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大赛引领下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3-06-16夏群
夏群
[摘 要] 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引领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庭院设计与营造课程,从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实施成效、特色与创新、反思与改进五个方面阐述课程改革与实践,优化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成效。
[关 键 词] 教学能力大赛;庭院设计与营造;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129-04
一、引言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宜居的城乡环境、生态城市建设等逐步加快。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必将带动人民对生活环境提升的建设需求。作为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1]。应培养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掌握良好的设计知识应用技能,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提供优质的作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推动下,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等的提升。本文以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作品“庭院设计与营造”为例,分别从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实施成效、特色与创新、反思与改进五个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二、整体教学设计
(一)整合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
庭院设计与营造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景观设计师证书取得的主干支撑课程。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景观设计师职业等级标准,根据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岗位的实际要求,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以满足景观设计师中级工作岗位的相关知识、技能需求为宗旨,兼顾中级到高级的可持续发展。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流程,设计了循序递进的8个典型项目,共计46学时,如文末图1所示。构建“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以培养合格的景观设计师为目标,教授景观设计师岗位需求的设计与营造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顺利考取证书,培育学生依照规范进行项目勘测、项目洽谈、项目设计及汇报、项目施工及养护的岗位核心能力。
根据景观设计师岗位实际需求调研,确定本课程核心内容为“项目五 庭院景观方案设计”“项目六 庭院景观深化设计”和“项目八 庭院施工与养护”。本次教学能力大赛选取项目五、项目六作为参赛教学内容。以真实庭院项目景观方案设计及深化设计两个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掌握庭院景观方案图纸规范表现、文本制作汇报、深化设计和工程概算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二)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授课对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
知识储备: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本课程前四个项目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景观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表现方法,对项目环境及设计要求有了基本的认知。
技能基础:能够在解读项目环境的基础上测绘现状图纸,能够运用绘图工具,手绘方案图纸。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方案图纸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项目汇报能力。
学习特点:对真实庭院设计营造任务、“沉浸式”学习方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感兴趣。但是没有项目设计与营造实操经验,对具体项目的设计要求把握不准,设计图纸不能完全满足业主需求。图纸表达准确性、艺术性不高;不会针对业主需求进行方案设计、深化设计及项目施工养护;不了解深化设计规范、施工工序及养护要点;规范制图表达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依据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要求,结合岗位需求,精准分析学情,确定各项目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设计庭院景观方案满足业主需求,推动项目任务进度,保障项目的实施落地。难点是方案的构思设计,图纸的规范表达。
(三)采用三大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1.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多维目标综合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庭院项目为载体,完成庭院项目设计与营造任务为主线,设置课前初认知、课中精技能、课后活运用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以分组任务实操、集中理论研讨、分层交织的形式开展教学,实现知识、技能、素养多维目标的综合培养。
2.构建景观设计中心,满足教学实训需求
构建了校内景观设计实训中心:景观智慧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景观材料实训室、景观施工实训基地,并联合企业合作建设了与庭院景观设计课程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硬件保障。本次课程教学在景观智慧实训室、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景观材料实训室中进行。
3.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给出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是对每位学生的认可和肯定。因此,在评价方法上采取自评、组间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在评价内容方面,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侧重点方面,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1],如表1所示。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整体教学实施过程
针对教学内容对教学实施方式进行改革,对项目、知识、理论、实践进行整体设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庭院景观有了全方位的认知和把握,并将工作流程和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2]。
1.结合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计划
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对原有授课计划进行调整,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选择纯理论部分的项目在前序教学,如项目一、项目二、项目四;选择实践性强、强调小组讨论的项目采用基于混合式课程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教学,如项目三、项目五、項目六、项目七、项目八,如表2所示。灵活地调整授课计划,将线上理论知识学习与线下实操相结合,满足不同学情班级的教学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
