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及思想特质

2023-06-19牟晓明

理论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信息技术

牟晓明

摘 要: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是其在认识与把握全球大数据加速发展大势、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总结与升华中国数字生产力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是数字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体系是数字生产力的关键依托,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数字生产力的价值旨归,打造良好数字生态系统是数字生产力的发展路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深厚的人民情怀、宏阔的战略视野、深邃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中国数字生产力加速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数字生产力;信息技术;数据安全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3)06-0012-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研究”(21XKS002)。

作者简介:牟晓明(1984—),男,四川通江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之本,是事物存在之原则。由此,他提出了“万物都是数”[1]的哲學命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毕达哥拉斯的这一命题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万物“数据化”“一切皆可量化”的大数据时代的真实写照。当前,“爆发式”增长的以二进制代码“0”与“1”为载体的数字化数据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由此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习近平立足于此,对数字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新实践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回应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梳理、阐发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对于深入理解其科学内涵、理论品格,进而推动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具有特定的生成逻辑。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同样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

(一)时代逻辑:对全球大数据加速发展大势的认识与把握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理论都孕育生成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且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理论、权利等“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2]。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亦是如此,它的孕育生成与全球数据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迈进“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大势密切相关。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在开启数字计算机时代的同时,也预示着大数据时代必将到来。早在20世纪70年代,丹尼尔·贝尔就预见到:“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不再是那些少数的相互关联的变量,而是对大数据的整理。”[3]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不仅指出,“我们日益向数字化世界迈进”[4]268,在未来社会中“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4]15,而且从媒介、产业发展和生活等维度对未来人类数字化生存场景进行了详细勾勒。总之,正如丹·希勒所言:“数字化……构成一种广泛而多层次的发展趋势。”[5]

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据储存和算法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颠覆式创新和迭代发展,“一切皆可数据化”“万物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种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呈爆发式增长。以社交网络数据为例,就全球而言,“2000年全年的社交网络数据量仅相当于2018年一天的量,到了2020年更是只等于一小时的量”[6]4。日本学者森健、日户浩之指出:“所有的东西都正在随着数字化、互联网的发展而实现连接,网络数据也呈几何数级增长。”[6]4人类社会由此告别了小数据时代,迎来了“大数据”时代。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加持下,海量的数字化数据释放出巨大价值和影响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数字生产力来说,大数据正全方位、深度渗透和融入物质生产活动中,不仅催生出新产业、新模态和新行业,还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关数据显示,“从整体看,2021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比重为45.0%”[7]。可见,大数据加速发展,并为生产力注入强劲新动能已成为必然趋势。显然,这种时代大趋势为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孕育生成提供了必要的时代条件和环境。

(二)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8]544可见,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不是没有理论根源的,它必须以某种思想、理论为基础。同样,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孕育生成也有其理论根源和基础,而这个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

马克思基于经验事实,从实践维度出发,把人类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的能力指称为生产力或物质生产力。除此之外,他还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视角考察生产力。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诸如主体生产力、土地生产力、自然生产力、资本生产力等生产力概念。从其论述语境可知,马克思把那些对物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巨大促动作用的生产要素都称为生产力。

马克思考察生产力的这种思想逻辑为后世马克思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继承和发展。列宁指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人类的主要生产力——工人……”[9];毛泽东也曾提出“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概念;邓小平深刻洞见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力,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可见,不管是列宁把劳动者指称为“首要的生产力”或“主要生产力”,还是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提出“土地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均是从生产力要素维度对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这些生产力思想以及考察生产力的思想逻辑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赓续传承和创新发展马克思生产力思想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大数据时代数字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数据纳入生产力范畴,创造性地作出了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

(三)实践逻辑:对中国数字生产力发展实践的总结与升华

毛泽东指出,理论和实践具有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11]。也就是说,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形式的思想理论的生成都具有实践基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12]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以一定的实践为基础。具体地说,它生成于新时代中国数字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前沿,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相继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从宏观战略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并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些战略规划为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具体政策来看,2015年,为推动数据资源开放、整合与共享,促进大数据发展,国务院出台和实施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贯彻“大数据战略”,落实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工信部制定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此后,《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相继出台,从国家和具体政策层面全面部署并推动新时代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

这些战略、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发展。近年来,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据统计,“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47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13]。新时代数字生产力生机勃勃的发展实践,为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孕育生成和發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实践基础。可以说,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正是对这些鲜活实践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和升华的理论成果。

二、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系统完整、内涵丰富。概括而言,习近平主要从核心要义、关键依托、价值旨归和发展路径等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刻阐述。

(一)核心要义: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14]因此,所谓生产力也包括“要素的发展”。由此,随着要素的发展,生产力内涵也因此不断得到拓展和丰富。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15]009。“通过‘大数据——知识——能力的转化实践逻辑”[16],这些“新的认知”“新的价值”深度融入、渗透进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从而推动现代生产力发生质的跃升。由此来看,大数据已然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

