满足来建构理想自我。

(二)引导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及国家网络安全

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约束自我行为及避免网络伤害的能力。一是要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以虚拟现实、元宇宙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应防止网络沉迷,尤其是网络游戏沉迷;二是善于识别网络诈骗、网贷等安全风险,不轻信中奖信息、不兼职刷单做任务、不听信虚假投资理财、谨慎网络交友,需转账汇款时多多核实;三是做好个人隐私保护,不随意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不连接不明WiFi、不随便打开陌生链接等。

另一方面是引导大学生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电子边界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之外的新疆界。”[6]网络世界成为现实空间的重要延展,部分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热点问题及突发事件等挑动公众情绪,借机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大学生应全面、辩证、联系地理解网络中的现象和问题,深度思考重大新闻信息背后潜在的信息和社会意义。同时,由于自媒体时代“把关人”角色的缺失,部分低俗化、娱乐化、暴力化的信息公开传播。大学生应辩证看待网络文化,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和侵蚀,运用合理的方式传播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三)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

本质上说,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是其自身实际思想道德素养在网络空间中的直接表现,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应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担负起相应的教育使命。大学生应了解《宪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用法律规范指导自身网络行为,还应认识到自身的网络主体角色,深化网络道德观念,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既要“自律”,更要“律他”,发现不良网络行为时应积极行动起来加以抵制。

(四)引导大学生掌握传播技巧并参与社会生活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公众拥有了更多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权力,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网络的传播工具属性,用好用活新媒体,一是掌握媒介产品生产技术技能,掌握短视频制作技巧方法、图文制作方法、直播运营技巧等;二是做好自我品牌打造,做好专业化训练,正确呈现和运营自媒体产品,建构自我身份,形成个人IP,实现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三是大学生应合理运用自身权力,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发展与建设之中,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促进网络生态繁荣发展。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素养重视程度及系统性有待提升

现有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态势不符,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并未像就业指导、形势政策与分析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化课程,更多是作为新闻传播专业部分课程的补充,或是与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及反诈宣传等融合出现,在重视程度和系统性布局上还需强化。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息甄别判断能力亟待加强

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着相对固定的流程管理模式,信息发布时需考虑社会影响及新闻真实性等因素,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后才会到达受众。而自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技术门槛几近消失,无需相关部门审批,无需专业采编人员参与,任何人都可以在微信、知乎、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发布内容,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且难以一一证伪,可能引起信息异化、传播失衡等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

(三)大学生对于商业动机及数字算法的觉知性较弱

大部分媒介生产是一种商业活动,媒介总是要考虑如何赢利,自媒体中频频出现的“流量为王”而非“内容至上”的做法即是如此。媒介所有权和控制权会影响信息生产,如果没有接受专业的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很难意识到商业动机对媒介的影响,难以发觉部分媒介讯息的内容已被商业侵蚀。

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个性化推荐、信息排序等重塑了网络世界,也对公共议程、个体信息接收及自我认知等造成深刻影响。[7]大学生可能囿于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等困境,形成认知壁垒。

(四)大学生网上网下思想政治素养表现不一致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空前、影响极大,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另一方面,在缺失了现实社会和道德法制的管教和约束后,部分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中发表言论时无所顾忌、随心所欲,表现出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空虚,网上网下行为不一致。

网络空间中,不同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价值观、消费观等构成多元,由于从众心理及“沉默的螺旋”效应,部分大学生因价值认知及价值选择等观念建构的思想性问题产生了现实影响,包括“个人主义”“超前消费”“摆烂躺平”等不良思想观念及继发的各类现实问题,蚕食了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果实。

(五)大学生情绪控制及价值判断能力弱舆情易发酵

网络信息复杂多样,当一个网络事件成为社会热点时,部分大学生易受影响。麦克卢汉指出,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文本建构规则,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梳理和呈现事实,不同的媒介可以报道同一个事件,但他们所产出的是不同的影像和讯息。[8]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独立价值判断的重要意义,善于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避免受煽动,合理表达对社会现象及问题的态度、意见和情绪。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实施载体

