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指导探析
2023-06-17张瑜
张瑜
[摘 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一头连着的是技能岗,另外一头联系着家庭的经济收入。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中的供求矛盾,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将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内在要求,尝试用当前广泛应用的OBE教育理念来精准指导就业,以此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目标,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OBE教育理念;精准理念;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121-04
近三年来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2022年首次突破千万,高达1076万人,其中高职专科毕业生超过650万,占高校毕业生的61%,预计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1158万人,同比将增长82万人,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稳就业和保就业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以精准化的工作思路构建精准化就业指导模式,来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 简称 OBE)是一种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更是一种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1981年由美国的学者Spady提出,引入我国教育界后,很快得到了广泛尝试和应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理念目前已经在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而且成熟的运用,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模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能够获得指导未来生活的经验。OBE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与以构建知识结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讲授法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这种教育模式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对于精准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業工作来说,成果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学生的就业目标和意向的求职单位来反向推导求职准备,有利于学生的精准职业指导,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二、精准就业指导
从2016年起,国家在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了精准就业,“精准”给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指出了价值引领和方向引导,“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精准”二字成为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策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指就业指导,另一方面指就业服务,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在工作中各有侧重,但又彼此有交集,就业指导是一种就业服务,也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延伸。那么,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是在高职院校粗放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础上,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逐步向精细和纵深延伸。当前高职院校的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是要坚持 “精准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对各年级学生各个阶段的就业动机、求职愿望、就业能力进行了解,以促进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通过精准掌握国家、地方每一年的最新就业政策,高度重视就业服务的“分级、分层、分段、分类”精准指导,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精准化管理。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既要有热情,有温度,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将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精、做准。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为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扩招人数是139.41万,意味着2023 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新高。为了缓解就业,社会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释放和增加,但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差,签约率高,毁约和解约率也居高不下。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就业观念的原因
生活环境会影响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就业观念是生活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对就业的态度和选择,可以反映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的认知,即就业时的思想、路径等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决策。从我院近三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拒绝去找工作
有求职动机,愿意去找工作,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要素。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一部分学生不去找工作,或者拒绝去找工作是他们的真实想法,通过访谈、调研等活动,发现这部分学生不认为大专毕业能找到自己期待的、满意的工作,他们采取“缓慢”就业策略,想尝试升学,专升本、考研成为他们的愿景之一;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想从事底薪、工作环境不如预期的工作。
2.就业的功利化突出
选择进入哪个领域工作是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选择,选择方向代表了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和职业兴趣倾向。高职毕业生在大城市完成实习的同时,他们也留恋大城市的生活,因此在求职过程中更想去闯荡,去大城市,去高端工作环境拿高薪酬;也有部分学生为了追求工作稳定,想考公务员、国企和一些事业单位等,有了回生源地的县城或者乡镇找工作的想法。
3.服务观念没有形成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服务人才,但当前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环境相对优越,习惯于将责任推给父母,虽然具备技能岗位能力,但因为对自身的认知有限,不想从事技能型服务行业的工作。通过对在校高职生的调研发现,“考编”是很大一部分人的职业目标,这也是目前高职学生追求体制内工作的体现。
4.求职期望值过高
高职人才培养我们倡导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他们在就业时选择“一步到位”,认知层面没有“先就业,后择业”这种求职路径,因而在求职中容易遭受挫折,挫败感会让毕业生缺乏求职信息,出现了坐等职业、难就业的情况。
5.“缓就业”普遍存在
通过对我院2021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调研发现,30%的学生认为拿到毕业证,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后的3~6个月是找工作的最佳时间,20%的学生甚至认为拿到毕业证和护士资格证后的一年内找才有机会找到工作。此外,在与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时发现,相当大比例的在校生认为,毕业不急于真正工作,先体验生活,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体验后再开始真正找工作。另外,对我院计算机系、机电系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毕业生签约率、正式就业率开始时上升,半年后开始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同时毁约率升高。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的原因
1.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认知
工作是为了挣钱,解决生活经济来源,还有个人价值实现。但现今多数大学生过于看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薪酬,不懂得参考工作单位的其他待遇、福利及其自身在职业中的发展潜力、社会价值以及个人的价值实现。快就业、高工资的工作理念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看到薪资待遇便不想就业。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2009年起,就业指导课程就作为公共必修课覆盖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但由于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多样,而就业指导课程选用的是统一的教材,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因此,同一本教材指导各类专业,缺乏因材施教的指导性。此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授课方式依旧以传统的教师讲授式为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收获不多。同时,就业指导教师多由辅导员在毕业前半年起步动员就业,毫无准备,就业无从下手。
四、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指导的意义
“精准”的要求是既要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精细分层、精准提供服务和精准发力指导,又要求就业单位和就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和精准反馈。“精准”就业指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准贯彻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支持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让毕业生尽早就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高职院校尤其是党委书记靠前指挥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从高校到社会已汇聚起磅礴合力。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
(二)提供精准就业数据,精准匹配就业
