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仕杰:乘“蜂”破浪收获“甜蜜事业”
2023-06-17王花
王花
夏日的陽曲,鸟声清脆,柳绿花红,微风中略带一丝凉意。5月19日一大早,记者驱车50多公里来到阳曲县,见到了瑞兴蜂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仕杰。
自强不息,知命之年创业养蜂
“一辈子养蜂,蜂也养了我一辈子。”72岁的赵仕杰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说,“我16岁高小毕业,17岁进入村集体蜂场开始养蜂,一养就是50多年,见证了养蜂技术从传统养蜂法到现代科技养蜂法的转变,经历了养蜂组织从集体化到个体再到合作社的整个过程,也经历了自己人生的低谷……1982年我患了脉管炎,腿足疼痛,不能走路,只能边养蜂边看病。1990年,我的右下肢被截去,生活更加艰难。后来,县残联给我免费安装了假肢,让我重新站了起来。重振家业!站起来那天我就暗下决心,于是带着因家贫而放弃学业的儿子一起养蜂。”
2007年,有了些许积蓄的赵仕杰在东黄水镇河上咀村注册成立了阳曲县瑞兴蜂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4亩,其中房舍和生产车间占地近2000平方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仕杰和儿子的努力经营下,瑞兴蜂业先后成为省市县示范合作社、太原市残疾人扶贫基地,被省养蜂协会评为“质量信得过”示范蜂厂,生产的蜂蜜产品被纳入太原市名优产品。
为了让记者更清楚地了解蜜蜂酿蜜的过程,赵仕杰将蜂箱上的遮布慢慢地掀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蜂巢拿了出来,只见密密麻麻的小蜜蜂在蜂巢上忙碌不停。突然,一只蜜蜂在赵仕杰的手上扎了一下,赵仕杰抬起手风趣地对记者说:“蜂毒有很多益处,蜂疗,就这一下收好几元钱呢!”言语中流露出他对蜂蜜事业的热爱。
不忘初心,带领残疾人养蜂致富
致富路上不忘初心。赵仕杰父子俩在阳曲县残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免费为当地贫困残疾人提供种蜂王,免费培训和讲解养殖技术知识,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帮扶和带动了200多名贫困残疾人养殖蜜蜂,每户年增收3000多元。2009年,作为省、市残联推荐的自强典型,赵仕杰受到了中残联的嘉奖。
赵仕杰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阳曲县退耕还林种植了几十万亩的洋槐树,这也成就了当地独特的天然蜜粉源优势,成了许多人脱贫创业的好选择。
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养蜂,赵仕杰还建起了养蜂技术交流群,每天在网上讲解理论知识并开展远程指导。除阳曲县蜂农外,他还带动了娄烦县部分残疾人养蜂创收。如今,赵仕杰的养蜂技术交流群已经发展到30多个,瑞兴蜂业也从成立之初的5户200群蜂发展到30户近2000群蜂,年生产蜂蜜60吨。2016年,瑞兴蜂业还被确定为残疾人扶贫基地。
赵仕杰说,为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持续更新养蜂技术,儿子赵瑞兴接过担子,主动承担起了技术革新的责任。
赵瑞兴是国内数控标准化高科技蜜蜂养殖技术创始人杨多福的弟子。2014年,他协助阳曲县农委举办了高科技养蜂培训班。2016年,助力瑞兴蜂业成为省残联扶贫基地。2018年,在各级残联支持下,赵瑞兴创建了全省第一座蜜蜂恒温越冬室。2019年,赵瑞兴荣获阳曲县“十佳农民”荣誉。赵仕杰的甜蜜事业后继有人,充满阳光。
在赵仕杰父子的引领和带动下,当地的养蜂技术不断革新,养蜂事业蒸蒸日上。
振兴乡村,建起科普研学基地
为了更好地利用阳曲县蜜源地理优势,打造阳曲土特产名片,为蜂农增产增收,2018年,阳曲县委调研瑞兴蜂业合作社后,以河上咀村委立项,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山西省第一座蜜蜂文化博物馆。通过蜜蜂博物馆对外展示养蜂业的发展历史,宣传普及蜜蜂科学知识和蜂产品保健知识。作为代表性传承人,赵仕杰主动担任该博物馆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服务。从蜜蜂的起源和生活特性,到蜜蜂与文化艺术,再到蜂产品的生产、保健等等,他拿出看家本领,热情宣传,努力培养人们对蜜蜂的兴趣。他在博物馆里种植了槐树、枣树、荆条等多种蜜源植物,并放置活蜂观察箱,供参观者近距离直观体验、学习。为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他又投资近百万元,提升基地服务标准,推出了一个可供旅游、培训人员吃住行游购娱的基地。“未来,这里要打造成太原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目前,该基地三层楼主体建筑已完工。”赵仕杰说,“我要继续带动周边养殖户互相学习蜜蜂养殖和管理技术,让产业之路越走越宽,一边养蜂一边发展旅游,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如今,河上咀村以蜜蜂养殖为主的助残扶贫事业已颇具规模,蜜蜂文化博物馆在销售阳曲县残疾人蜂农的蜂蜜、解决养蜂户销售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打造成为团结、勤奋、奉献之“蜜蜂精神”的科普教育基地。
都说“蜂蜜好吃,蜜蜂难养”,而在赵仕杰这里却是另一番风景。在他的带领下,养蜂这一“甜蜜事业”正在阳曲县悄然走俏,在乡村振兴的绿色生态路上,越来越多的养蜂人贡献着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