习近平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敏锐地洞察到大数据给现代生产力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就已感知到信息化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作用和引领作用。他指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17]1352000年在福建、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顺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提出和践行“数字福建”“数字浙江”的伟大构想。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着眼于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势,立足于中国数字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伟大实践,把生产力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向,即大数据全面融入物质生产活动,置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视野下进行审视和考察,创造性地对“数字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201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习近平深刻指出,大数据时代,“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生产力和商机”[17]106。就此,习近平明确赋予大数据生产力属性,创造性地将大数据纳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2017年12月以来,习近平对数字生产力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18],它“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17]130,因而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动权。基于马克思生产力范畴的理论逻辑和数字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逻辑,习近平不仅明确了大数据的生产力要素性质,创新性地提出了“数字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而且从战略高度肯定了大数据在未来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关键依托: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体系

我们只有从大数据中萃取有用信息、获得新的知识和洞见,并将其应用于物质生产活动时,才能发挥生产力的“高乘数”作用。而数据的生成、采集、储存、价值挖掘和运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因为类型多样且处于离散状态的海量数据,如果没有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则无法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和“新的洞见”。所以,美国学者道恩·E.霍尔姆斯指出:“大数据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19]

正是基于此,习近平认为,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17]107。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大数据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推动作用。正如习近平所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17]135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把现代信息技术视为大数据释放生产力倍增效应、促进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的强大技术基础和关键依托。进而,习近平指出,发展数字生产力,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工作就是“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17]114。

显然,在习近平看来,发展数字生产力,必须构建集数据生成、采集、传输、储存、计算与分析、应用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体系”,其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缺失都会制约大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和生产力应用。因为要从数据中获取深刻洞见,并将其应用于生产活动中,既需要足够“大”的数据,又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加工和管理。然而,这一过程的实现“不是一项技术突破所能实现的,而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数据收集、传递和交流)、云计算技术(数据计算、分析)、区块链技术(数据管理)、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应用)等一系列新技术相互促进、不断融合而实现的”[20]。

在习近平看来,如果说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那么现代信息技术体系则是使其发挥生产力推动作用的关键依托和技术基础。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特别是关键核心信息技术是影响现代以至于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价值旨归: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发展应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21],而不是服务于统治阶级发财致富欲望的满足。在马克思看来,人民富裕和生活幸福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真正目的和内在价值旨归。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立足这一价值立场,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生产力“发展为了人民”[22]。自此,习近平确立了新时代推动生产力发展必须牢牢坚持的根本价值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贯穿和体现于习近平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2014年11月,习近平在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提出:“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十三亿中国人民。”[17]17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7]25这一论述深刻表明,数字生产力不应成为加深“数字鸿沟”、制造贫穷、扩大贫富差距的手段,相反,它应成为助力消弭“数字鸿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强大工具。

由此,习近平要求,要发展网信事业,让大数据这一新型基础性资源更好地造福人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他指出,“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17]22,因而“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17]22。为此,他强调指出要大力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推动信息惠民,推进大数据普及应用,以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总之,习近平坚守人民立场,把发展为了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数字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旨归。

(四)发展路径:打造良好数字生态系统

新时代大力发展数字生产力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之举。基于此,习近平指明新时代加快数字生产力发展必须多措并举,从思想前提、关键举措、物质基础、法治保障等维度构建适合数字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数字“生态系统”。

其一,树立大数据思维是思想前提。思维是行动的前导,具有变革性、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对人们的实践行动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习近平强调,大数据时代,发展数字生产力和数字经济,首先要“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17]40,也即树立大数据思维,实现思维方式变革。而“所谓大数据思维,是指一种意识,认为公开的数据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为千百万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15]167。在他看来,这种意识具体表现为“从线下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从掌握少量‘样本数据向掌握海量‘全体数据转变”[17]137,进而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让数据“说话”。

其二,突破信息核心技术是关键举措。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核心技术是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依托。然而现阶段,信息核心技术仍受制于西方却是我们最大的“命门”和隐患。由此,习近平着眼于数字生产力长远发展,强调既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又要坚持开放创新,“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23],构建安全可控的新型信息技术体系,为新时代我国数字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三,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是物质基础。大数据时代,要实现数据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和深度运用,必须以海量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为条件,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此,习近平指出,新时代发展数字生产力,必须“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24]。一是就“打通信息通道”而言,要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23],以破除“信息孤岛”,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实现数据顺畅流动。二是就“数据资源整合”而言,要建立健全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推进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等开放、汇聚,由此破除“数据壁垒”,实现各类数据的开放、集中整合與共享。

其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是法治保障。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指出:“大数据大大地威胁到了我们的隐私和自由,这都是大数据带来的新威胁。”[15]208对此,习近平着眼于推动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健康发展,强调“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23]。一方面,要从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产权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入手,“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23],为促进数字生产力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具体地讲,一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17]95,并“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17]97。二要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规范互联网企业和机构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特别是做好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和监管”[17]101,对于网络黑客、电信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以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秩序,从而为数字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

三、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思想特质

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意蕴丰富、思想深刻,彰显出多重鲜明的理论品格。

(一)鲜活的时代气息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8]544正所谓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是时代之音。任何思想理论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只有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思想理论才能引领时代潮流。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亦是因应大数据时代生产力发展大势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

