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探究
2023-06-17黄武
黄武
[摘 要] “互联网+”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义、价值和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互联网+”;红色文化;高职思政课;价值;现状;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009-04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宝贵、最丰厚的教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调研的第一站到达桂林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他指出:“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直抒胸臆地指出了红军将士为夺取革命胜利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就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跨越时空,我们更要在新时代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10月,在《求是》杂志发表的《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管理运用好红色资源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要加强科学保护,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二是要开展系统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三是要打造精品展陈,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四是要强化教育功能,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思政大课堂,注重加强青少年传承红色教育、注重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深入发挥红色文化的重要牵引和支撑作用。在“互联网+”视域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是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能够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育载体,引导高职生树立远大理想,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伟力,激励高职生与时俱进、勇往直前,争做新时代的奉献者和追梦人。
一、“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义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高职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应然要求。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是时代新人的最本质要求[1],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厚的德育思想,是优秀道德基因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高职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使高职生在缅怀革命先烈、朗诵革命烈士诗文、瞻仰革命遗址遗迹、感悟信仰的伟大力量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先烈们坚定的革命信仰、崇高的思想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发扬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增强拥护党的领导的决心和信心。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助于培育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互联网+”时代下,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西方反华思想极易渗透到思想不成熟的青年人,导致部分青年人价值观念缺失、理想信念动摇;然而红色文化蕴含着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中华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热情,红色文化深深镌刻着革命先辈忠诚不渝的信念、矢志不渝的追求、舍生忘死的坚守、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敢打必胜的信念,一曲曲可歌可泣、动人心弦的英雄故事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以饱满的热情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有益于培养听党指挥的时代新人,红色基因流淌在每一位青年人的血脉之中,红色文化能够武装高职生的头脑,凝聚高职生的精神力量,坚定高职生的意志品质,增强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坚定高职生爱国情怀的信心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决心。
二、“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积极借助网络载体传播红色文化,不断拓宽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为红色文化育人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充分彰显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全力提升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对零散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與高职思政教育形成有效的契合点,积极搭建系统、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2]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利于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优化思政教育的内涵,改进思政教育的方法,拓宽思政教育的实践载体,深化高职生对红色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和掌握,建构科学、系统的思政教育实践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网络化,并不断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能够指导高职生准确理解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引导高职生抵制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使高职生在网络浪潮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高职生党性修养,增强高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高职生健全的人格,陶冶高职生的道德情操,指导高职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教育高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高职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明晰思政教育的目标,调整思政教育的思路,积极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的宣传形式,搭建红色文化常态化网络教育平台,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开发红色文化体验课程,创作独具特色的红色文艺作品,打造精品红色文化品牌工程,真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切实推动思政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形成强大的红色文化育人的整体合力,使高职院校成为筑牢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伴随着网络事业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多元文化通过互联网直接影响青年人的价值观,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由于青年人思想认识不成熟,政治敏锐性不强,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不足,很容易造成高职生理想信念缺失、道德行为失范、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淡化。二是高职院校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实践等思想误区,高职院校将工作重心放在职业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对高职生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政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思政教育的机制较为匮乏,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思政教育的方法较为单调等,红色文化育人的整体教育水平有待提升。三是高职思政教育忽视了对高职生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等更深层次的引导和教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思政教育评估机制有待巩固、思政教育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德育育人的组织保障体制有待加强,忽略了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创建能力有待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当前高职生思政教育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载体较为匮乏,红色网站资源更新缓慢,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使用率低,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思政教育教学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时代性。五是思政教师对思政教学认识能力不足,基本理论知识有待夯实,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亟需改进,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升。