(一)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应构建包括教材、教师、课程评价标准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将相关课程融入思政课、专业课,立足高校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积极引入网络素养教育知识内容;二是开设专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包括选修或必修的线下课程、公益性开放性的各类线上课程等,有效整合各类精品课程,发挥网络平台的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等优势,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升网络素养。

(二)与高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实现融合发展

高校应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各类平台的应用价值,形成体系性的网络素养教育第二课堂方案。在入学教育目标中融入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新生开学第一课覆盖面广、效果好的显著优势,引导大学生在完成自身角色转变的同时,构筑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和网络素养;整合党建、团建工作,通过线上党校团校、主题党团课等,在党员团员教育中提升网络素养;结合“互联网+”科技节、社团风采展、学风建设行动计划、网络安全宣传周、易班平台等做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发挥各类网络素养实践活動育人优势,以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为抓手,提高学生网络技术技能,同时通过数字化体验活动、乡村公益活动等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青年学子网络素养实践新赛道,让网络真正为学生所用。

(三)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当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应将新技术引入课程、引入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用好线上选课、查询成绩、线上评教等服务功能,让学生看到信息技术优势、掌握技术应用方法。同时用好网络的匿名性优势,创设“树洞”窗口,提供私密化、即时性的心理健康服务,促进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身心健康,实现教育管理的网络化,提升大学生网络应用能力。

(四)构建全媒体育人矩阵并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一是形成全媒体矩阵,充分利用高校官方新闻网站及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部、共青团等官方网站,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微博、B站等多个平台,实现网络育人;二是用好网络社群,包括班级微信群、学生骨干微信群、社团微信群等,加强对热点问题的引导,于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网络素养;三是用好学校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群体的社交账号,构筑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五、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运作机制

(一)形成一套全校协同的网络素养教育体制机制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应注重强调系统性原则与整体性效应,全校上下各部门统一思想、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全校育人资源。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制定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人才考核标准;二是设置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心,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织宣传统战部、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图书馆、保卫部等有关部门力量,统筹规划和长期建设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三是做好完善的硬件保障,加强图书馆、教室、办公场所、实验室和学生公寓等硬件建设;四是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既要确立权责关系,使各主体各司其职,又要形成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对传播及发表不良信息等网络行为严格依规处理。

(二)形成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素养教育教师队伍

自媒体时代,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塑造者,是网络素养教育和传播技术技能的传授者。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群体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各类网络素养专题培训;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网络素养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内容构成体系,继而在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合理安排具体呈现的教学内容。

(三)形成一套同向同行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形成育人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要提升网络理论水平、熟悉网络素养教育规律、有效把握网络信息技术动态,形成科学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要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性,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积极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要帮助学生习得网络基础知识与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有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四)形成一个环境引塑的网络素养文化育人模式

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之见牛津》中指出:“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素养培育空间。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少数民族文化节、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文明上网主题系列活动等,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户外,还可在图书馆、操场等公共区域张贴宣传标语,营造网络素养宣传氛围,以校园文化浸润涵育大学生网络素养。

互联网技术是把双刃剑,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高等院校、学生个人、各个家庭等协同发力、同向同行。这对于构建全面多元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支持和保障大学生建构科学合理的网络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3]莱茵戈德.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力量[M].张子凌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1997(01).

[5]王岑编.网络社会:现实的虚拟与重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59.

[6]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04):55-58

[7]范红霞,孙金波.大数据时代算法偏见与数字魔咒——兼谈“信息茧房”的破局[J].中国出版,2019(10):60-63.

[8]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04):55-58.

(作者: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辅导员)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运作机制自媒体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运作机制与治理逻辑
对企业节能管理运作机制探究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运作机制探索与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