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育秧方式对连作晚稻‘甬优1540’产量及特征特性的影响

2023-06-17周建霞虞涛孙雄彪陈丽平邓飞周伟民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秧盘金华市晚稻

周建霞 虞涛 孙雄彪 陈丽平 邓飞 周伟民

(1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 321000;2武义县农业农村局,金华 321200) *为通信作者

双季稻稻作是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种植的重要方式,种植面积约占金华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3[1]。双季稻稻作一般采用机插育秧,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育秧的播种密度高、生长空间小、适插期窄、秧龄弹性小,再加上受前茬早稻影响大,导致双季稻中连作晚稻的秧苗素质难以控制,从而直接影响大田秧苗返青,并出现幼苗早发缓慢等问题,进而影响了连作晚稻的高产稳产[2]。为此,笔者以浙江省主推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采用金华市典型的两种育秧方式(武义大田客土育秧[3]和金华硬地微喷灌全基质旱育秧)进行连作晚稻的秧苗培育,然后采用同样的机插方式,比较了不同育秧方式对‘甬优1540’秧苗素质、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21年在金华市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进行,前茬作物为早稻,供试田块肥力为中等水平。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540’,由宁波市种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育秧方式不同,设武义大田客土育秧(处理T1)、金华硬地微喷灌全基质旱育秧(处理T2)两个处理。为保证试验采用的育秧方式与金华市当地生产完全一致,处理T1的秧苗培育设在武义育秧中心进行,处理T2的秧苗培育设在金华市开发区汤溪镇寺平村的一种粮大户处进行,且供试秧苗与其他大田生产用秧苗同时进行培育。

处理T1的秧苗培育方式为:采用水稻机插专用育秧基质+当地育秧土(质量比为1∶3)进行育秧,秧盘规格为58.0 cm×23.0 cm×2.8 cm,每盘播种38.2 g;秧盘播种后进行叠盘,并在上面盖毛毯及遮阳网保湿出苗,在芽长0.5 cm、出苗率达80%时,将秧盘移入大田摆盘,并灌跑马水使秧盘床土湿润;在秧苗1 叶1 心期时,秧田喷施15%多效唑1.80~1.95 kg/hm2;在秧苗2 叶1 心期时,秧田灌水上秧板,并施用45%(质量分数,下同,N∶P∶K=15∶15∶15)复合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壮秧肥;在连作晚稻移栽前3~5 d,秧田施用尿素225 kg/hm2作起身肥。

处理T2的秧苗培育方式为:采用水稻机插专用育秧基质进行育秧,秧盘规格为58.0 cm ×23.0 cm×2.8 cm,每盘播种52.5 g;秧盘播种后进行叠盘暗出苗,出苗后移入水泥地摆盘,水泥地上铺保湿地毯,并在秧盘四周安装喷滴灌系统(根据喷头的喷施半径确定喷头间距),每天1~2 次定时检查秧盘内的基质湿度,一般于每天中午12点和下午2 点各喷水1 次,每次喷水40~50 min;秧苗期秧苗不施肥、不进行化控处理。

两处理均于6 月29 日播种,7 月22 日插秧,机插时采用东风井关(PZ80D)插秧机,行株距为25 cm×17 cm,种植密度为23.53 万苗/hm2,每处理重复3 次,每小区面积为60 m2。大田合计施用纯氮187.5 kg/hm2、五氧化二磷45.0 kg/hm2、氧化钾127.5 kg/hm2,其中,基肥施用安徽六国复合肥(N∶P∶K=20∶12∶14)375 kg/hm2,结合水稻田整地时统一撒施;秧苗移栽6 d后施追肥,施用惠多利复合肥(N∶P∶K=30∶0∶20)375 kg/hm2。病虫草害防治依据金华市当地水稻大田生产统一进行操作。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秧苗机插当天,每处理取样调查秧苗素质,重复3次,取平均值。在大田秧苗成活后,每小区调查100穴,计算漏插率。在水稻大田生长期间,每小区不定时定点调查苗情动态,并记录生育进程。在水稻成熟期,每小区取样调查穗粒结构,并选择16 m2进行实割测产(按照籽粒含水量为13.5%计算实际产量)。

采用Excel 2007 和SAS 8.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由表1可知,处理T1的每盘苗数为处理T2的72.0%,而处理T1的播种量为处理T2的72.8%,表明两种育秧方式的成苗率差异不大。从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来看,处理T1的叶龄、苗高、茎基宽、百株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处理T2,分别为处理T2的146.7%、109.4%、140.0%、124.4%,说明处理T1的秧苗素质显著好于处理T2。从播种量来看,处理T1的播种量比处理T2减少27.2%,但处理T1的漏插率显著高于处理T2。以上结果说明,较少的播种量能显著提高连作晚稻‘甬优1540’的秧苗素质,但在相同机插条件下,漏秧率会显著增加。

表1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漏插率的影响

2.2 生育期

据调查,机插时处理T1的秧苗叶龄要比处理T2多1.4 叶,故处理T1的水稻生育期均较处理T2明显提前。由表2 可知,处理T1的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比处理T2早3、4、2 d。以上结果说明,利用一定的育秧方式可提早秧龄,有效缩短连作晚稻‘甬优1540’的全生育期,这有利于安全生产。

表2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2.2 产量及其产量结构

由表3 可知,处理T1、处理T2间的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T1仅比处理T2增产0.4%,但两处理的其他主要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处理T1的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分别比处理T2少31.4%、17.0%、9.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处理T1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分别比处理T2高4.3%、10.0%、5.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两处理间的穗长和千粒质量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虽然处理T1的基本苗数显著低于处理T2,但是随着水稻生长,两处理间的苗数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处理T1的水稻通过增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弥补了基本苗数的不足,最终处理T1与处理T2间产量差异不大。

表3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T1的秧苗素质远好于处理T2,虽然处理T1的播种量低、漏插率高、基本苗数较少,但是最终处理T1和处理T2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之前的研究报道来看,武义大田客土育秧较金华硬地微喷灌全基质旱育秧的水稻产量高[4-7],但本试验并没有取得相同的结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产量除了与秧苗素质有关外,还受机插方式(插秧密度、每667 m2用盘数)、大田管理等的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研究,笔者总结出两种育秧方式的优缺点,具体为:武义大田客土育秧的优点是用种量低、水稻叶片浓绿、秧苗素质好、秧苗移栽到大田后返青快、穗大、成熟期早,缺点是育秧过程比较繁琐、起秧困难、漏秧率较高;金华硬地微喷灌全基质旱育秧的优点是管理粗放、操作简单(全程只要控水即可),且秧苗所有根系均在基质中生长,故拔秧容易,缺点是用种量大、水稻叶片发黄、秧苗素质差、后期抽穗迟、生育期迟,不利于安全齐穗和获得高产。

猜你喜欢

秧盘金华市晚稻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秸秆秧盘育苗效果研究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水稻秧盘高速播种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