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6-17韩芳
韩 芳
安阳市灯塔医院神内一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出现吞咽不良与进食困难,极易诱发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采取有效康复训练措施,及时恢复吞咽功能,为机体全面康复提供有利条件[2]。咽部冰刺激训练主要通过刺激咽部敏感性,强化感觉输入状态,激活神经元兴奋性,重构神经功能,最终恢复脑卒中患者正常吞咽功能[3]。脉冲电刺激通过使用不同等级电极,促使患者咽部肌肉逐渐恢复正常,以增强吞咽功能肌肉协调性[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0.25±10.14)岁;病程10~30 d,平均病程(20.13±6.54)d。对照组:男23 例,女15 例;年龄41~80 岁,平均年龄(60.21±10.08)岁;病程9~30 d,平均病程(20.11±6.4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诊断标准[5]。(2)继发吞咽功能障碍。(3)年龄40~80岁。(4)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可完成相关调查,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其他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2)精神异常或意识模糊。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常规唇舌肌训练,患者以舌做前伸后缩、左右摇摆及抬高运动,以压舌板做抗阻训练。常规进食训练,取患者半坐位或坐位,颈部前屈,以流食起始,逐渐增加固体量,从半流质渐进过渡至正常饮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冰刺激训练与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咽部冰刺激训练。提前准备生理盐水,充分浸润无菌纱布,-20 ℃冷冻至棒状,取患者坐位或健侧卧位,颈部前屈,张口充分暴露会咽部,利用冰冻纱布轻触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喉壁部位,每个部位刺激5~10 s,重复若干次,以不引起患者呕吐为宜,全程约3~5 min。训练节点为餐前30 min、餐后30 min。刺激后,指导患者做空咽运动3 次。(2)低频电刺激。取患者头部中立位,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仪,双通道,通道1 电极A 与B 水平排列,紧邻舌骨,通道2电极C与D正中线排列,C电极置于甲状腺上切迹上方,D 电极放于甲状腺上切迹下方,脉冲0.15~0.8 ms,频率1~10 Hz,强度以引发肌肉震颤为宜,刺激时长20 min/次,1次/d,连续训练2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治疗2 周后,利用洼田饮水试验(WTDWT)[6]评估疗效,嘱咐患者饮温开水30 mL,吞咽功能分为1~5 级。患者1 次在5 s 内顺利咽下水,未有呛咳、停顿判定为1 级;患者在2 次以上饮完,无呛咳判定为2 级;患者1 次在5 s 内饮完,伴有呛咳判定为3 级;患者在2 次以上饮完,伴呛咳判定为4 级;患者无法将水全部饮完,其出现多次呛咳判定为5 级。等级越高,患者吞咽功能越差。(2)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记录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即吞咽开始到位移的最大运动幅度,包括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3)吞咽功能。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7]评估吞咽功能,包含临床检查、吞咽5 mL 水3 次及吞咽60 mL 水3 次。总分18~46分,得分越低,患者吞咽功能越好。(4)生活质量。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8]评估生活质量,包含11 个维度,44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以Likert 5 分法计分对应1~5 分,总分44~220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并发症。治疗2 周内,记录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治疗2 周后,研究组WTDWT 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情况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距离均显著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情况(±s)c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情况(±s)cm
组别研究组(n=38)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对照组(n=38)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舌骨前移舌骨上移10.61±2.39 19.84±4.21 17.242<0.001 15.43±3.29 27.60±4.28 19.821<0.001 7.83±1.47 17.40±3.86 22.136<0.001 11.35±2.47 21.45±3.47 20.963<0.001 t值组间治疗后P值组间治疗后10.42±2.41 17.25±3.57 14.081<0.001 2.892 0.005 15.66±3.45 23.14±2.76 14.850<0.001 5.399<0.001 7.92±1.20 15.83±2.77 24.564<0.001 2.037 0.045 10.94±3.31 19.38±2.61 17.577<0.001 2.939 0.004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A及SWAL-QOL评分情况
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SSA 评分显著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WAL-QOL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A及SWAL-QOL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A及SWAL-QOL评分情况(±s)分
组别研究组(n=38)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对照组(n=38)治疗前治疗2周后t值P值SSA SWAL-QOL 30.34±3.68 20.12±4.51 10.823<0.001 108.24±13.25 126.62±14.35 5.801<0.001 t值组间治疗后P值组间治疗后30.43±3.81 23.10±4.49 7.673 0.001 2.887 0.005 107.45±12.57 119.63±13.08 4.139<0.001 2.219 0.03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2 周内,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存在较高致残率、致死率,经及时救治的幸存者仍会存在较为明显的神经缺损,临床常见症状有吞咽障碍、偏瘫等,影响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其中,吞咽障碍较为常见,临床调查[9]显示,卒中后继发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50%,其发生机制与脑梗死发病时损害皮质、皮质下行投射纤维及延髓吞咽中枢等部位神经细胞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吞咽困难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研究[10]认为吞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
卒中后吞咽障碍需要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以改善功能。临床以吞咽功能训练较为常见,通过口唇、面部等的主动与被动运动,改善患者咽部肌肉灵活性与协调能力[11],其疗效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李梦洁等[12]研究显示,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可促进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实践也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仅依靠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其吞咽功能产生较大恢复作用,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患者在吞咽功能训练过程中依从性较差,最终无法获得良好干预效果。因此,探寻多元康复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2 周后WTDWT 结果、舌骨—喉复合体动度、SS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1)低频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刺激肌肉收缩恢复运动功能的疗法,在本研究中将电极置于舌骨旁及甲状腺上切迹上下,以患者可耐受的强度直接刺激舌骨周围肌群,并通过与舌骨—喉复合体传递电流,加强相关肌肉刺激收缩,恢复吞咽能力[13]。同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咽部与脑部中,发挥着兴奋或抑制双向调节作用[14]。(2)咽部冰刺激是以低温刺激增强敏感性的物理刺激法,训练过程中,以低温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喉壁等部位,强化患者吞咽反射功能,加速吞咽反射弧恢复及重建[1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与杨晓晏等[16]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短期内可见明显功能改善,可尽快恢复患者正常饮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吞咽障碍患者由于相关肌群活动能力下降,常发生误吸,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尽早发觉并处理吞咽困难及误吸现象,可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咽部冰刺激训练能够提高神经感觉纤维敏感性,低频脉冲电刺激通过对患者体表咽部行电刺激,有效调节大脑皮质血流量,并改善吞咽器官血液循环状态,强化环咽肌与咽缩肌等部位的相互协调性与灵活性,有助于患者感觉功能恢复,促使吞咽反射功能增强[17-18],降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有助于增强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