2.引入项目制教学理念,构建“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实施体系
结合景观设计师职业标准,引入项目制教学理念,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教师工程实践技术应用为依托,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围绕实际项目任务的完成展开。课程实施过程突出“职业”特色,强调“能力”训练,注重“素质”培养,体现了“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体系。
3.整合数字景观教学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整合现有数字景观教学资源,扩大项目制教学资源,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微课、仿真模型、远程示教系统等资源,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以任务三为例)
以“思考方案、确定方案、修改方案、完善方案”这一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基础,融入劳动教育、思政教育、职业景观设计师工作等项目需求,形成与本任务相适应的教学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1.提炼业主需求,优化实施方案
在任务三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业主建议,优化课程实施方案。在课前将各小组的方案反馈给业主,随后将业主的修改意见进行整合与汇总,课堂上播放业主反馈视频,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总结出符合业主需求的修改方案。
2.整合虚实资源,感知方案设计
为了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托虚拟仿真软件 Sketch Up 及实体景观构筑模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实施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虚拟仿真与实体模型的引入,让庭院空间可视化,让学生更直观面对庭院设计空间[3]。加强对空间尺度的认知,解决设计的重难点。
3.加强过程考核,激发学习能动性
由于庭院方案设计主观性较强,任务三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学生自评10%、互评20%、教师点评20%、业主评价30%、专家评价20%等方式,综合评价各组方案,有效提高学生个人及团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参与任务的主动性,以此来推进项目的实施[4]。
四、教学实施成效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引入实际项目,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室项目,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为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显著。
(一)实施项目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中,从“任务驱动”视角出发,充分发挥项目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沉浸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及沟通能力,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5]。
(二)项目沟通及表现技法显著提升
通过情景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项目汇报及洽谈技巧。同时,学生对方案的表现技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文本制作的能力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构建复合型资源平台,提升方案设计满意度
整合景观设计中心及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复合型课程教学资源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实时的虚拟仿真软件及实体模型呈现,使学生的制图成果更加规范、准确,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课程教学平台数据显示,项目方案成果优秀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小组设计方案得到业主的肯定,积累了项目经验,为后续就业创业奠定了专业基础。
五、特色与创新
(一)构建“三维五步”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目标达成度
以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项目初识、项目绘制、项目洽谈、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五步流程展开项目设计,同时邀请业主参与评价,构建“三维五步”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符合项目实施流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构建“浸入式”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空间尺度感
通过搭建项目场景,配合 VR 全景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浸入式”教学环境,在充分实现“全过程”“全尺度”“全方位”的基础上,为庭院景观方案设计教学提供了一个多维直观呈现为基础的解决途径,在劳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同时,解决日常教学期间无法赴项目现场进行勘测调研的难题,增强对项目现场的认知,减少外界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干扰。
六、反思与改进
(一)完善“浸入式”数字教学环境设计
课程任务的教学过程中构建“浸入式”教学环境目前以实体环境为主,“浸入式”数字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充分整合相关教学系统与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为庭院景观方案设计项目模块全过程教学组织和开展引入关键技术支撑,如行为心理分析系统、交互式三维适时呈现系统、色彩采集研究系统、景观安全评估系统、微气候分析系统等,进而实现理论知识讲授、案例解析、科学研究和辅助设计的人机协同,为更好地设计庭院方案提供技术保障[2]。
(二)深化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
加强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引用企业标准,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针对性强的特色微课、App、仿真模拟软件、共享资源库等。同时,发挥课程特色,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师生共同参与研究“美丽乡村庭院改造”等项目,真正做到“产教科”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七、结语
本文在高职教学能力大赛的引领下,更新了职业教育理念,融合了信息化技术,重构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变革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课程实施,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潘伟,张爽,卞勇,等.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模式在花卉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98-2799,2807.
[2]李哲,成玉宁.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9,26(S2):67-71.
[3]杨永生.《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238-239.
[4]祝文琴,崔联合.项目制教学实施过程研究与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4):46-48.
[5]周桃桃.基于同伴教学法的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