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2023-06-16杨永政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段思政课思政

杨永政

[摘           要]  目前徐州大中小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存在教师认识不同步、互动性不足、课程理念衔接性不强以及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若要解决以上问题,思政教师要转变观念,各级各类学校应理顺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有所作为,高校应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形成由教育部门主导的行政沟通机制、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个体沟通机制以及由专业协会负责引导的学术沟通机制,使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各个渠道突出多维发力、同向同行的优势。

[关    键   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173-04

一、徐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构建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因此,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有效落实,有效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体系,就成为教育方面重点关注的内容。

目前,徐州市也在《江苏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推进这项工作,去年我院与江苏邳州市中小学积极探索大学阶段思政课与中小学阶段的有效衔接,初步形成以联盟为建设平台、以大中小学共建为建设抓手的闭环式育人模式。创新了育人形式,丰富了育人内容,优化了育人格局。下一步我们将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为徐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

二、徐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知亟须改变

目前,由于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体系,造成认知不同、共识不强等问题出现。特别是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缺少融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体化建设无法顺利开展。如课程设计区别明显,中小学德育课程能够实现一体化,而与高中、大学衔接不强等。

(二)思政教师互动性不足

对比高校实施的思政课程,中小学在德育共同体的建设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缺少交流、合作的机会,发生合作后,也由于形式單一等问题,造成一体化构建存在表面,无法深入发展。其中同行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教师之间缺少互动。造成大学、中小学教师存在隔阂,无法构建合理的沟通、交流氛围。

(三)课程理念衔接性不强

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大中小思政教师很难统一到立德树人、党和国家后继有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识形态的高度来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特殊性、不可代替性。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低学段挖掘过深,高学段“开垦”较浅的现象。这都会使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和区分度。

总之,目前徐州大中小各学校学段间、课程间内容过度重复,学段间衔接性不高;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课堂教学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小学专职教师缺乏,中学应试现象依然存在;课程思政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一体化的教研及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分析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一是各个不同学段之间教育责任主体差异较大,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不同学年段教材衔接无法得到支持,缺少整体化规划,内容修订上也由于缺少一体化理念、设计,无法实现目标,内容上出现重复、缺失的情况,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二是资源整合效果不强,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无法衔接在一起,学校、家庭和社会无法协同推进一体化体系建设与实施,综合育人积极意义无法发挥。三是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职责差异性大,教学目标不同,无法通过合理互动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其中最明显的是大学、中小学教育,由于是分别管理的方式,造成传统管理体制一直存在,且产生了较大问题。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满足思政教学需求

思政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要想提高它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协调各个学段的发展,优化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育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有自己的规律。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遵循这些规律。这些规律不仅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产生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规律和教学规律都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核心,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把握学生的需求。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关系到各个学段的教学、评估、管理工作、教师和学生等方面,这无疑将思政课的中心因素引入了一种不断变化演变的系统。能够通过动态视角来全面了解教育对象的成长情况,确保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同时,一体化有效构建完成,凸显出了思政课的重要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加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而且可以实现大中小学的统一管理,促进各学段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思政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政策意识和职业道德,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政课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原始状态下,人们无法自发地为集体考虑,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接受社会规则,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实施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工程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跟上发展足迹、顺应发展特点的举措。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拥有理想、能力和责任感是新一代人的理想品质,更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汇聚中国力量的关键,责任担当教学是落实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必将贯穿所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中。思政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不仅有助于青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政治方法论,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而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一体化构建,可以基于学科的发展规律,整体性地进行规划和设计,促进思政课程的积极发展。尤其是对强化教师队伍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壮大教师队伍,促进人才培养的高效开展,实现良性发展。

(三)推动学科科学发展

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科学发展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框架。但是在一些方面教育领域还没有达成共识,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虽然学生认为本质的探讨要与历史、逻辑进行统一,但是在把握教育本质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思想。其中主流思想包括个人本位说、社会本位说、社会与个人统一说。多个思想观念在不同的发展中不断碰撞、不断完善,达成共识较为困难。思政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其一体化建设可以为学者们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深入探索教育的理论内涵,加强对基础理论研究,为课程构建提出有力的基础理论支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进教育的规模化快速发展,从而提升教育的学术地位。

四、徐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思政教师要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要纠正自身的错误思想观念,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思政课程,在认知思政课程丰富性、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不局限于静态知识、课堂。且要保证教学工作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不能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传递,影响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思”字当头,守思想性、理论性的“正”,思想性、理论性是思政课的本质特征。创亲和力、针对性的“新”。要在“讲理”上下工夫,思政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能够深入浅出地将道理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也要保证生动、有意思,要将道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说服学生。“政”字把关。把好教学内容“政”上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标准。思政课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在教学中弘扬主旋律,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用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感召学生,利用自身了解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赢得学生的信任。实践中,要做到教学出彩、生智,充分利用思政课程的优势,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长。生情,情智相连,有情才有智,情感氛围与情感体验;生动,使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就要将守正、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内容相同,改变传统形式,理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其次,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思政课教师要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小学教师要“往前看”,大学教师要“回头看”,中学教师“既要往前看,又要回头看。要具备有效开展本学段、学科教学的能力,还要通达相邻学段甚至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具备与其他学段教师开展教学科研交流的底气和实力;不仅善于与本学段教师交流,而且乐于与其他学段教师交流,构建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价值認同。针对不同学段的教师来说,要主动参与到建立一体化教学调整、反馈机制的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了解科学动态、关注政策变化,对教学内容、进程进行及时调整。

