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分析
2023-06-17吾力旁•奴尔夏提
吾力旁•奴尔夏提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进,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以后,许多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有关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落实政策,积极更新和完善高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探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国内外复杂安全形势的需要。因此,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优化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构建教育保障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和认同,推进国家安全观教育体制建设的进程。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165-04
一、新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和国家需要德才兼备且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高层次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青年具有思维敏捷、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兴趣广泛等特点,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文化给当代青年提供了较为广泛的自由选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建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抵御渗透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国家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状态和目标。随着各国间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国际安全形势也日益复杂,增加了许多外来敌对势力和恐怖主义等渗透的风险,使得当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工作更加艰巨。因此,加强我国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特别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意识,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培养其居安思危、居危思进的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新时代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以往大学生有所不同,在网络媒体的影响下,趋于“快餐式”接受片面化信息。只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防范意识,防止价值观遭到侵蚀。通过遵循高校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动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查找其中原因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完备的改善对策和建议,充分践行“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掌握国家安全的历史规律及影响力,研判自身可能涉及的国家安全事件,增强抵御损害国家安全的能力,提升内知外化于行的实践能力,对新时代大学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有着客观现实意义。同时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升华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自觉行动,更加有利于培养知行合一且能担负时代使命的合格青年。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安全观教育机制不完善
从时间维度看,自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提出后,整整过了四年教育部才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而后续就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教育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谁来监督举措、完成什么样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等问题,各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大高校还未出台正式的指导性文件和制度性要求。国家安全观教育如果仅仅只是将国家安全观的内容简单融入课堂、编入教材中,很难真正吸引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缺少国家安全教学纲要的统筹,教育行动也便会无力。其次,在社会大环境下,对国家安全观内容的宣传工作开展较少,运用主流媒体及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较弱,宣传形式单一且没有创新性,并不能发挥吸引大学生主动地学习理论内容、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营造良好氛围的作用。因此,必须健全国家安全观教育长效机制,完善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教育效果等。
(二)高校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当前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与发展的要求不相称,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学更多是側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国家安全课程,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融入和贯穿到课前五分钟、班团会课等,重专业课轻思政的理念导致大学生综合教育缺乏,特别是对国家安全相关理论学习不深不透,没有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和深入研究国家安全观相关内容的积极性,导致国家安全观教育逐渐趋于形式化,不能形成长效培育机制。其次,国家安全观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这必然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造成教育行动缺失。另外,各大高校尚未制定统一的教学课程标准,单单从考察学习效果和考核方式来看,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考核采取的是开卷考试,有的则是在公共课上进行集体学习,课下完成作业,不注重实际成效。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仅依靠理论知识的灌输并不能真正使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提高对国家安全的认同度,因而也就缺乏吸引力,降低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时效性。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中,高校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应在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道德素养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等教学渠道。同时,部分高校思政工作梯队建设有待提升,存在缺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发挥作用较少等问题。很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对新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不够透彻,不能充分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三)家庭对国家安全观教育认识不足
家庭教育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融入家庭教育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当前家庭教育更多将重点放在孩子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上,忽视国家层面的责任与担当教育。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整体教育情况不理想,父母本身对国家安全观教育了解不足,特别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仅仅局限于个人生活安全及人身安全,忽略了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达不到提升孩子国家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的良好效果。因此,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势在必行,只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才能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四)大学生缺乏国家安全责任感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年龄构成主要在18~23岁,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在国家日益强盛、综合国力不断强大的时期,并没有切身体会过来自敌对势力的威胁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与此同时,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论的出现,使得一些大学生甚至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轻视思想和价值观教育,认为国家安全与个人成长得失没有直接联系,不愿意将过多时间投入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学习中,对国家安全观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淡化了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对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周边环境的挑战、经济贸易摩擦等认识模糊,导致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国内外的国家安全形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忧患意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缺失。通过深入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对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形成整体认识,从而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国家安全观实践教育不足
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最终要落实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行动上,因此,对国家安全观的学习不仅依靠课堂教育,更需要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实践教育相对分散和独立,许多高校会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习和实践活动,如地震逃生演练、火灾应急疏散演练、急救常识等,多是以个人的生存安全为主要内容进行。总体来看,相关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主要采用新闻媒体宣传和校内的讲座等形式或依托党团日活动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日活动,缺乏新颖和力度,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小,不能起到强化理论教育效果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应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实践和各安全领域的教育实践进行有机统一和统筹安排,与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专业领域等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实际行动,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其吸引力、号召力和感染力,最终形成有效、统一、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推进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创新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途径