四、“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一)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高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目标,深入领会思政教学的精神内涵,科学准确把握高职生德育发展状况,严格遵循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理念,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政教育的手段,拓宽红色育人的路径,加强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高职思想政治学科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除第一课堂原有教育资源外,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按照历史事件、战斗遗址、英雄人物、革命故事、革命文物等模块对碎片化的资源进行分类,充分彰显红色文化所孕育的精神特质,尤其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融入课堂教学,使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红色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永续传承,使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和时代楷模奋勇拼搏的光荣事迹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时刻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奋勇前行。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发挥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作用,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完整的人格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二)以“互联网+”为依托,搭建红色文化网络教育的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时刻践行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把握高职思政教育各阶段的连贯性,牢牢把握高职思政教育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改进思政教学的方法,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搭建科学化、系统化、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高职院校要树立创新意识和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契机,实施“融媒体”红色文化的传播战略,特别是在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较为单一孤立的宣讲形式,建立多元化、立体化、互动融合式新的传播模式。高职院校要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校园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学习通、学习强国等软件,开通红色文化专栏、微信公众号、视频专区等模块,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文字、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形式分门别类地呈现于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获取学习资源,突破思政学习的时空限制,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拓宽了红色文化的呈现载体。通过链接网络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教育网站,引导学生对数字展厅进行线上浏览,使静态化、平面化的历史资源鲜活化、立体化,拓宽了学生思政教育的渠道;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采用音乐、视频、动漫等形式打造VR红色教育体验专区,再现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革命岁月和革命先烈对敌斗争英勇无畏的真实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志士的满腔热情和对革命事业的满心赤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红色资源蕴含着许多可贵的革命精神与丰富的物质载体,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资源寶库。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思想文化道德大讲堂、红色文化进校园、时代楷模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陶冶高职生的道德情操,培育高职生高尚的思想品质。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忆党史、学榜样、畅未来”为主题的活动,引导高职生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利用班会、团课、党课等讲解党的基础知识、分享红色故事、吟诵红色诗词、吟唱红色歌曲,引导学生熟悉和了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勇前行的革命精神,提高广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素质。通过组织观看《长征》《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红色爱国电影,积极搭建红色文化传播新平台,将红色文化教育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性的教育洗礼。[3]校方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重要活动为契机,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党章、党史等党的知识,组织党员学生重温入党誓词,利用展板展览党的百年沧桑发展历程,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唱红歌比赛、红色歌舞剧表演比赛、党的知识征文比赛等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革命教育氛围。
(四)创建红色教育基地,拓宽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的载体
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思政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高职院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红色学科的品牌建设,高度重视红色教育对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深远影响。针对高职生的个性特点,要精心组织和科学筹划,厘清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化红色教育的实施细则和步骤措施,积极创建与思政教育紧密关联的红色教育基地,不定期地组织高职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借助红色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要结合高职生的实际,严格规范思政实践教学,编制完备的项目任务书,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实践项目,制订完善的实践活动计划,高效科学地开展校外实践基地活动,最后形成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有目的地激发高职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高职院校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将思政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校内教学拓展至社会实践,使高职生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深刻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通过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抒发崇敬、敬仰之情,切身体验红色文化的精髓和真谛,培养高职生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德,增强高职生时代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将大无畏革命精神内化于自身的行动,真正夯实红色教育的基石,切实提高思政实践育人的教育效果。[4]
(五)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的整体合力
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政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加强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细化思政教育的教学管理,完善思政教育的考核机制,健全思政教育的监督机制,强化思政教育的评估体系,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對于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学者、选聘青年博士等多种形式,揽四方之俊才、择天下之英才,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师资力量。高职院校通过开办思政教师专题培训班,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和人文素质,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教师对社会问题思辨和解决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严格执行思政教育集体备课制度,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宣讲家的作用,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现场教学法、启发探索法等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把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提供给学生[5],优化思政教育的内涵,改进思政教育的方法,创设合理的思政教育情境,拓宽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并通过线上网络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思政育人氛围。
综上所述,红色物质文化是红色精神文化的客观载体与纯粹理性表达。红色物质文化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历史文献、战争遗址、纪念馆和烈士遗物、红色书籍等物质形态的文化产品。这些“带着特定历史时期印记的红色文化是一种历史记忆”[6],它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有机融合,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同时,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强大的中国力量、彰显着昂扬的中国精神、蕴藏着宝贵的历史财富。高职院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要充分把握“互联网+”背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改进德育教学的方法,拓展德育的途径,搭建科学合理的红色文化育人教学体系,切实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育过程,引导高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培养高职生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积极人生态度,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意志品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晶晶,闻雪梅.“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9(5):65-68.
[2]谢仁凤,张立梅.“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0,22(1):59-64.
[3]史小娟.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J].大视野,2020(3):22-26.
[4]林雨菲.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7):71-72.
[5]梁蕊.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文化学刊,2017(6):123-124.
[6]曾杰.论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政建设,2018(15):48-50.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