(二)各级各类学校应理顺工作机制

首先,要对基于整体、协同为基础的一体化建设进行引导,教师要不断拓宽视野,创新学习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机会,对教师的研修制度进行完善,形成具备跨学科、跨年段的全新平台,形成一体化校园氛围,真正探究出一条一体化的创新道路。学校作为专业教学主体,要对稳定性质的研究机制展开研究,发挥行业引导作用,及时参考政策、要求,引导学校、教师共同参与一体化方案研究,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框架,并且定期将成果展示出来,为社会提供参考。有效管理机制要实现三大平台建立,即复合型资源平台、师资一体发展平台、理实有机结合平台。

其次,教研部门要形成完整的研究机制,定时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将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校、教师参与到一体化方案实施中,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改革,保证育人有效性。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在统编教材方面下工夫,各个学段教学编制要互相融合、呼应和衔接,形成科学的思政教学体系。二是要健全课程设计一体化,不管是小学阶段故事化思政教学,中学阶段逻辑化思政教学,还是大学阶段的问题化思政教学,都要将统一的思想体现出来,螺旋式上升。三是要对教师教研机制进行完善,将思政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明确教师在整个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尽快建立专题教研机制、例会机制、备课机制等,并且搭建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平台,形成一体化氛围。其中集中备课是教师与一体化体系有效衔接的基础,要形成教师合作备课的机制,强化不同阶段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高效共享。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有所作为

首先,强化各类招生考试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以思政课程学习作为基础,将重要内容与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与学生的评优、评奖结合在一起,如少先队员、团员、党员等组织活动。积极促进思政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实施,与志愿活动、社会大课堂等结合在一起,通过宣传、引导的形式,加快地区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进程,形成教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学习的全新氛围。

其次,徐州市教育局应定期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现场会。通过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学融合展示以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活动,进行思政课纵向一体化贯通的尝试与探索,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创造出更多真正有益于学生终身成长的精品思政课,例如,市教育局要按照国家最新统编思政课程教材,将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梳理,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不同阶段的集中教学活动。通过多次、扎实、专业的研究和行动,探索高质量的一体化教学方法。除了大中小学的纵向贯通,市教育局要对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支持,引导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基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推进“理论+实践”的思政课横向贯通改革,从而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贯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发展中接受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感、体验感、亲和力。

(四)高等学校责任重大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都有责任,高校是关键。对学生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是总结、“收口”阶段,是学生走向职场的最后一站,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定型作用,也是巩固一体化建设效果、深化建设效果验证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树立正确认知、科学应变、主动改变,率先对思政课程进行全面改革。

首先,要改变思想意识。高校教职工要从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学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高度,对思政课程的一体化建设进行支持。尊重和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机制的探索、形成,改变长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师与高校各自为战的不良局面,开门办课,不能自说自话。如,高等学校要优质资源下沉,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对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接中小学学生服务。

其次,以学校的校长、书记作为基础建设思政课程带头人,强化领导对于基层工作的参与性,使其能够充分与学生联系,了解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要结合自身背景、经历,参与教学的评价工作,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不断强化思政教学的完整性、有效性。学校的党组织也要发挥作用,通过会议等形式研究专题思政课程的建设,并亲自参与思政课程讲解,重点传递形势、政策等相关内容,明确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评价机制改革创新

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已经严重妨碍了大中小学校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统一发展,因此,必须围绕培养德行和树立人格的根本任务,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以促进大中小学校教育思想政治课的一体化发展。

首先,为了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改革评价机制,并增加“推进思政课建设工作”在评估中的分量。可以通过设置思想政治课教师岗位津贴、表彰奖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发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活动等政策措施来提升教育工作的绩效。

其次,为了更好地评价学校,应该重新审视“唯论文”导向的评价机制,并强调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在本科生教育课程评价中,应该更加关注思政课的构建状况和德育成效,以推进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重新审视“唯升学”的评价方式,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情况和成效,以及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的讲授和评价,以及培养和激励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状况。

最后,为了有效打击“主科”成绩“掐尖”招生乱象,避免“副科”被搁置,应该加强对初中、高中招生的监管,并且改革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将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师绩效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努力改变以科研为重、智育为轻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并且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评估,引导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

(六)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德高业精、教研双馨的思政课教师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必须努力培育出一批具备素质、能力和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全面的思想意识,深入理解学段之间的联系,不但要熟知本学段的思政教学要求和责任,而且知道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要把握任何学段的教育内容和重点,以全局视野来看待思政教育,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推进思政教育的发展。同时,课堂教学是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阵地,教师是阵地的指挥者。教师应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突出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力求采取情景体会、实地探析和案例交流等方式,采取混合式、专项研讨和开放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并鼓励积极参与互动。

其次,认真学习是思政课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不断学习关于思政修养的理论,有着坚强的政治信仰和态度,深刻理解我国国情,始终关注时事生动情况,积极收集教学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因素,并且积极向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学习,以此引领在持续的思考和践行中,坚持自己的理想。

最后,教育部门应该给予那些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在评选奖励、绩效考核、研究立项工作等领域给予更多的优惠。也可以適当地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薪酬情况,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以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建设中来,加速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卢黎歌,耶旭妍,王世娟,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9-25.

[2]魏娟辉.西安文理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新西部,2019(34):76-77.

[2]郭亚红,汪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9):87-90.

[4]江鸿波,林秋琴.试论以“六个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46-48.

[5]王静.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利用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8):82-83.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学段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