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促进作用的探究

2023-06-16谢清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体育运动校园文化

谢清平

【摘 要】体育社团的开展,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社团文化的打造,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本文结合学校真实案例和教学实践,探讨了体育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关键词】体育社团 体育运动 校园文化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坚持体育锻炼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强身健体,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效提升身体机能;其次,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发展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其大脑处于紧张状态,经常运动能够让学生大脑得到积极休息,进而健脑益智、缓解疲劳;最后,体育运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和适应力,促进其养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加了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提升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学校设置了体育社团活动项目,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弥补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了校园文化和体育训练的高质量发展。

一、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秉持“创造适合每个生命发展的教育”办学理念,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个性教育,努力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敢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大力开发适合每个生命发展的课程体系,体育社团就是其中之一,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然后进行系统性、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的特长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一)体育社团的活动目标

在体育社团活动开设之初,学校组织相关科室、教师针对本校体育课堂现状和社团活动展开了调研,确定了体育社团的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强健的身体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引导学生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获得科学的休憩,使他们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在体育活动中增强配合、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3.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训练,让他们增强某一项体育运动的技能,获得体育课堂之外的知识和技能。

(二)体育社团的组织形式

体育社团的组织形式坚持学校宏观调控、教师鼓励引导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原则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愿选择活动项目,但限于场地设施和师资因素,学校预先将各种社团人数指标下达到各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实际意愿做好引导分组,严格控制人数。学校社团人数由教学处根据师资、场地和学生报名情况统一调配,年级组和体育科组一起实施。

为确保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要提前做好计划、组织、活动内容的落实,从人员、时间、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每个社团负责人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应严格按计划精心组织,并认真做好相关活动记录。社团活动小组成员必须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活动,不能无故缺席。活动课前5分钟的预备时间,教师要带领学生准备活动器材等。指导教师要做好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点名制度,真实记录每次学生参与情况;授课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和体育任课教师的联系,不可随意让学生退出活动班组。

二、体育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

学校体育社团的建立,给全体学生搭建了一个进行体育运动的舞台。学校通过体育社团的组建,将体育活动的开展制度化、规范化,以社团为主体吸纳有兴趣、有意愿的学生加入,带动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开展。

一些竞技类体育项目,在常规教学中是较难深入推进的,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虽然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是由于对抗性、技术性较强,更加适合定期、定时、有规律性地持续训练。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兴趣为纽带,以追求个性发展、展示自我风采为目标,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加,有效地弥补了常规课堂教学的不足,让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以乒乓球社团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都有一批乒乓球队员,他们学习和训练的态度非常认真。教练的指导也非常系统,训练计划精确到人,非常有针对性,而且创设了许多荣誉来激励学生,比如以“全勤奖”来褒奖那些准时参加训练从不缺勤的学生,以“刻苦训练奖”来褒奖那些训练认真刻苦的学生,以“周进步之星”“月进步之星”来褒奖那些在这个星期或这个月取得巨大进步的学生,以“学习训练双优奖”来褒奖那些学习好同时体育项目竞技水平高的学生,从而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除了一些技術要求高的体育项目之外,一些难度小、常见的运动项目学校也实施开展,如踢毽子、跳绳、跑步等,这些项目易于学习、容易掌握,也能让更多学生从不同角度领略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促使更多学生融入体育活动。目前,体育社团正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创建积极的家校互动良好机制

体育社团活动犹如一条纽带,将学校、学生和家庭紧紧连接在一起,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带动了一系列校园文化节、体育竞赛的发展,也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成为家校互动的有力补充。日常社团活动会邀请家长监督,期末社团竞赛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比赛,增强家校互动。家长的介入给学校管理和活动实施提供了社会资源,家长不仅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活动出谋划策,还通过自身的社会资源和个人力量,让社团活动能够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

学校也创建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让校园文化更加民主和谐。学校为了建立激励机制,针对社团活动的开展实效,定期开展评选,如运动家庭评选、运动之星评选等,营造整个学校热爱运动、勇于拼搏的氛围。体育社团活动让学生尽情展现自我,而在活动过程和节目展演中,学校注重评价和监督,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反映体育社团的开展效果。这些立体多维度评价,扎实有效地促进了社团活动的开展,也为有效提升学生个性素养创造了契机。

以学校的国际象棋社团为例。学校自创校以来,已经先后培养出15名棋协大师(国际象棋业余最高荣誉),当初作为学生选手频频拿奖的棋协大师黄志妍毕业后又返回建安小学作为国际象棋教师任教,国际象棋已在建安小学形成了良好的传承机制。学校国际象棋社团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家长和社会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培养家长的兴趣,让家长也跟孩子一起学习国际象棋,让家长领略国际象棋的魅力(好玩,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度和毅力);二是经常举办家长沙龙,组织家长国际象棋友谊赛,交流培养孩子的心得,探讨“国际象棋与学习,如何做到两不误”;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和家长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全国各地参赛,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四是经常邀请社会名家(以往校友)到校给学生执教,让学生跟大咖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这些措施对形成良好的家校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三)挖掘个性张扬的学生素养内涵

以人为本是教育教学的要求,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体育社团所着力塑造的。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约定教育框架内释放天性是教育一直探讨的课题。体育社团活动基于学生自愿,尊重学生个性,是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体育活动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强调全面地看待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社团立足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运动和活动中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价值,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磨炼意志、塑造品格,为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学校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挖掘和培养各类人才。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培养特长、展示自我,体验运动和体育的快乐,加快了学生的素养内涵提升。

体育社团促进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同时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中所凝聚的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学生,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教职工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今天,学校以体育社团为代表的特色校园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体育运动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