其一,从生产力发展趋势来看,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切合数字生产力加速发展的时代大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数据正全面、深度渗透和融入物质生产活动中,释放出强劲的生产力推动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系越是加速和迭代发展,数据所蕴藏的生产力越是巨大,这是大数据时代不可移易的必然趋势。正如习近平所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7]17在此背景下,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紧扣时代发展大势,作出关于数字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说,这些重要论述正是对数字生产力发展大势的理论回应。

其二,从新时代奋斗目标来看,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契合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发展生产力,实现平衡和充分发展,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数字生产力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必将推动我国新时代社会生产力飞跃性发展,从而进一步夯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根基。此外,大数据在交通、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提出,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和大数据的普及应用,从而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可见,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反映时代需要,体现人民心声,与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目标高度切合,彰显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深厚的人民情怀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25],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就生产力发展价值归宿而言,人民才是生产力发展成果的真正拥有者和享有者。正如马克思所言,生产力应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为目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赓续和传承了“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立场,并将其融入和贯穿于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之中,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深厚的人民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唯物史观出发,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而明确了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遵循。就数字生产力来说,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发展数字生产力必须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指出,新时代发展数字生产力必须“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17]62,“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17]22,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着眼于让亿万人民共享数字生产力发展成果,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信息基礎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提出加大这些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光纤网、宽带网的有效覆盖。二是促进信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了消除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17]25,习近平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发展,不断提升信息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三是推动大数据在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习近平要求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推动数字技术在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深度应用,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些重要论述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贯彻和鲜明彰显,也是其在数字生产力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可以说,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重要论述所彰显的价值立场是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最真切体现。

(三)宏阔的战略视野

战略视野是指从长远和全局高度观察、思考事物总体发展趋向的思维视角。具有战略视野对于思考和谋划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6]10。我们党历来极为重视战略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高度重视并善于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宏阔的战略视野得到突出体现。

其一,以长远视角明晰了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习近平立足大数据发展大势,即大数据“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3],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指出数字生产力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必须掌握大数据发展主动权。另一方面,习近平站在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审视和考察数字生产力,指出发展数字生产力、数字经济意义重大,它既是我们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和条件。

其二,从全局高度擘画了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不仅明确了数字生产力的战略地位,而且从前沿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对其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前瞻性布局。在前沿技术研发上,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和运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指出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打通数据孤岛,构建数据共享大平台和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强调要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在个人隐私安全上,指出要切实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和个人数据隐私;等等。这些论述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注重从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把握和谋划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发展态势。

(四)深邃的辩证思维

习近平历来重视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正如其所言,做好各项工作,“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26]221。由此,他要求不仅“要学会运用辩证法”[26]206,而且要“用好辩证法”[26]221。习近平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恰当运用和鲜明体现,集中体现出习近平深邃的辩证思维。

其一,坚持“两点论”,正确认识大数据发展的利弊。习近平指出:“我们看问题,要坚持辩证法,一分为二。”[26]240也就是说,看问题、认识事物,既要看到它有益的方面,也要注意它的缺点。他指出,大数据虽然能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但也存在着数据隐私泄露和“安全漏洞”等问题。因而,强调要把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即在发展数字生产力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数据泄露风险,切实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和国家数据安全。

其二,坚持“重点论”,指明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6]23就数字生产力而言,他强调新时代发展数字生产力,必须“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17]114,“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17]133,发挥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最终实现数字生产力的整体飞跃。

其三,坚持“系统论”,强调协同推进数字生产力发展。习近平强调,认识和考察问题,既要注重全面布局,也要讲究重点突破。也即是说,分析、考察问题时,要有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不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要以联系的眼光关注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事物内部各个要素和各个子系统的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为了推动新时代数字生产力加速发展,习近平以系统思维从人才培养、制度机制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对新时代我国数字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全局性战略安排。

参考文献:

[1]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4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

[3]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26.

[4]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冰,范海燕,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5]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M].杨立平,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3.

[6]森健,日户浩之.数字资本主义[M].野村综研(大连)科技有限公司,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

[7]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发布 数字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EB/OL]. 中国工信产业网,(2022-07-30)[2022-08-27].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207/t20220730_400751.html.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9]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46.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1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5.

[13]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EB/OL]. 人民政协网,(2022-07-24)[2022-09-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210724343422745&wfr=spider&for=pc.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0.

[1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6]贺东航.挑战与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J].东南学术,2020(5):3.

[17]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8]习近平带政治局集体学习 领导干部要学懂用好大数据[EB/OL]. 共产党员网,(2017-12-10)[2022-7-25].https://news.12371.cn/2017/12/10/ARTI1512889152086432.shtml?t=636485792253906250.

[19]道恩·E.霍尔姆斯.大数据[M].李德俊,洪艳青,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20:14.

[20]张健云.大数据技术体系与当代生产力革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4):64.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2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35.

[23]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

[24]习近平.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人民日报,2017-12-10(01).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张晓妍】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云环境中数据安全去重研究进展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