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道传统文化,实现育人无声

2023-06-16翟梦迪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翟梦迪

【摘 要】构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崇文尚武”育人理念的引领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方课程目标为参考,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挖掘课程内容,探索三大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实现以情润德、以行塑格的境界。

【关键词】“崇文尚武” 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基石、民族的灵魂。构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渗透、融合地域和地方特色,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增强文化自信,引领学生自觉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品格。

一、“崇文尚武”引领下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内涵

学校以“慧心雅行经世致用”为办学理念,坚持“慧雅”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谈吐优雅、举止文雅、爱好高雅、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慧雅少年,成为最好的自己。经过6年的实践,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出现“文有余、武不足”的现象。于是,我们在坚持原有办学理念的同时,把“文武双全”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标准,提出了“崇文尚武”的教育理念。

“崇文”原指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职,《文选·王融》曰:“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故,崇文,不仅指知识层面的学习,更强调道德修养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达成。“尚武”原指崇尚勇武或武事,强调身体与精神上的健壮。在继承“崇文尚武”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学校赋予“文”和“武”新的时代内涵,即“崇文”就是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尚武”是指培养学生崇尚运动的态度和勇敢坚毅的品格。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旨在传承优秀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

二、“崇文尚武”引领下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路径

学校本着“以文化人,以武塑格”的理念,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传统节日节气、先锋英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岳家拳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探索出了三大实施路径:依托国家课程,融合主题学习;开办文武社团,探索传统技艺;发掘社区资源,推动研学体验。

(一)依托国家课程,融合主题学习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下的课程,需要以国家课程为依托,以地方课程目标为参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合各学科课程教材。”因此,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将校本课程有机融入国家课程中,挖掘国家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生发点,以语文课程为基点,进行多学科融合的主题式学习。结合各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对语文教材的分析,我们筛选了“画山河,创歌谣”“爱传统,知节气”“爱传统,知节日民俗”“颂英雄,做英雄”“明责任,勇担当”“学先烈,树理想”六大学科主题式课程,生发了“遨游汉字王国,发现汉字魅力”“崇文尚武,精忠报国”等校本课程。

以“遨游汉字王国,发现汉字魅力”课程为例。我们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时发掘了校本课程生发点,围绕“汉字文化探究”主题,培养学生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情,设计了“遨游汉字王国,发现汉字魅力”课程。在了解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掌握情况以及兴趣的基础上,我们从“任务”“资料搜集”“分析研究”三个层面,设置了“三大课程活动体系”:“字雅室香”“趣说汉字”“翰墨飘香”。在“字雅室香”活动中,学生们将“慧心雅行,经世致用”的学校教育理念融入语文实践活动中。搜集“雅”字的构成与演变,了解雅字的内涵,发现生活中的雅言、雅行,争做文雅之士。“趣说汉字”活动则分为“汉字的前世今生”“趣味字谜”“汉字故事荟”三个小项目。学生们借助资料收集整理单,展示出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并向参观的同学生动讲述这些字体的特点;开展编字谜、猜字谜活动,搜集、演绎有趣的汉字故事,品味汉字的趣味性。“翰墨飘香”活动引申为书法讲师和小小书法家项目,搜集、整理书法名家的生平和书法特点,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讲述一代代书法大家的故事。沿着书法文化长廊,学生们便进入了行楷草篆的世界。该课程的主体为五年级学生,一学期15课时。在多个学科的融合中,学生们学会了欣赏与表达,燃起了探究汉字的兴趣。

(二)开办文武社团,探索传统技艺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语言文字上书本层面的教育,更是实践层面的教育。我们不能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仅交给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来完成,只重视语言文字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去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中,有丰富的传统技艺,它们承载着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勤俭、务实的优良美德,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表征。在“崇文尚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搭建“文武”社团,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道路。

“文武”社团的具体内容包含“经典诵读”“翰墨书香”“乐在‘棋中”“木工制作”“陶艺坊”“田园耕种”“岳家拳”等,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达到寓传统文化之教于丰富实践活动的目的。

以“岳家拳”社团为例,学生通过网络查找、采访岳飞后人等形式,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归纳,对抗金名将岳飞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练习“岳家拳”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岳家拳”社团的开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落实到位。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学校开设“3D打印之古风汉韵”社团,结合STEM教学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和时空界限,将现代3D打印技术与传统文化技艺相结合,在前期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学习3D打印技术,创作徐州“漢代三绝”、徐州剪纸、徐州香包、徐州风筝、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年画、邳州绣花鞋、沛县泥模等3D打印作品。对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创作,也为学生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三)发掘社区资源,推动研学体验

徐州地处两汉文化圈,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拥有汉画像石、汉兵马俑等历史遗迹,以及香包、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灿烂多元的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校充分发掘社区资源,研发系列“经世”社会实践课程:“职业微体验”“红星伴我行”“汉文化之旅”“‘星期八行动”“经世志愿者”等。学生通过全程参与,获得实践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场景中“以情润德、以行塑格”。

在汉文化之旅课程中,学生走进两汉文化区,了解徐州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底蕴。前期合作调研、后期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了两千多年前古人高超的艺术水准,丰富了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并做好了传承的准备。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徐州见证了英雄辈出的时代。几年来,学校、社区共同发掘基地资源,探索了徐州名人馆、淮海纪念塔、总工会纪念馆等文化研学路线。以“颂英雄 学英雄 争做‘经世好少年”的主题研学课程为例: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徐州名人馆,感悟彭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实地研学的学习方式改善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通过雕像、照片、多媒体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精神。同时,立足地域特点,充分挖掘精神文化内涵,深度学习徐州地区的人文特点。学生们争当小导游,激发了学生崇尚英雄的情感,鼓励学生学做英雄、争做英雄,成为勇毅担当的“经世”好少年。

三、结语

在“崇文尚武”的育人理念下,学校以校本课程为支点,探索三大实施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思考与研究中,深挖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围绕民族文化、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引领学生走进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让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在不断地努力与实践中,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界限,打破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个体走向群体,把家庭、社会多种资源融于校本课程;在交流与展示的碰撞中,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多元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卓越口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了人人“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学生们体悟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审美情趣,坚定了文化自信。在活动与实践中,学生们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实现了知行合一,自主成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达到了“情智相谐”的理想境界。

寻道传统文化,实现育人无声。在“崇文尚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作為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价值观融入了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也浸润了学生们的心灵。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