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3-06-17许艳华张彩霞申冉冉
许艳华,张彩霞,申冉冉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占全部脑卒中的60%~70%[1]。近年来,全世界青壮年脑卒中发病率增加了40%[2-3]。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受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数将会从2010 年的180万人增加至2030年的540万人[4-5]。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不但对中青年患者产生终身影响,也使其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6]。卒中事件会导致患者身体、情感、认知、社会功能等突然或永久丧失,势必会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探究其对患者负性情绪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 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8 例。对照组:男49例,女29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7.26±6.84)岁;病程2.5 h~2 d,平均病程(9.63±1.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 分3~13 分,平 均NIHSS 评 分(8.15±0.86)分。观察组:男47 例,女31 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7.72±6.96)岁;病程2 h~2 d,平均病程(9.28±1.26)h;NIHSS 评 分3~13 分,平 均NIHSS 评 分(8.08±0.92)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7]且经头颅CT 与MRI 确诊。(2)首次发病。(3)神志清醒,可进行基本的语言沟通。(4)年龄18~59 岁,性别不限。(5)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合并严重并发症(神经系统病变、重症感染、脏器功能衰竭等),无法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2)既往有焦虑、抑郁等其他精神病史。(3)干预过程中出现任何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康复的不良事件。(4)干预过程中患者病情复发、死亡、转院等。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入院宣教、帮助患者熟悉病房设施环境、完善各项检查、监测生命体征、提醒注意事项、嘱咐按照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1)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资料、发病原因、目前心理状态、康复计划等进行深入了解,了解清楚后与患者进行友好沟通,通过沟通交流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核实,并分析患者负性情绪根源与康复阻碍。(2)健康宣教。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耐心、细致地回复患者问题,根据患者主诉,引导患者,沟通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学历和工作环境及时调整语言,确保患者容易理解。通俗易懂地讲解疾病病理、防治知识、康复锻炼等内容,讲解过程中可通过讲案例的方式增强患者对宣教知识的记忆。如果情况允许,可邀请科室同病种康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自信心。(3)心理建设。通过评估、健康宣教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剖析患者负性情绪根源,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开展心理建设。如患者因突发脑卒中而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可介绍医师团队情况、科室在本病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同病种患者康复情况,打消患者恐惧。患者对疾病预后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会成为家庭的负担,但向患者普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手段及预后,强调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康复锻炼可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可邀请患者家属一同参与到心理护理干预中,增强患者信心;可让患者家属邀请患者朋友一同探视患者,增加患者社会支持。(4)康复锻炼依从性护理。脑卒中患者突发疾病会对患者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等产生严重影响,而对于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性会让患者对康复锻炼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性。因此,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十分必要。首先,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定康复锻炼目标,确保目标的可完成性,在患者完成后对患者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并予以表扬,提升患者康复锻炼的信心。其次,如果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答疑,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计划,邀请家属共同参与,提升患者参与积极性。最后,对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宣教,讲解康复锻炼重要性及相关方法,为后期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1)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进行评价,两个量表均为20 个条目,正向题按照1、2、3、4 顺序计分,反向题按照反向分数计分,20 个条目所得分数乘以1.25,取所得数值整数部分,SAS 评分:<50 分为正常,50~59 分为轻度,60~69 分为中度,≥70 分为重度;SDS 评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3分为重度。(2)遵医行为:采用自制《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遵医嘱用药、早期康复锻炼、改变生活行为、饮食遵循等内容,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遵医行为越好。(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9],包括日常生活中10 种行为,分为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与完全依赖,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独立性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高。(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束后调查,分值10~100 分,十分满意(85~100 分),满意(70~84 分),不满意(<70 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数×100%。问卷发放156 份,回收156 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78)观察组(n=78)t值P值SAS治疗前60.30±2.33 60.72±2.51 0.273 0.822治疗后62.23±3.91 55.34±3.65 4.309<0.001 SDS治疗前57.56±3.26 57.93±3.59 0.191 0.864治疗后61.36±4.26 51.90±3.96 7.382<0.001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BI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BI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BI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78)观察组(n=78)t值P值遵医行为治疗前76.51±8.33 78.72±10.51 1.455 0.148治疗后82.38±6.91 91.34±5.65 5.327<0.001 BI治疗前51.56±7.34 50.99±8.05 0.462 0.645治疗后67.44±5.22 76.93±5.96 6.372<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中青年罹患缺血性脑卒中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终身影响,而且影响其寿命,后续治疗、康复费用还将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这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挑战。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多首次发病,在面对“噩耗”时正处于人生黄金时期,一方面对疾病的恐惧会让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另一方面还担忧疾病预后及对人生的影响,难免会滋生不确定感,从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是临床治疗手段的有效补充,不仅能够巩固治疗效果,还能够通过改善潜在影响因素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改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效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与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梁小燕等[10]研究显示,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后,患 者SAS 评 分 为(25.14±2.35)分、SDS 评 分 为(30.45±1.68)分,与本研究结果差异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等差异有关。本研究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历突发性事件后,疾病本身、疾病对心理、疾病对社会功能等影响较为严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短期内心理干预措施难以起到显著效果。本研究从评估、健康宣教、心理建设、康复锻炼依从性护理4 个方面,帮助患者增加疾病相关知识,对患者给予亲情支持[11]、社会支持[12],多维度、多途径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切实感受到自身对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建设能够让患者勇于面对疾病,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提升医护行为依从性;亲情支持、社会支持能够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期望回归家庭与社会,有利于调动患者能动性,改善其康复态度,提升其康复锻炼依从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