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对技师学院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023-06-17邢楠楠
邢楠楠
[摘 要] 技师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正确、合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导其利用科学的方法策略提升学习效果是授课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以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学生动机现状、问卷结果,探寻技师学院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策略。
[关 键 词] 动机;技师学院;学习效果;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141-04
一、技师学院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目前,技师学院的学生处在人格完善和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期,在这个特殊阶段,特别需要接受教师的正向引导以及温暖呵护。据了解,我院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教学,学生便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职校生在学习及生活上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对学校及自我的认同感较低,令人担忧。
(一)学习缺乏热情,缺少主观能动性
多数学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不想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才选择技师学院,所以部分学生对进入技师学院学习信心不足,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深刻,不了解学习该专业对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不清楚将来能做什么,能达到何种高度,以及是否有胜任力,因此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就可以,不求取得高分,对是否学到真本领也并不在意,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对未来不憧憬。学习态度整体不乐观,缺乏深度学习和终身成长意识。
(二)学习方法认知有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等待教师“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大量刷题、机械背诵等教学方式让他们感觉学习压力很大,不知道怎样学更高效,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会预习,不会抓重点,也不懂得运用记忆遗忘曲线原理高效复习,甚至沿用小学阶段的思维方法,坐等教师指引。遇到学习障碍不是选择攻克难关、迎难而上,而是选择与身边同等水平的同学抱团逃避,对一环扣一环的理科知识越发不感兴趣,时间一长,从最初听不懂课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完全放弃。
(三)缺乏内在动力,方向感迷失
不少学生对学习目标、意义认知不到位,失去了学习兴趣,对自我的认同感较低。有时因不喜欢学科授课教师而对学科生厌,或者因自身遭受一点小的挫折打击而进行自我否定。通过问卷调查,44%的学生认为技师学院教育层次比普通院校低,37%的学生认为学习氛围不及普通院校浓厚。另外,对专业的认同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4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只有39%的学生对自己入校所选专业表示认可。很多学生在准备选择技师学院继续教育时,对于该校开设的专业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不深入,往往是随机选择,或是听从家长或者招生宣传人员的介绍选择该专业,分析辨识能力较弱,入学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学习感兴趣的专业,导致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不在意自己的学业成绩,自暴自弃,消极地接受现实,厌学情绪严重。
(四)学校的软硬件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学校的软硬件如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的管理、就业模式选择等,以及师生关系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为了学生安全和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规定学生每天要参加早训和晚上集中在教室上自习。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会在晚自习时间学习2小时,大多数能安静完成课内作业;32%的学生能达到1.5小时左右。然而,自习时间仅仅是形式维度组织学习,如果从学习内在动机维度考查,多数技师学院学生被迫集中学习,没能很好地自主学习,所以在自主性上仍需提升。能够设定目标进行目标分解的学生占比28%,认为设定目标形同虚设,未能设定目标的学生占比25%,还有47%的学生表示虽然设定过目标但难以付诸实践。20%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学科特点来选择主动预习和复习,70%的学生只是偶尔为之,10%的学生不会进行预习和复习。另外,还有46%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督促。
(五)认知水平有限,未能理性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個体归因倾向理论,他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一部分人认为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的努力程度,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比如,学生考试成绩偏低,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复习不充分、基础不扎实等。对于另外一部分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力量的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再努力也无用,将控制点转移到外部。还以考试为例,他们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试题有难度、老师出题范围太宽泛等。这类学生可以说是归因倾向理论的外控者,他们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显然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当然,并不是说内控水平越高越好,外控归因倾向就应该消失,而是要找到一个科学的平衡控制结构。
二、学习动机的调查和分析
依据心理学理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原因,而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原因。一般来讲,动机越强,行动力越强。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引发与维持活动对提高活动效率有重要意义,但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由此可见,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动机水平,而这种水平会随着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存在个体差异。在相对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着动机水平的提升而上升;若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水平会逐渐下降。
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我院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不同年级的学生,涵盖了37个专业。回收问卷4470份,其中有效问卷4432份。调查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自主学习能力等维度考查技师学院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回收的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来看,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偏低,缺乏深度学习意识。33%的技师学院学生愿意自主学习,会在完成当天课内复习作业后进行下一课的预习,认为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一项活动,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23%的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感觉无聊;44%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秉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67%的学生不清楚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不积极主动完成作業和课堂互动,这与各学科一线教师的反馈是一致的。而且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所选择专业认知不清楚,以及对于未来是否会继续在这一专业领域深耕表示没信心和茫然,甚至对是否喜欢并从事该专业也没有深刻思考。另外,教师的课堂呈现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3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肢体动作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本所学有着重要作用,22%的学生认为无效,教师带动引领才能掌握学习内容的占比45%,未来还要靠实践摸索。即使中等强度的任务,67%的学生的动机也普遍偏低,对任务难度、运气关注更多,倾向于外归因,而对努力程度和学习能力疏于深度理解,未能从自身出发思考问题。因此,根据控制点理论,教师要注意发展和维持学生平衡的控制结构,对于过于依赖教师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的认知由外控观逐步向内控观转变,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一般来说,可以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存在于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是内部原因,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而去学习,或者因为喜爱而去主动学习都属于内部原因。如果是任务难度、外部奖励、惩罚与运气等环境因素就属于外部因素,例如,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但由于教师课堂的呈现方式特别生动和有趣而被吸引,或者想通过取得好成绩博得家长和教师的认同和欣赏,都属于外部原因。心理学家韦纳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维度——稳定性,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根据韦纳研究,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比如努力和运气。新的结果与过去结果一致,一般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而且会对下一次行为结果产生预期。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观察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归因方式,客观评估加以引导,不矫枉过正。具体如下:
(一)根据个体差异,引导设置合适目标,使学生产生成就动机,增强自信
