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卷多情似故人

2023-06-19九妹

妇女之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沈先生汪先生高邮

时光流转中,老街的景象在变,老街人的生活也在变,

而老街古朴的气质未曾改变,还能从许多历史的痕迹中触摸到悠远古风。

在北京图书展上,朋友遇到《旅食与文化》一书发布会,就走上前请汪朗签书。汪朗说:“我父亲的书,我怎么能签呢?”朋友解释:“我来自沈从文的家乡湘西,这本书是签给我们湘西作家九妹的。”白岩松当时主持活动,就在旁边笑说一句:“可以签嘛,你可以代你的父亲签名。”于是,汪朗现场签了一本:“九妹惠存,汪朗。”

时隔一年,又有朋友送给我一本《去年属马》,1997年出版的旧书,扉页居然钤印“汪曾祺”,旁有一行文字:“述古店长亲自到北京找汪先生儿子汪朗先生专此钤印也,颇有纪念意义,喜购之,以特别赠文画一身的九妹一玩。”说来似是心有灵犀,我那时正在习画,喜琢磨可爱的汪先生是怎么样地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而我自己,仅《人间草木》就买了三本。遇见清新雅致的装帧买了一本,感觉封面上草木栩栩如生,澄澈、透明,带着几分淡淡的诗意,目之所及使人品味到高雅的文人气息。读到“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买了一本,惊叹汪先生是一个文学天才,在他的笔下,任何景物一经他的点染就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色彩,使人读上去意犹未尽。看到书中插画汪先生水墨又买了一本,那些水墨洇染的草花虫鱼无不摇曳生姿,意态旁出,是汪先生送给人间的“小温”。

可以说,中国现代作家中,我最喜欢沈从文先生和汪曾祺先生。这两位作家恰好又是师生,无论文风还是境界,都有相似性,在残酷的时代保持着文字温润的美,他们笔下的湘西和高邮,都展现出来一个宁静、美好又略带伤感的乡土世界,并成为写作者的诗与远方。在我书房里,他们两人作品是放在一起的,书架上还莳养着一钵虎耳草,圆圆叶子,状若虎耳,蓊蓊郁郁的。这草是从凤凰听涛山沈先生墓地扯回来的,我尤爱汪先生的一段回忆文字:“沈先生家有一盘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盘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也因为喜欢,我前往高邮寻访汪曾祺故居。

高邮与湘西的任何一个县城都很相似,一个运河边上的小县城,临水而建,因水而兴,在水运交通不再繁华时便成为一片老城区。“西边的竺家巷有一个后门。我的家即在这两条巷子之间。”汪先生在《我的家》中这样写着。汪先生晚年写作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要为这条街上的小人物立传,他写过这条街上的小贩、货郎、挑夫、店员、车匠、锡匠、银匠、打更的、卖艺的,时光流转中,老街的景象在变,老街人的生活也在变,而老街古朴的气质未曾改变,还能从许多历史的痕迹中触摸到悠远古风。

走过“大淖巷”,便是逼仄而狭长的竺家巷,拐进去大约二十米,就到了汪曾祺故居。汪曾祺故居原为汪家老宅一角,现为一幢看起来普通的二层小楼,如果不是墙上挂着“汪曾祺故居”的牌子,看起來没有任何特别之处。门上贴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对联,这是汪先生最喜欢的句子。叩门而入,迎面是汪先生的一幅放大照片,还有他的妹妹汪丽纹与妹夫金家渝,夫妻俩都已七十多岁,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得知我来自湘西,两位老人的眼睛顿时一亮,他们说还没有到过湘西,但知道,因为大哥曾经去过凤凰古城,还知道沈先生家有一个九妹。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第一个到高邮寻访汪曾祺故居的湘西人,但觉得两位老人特别热情,与我聊了许久,聊到了沈先生与汪先生在西南联大的往事,聊到了他们的师生情,聊到了汪先生笔下的高邮。因我喜欢汪先生水墨,金老还把墙上的一幅《童泯》取下来让我仔细欣赏,浓淡三五笔勾勒的小猫,慵懒地蜷成一团,眼睛微微眯着,性灵又俏皮。

起身告辞时,金老取出一个留言簿让我签下留言。我犹豫片刻,写了一句:“这个最爱沈从文先生的老人,我很敬仰且很喜欢。”

很喜欢,是书卷多情似故人,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编辑/虽然

猜你喜欢

沈先生汪先生高邮
停车挡道影响他人出行,要负法律责任吗
好歌好酒好高邮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会飞的沈先生
寻踪汪曾祺
汪曾祺:老头很“抠”
看千帆竞渡,数高邮风流
——高邮博物馆精华演绎
高邮风光
江苏高邮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