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理工类特色高校专利转移转化问题研究
2023-06-18汪明宇肖玉杰
汪明宇 肖玉杰
摘 要:高校是国家创新系统核心主体之一,与企业共同构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的双引擎。湖北省高校数量众多,但高校专利转化对经济贡献程度距离创新型省份和知识产权强省还有很大距离,如何更好实现高校专利的转化运用,对于湖北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湖北省特色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现状进行梳理,提炼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从制度管理、高价值专利培育、转移转化体系、机构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湖北;特色高校;专利转移转化
高校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是国家技术转移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不断提升,但专利转化率较低,调查显示,我国国内有效专利的产业化率为31.6%,高校专利转化率只有5.58%,为提升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水平,2020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2021年3月,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指出未来三年,通过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将高校创新资源惠及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一、湖北省理工类高校专利概况
湖北省是科创资源大省,高校数量众多,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属于双一流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7所院校均获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且上述11所高校理工类特色学科优势明显,在专利转移转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主动权。
(一)高校专利授权总量高。湖北省作为科教大省,自2012-2021年湖北省湖北省36所公办本科高校共授权专利共77207件,其中以上理工类行业特色型高校共授权专利39079,占了大半江山。而邻省河南省高校自2012-2021专利授权数量共计70321件,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湖北省高校专利授权总量相对较高。
(二)各高校专利技术特色明显。湖北省各理工类高校的专利技术分布也“各有千秋”、特色明显。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测量测试和计算方法为主要专利布局方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车辆技术为主要专利布局方向;而武汉工程大学则以有机化学为主要专利布局方向。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与各高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紧密相关。
(三)高校专利价值相对较高。湖北省各理工类高校的专利由于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支撑,其专利价值也相对较高。自2012-2021年期间,武汉理工大学专利维持年限为5.32年,武汉科技大学专利维持年限为6.06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专利维持年限为5.60年,整个湖北省理工类高校的专利平均维持年限大于5年,高于全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
二、湖北省理工类高校专利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专利转移转化率较低。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该校以汽车行业为主要专利技术布局方向,2012-2021年期间专利总量为655件,转让量为65件,许可量为1件,质押与诉讼量为0件,该校的专利转移转化运用率约为6%。而以地质采矿为主要专利转化行业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2021年期间专利总量为4720件,转让量为157件,许可量为51件,质押与诉讼量为8件,该校的专利转移转化运用率约为5%。总体来说,湖北省理工类高校专利转移转化运用比率较低。
(二)专利转移转化路径较窄。目前,湖北省各高校将所持专利进行转移转化主要呈现为高校到专利机构、高校到高校、高校到企业或者高校到科研院所,而实现专利转移转化主要通过专利交易平台,或者大型的专利推介会,如果相关的高校和企业没有进入相应的交易平台或者参与专利推介会,就很难实现专利技术的匹配和转移转化,因此,专利转移转化路径需要拓宽。
(三)专利转移转化区域不均衡。目前湖北省高校所授权专利转移转化区域主要为湖北省内,专利转移转化运用占比超过60%,国内其他省份占比较低,例如,江苏省占比5.43%、上海占比5.11%、重庆占比3.03%。而湖北省内各地区受让专利技术也主要分布在武汉、宜昌、襄阳等地。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湖北省高校所授权专利也主要在省内进行转移转化,而在省内各地之间的转移转化情况也呈现不均衡状态。
三、湖北省理工类高校专利转移转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拥有专利的教师知识产权运营意识匮乏。湖北省理工类高校与全国其他理工类高校一样,将专利数量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考核指标之一,老师们申请专利往往是为了职称晋升的需要,如果对于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知识没有深入了解的话,老師们申请完专利、评完职称便将专利束之高阁,不会将其继续作为有价值的资产进行使用,这也严重影响了理工类高校整体的专利转移转化运用率。
(二)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机制不健全。目前,湖北省各大高校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负责专利转移转化部门,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负责专利申请的主要以教师本人为主,所申请授权的专利在该校科技处进行备案登记,如果要进行专利转移转化,可以由科技处通过参加全省统一的专利推介会“牵线搭桥”,但是由于科技处仅仅是学校的一个科室,工作人员有限,工作职责较多,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老师们的专利转移转化工作中,因此,不健全的机制严重影响了各高校的专利转移转化效率。
(三)高校专利与各地市场结合不紧密。由于湖北省大多数理工类高校为地方省属高校,主要以省内地方经济发展为服务目标,并没有将专利申请及专利转移转化与全省甚至全国市场经济需求作为导向,因此在专利转移转化的过程中,这些高校主要以省内为“主战场”,更有甚者则以省内部分地区为主。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该校老师申请的专利技术大多数都转移到了武汉、襄阳、十堰等地的汽车企业,地域差异明显。
四、湖北省理工类高校专利转移转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知识产权运营意识。湖北省各高校可以通过制定校内政策等方式,将专利申请、专利转移转化、运营管理等与教师职业发展挂钩,激励教师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将眼光放长远,关注专利转移转化运用,提升教师知识产权运营意识。鼓励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学校还可以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研学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专利转移转化的素质和能力。
(二)完善专利转移转化机制,拓宽转化渠道。湖北省各高校可通过设置专门负责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的服务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专利转移转化制度,配置专职管理人员作为高校与全国市场对接交流的“中介”,搭建并完善专利转移转化平台,促进校内专利技术向全国范围“走出去”,拓宽专利转移转化渠道。
(三)加强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应加强湖北省地方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例如对专利转移转化的前期评估、赋权转化、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出台更多支持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责任制,明确各高校责任人,狠抓落实。就这一工作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全省高校的专利转移转化率。
参考文献:
[1] 曾小平.河南省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及对策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22,(3):29-33.
[2] 王胜利,李红坦.高校专利转化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3(5):77-78.
[3] 董文波.高校专利转让和许可现状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20所本科高校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1,(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