学生是否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只有取得可评估、可测量的进步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进而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不能太高,要呈现出一定的阶梯性、序列性,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探索愿望,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技能和本领,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应适时调整评价方式,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根据目标设置差异评价方案,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功体验。我院的评价是多维度的,不会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而是看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空间,这个维度是以学生自身做参照的。也许进步空间不明显,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微不足道,然而对于学生本身却非常重要,以自己过去的起点作参照,才有可比性。课堂上建议教师多用鼓励、启发式教学,主动发现学生微小改善,鼓励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循序渐进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各类社交平台的小程序和应用市场的App种类众多,可以将其有效利用,将专业知识化繁为简,与课堂讲授交相呼应,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特点,使课堂更生动、节奏更紧凑。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让学生感到他在老师心中的分量,如此一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就容易多了,因为老师爱学生,学生感受到爱,即使出现挫折也不会一蹶不振。技师学院学生不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普遍存在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他们转变不合理信念,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用合理的信念去代替、改变认知;还要给他们展示成功榜样的事迹,如邀请已毕业学长来校座谈,分享自身取得成功的心路历程;或请专业人士来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教育,让学生找到未来发展方向等。因为当一个人看到同样环境走出去的人都能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引发自我认同,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从而激发自我提升的内驱力。
(二)用爱和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信念、理想都属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倾向,其中信念和理想属于个性心理倾向的高层次部分,对动机具有调节和制约作用。学生如果具有正确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那么就会转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要使高职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学校和教师要深入学生中,用实际行动关心、呵护他们,对他们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爱,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2)教师可以用先进典型、技术尖子来鼓励、教育、激励他们,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使他们认识到高职教育也可以培养出人才,高职生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打造全方位教学闭环
首先,教师应从备课及设计入手,尽量全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特别强调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及教师传达知识的艺术表现性。教师可以引用互联网上的视频案例,让学生思考案例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艺术表达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参与思考;现场角色扮演,模拟特定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实物教具来进行演示;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模拟演练或到相关的工厂进行参观等。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应思虑周全在各个互动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每种情况都要有预案,设计的每个活动能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难易适度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学习强度和训练频率,剖析课程设计和各个章节间的衔接,努力贯通专业课、通识课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做好课后作业布置,打造全方位教学闭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四)纠正认知偏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ABC理论,外部激发事件不是产生行为结果的直接原因,而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才是主要的。教师要主动了解并且帮助学生找到对事情看法的不合理认知,也要尽量克服自利性偏差带来的影响,要把自己摆在客观的位置上进行反复的自我观察、分析和归纳,从多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多因素认知,要以自己的认知做学生认知榜样和参照系。对于个体来说,不管资质如何,努力和刻意练习才是成功的關键。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且给予一些建设性意见,树立合理信念,不把失败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的、运气等因素。目前,技师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失落感及相应的不合理信念,会放大事件可能出现的糟糕后果,认为上技师学院便意味着人生彻底灰暗,未来前景不乐观,只能从事低水平重复操作的工作。学校应从正面引导典型事例,在思政课堂或其他课堂融入价值观的传递,对已毕业的职校生的就业、生活情况做滚动式宣传,帮助学生设定目标,并对未来树立信心。
(五)筑牢心理防线,抓好校风建设
每个人都渴望归属感和价值感,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的渴求更为强烈。学校视每位学生都很重要,从心理层面送温暖。比如在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答疑解惑,认真倾听,不评判,尊重来访者隐私;校学生会成立心理委员会,开展朋辈督导,每个班级选派1~2名受人尊敬值得信赖的同学做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协助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等;校园生活质量、心理舒适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设法让每名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安全感、愉快感和满足感,内心平静喜悦,积极乐观。另外,学校应规范管理,日常井然有序,如大门口出入识别、闲杂人等莫入警示语,不让学生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技师学院的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轻视学习,成绩不佳,教师应当对其正确引导,使其意识到学习是当下最紧要任务,而且关乎个体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丰富校园活动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开展特色技能展示,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增强自信,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提升动机迁移,引导正向发展
动机迁移是已形成的某种活动的动机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如果该生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体验,会将这种感受迁移到其他方面,以此产生积极效应。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不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相似性上,还体现在原有认知结构上。比如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可能将此动机迁移到学习英文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体现出的强烈动机倾向,因势利导,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活动与自己设定的目标联系起来,增强自我效能感,为当下学习活动增添动力。
(七)运用归因理论调整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成就归因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韦纳归因理论,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学习难度和运气四个方面。低成就动机的学生把取得成功归为运气好,而将失败归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较弱;高成就动机的学生将成绩归于个人的能力与努力程度,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足。将学业失败归于努力不足这种主观因素,会导致学习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将学业失败归于不够聪明或题目太难等客观因素时,也无助于提升学习者水平;将学业成功归因于任务简单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可能导致停滞不前;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主观因素时,有利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在同等条件下,能力低的应该得到更多的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应该受到更高评价和鼓励,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该受到最低评价。可见,训练学生正确的归因倾向,对于激发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多做可控因素的内归因,以发挥科学合理归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影响。学习评价对于学习行为的影响也要格外重视。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选用多维度评价方式。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客观及时评估,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任务难度与动机水平保持中等,主动探索,保有好奇的内驱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杨开诚.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新探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胡苗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J].会计教育,2016,3(5):127-12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