一方面要将理论教育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目前,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多是以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很难使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形成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课等其他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国家安全观教育贯穿整个学科培养阶段。把单一的理论灌输教育和案例讲解相结合,摒弃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集中学习相关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容,并将实际案例与理论教育结合进行讲解,针对国家安全问题热点开展小组讨论或针对特定的国家安全主题进行分组辩论、情景推演等,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功能,让大学生通过对案例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做好梳理点评工作,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安全问题的认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热情,认清国内外形势和矛盾的本质。另一方面将课外宣传和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意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做好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展台、校报、校园广播等,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防教育日”等主题节日为契机,邀请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利用网络微课堂,定期开展“国防大讲堂”等活动,召开理论性的专业学术研讨会,变单项灌输为双向交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有关国家安全的实践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让国家安全观更加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课外宣传和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利用社会实践及其他活动奔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体验,感悟革命先辈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激发大学生保卫国家的决心,树立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灵活组织学生观看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体会英雄精神,寓教于乐,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促使大学生自觉思考掌握国家安全观知识的重要性。
(二)完善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长效评估机制
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不仅需要优化课程建设和教育渠道,更需要系统完备的长效评价机制。通过对国家安全观教育目标完成的综合评估,有助于增强教育结果的实效性。首先,完善对学生的评估机制。一是要求评估机制的多维性,即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教师对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学习成果等进行客观的评估。二是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即不能按照单一的考试评估作为唯一手段,要求创新评估方法,采取分组研究汇报、论文撰写、答辩等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综合考察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其次,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积极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时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学生成长需要,对少部分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案例进行汇总与分析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建立健全了以思政课程为监测点的国家安全观教育长效评估机制。最后,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提高国家安全教育针对性。结合学科专业和承担军工科研项目特点,把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具体落实到项目组、教师、学生,提升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学校师生和项目负责人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严峻形势,带头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发挥家庭教育阵地作用
在对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围绕孩子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展开,特别是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家长更忽视了对国家安全观方面的教育。其次,提高父母的国家安全观意识。父母对国家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影响着孩子国家安全观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效果。因此,父母要加强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对时事政策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不做有损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提高国家安全意识。最后,注重孩子的阶段性教育。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按照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行为習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应对手段。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用古代岳母刺字的方式激励孩子精忠报国,我们可以通过家风家训的方式传承和发扬家国精神,将行为习惯逐渐转变为符合国家和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意识形态,自觉有效维护自身的安全、社会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
(四)深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国家安全观在大学生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国家形势政策。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党史以增强民族荣誉感,激发爱国热情,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其次,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应以我国国情为教育内容,包括荣誉精神、忧患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看清在“和平”表象下的纷争,激发其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使命。最后,结合大学生专业领域中可能面临的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觉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如与信息安全和科技安全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类专业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防范各类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风险,将国家安全理念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行动,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自觉践行维护国家安全,为国家安全建设贡献力量,真正将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拓宽社会教育渠道
一是发挥全媒体资源效能,加强思想舆论引导。通过创办专题网站或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定期向大学生推送有关热点资讯,及时更新内容,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借助户外宣传栏、LED显示屏及各种自媒体载体宣传国家安全教育,形成全资源融入、全方位覆盖的宣传态势。二是开展网络公开课进行广泛转播。组织思政教师、学生党员等开展主题网课宣讲,将网课推广到社会面,增加受众面。三是统筹现有的历史资源和基础设施,如校史馆、纪念馆、社区文化馆、党团活动室等定期开展国家安全主题活动。建设符合国家安全观教育需求的实践基地,利用每年的国家安全教育日,将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与民生内容相结合,巩固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凝聚社会正能量,不断扩大影响力,让国家安全教育观念无形中在心中扎根。四是加强主流媒体的监督与引导,肃清网络舆论环境,注重网络安全,提升国家安全观普及度和影响力。五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青年志愿者的力量,通过微党课宣讲、社会实践活动、红色读书会、知识竞答、警示教育活动、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国家安全时事热点头脑风暴等方式,拓宽社会宣传渠道,让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入脑、入心。
四、结语
国家安全观涵盖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将国家安全观的十一个方面加以细化,针对不同的领域开设不同的修选课程,让大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专业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设置国家安全选修课程,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的需求,而且能促进我国国家安全观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积极整合现有的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手段,拓宽传统的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学模式,多方协调,将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与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联系起来,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国家安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东升,刘武军.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的心理过程及其培育策略[J].高教论坛,2018(7):121-124.
[2]刘晓霞.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6):50-53.
[3]曹晓飞.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意义及现实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125-129.
[4]张然,许苏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思想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54-58.
[5]黄长健.高校思想政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2):66-68.
[6]曾立荣.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瓶颈与突破: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分析[J].文教资料,2017(21):99-101.
[7]李大光.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研究[J].人民论坛,2018(4):6-19.
[8]刘芳.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切入点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8,16(3):53-56.
[9]石彩霞,宋效峰.新形势下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初探[J].学理论,2018(2):225-228.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