“精准”一词突出强调的是分类精准,精准根据学生背景的差异化和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需求,精准开展指导与服务。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指导,运用精准就业理念,大数据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准和个性化的分析,掌握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中的供需矛盾,根据毕业生的现有条件和岗位要求的能力有针对性地、精准地开展精准指导,以此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精准匹配,促进学生快速而高质量地就业。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高职精准就业指导的主体有各种需求,因此突出强调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是第一要务。要依照高职学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兴趣、不同价值取向及学生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此外,在班级建立精准就业档案,“一人一档”和“一生一策”的档案是开展精准就业指导的重要步骤,是开展有针对性指导的前提。随着高职学生视野的打开,高职毕业学生对就职城市的选择、职业方向的选择、工作环境的追求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四)高效利用就业服务平台,全力拓展就业机会
“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全新优化升级,经过两年的发展,“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已成为高职学生和辅导员找工作,了解工作信息的“主阵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需要的各种信息,比如职业测评、就业意愿登记、简历制作、招聘岗位查询、应聘面试网签等。据不完全统计,“国家24365大學生就业服务平台”缩短了就业单位和就业学生的距离,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招聘信息,比如适合我院学生的 “三支一扶”招聘、“小白杨西部计划”、“大学生征兵”等国家基层就业工作。
五、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指导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精准”通过以下路径进行精准服务,才能承担起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责任担当。
(一)将“精准”理念深入就业指导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促进大政策,引导在学生入学时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基层,后发展”“先工作,后提升”的择业观。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技兼修的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为根本目标,引导高职毕业生积极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精准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让最新的就业政策入课堂、入心、入脑,与此同时,让高职毕业生及早树立到基层,到祖国的中部、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就业观。
(二)构建OBE教育理念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重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思想认识
首先,树立积极就业观,设计先行,改变培养思想。当前就业压力大,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对学生而言比有能力就业更重要的是有想去工作的动机和为谁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育人,走出培育竞争者的误区。因为就业不仅是竞争,更是合作。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有竞争力,又有合作能力,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有幸福感,在服务的事业上有成就感,有家国情怀,有是非观,有担当意识,遵纪守法的年轻人,更需要培养一个个愿意通过劳动、技能主动追求幸福生活的完完整整的社会建设者和服务者。其次,高度重视情感培育。开启就业指导这门课的第一课(绪论)时,教师要尽全力,要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真心喜欢自己,讲的道理要让学生感觉终身受用,和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让学生欣赏教师和课堂,因为欣赏产生情感,情感带动认知,无情感,不认知,通过教学发现,越是以情感为基础,信念才越坚定。学生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培养和学生的情感是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我们应让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有所信仰,因为没有坚定信念的支撑,唯一的驱动就是利益,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2.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上,我院一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进,在80%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同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我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我抱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这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尝试,以公共基础课来塑造价值,给予学生向上的力量,完成“点亮就业梦想”的育人任务,关注学生的最低层次,希望学生全部通过最低层次,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在底线思维“德”上,通过言传身教下功夫来立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实现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都是主力军,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战场。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堂上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引领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的生产和服务当中。
3.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上的探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一直以来学院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学院领导靠前指挥,更加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综合院校,突出的是各个专业。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并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每周一次(90分钟)的课堂上来,是一个一直以来难以突破的难题。而教师恰恰是为解决难点而存在的,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我课前既备课程,又备学生,并探索从教学方法上破题,逐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认为不认真参与这门课是一种缺憾。课堂的平淡无疑是制约教学效果的瓶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尝试了通常运用的OBE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能够通过活动,让学生输出,交流沟通,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得出:启发式教学是这门课程的核心,也是一切教学方法的总和。
根据就业意向,精准提供岗位招聘信息,积极营造争先恐后、积极主动求职的氛围。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通过对不同生源、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的课程指导,为高职就业指导课堂注入活力,更好地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三)通过精准反馈,持续优化精准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精准的就业反馈循环不断优化精准就业系统,不但能高效促进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和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而且能切实打通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指导的“最后一公里”。建设高职院校智能就业服务平台是关键。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对手机、互联网平台应用较为熟练,他们能够通过手机快速了解各行各业的活动,个性需求较为突出。
六、结语
高职院校不断优化精准就业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及时调整就业的方向实现精准、高效率就业是我们的目标。此外,在做好职业咨询的情况下,要做好就业心理咨询体系的精准化服务,通过微信、QQ、咨询电话、互动平台等引导学生就业。未来,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准就业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将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为更多的高职毕业生提供精准而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让毕业生精准及时就业,为学生、家庭、社会履行高职教育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共产党员,2017(21):4-25.
[2]刘辕,王华.智慧校园视域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3]许丽娜.新常态下开展毕业生精準就业指导与服务途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精准就业指导工作实证[J].吉林教育,2019(14).
[4]焦成冉,李长中.产教融合新常态下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索:以枣庄学院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9).
[5]高加加.校友资源视角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路径探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6]廖卢琴.“工匠精神”视野下高校毕业生递进式精准就业指导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就业灯塔”项目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8).
[7]李明月,张朝红.建立健全高校精准就业服务机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J]. 知识经济,2016(21).
[8]冯永鹏,张云婷.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9]许琳.“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